吴超群;冯琼华
2009年2月~2011年3月,我科采用关节镜检查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84例,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84例,男48例,女36例,年龄45~76岁.病程6个月~18年.术前均有活动疼痛、反复肿胀、行走或上下楼困难等症状,部分患者关节内绞锁感、关节摩擦感,髌骨研磨试验(+),McMurry Sign(+).无近期膝关节外伤、手术史.经长期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术前常规摄膝负重位及轴位X线片,根据Kellgren-Lawrence的X线分级标准[1]:轻度7例,中度25例,重度52例.
作者:王浩;陈森;方青;胡沛然 刊期: 2012年第02期
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采用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82例,笔者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82例,男18例,女64例,年龄60~80(71±5)岁.均为闭合骨折.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切开复位组:41例,男10例,女31例,年龄60~79 (70±6)岁.骨折AO分型:B3型6例,C1型8例,C2型12例,C3型15例.闭合复位组:41例,男8例,女33例,年龄60~80 (72±5)岁.骨折AO分型:B3型5例,C1型8例,C2 型14例,C3型1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分型等资料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郑卫军;宋祖权;江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45例.结果 42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3~36个月.按Lidstrom评分系统行影像学评价:优30例,良7例,中5例,优良率为88.09%;依据Dienst标准评价腕关节功能:优30例,良8 例,中4 例,优良率为90.47%.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复位满意,操作简单,固定牢固,疗效满意.
作者:向乾彬;范海泉;黄海讯;俞阳;江洋;刘江川;陈铭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游离足背皮瓣修复足背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2例足背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应用游离足背皮瓣修复治疗.结果 12例均获随访,时间1个月~4年.游离皮瓣全部成活,受区运动、感觉及外观良好;供区植皮全部成活,双足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 游离足背皮瓣可以解决足背大面积皮肤缺损修复的问题,且组织相似性高;供区只要保留完整腱周膜即可解决植皮生长不理想的问题.游离足背皮瓣是修复足背大面积皮肤缺损的较理想选择.
作者:王泉;尚红涛;董桂贤;张宁;肖春来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影响髋臼骨折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 手术治疗136例髋臼骨折患者,对患者性别、年龄、骨折类型、合并伤、手术时机、手术入路、复位质量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骨折类型优良率:简单骨折为78.5%,复杂骨折为56.1%(P<0.05).手术时机优良率:2周内手术为75.8%,2周以上为55.6%(P<0.05).复位质量优良率:解剖复位优良率为83.3%,良好复位为76.3%,不满意复位为42.3%,轮廓复位为14.3%(P<0.05).结论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折类型、手术时机、复位质量为影响髋臼骨折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阳闽军;窦庆寅;钟威;胡洪涌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TwinFix带线锚钉辅助改良Kessler法修补陈旧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TwinFix带线锚钉辅助改良Kessler法修补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11例,术中用改良Kessler法对位缝合跟腱断端,再用2枚TwinFix带线锚钉辅助固定断裂跟腱.术后予患侧下肢屈膝90°、踝跖屈30°位长腿石膏托固定,3周后改踝跖屈石膏托固定.结果 11例均获随访,时间3~18个月.患者均未发生切口延期愈合、感染、皮肤坏死和跟腱再断裂等并发症.采用Arner-Lindholm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7例,良3例,差1例.结论 TwinFix带线锚钉辅助改良Kessler法手术操作简便,是修补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有效方法.
作者:袁义;庞清江;章海均;陈先军;张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跨关节固定治疗跖跗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可控加压骑缝钉联合自锁螺钉钢板治疗12例跖跗关节损伤患者.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时间8~16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优秀3例,良5例,一般4例.结论可控加压骑缝钉联合自锁镙钉钢板能灵活有效地治疗跖跗关节复合体损伤.
作者:顾增辉;郑隆宝 刊期: 2012年第02期
2007年3月~2011年1月,我科应用可调式骨盆外固定架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48例,临床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器械开口器和钻孔器(见图1):开口器尖部呈三棱锥样,长约1 cm,较锐利,其后有环状平台防止过深.钻孔器尖部为圆弧扁平状,直径约3.6 mm,有0~10 cm单位刻度.可调式骨盆外固定架(已申请专利,专利号:zl 2007 20020106.3,见图2、3):可调固定横杆由左右两段组成,两段横杆的内端均有带螺纹的内孔,且两内孔中的螺纹旋向相反,共同安装在调节螺丝的两端.斜固定杆通过锁紧夹固定在可调固定横杆上,斜固定杆通过锁紧夹固定带有骨钉的横行固定杆,横行固定杆通过锁紧夹固定骨钉.
作者:任志富;李垂青;孙鲁伟;谢伟;王景彦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单节段椎弓根固定结合伤椎打压植骨治疗胸腰椎屈曲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15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Denis B型)患者行后路单节段经伤椎复位固定、经椎弓根伤椎打压植骨手术.测量术前术后Cobb角,计算伤椎高度恢复率,进行ODI评分,分析疗效.结果 15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18个月.伤椎高度矫正率约95%,Cobb角由术前的14°~25°改善为术后的3°~8°.未出现内固定断裂、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单节段椎弓根固定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创伤小,仅固定1个运动节段;椎体内打压植骨有效解决椎体复位后产生的椎体内骨缺损.
作者:邢飞;樊道斌;陈宏赋;张林胜;朱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骨化的黄韧带可造成胸椎管狭窄,引起脊髓的慢性压迫性损伤,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尤为重要.笔者对我院2005~2010年期间早期延误治疗的10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提高早期诊断水平和改善治疗效果.
作者:关平;徐军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可塑形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30例累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患者(34足)行标准外侧入路,可塑形钛钢板内固定治疗,明显塌陷者予自体髂骨植骨.结果 30例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优25足,良8足,差1足.结论 开放性复位和可塑形钛板内固定以及必要的植骨是治疗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寿志强;孙俊英;朱剑华;黄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2006年6月~2010年8月,我们对14例Sangeorzan Ⅲ型足舟骨骨折患者行外固定架治疗,疗效满意.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4例,男10例,女4例,年龄21~51岁.合并跖骨骨折3例,跗跖关节损伤2例.均为闭合骨折,无血管、神经损伤.按Sangeorzan分型均为Ⅲ型.受伤至手术时间2~11 d.术前均行足正、斜位X线片检查及CT三维重建.
作者:郑杰;贾斌;张勇;高迪;高彦军;刘彦勋;马雪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应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8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根据Harris评分法评定术后疗效.结果 38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3年.髋关节功能根据Harris评分:优14例,良19例(其中1例随访至第14个月死亡),中5例,优良率为84.2%.结论 应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风险小、费用低、疗效满意,患者可早期下床活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许峰;杨小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兔颈椎不同术式内固定融合模型.方法 将6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3组,每组20只.A组行颈椎前路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B组行颈椎后路椎板棘突间融合内固定术,C组行颈椎前、后路联合融合内固定术.造模后1个月和3个月,每组10只行安乐死取材,分别摄X线片、作大体及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X线片可见A、C组固定节段椎间隙逐渐融合、消失,B、C组固定节段椎板棘突融合.术后1个月标本见骨小梁、胶原纤维排列有序、规则,骨外膜侧尚有部分纤维组织,表明其有骨化及成骨现象;术后3个月标本见类似于正常椎体骨或椎板骨,胶原纤维折光性强,方向有序.结论 建立兔颈椎内固定融合模型方法简单、易行、可靠,为脊柱疾病治疗方法研究提供良好的平台.
作者:夏良政;徐宏光;刘平;陈学武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采用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32例.结果 32例均获随访,时间5~1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按Flynn评分标准:优26例,良6例.无骨不愈合、畸形愈合和骨骺损伤等.结论 弹性髓内钉内固定具有微创、不累及骨骺、并发症少等特点,是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健华;张亚;刁天月;余建文;蒋学军;杨挺;桑泽坤 刊期: 2012年第02期
1病例资料患者,女,21岁,因胸部不适、腹部束带感2个月,大小便失禁、双下肢无力2 d,于2010年8月21日入院.查体:脊柱未见明显畸形,生理弯曲正常存在,无皮肤破损、红肿,胸背后部压痛阴性,叩击痛阳性,胸部活动度基本正常;脐以下感觉减退,末梢血运良好.左下肢肌力0级,右下肢肌力1级,双侧肌张力高,左下肢膝、跟腱反射亢进,右下肢膝、跟腱反射活跃,Babinski征左侧阳性、右侧阴性.双侧髌阵挛阴性,踝阵挛阳性.MRI显示(图1):T4~6节段蛛网膜下腔囊性肿物,位于脊髓背侧偏左,囊肿呈多房性,约3 cm×1 cm×0.5 cm大小,脊髓严重受压.初步诊断:胸椎椎管内髓外硬膜下占位性病变伴不全瘫.急诊行囊肿切除手术.后正中切口,显露T4~7椎板,将棘突椎板及黄韧带咬除,剥开硬膜外脂肪,显示硬膜,见硬膜反应性增厚,无搏动,切开硬膜、蛛网膜,见一约4 cm×1.5 cm×1 cm乳白半透明质软椭圆肿物,压迫胸髓变形;剥离并完整取出肿物,缝合硬膜后,见硬膜搏动好转.肿物有弹性,离体后弹性回缩成类圆球状,内有乳白半透明液体,囊内有脉络丛样结构.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脊髓脉络膜囊肿.术后第2d患者双下肢肌力开始恢复,5 d后下地行走,随访6个月时,双下肢肌力及大小便完全正常.
作者:刘杰;李玲;程志山;贾淑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2007年9月~2010年9月,我科采用拇长屈肌腱转移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10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20~53岁.左侧4例,右侧6例.跟腱断裂部位:止点部断裂3例,腱部断裂7例.均有明确的外伤史.MRI显示:跟腱异常信号,连续性中断.受伤至手术时间3周~1年.
作者:程志军;郭亮;吴国正 刊期: 2012年第02期
随着关节镜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PCL)重建术已经得到骨科和运动医学医师的认同[1].2007年6月~2010年10月,我院对56例PCL断裂患者采用胫骨双固定法取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PCL,临床效果良好,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56例,男43 例,女13 例,年龄18~56岁.病程1 d~5个月.其中15例合并有半月板损伤.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或侧副韧带损伤的患者未纳入本次研究.后抽屉试验均为阳性,3度损伤(后抽屉试验胫骨后移>10 mm).MRI检查均提示有PCL断裂.Lysholm评分为29~63(52±1.5)分.
作者:沈烈军;危立军;罗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外科综合治疗布鲁杆菌病脊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手术治疗布鲁杆菌病脊柱炎26例,采用前方或后方入路进行一期病灶清除,同时根据需要进行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术前抗布鲁杆菌药物治疗2~4周,术后常规抗布鲁杆菌治疗至少3个月,血沉和C-反应蛋白定期检查监测.结果 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未见副损伤;发热疼痛等症状明显减轻,患者均顺利出院.随访时间6~24(10±2)个月.无复发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X线片均显示植骨融合良好,内固定无移位.结论 在长期、足量、联合应用抗布鲁杆菌药物同时,对有手术指征的布鲁杆菌病脊柱炎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是有效的.
作者:张宇;祁全;沈洪涛;李伟明;李学钊;杨鑫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椎间盘镜手术(MED)与微创小切口腰椎间盘手术(MT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中期疗效.方法 将16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MED组83例和MTD组83例,分别行MED和MTD手术.对术中、术后反映手术创伤的指标进行监测和观察.结果 MED组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量均小于MTD组(P<0.01).两组术后血清CRP均较术前增加,但术后MED组血清C-反应蛋白增加低于MTD组(P<0.05).两组VAS术后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1).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4年.按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MED组优65例,良11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为91.6%;MTD组优66例,良13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为95.2%.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MED手术较MTD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但两种方法早、中期疗效均较满意.
作者:刘洋;杨星华;官正华;韦溦;张忠荣;郭元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