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酚食物益处多

张继东

关键词:多酚类物质, 植物, 氧化能力, 健康作用, 化学成分, 可可豆, 黄酮类, 酚酸类, 水果, 蔬菜, 食物, 花色, 苷类, 酚基, 单宁, 大豆
摘要:多酚类是指一组植物中化学成分的统称,因具有多个酚基团而得名,包括黄酮类、单宁类、酚酸类以及花色苷类等,多存在于植物中,如可可豆、茶、大豆、蔬菜和水果等。多酚类物质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具有潜在的促进健康作用。常食含有多酚的食物,好处多多。
食品与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初春养肝正当时

    初春时节,阳气初生,气温转暖,万物生机勃勃。人体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少阳之气亦春生,故饮食当固护初春之阳气,补益食材的原则是养肝为主。同时,春季肝气旺盛,肝在五行中属木,木克土,所以容易影响属土的脾的功能,因此春季也要特别注重脾的补益。

    作者:张盼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谷雨时节,养肝祛湿

    谷雨是春季后一个节气,俗话说:“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各地气温开始回升,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都在12℃以上。此时降雨增多,空气湿度大,天气变化莫测。在调摄养生中,人体不可脱离自然环境变化的轨迹,通过内部的调节使内环境(体内的生理变化)与外环境(外界自然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从而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为避免和减少疾病的发生,我们可以针对其气候特点有选择地进行调养,进行适当的药膳、食疗、运动养生。

    作者:逸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小米益肾,荠菜清热--四月养生食材推荐

    四月份到了晚春,气候变暖,草绿花开,是春播的时节,人们也增加了户外活动。这个月是皮肤病多发的时期,一些慢性病也容易复发,所以在饮食方面应少吃辣椒、生葱、竹笋、羊肉等发物,可适当吃一些具有补益气血作用的食物,如莲子、大枣、桂圆、核桃仁、芝麻、山药等。这里为大家介绍几种应季食材及养生食谱。

    作者:战雅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出门游玩,请带一个小药包

    在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出门旅游的人多了起来。随着家庭用汽车的飞速增加,双休日带上家人去几百公里以外游玩的机会越来越多,节假日里的名山大川、草地海滩等地都游人如织。而旅行短时间造成的生活环境骤然改变难免会使身体不适,尤其是带着老人和小孩一起出游的家庭,不妨提前准备一个“旅游小药包”,装上几样用法简单、携带方便、疗效明确的常用药品,就不会因为小毛病四处找药店而影响心情、大煞风景了。下面就为大家介绍旅游小药包如何配备药品。

    作者:李红珠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运动健身:全面发展与各取所需

    人在成年以后,随着岁月的流逝,体内各器官经受着不断的“磨损”,会逐步走向衰老,并影响与之相关比较密切系统的功能能力,从而导致全身健康水平的下降。某些个体还会因为某一器官功能薄弱出现亚健康状态。

    作者:谭思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莫被商家食品新概念忽悠

    自从2013年全国实施食品营养标签法规之后,很多消费者的饮食安全意识明显提高,懂得细看标签了。但是,仍然有很多朋友还没有学会细看营养成分表和配料表,或者是对某些概念有所误解,继续被各种“概念”所忽悠。这里就简单说几个近消费者提问较多的问题。

    作者:范志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赖床“懒猫”小心7类疾病

    现代生活节奏快,学习和工作十分紧张,充足的睡眠是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也是解除疲劳、恢复体力和精力所必需的。但是,有些人有机会便赖在被窝里不起床,特别是每逢节假日,甚至有人还说“睡懒觉是一种享受”。殊不知,成人每天佳睡眠时间是6~8小时,如果超过这个时间,睡得太“贪”,不仅消除不了疲劳,还会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病原体,诱发多种疾病。

    作者:王延群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春日品书香

    四月天怕是北方美好的季节了。细雨多情、春风呢喃。还由不得你回神呢,似乎就在一夜间,枯零零的枝桠就重新抖擞出精神,用嫩绿开启了新一轮的生命,欣欣然灵动了萧瑟的大地。在这曲能够听得见、闻得着、看得到的律动声中,海棠花绽放,雀鸟儿归巢,短暂但美好的春日到了。眼看着一日暖过一日,从三月间痛失暖气的手脚局促中,人们也渐渐缓了过来,特别是在有太阳的日子里,从内而外,都有一种彻底舒展后的熨帖。

    作者:美阔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一年养生始于春

    一年之计在于春,养生也是如此。春天,万物生发,然而,初春乍暖还寒,气候多变,风多雨少,昼夜温差大,疾病多发。此时养生要顺应春季特点,舒畅升发之气,逐渐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以利于身心健康。

    作者:张盼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春捂”养生的四个要点

    春季是由冬寒向夏热的过渡时节,它处于阴退阳长、寒去热来的转折期。此时阳气渐生,而阴寒未尽,由于冷空气仍在活动,气候多变,温差很大。所以,有些地区一天之内天气会有急剧的变化。有时早晨是旭日东升,春风送暖,中午还阳光暴晒,气温骤升,但到了傍晚就可能寒流突至,冷气逼人。所以,初春时节如果衣着单薄,很容易受春寒而染病。

    作者:廖春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与樱长相思妙手巧烹之

    有百果第一枝美誉的樱桃已经悄然踏春而来,大街小巷间樱香阵阵,樱桃的营养、色泽、味道俱被人们所青睐。

    作者:王潍青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甜味剂家族成员知多少

    为了增加食品的甜度,改善口感,人们常在食品中加入甜味物质。根据国际惯例,自然界的甜味物质可分为三大类:糖、糖替代品和高强度甜味剂。

    作者:王荣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奶香厚片吐司

    1.厚片白吐司用刀切斜格,注意不要切到底部。2.将软化的黄油均匀地涂抹在吐司表面。3.撒上细砂糖,放在铺有锡纸(亚光面朝上)的烤盘上,入烤箱中层,用160℃的温度,烤9分钟左右。

    作者:文怡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每月荐书

    《女人这样吃气血好》作者:刘建平荐书理由:气血对于女人来说,弥足珍贵。因为气血伴随女性一生的经、孕、产、乳等不同生理过程,充盈的气血,是女性的养颜法宝。气血充盈,女人从头到脚、由内而外都会散发出来一种健康真实的美丽,这种美丽是任何化妆品任何整形手术达不到的效果。想补充气血,饮食是关键。本书依次介绍了养五脏调气血、根据体质补气血、气血养颜法、顺应四季养气血、女性特殊时期调气血、不同年龄女性的气血调养方案及妇科病的气血调理。按照这本书调理气血所吃,你会发现其实要获得好颜色很简单。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品四方美食游四季美景

    寻觅、品味当地美食,实为旅行中的一大乐事。出门前,或是买本目的地旅行指南,或是在网上查找热门游记,我们大多会提前做好“吃”的攻略。那些关于当地特产、著名食肆的资讯,点评再多、再繁杂,看起来也总让人感觉津津有味。毕竟,众多专门接待“外地人”的饭店都颇有些迷惑性,他们往往名声在外、地点绝佳,用雕龙画栋来标榜历史传承,乍一看好不正宗。倘若没能慧眼甄别剔除,就只得花大价钱对味蕾进行一场自杀式袭击了。一趟旅行寥寥数天,为了去更多的地方、看更多的风景,时间表被安排得密不透风。食物,成了我们在短暂行程中体验当地生活方式的一条快速通道。气候、风景、文化、历史、民风,会借由那些特别具有地域归属感的食物,传递到我们的口中,从舌尖编织出立体而深刻的记忆。回忆起时,当地美食的味道会于口中、心间弥漫开来,引得我们想再次去远方。

    作者:李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沙子入眼处理不当可致失明

    小饶是一位中学教师,一天上班的路上一粒沙子飞进了眼睛,他忍不住用手搓揉眼睛。之后虽有疼痛、流泪症状,但因忙于辅导学生准备考试,没有及时到医院就诊。等到第三天,眼睛疼痛、流泪症状越来越严重,视力明显下降,他才匆忙到医院就诊。经过医生检查,诊断为角膜擦伤感染,并形成了绿脓杆菌角膜溃疡。幸亏医生及时对他进行了手术治疗,才免于失明。

    作者:王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资讯

    做饭时间长伤心脏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在做饭方面花的时间越长,罹患心脏病的危险就越大。在研究中,芝加哥拉什大学医学中心的布莱德·阿佩汉斯博士及其同事对2755名42~52岁的女性进行了为期14年的跟踪研究。研究人员测量了参试者的五大代谢综合征指标水平。代谢综合征是指存在心脏病五大风险(肥胖、高血脂、高胆固醇、高血压和高血糖)中的任何三种情形。研究人员发现,在做饭多的女性中,代谢综合征发病率更高,心脏病危险更大。将做饭时间减少1/3后,代谢综合征及心脏病危险都明显降低。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三月菜园:小番茄和草莓

    红色食品主要是指食品为红色、橙红色或棕红色的食品。科学家认为,多吃红色食品可预防感冒,一般还有缓解缺铁性贫血和抗疲劳的作用,可以增加食欲,增强表皮细胞再生和防止皮肤衰老等功效。这次我就给大家介绍两种适合春天种植的红色食品--小番茄和草莓。

    作者:小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盛开鲜花的餐桌

    春节前夕,在天津烹饪界的厨师联谊会上,笔者遇到了天津烹饪界德高望重的老厨师耿福林先生。

    作者:爨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痤疮不用慌食疗帮您忙

    痤疮,俗称青春痘、粉刺、暗疮,中医古代称面疮、酒刺,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痤疮是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肤病,多发于头面部、颈部、前胸后背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据统计,在青春期,有95%的男性和85%的女性患过不同程度的痤疮。所以大家称其为“青春痘”是很贴切的。

    作者:邓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食品与健康杂志

食品与健康杂志

主管: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天津市科学技术期刊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