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相成;关玉成;赵晨光;贾勇;汪伟基
2006年6月~2010年8月,我们对64例Danis-Weber A型踝关节骨折给予外踝钩状钢板内固定,疗效满意.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64例,男46例,女18例,年龄17~58(31.2±3.6)岁.左踝20例,右踝44例.均为新鲜骨折.按Danis-Weber分型[1]均为A型骨折.合并内踝骨折38例,三角韧带断裂8例.
作者:贾斌;张勇;曹国庆;刘彦勋;马雪峰;郑杰;高迪 刊期: 2011年第05期
髋关节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对于年轻、活动量大、预期寿命长、功能要求高的患者,由于传统的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截除了正常的股骨颈而改变了生物力学关系,加上假体磨损相关并发症、股骨颈骨折等问题,使得THA术后可能需行多次翻修手术.相比THA,髋关节表面置换术(hip resurfacing arthroplasty,HRA)保留了较多的骨质,维持了关节正常的生物力学和应力转移性能,增强了关节的稳定性,也使以后的翻修手术更简单易行,目前普遍认为对于活动量大的年轻患者,HRA可作为一种暂时性替代治疗方法.笔者就HRA的相关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王玉聪;付有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Tile C型骨盆骨折的诊治经验,以减少病残.方法 对19例Tile C型骨盆骨折患者在血流动力学稳定后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和(或)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术后在X线片上测量骨盆骨折分离移位的大距离.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60个月.骨折均愈合,无畸形愈合,无步态失常,无下肢不等长、骶髋痛或轻微疼痛.按Majeed骨盆骨折功能评分:满意13例,良好4例,差2例.据Matta评定标准,满意13例,良好6例.结论 Tile C型骨盆骨折的诊治应遵循损害控制原则和内脏损伤情况,按骨折类型和骨折是否开放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和(或)外固定支架固定.
作者:王刚祥;竺湘江;徐宏宇;范湧;张正初;周海东;潘志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2007年3月~2009年3月,我科收治37例骨外露患者,采用闭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疗效满意.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本组37例,男27例,女10例,年龄9~76岁.21例因创伤致骨外露,16例因手术致骨外露,缺损面积2~15 cm2.病程2 h~7个月,其中31例合并不同程度的感染.
作者:侯勇;冯伯志;任戈亮;黄武开;王中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2008年5月~2010年1月,我院应用MIPPO 技术使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21例胫骨近端骨折患者,疗效满意.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23~45(32±3.5)岁.按AO/ASIF分类法:41-A型13例(41-A2型7例,41-A3型6例),41-C型8例(41-C15例,41-C2型3例).
作者:程鑫华;余永桂;黄振华;王小涛;张功礼 刊期: 2011年第05期
2006年1月~2010年12月,我们采用U形石膏夹板加棉纸垫治疗掌骨颈骨折188例患者,随访170例,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188例,均为男性,年龄15~45岁.右手170例,左手18例.影像学检查均有明显的成角畸形.X线片测量:骨折向背成角为20°~70°,其中44处<30°, 144处>30°.
作者:樊勤学;哈巴西·卡肯;徐江波;袁宏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阶梯疗法干预下持续1~12年观察中、小学生脊柱侧凸发病率的情况.方法 1997年10月~2009年10月应用脊柱侧凸三检法(体检、波纹照相、X线摄片)对中山市44 058名中、小学生进行普查后,建立了由医院、学校、家庭组成的脊柱侧凸防治网络体系.对发生脊柱侧凸的学生按照Cobb角大小进行分组,采用阶梯式疗法分别对不同程度脊柱侧凸进行干预.A组:5°≤Cobb角<10°,对其实施宣教工作;B组:10°≤Cobb角<20°,采用体操锻炼疗法;C组:20°≤Cobb角<40°,采用体操锻炼联合牵引、支具治疗;D组:Cobb角≥40°或脊柱侧凸有较快发展趋势的患者行手术矫形.结果 跟踪随访1~12年.按照Cobb角≥10°为诊断标准,共有134例确诊为脊柱侧凸,在阶梯疗法干预下脊柱侧凸发病率为3‰.按照Cobb角程度所分的A、B、C 3组中,分别有4、5、2个患者病情进展、畸形加重进入下一组继续治疗,3组患者中病情进展率分别为2.90%、6.02%、4.65%.D组患者实施手术矫形,手术顺利,患者术后外观改善满意.结论 开展青少年儿童脊柱侧凸普查并进行适时、阶梯性干预对早期防治脊柱侧凸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李青;袁元杏;梁道臣;张爱明;梅治;赵成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股骨髁上骨折合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采用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者容易出现膝关节僵直[1],需再次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2008年2月~2010年6月,我院应用特殊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股骨髁上骨折患者, 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作者:范相成;关玉成;赵晨光;贾勇;汪伟基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SchatzkeⅣ、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1例患者根据分型采用不同内固定方法:6例Ⅳ型骨折采用L型或T型支持钢板内固定,11例Ⅴ型骨折采用高尔夫(或锁定)钢板加拉力螺钉内固定,4例Ⅵ型骨折采用高尔夫(或锁定)钢板内固定.14例行自体髂骨植骨.结果 术后有1例切口脂肪液化,无切口感染.21例均获随访,时间6~18个月.摄片复查均已骨性愈合.膝关节功能按Merchant评分标准:优4例,良14例,中3例.结论 胫骨平台骨折按类型选择相应的内固定方法可达到较好的疗效.
作者:汪心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双矩形胫骨髓内钉的适用范围、稳定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将传统的矩形髓内钉钉尾改造成20 mm×12 mm啤酒瓶样结构,并在距尾端6、18 mm处开 6.5、4.5 mm松质骨螺钉孔及皮质骨螺钉孔,制成长280、300、320、340 mm、宽7、8、9、10 mm、厚2 mm的不同型号带锁双矩形胫骨髓内钉,临床应用36例不同类型胫骨骨折患者.结果 35例伤口一期愈合,1例延期愈合.33例骨折12个月内愈合,1例20个月愈合,2例24个月愈合.综合评分:优28例,良6例,可2例.结论 带锁双矩形胫骨髓内钉较传统矩形髓内钉更稳定骨折、适应范围广,并发症少,是较好的胫骨动力固定系统.
作者:史方悌;曹克银;余涛;渠继武;侯家芳;郝强;孙敬意;马风威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结合股方肌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切口,切开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加股方肌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26例.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3年.骨折均一期骨性愈合,疗效评定:优秀16例,良好8例,差2例,优良率达92.3%(24/26).结论 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结合股方肌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骨愈合率高,并发症少,操作简单,恢复快,疗效好.
作者:胡阿威;喻爱喜;夏春明;何正华;徐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1例老年不稳定转子间骨折患者行PFNA固定.结果 手术时间70~110 min,术中出血量150~400 ml,术中X线透视时间5~11 min,测定尖顶距19~29 mm,下床负重时间7~14周,骨折愈合时间13~32周.31例均获得随访,时间24~48周,无肢体短缩及髋内翻畸形发生.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优11例,良17例,中3例,优良率90.3%.结论 PFNA适用于老年不稳定转子间骨折特别是伴有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并能提供较早的活动及负重,只要熟练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技巧,可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杨海林;董金波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镇痛药物控制进行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镇痛效果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4例单侧TKA的患者分为3组.A组:术前术后均口服塞来昔布,术中膝关节周围注射用药(2.5 mg/L布比卡因40 ml,1:200 000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30 ml.B组:术中未行膝关节周围注射,术前术后口服塞来昔布.C组:仅术中膝关节周围注射用药(同A组).分别记录术前、术后静止与活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膝关节活动度.结果 ① VAS:A组术后6、12、24、36、48 h静止、运动VAS低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之间静止、运动VAS无明显差别(P<0.05);3组之间术后72 h静止和运动VAS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 膝关节活动度:A组术后第1、2、3天膝关节活动度均高于B、C组(P<0.05),而术后2周3组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围手术期综合用药能有效控制TKA术后的疼痛,有利于关节功能早日恢复.
作者:马建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应用锁定板经皮内固定治疗胫骨远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小切口经皮插入胫骨远段内侧锁定板治疗29例胫骨远段骨折.结果 25例获得随访,时间12~28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12~ 20周.1 例开放性骨折者发生皮肤坏死,换药后愈合.5例切口线结反应,取出线结后愈合.5例骨折延迟愈合(3例为27周,2例33周),无内固定断裂与松动.按Johnor-Wruhs 胫骨骨折临床效果评分法:优15例,良7例,中2例,差1例.结论 锁定板经皮微创治疗胫骨远段骨折,创伤小、恢复快、骨折愈合率高,疗效较好.
作者:张文彬;陈小强;康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髋臼后壁骨折的诊断及治疗方法,评价临床疗效.方法 手术治疗32例髋臼后壁骨折患者.术后复位质量和X线片随访疗效均按Matta标准评定.异位骨化采用Brooker分级法评估.结果 32例均获随访,时间1~4(2.4±1.5)年.解剖复位者25例,满意复位者6例,不满意复位者1例.根据Matta评定标准:优17例,良8例,可4例,差3例.4例发生异位骨化,按Brooker分级:Ⅰ级3例,Ⅱ级1例;3例发生骨性关节炎;无感染、股骨头坏死或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髋臼后壁骨折患者采用X线片、CT平扫和三维重建等检查能获得早期诊断.早期切开解剖复位和坚强内固定、延期负重锻炼,可获得满意的近期疗效.
作者:李建有;管国华;黄胜;吴猛;高宏梁;陈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2007年1月~2010年8月,我院对髌骨粉碎性骨折以聚髌器结合克氏针手术治疗34例,疗效满意.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34例,男22例,女12例,年龄22~73岁.左侧19例,右侧15例.AO分型:B3型7例,C2型15例,C3型12例.其中2例为Ⅱ度开放性骨折.伤后距手术时间2~7 d.
作者:徐东明;王立胜;王志勇;李贵林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微创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22例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及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18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4~10个月.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骨折均愈合,无明显疼痛不适.采用 AOFAS踝关节-后足评分标准:优 12例,良7例,一般3例.结论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及空心钉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切口小,感染率低,疗效良好.
作者:孔祥标;李铭雄;张细祥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交锁髓内钉治疗长管状骨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骨折愈合快、能早期活动等优点[1-2], 2005年6月~2010年8月,我们根据X线片选择合适病例,使用交锁髓内钉治疗长管状骨折23例,疗效满意.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23~65岁.新鲜骨折22例:横断骨折完全错位7例,斜面及螺旋形骨折10例,粉碎性骨折5例,其中开放性骨折2例;陈旧性骨不连1例.骨折部位:股骨12例,胫骨9例,肱骨2例.
作者:江红辉;罗利平;许世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手Ⅱ区屈肌腱损伤修复及早期康复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95例(163指)新鲜的Ⅱ区指屈肌腱损伤采用早期显微修复术,术后早期带支具康复功能锻炼.结果 95例均获随访,时间3~12个月.按TAM 法评定疗效:优107指,良40指,中12指,差4指,优良率为90.2%.结论 早期显微修复Ⅱ区指屈肌腱损伤,联合应用透明质酸钠,配合术后早期带支具功能锻炼,是减少术后肌腱粘连的有效措施.
作者:庄载世;缪心朗;黄有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2003年1月~2010年11月,我院用锁骨钢板治疗锁骨粉碎性骨折48例,疗效理想,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48例,男29例,女19例.年龄9~77岁.左侧28例,右侧20例,均为新鲜骨折,无合并肩锁关节脱位.应用锁骨重建钢板45例,锁骨解剖钢板3例.1.2 治疗方法颈丛麻醉加臂丛麻醉.以骨折部位为中心,沿锁骨上缘作10~12 cm长切口,显露骨折和粉碎的骨折块;尽量不要将大的骨块完全游离,以防骨缺血而导致骨不连,注意保护锁骨下血管神经和肺尖胸膜.
作者:朱雪峰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