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聚髌器结合克氏针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

徐东明;王立胜;王志勇;李贵林

关键词:髌骨骨折, 骨折, 粉碎性, 骨折固定术, 内
摘要:2007年1月~2010年8月,我院对髌骨粉碎性骨折以聚髌器结合克氏针手术治疗34例,疗效满意.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34例,男22例,女12例,年龄22~73岁.左侧19例,右侧15例.AO分型:B3型7例,C2型15例,C3型12例.其中2例为Ⅱ度开放性骨折.伤后距手术时间2~7 d.
临床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负压封闭引流在四肢大面积脱套伤皮肤回植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 (VSD) 技术在四肢大面积脱套伤皮肤回植中的作用.方法 对46例四肢大面积脱套伤皮肤回植患者应用VSD技术进行治疗.结果 46例均获随访,时间6~36个月.脱套皮肤成活面积60%~100%(85%±14.8%).骨折愈合时间4~12(6.3±1.8)个月.结论 VSD技术操作简便,易于掌握,能够彻底去除腔隙或创面分泌物和坏死组织,促进回植皮肤成活.

    作者:雷林革;程东升;李金翠;闫宛春;陈克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双钢板联合同种异体骨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

    目的 探讨应用双钢板内固定结合植骨填充骨缺损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4例闭合性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行桡骨远端解剖钢板恢复桡骨远端解剖结构、微型钢板固定桡骨远端分离骨块,加同种异体骨植骨填充骨缺损治疗.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18个月.植骨均融合良好,无骨不连发生.按ADL腕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估:优36例,良12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88.8%.结论 对于不稳定的桡骨远端C型骨折,双钢板内固定结合植骨填充骨缺损疗效较好.

    作者:魏雅莉;赖爱宁;黄飞;陈才平;孙军健;沈彦;彭林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19例Tile C型骨盆骨折的诊治

    目的 总结Tile C型骨盆骨折的诊治经验,以减少病残.方法 对19例Tile C型骨盆骨折患者在血流动力学稳定后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和(或)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术后在X线片上测量骨盆骨折分离移位的大距离.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60个月.骨折均愈合,无畸形愈合,无步态失常,无下肢不等长、骶髋痛或轻微疼痛.按Majeed骨盆骨折功能评分:满意13例,良好4例,差2例.据Matta评定标准,满意13例,良好6例.结论 Tile C型骨盆骨折的诊治应遵循损害控制原则和内脏损伤情况,按骨折类型和骨折是否开放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和(或)外固定支架固定.

    作者:王刚祥;竺湘江;徐宏宇;范湧;张正初;周海东;潘志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应用股外侧肌肌瓣旋转填塞治疗大转子褥疮

    目的 探讨应用股外侧肌肌瓣旋转填塞治疗大转子部位深度褥疮的疗效.方法 采用股外侧肌肌瓣旋转填塞治疗大转子部位深度褥疮12例15侧.切取肌瓣为20 cm×10 cm大小.肌瓣填塞后均取中厚皮片一期移植.结果 肌瓣均成活.13处移植皮片完全成活,2处移植植皮片部分成活,边缘因感染坏死,经换药3~4周后愈合.10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18(11±0.2)个月.植皮处颜色好,局部柔软,弹性佳,均未有褥疮复发.结论应用股外侧肌瓣旋转填塞治疗大转子部位深度褥疮,操作简单、转移方便、组织量大、手术风险小,临床效果较好.

    作者:何劲;赵银必;周忠华;刘俊;尹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在老年不稳定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1例老年不稳定转子间骨折患者行PFNA固定.结果 手术时间70~110 min,术中出血量150~400 ml,术中X线透视时间5~11 min,测定尖顶距19~29 mm,下床负重时间7~14周,骨折愈合时间13~32周.31例均获得随访,时间24~48周,无肢体短缩及髋内翻畸形发生.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优11例,良17例,中3例,优良率90.3%.结论 PFNA适用于老年不稳定转子间骨折特别是伴有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并能提供较早的活动及负重,只要熟练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技巧,可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杨海林;董金波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交锁髓内钉治疗长管状骨骨折23例

    交锁髓内钉治疗长管状骨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骨折愈合快、能早期活动等优点[1-2], 2005年6月~2010年8月,我们根据X线片选择合适病例,使用交锁髓内钉治疗长管状骨折23例,疗效满意.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23~65岁.新鲜骨折22例:横断骨折完全错位7例,斜面及螺旋形骨折10例,粉碎性骨折5例,其中开放性骨折2例;陈旧性骨不连1例.骨折部位:股骨12例,胫骨9例,肱骨2例.

    作者:江红辉;罗利平;许世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空心加压螺钉结合股方肌骨瓣移植术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

    目的 探讨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结合股方肌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切口,切开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加股方肌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26例.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3年.骨折均一期骨性愈合,疗效评定:优秀16例,良好8例,差2例,优良率达92.3%(24/26).结论 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结合股方肌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骨愈合率高,并发症少,操作简单,恢复快,疗效好.

    作者:胡阿威;喻爱喜;夏春明;何正华;徐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髋臼后壁骨折的手术治疗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髋臼后壁骨折的诊断及治疗方法,评价临床疗效.方法 手术治疗32例髋臼后壁骨折患者.术后复位质量和X线片随访疗效均按Matta标准评定.异位骨化采用Brooker分级法评估.结果 32例均获随访,时间1~4(2.4±1.5)年.解剖复位者25例,满意复位者6例,不满意复位者1例.根据Matta评定标准:优17例,良8例,可4例,差3例.4例发生异位骨化,按Brooker分级:Ⅰ级3例,Ⅱ级1例;3例发生骨性关节炎;无感染、股骨头坏死或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髋臼后壁骨折患者采用X线片、CT平扫和三维重建等检查能获得早期诊断.早期切开解剖复位和坚强内固定、延期负重锻炼,可获得满意的近期疗效.

    作者:李建有;管国华;黄胜;吴猛;高宏梁;陈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

    目的 探讨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24例Pilon骨折.结果 24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0~20个月.无骨不连、皮肤坏死发生.踝关节功能Mazur评分:优14例,良7例,可3例.结论 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可以获得术后骨折稳定,取得良好踝关节功能,是治疗Pilon骨折有效的手术方案.

    作者:周淮;徐晓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21例

    目的 探讨SchatzkeⅣ、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1例患者根据分型采用不同内固定方法:6例Ⅳ型骨折采用L型或T型支持钢板内固定,11例Ⅴ型骨折采用高尔夫(或锁定)钢板加拉力螺钉内固定,4例Ⅵ型骨折采用高尔夫(或锁定)钢板内固定.14例行自体髂骨植骨.结果 术后有1例切口脂肪液化,无切口感染.21例均获随访,时间6~18个月.摄片复查均已骨性愈合.膝关节功能按Merchant评分标准:优4例,良14例,中3例.结论 胫骨平台骨折按类型选择相应的内固定方法可达到较好的疗效.

    作者:汪心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小切口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2008年10月~2010年5月,我科对2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小切口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26例,男 11例,女 15例,年龄69~85岁.左侧14例,右侧12例,均为顺行股骨转子间骨折.按Evans分型:Ⅱ型9例,Ⅲ型11例,Ⅳ型6例.其中8例合并有糖尿病、心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脑梗死等慢性内科疾患.

    作者:张卫兵;刘忠;孙建平;刘永杰;程庆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手Ⅱ区屈肌腱损伤修复及早期康复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手Ⅱ区屈肌腱损伤修复及早期康复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95例(163指)新鲜的Ⅱ区指屈肌腱损伤采用早期显微修复术,术后早期带支具康复功能锻炼.结果 95例均获随访,时间3~12个月.按TAM 法评定疗效:优107指,良40指,中12指,差4指,优良率为90.2%.结论 早期显微修复Ⅱ区指屈肌腱损伤,联合应用透明质酸钠,配合术后早期带支具功能锻炼,是减少术后肌腱粘连的有效措施.

    作者:庄载世;缪心朗;黄有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角型解剖钢板治疗尺骨鹰嘴移位骨折

    2007年1月~2010年10月,我院采用切开复位角型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36例移位的新鲜尺骨鹰嘴骨折患者,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36例,男27例,女9例,年龄20~63岁.左侧20例,右侧16例.闭合性骨折27例,开放性骨折9例.根据Colton分型[1]:Ⅰ型11例,Ⅱ型9例,Ⅲ型11例,Ⅳ型5例.合并伤:冠状突骨折3例,肘关节脱位伴桡骨小头骨折4例,尺骨干骨折2例.手术在受伤7 d内进行.

    作者:毛立彪;柴俊;朱成善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肩关节滑膜软骨瘤病的诊治体会

    2005年2月~2008年2月,我科对3例肩关节滑膜软骨瘤病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3例,男2例,年龄分别为38、54岁,女1例,年龄40岁.左侧2例,右侧1例.其中1例伴有严重肩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表现:患者常有肩关节疼痛、肿胀、关节内积液和活动障碍.有游离体时可产生关节交锁,活动受限,但轻微活动或挤压后又可恢复;有时在关节周边可扪及硬性结节,且可在关节腔内自由活动.X线片示肩关节内可见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致密钙化影,见图1.

    作者:王彦杰;郑秉学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临床进展

    髋关节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对于年轻、活动量大、预期寿命长、功能要求高的患者,由于传统的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截除了正常的股骨颈而改变了生物力学关系,加上假体磨损相关并发症、股骨颈骨折等问题,使得THA术后可能需行多次翻修手术.相比THA,髋关节表面置换术(hip resurfacing arthroplasty,HRA)保留了较多的骨质,维持了关节正常的生物力学和应力转移性能,增强了关节的稳定性,也使以后的翻修手术更简单易行,目前普遍认为对于活动量大的年轻患者,HRA可作为一种暂时性替代治疗方法.笔者就HRA的相关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王玉聪;付有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锁骨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粉碎性骨折48例

    2003年1月~2010年11月,我院用锁骨钢板治疗锁骨粉碎性骨折48例,疗效理想,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48例,男29例,女19例.年龄9~77岁.左侧28例,右侧20例,均为新鲜骨折,无合并肩锁关节脱位.应用锁骨重建钢板45例,锁骨解剖钢板3例.1.2 治疗方法颈丛麻醉加臂丛麻醉.以骨折部位为中心,沿锁骨上缘作10~12 cm长切口,显露骨折和粉碎的骨折块;尽量不要将大的骨块完全游离,以防骨缺血而导致骨不连,注意保护锁骨下血管神经和肺尖胸膜.

    作者:朱雪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前置重建钢板治疗锁骨中段骨折

    2006年8月~2009年11月,我科采用锁骨前缘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25例,疗效满意.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25例,男18例,女7例.年龄18~54岁.新鲜骨折23例,陈旧性骨折2例(其中骨不连1例).25例均为锁骨中段骨折:横行骨折9例,粉碎性骨折16例.

    作者:彭方成;王贤月;王鹏;张桃根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

    2004年7月~2010年12月,我院采用肱骨内、外侧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22例,取得了较好疗效.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22~68岁.闭合性骨折20例,开放性骨折2例.伴桡神经损伤2例.按照AO肱骨髁间骨折分型:C1型5例,C2型11例,C3型6例.

    作者:黄利斌;钱惠影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MIPPO技术治疗胫骨近端骨折

    2008年5月~2010年1月,我院应用MIPPO 技术使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21例胫骨近端骨折患者,疗效满意.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23~45(32±3.5)岁.按AO/ASIF分类法:41-A型13例(41-A2型7例,41-A3型6例),41-C型8例(41-C15例,41-C2型3例).

    作者:程鑫华;余永桂;黄振华;王小涛;张功礼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后肩部疼痛和外展受限的分析

    目的 探讨采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术后并发肩部疼痛和肩关节外展受限的原因.方法 将60例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锁骨钩钢板外侧钩的安置采用两种不同方式:A组(30例)患者术中仅显露锁骨骨折断端及肩锁关节,不显露肩峰,锁骨钩钢板外侧钩于肩锁关节后方盲插入肩峰下进行固定;B组(30例)患者同时显露肩峰,将锁骨钩钢板外侧钩紧贴肩峰于骨膜下插入进行固定,以减少钢板钩部与肩峰之间软组织嵌入.对两组术后出现患侧肩关节疼痛不适及外展受限发生率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 55例患者获得12~24个月随访,5例失访.肩关节疼痛及外展轻度受限B组28例中出现3例,发生率为10.7%;A组27例中出现9例,发生率为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充分显露肩峰,紧贴肩峰插入锁骨钩钢板外侧钩,使外侧钩部与肩峰紧密贴合,可减少其间软组织嵌入和肩峰与钢板钩部撞击,从而减少术后肩关节疼痛及外展受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周勇;冉学军;邓长青;蒲川成;覃勇志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临床骨科杂志

临床骨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