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寅权;张平;李国东;叶添生;方大标;艾艳;康一凡;王慧慧;时艳军;胡海清
跟骨骨折(特别是波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早期处理不当,容易出现疼痛、足部僵硬、行走困难等后遗症. 2003年3月~2007年5月,我们采用撬拨复位经皮多枚骨圆针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患者21例,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欧阳国新;李铭;王东学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Fixion膨胀髓内钉在长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与技术特点.方法 应用Fixion膨胀髓内钉系统进行手术内固定25例.结果 25例均获随访,时间5~18个月.患者全部达到骨折愈合,时间5~14个月.无畸形愈合发生,髓内钉无断裂、折弯、松动或膨胀丢失,无脂肪栓塞、感染等并发症,功能恢复好.参照Johner-Wruhs功能评定标准:优12例,良9例,可4例.结论 Fixion膨胀髓内钉具有良好的髓腔适配,操作方法简便,切口小,创伤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适合治疗四肢长骨骨折.
作者:江海平;方镇洙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常见骨折的漏诊原因,探讨预防方法.方法 对36例骨折漏诊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中,10例为合并股骨干骨折的股骨远近端骨折,8例为老年性股骨颈骨折,7例为胫骨平台骨折,5例为脊柱骨折伴截瘫的四肢骨折,6例为月骨周围性脱位.漏诊主要原因为急诊时体检和影像学检查不全面以及医师没有认真分析病情.结论 漏诊主要发生在多发伤、高能量损伤和近关节部位骨折患者.医师应对患者行全面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认真分析病情,提高阅片能力.
作者:姚刚;牛敬才;尚希福;段丽群;贺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RECO脊柱复位固定系统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段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0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应用RECO脊柱复位固定系统进行复位内固定手术.结果 20例均获随访,时间4~8(6.2 ±1.3)个月.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2~4(3.1±0.8)个月.术后患者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从术前的53.00%±12.00%恢复至94.00%±4.10%,伤椎椎体后缘高度从术前的74.OO%±18.00%恢复至95.8%±3.40%.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Cobb角从术前的17.1°±8.4°恢复至术后的1.4°±4.3°,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应用RECO脊柱复位固定系统是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段椎体骨折的有效方法,疗效满意.
作者:袁春;欧阳跃平;苟三怀;袁文;刘岩;叶添文;徐盛明;席炎海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三踝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2003年3月~2006年8月,我院对81例闭合性三踝骨折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疗效满意.
作者:王志生;陈长河;葛欣昌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RECO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后入路RECO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10例.结果 10例均获随访,时间3~5(4±1)个月,X线检查显示伤椎复位固定良好.神经功能Frankel C级1例恢复至D级,D级1例恢复至E级.结论 RECO脊柱内固定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复位确切、固定可靠,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斤法.
作者:刘必全;刘敬军;张辉;王伟;李鸿;胡勇;卢晓林;尹宗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 应用LISS治疗股骨远端骨折28例.结果 28例均获得随访,时间8~25个月.膝父节功能采用Merchant评分标准进行评估:优21例,良6例,可1例.结论 LISS是一种安全微创,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的内固定术式,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尤其是合并股骨干骨折的股骨远端骨折,较过去常规方法具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作者:王信能;于海娥;李伟元;王年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股薄肌和半腱肌移位在附着处对膝内侧副韧带断裂进行修复重建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手术治疗32例膝内侧副韧带断裂患者,对断端可直接修复者,同时切取股薄肌肌腱移位加强修复该韧带;对韧带断端缺损直接缝合困难者,采用半腱肌肌腱转位替代该韧带.结果 28例获得随访,时间1~7(3±0.5)年,按改良Lysholm-Scale评分标准:优23例,良3例,可1例,差1例.结论 膝内侧副韧带损伤应早期手术修复以获得较好疗效,股薄肌和半腱肌止点接近膝内侧副韧带止点,强度好,移位后在解剖学位置上加强修复该韧带,发挥了膝内侧副韧带固有的生物学效能,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作者:陶晨;翟睿;苏建华;杨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椎间盘术后感染少见,但疼痛症状典型,保守治疗时间很长.2005年4月~2007年10月,我们对3例椎间盘术后感染的患者采用了医用臭氧(O3)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谭庆强;李明道;吴国兰;朱雄;王平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LISS手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 对37例39处股骨远端骨折行LISS钢板内固定术,其中18例骨缺损较大者行同种异体骨植骨.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定期随访观察,通过摄片及HSS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37例均获随访,时间3~22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均愈合,时间3~8个月,对位对线佳.膝关节功能按HSS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优21膝,良10膝,可8膝,优良率为79.5%.结论 LISS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设计合理,操作简便,固定可靠,疗效满意.
作者:王振;席洪波;杨惠林;黄立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解剖型钢板(AP)与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胫骨下段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58例胫骨下段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AP与LCP固定,比较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平均骨折愈合时间、石膏固定时间、骨折对线情况等.结果 AP与LCP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48.5±5.5)min和(46.8±4.8)min;平均出血量分别为(65±4)ml和(35±5)ml;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6.1±0.6)周和(11.8±0.5)周,平均石膏固定时间分别为(26±4)d和(17±3)d.骨折愈合对线情况:正位片成角AP组(3.5±0.7)°,LCP组(1.8±0.6)°;侧位片成角AP板组(2.7±0.4)°,LCP组(1.6±0.3)°.两组比较,除手术时间外,各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 LCP治疗胫骨骨折比AP手术效果优越.
作者:唐少龙;张文斌;颜海波;江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使用双张力带结合双钩状克氏针治疗肱骨髁问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双张力带结合双钩状克氏针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42例.结果 患者全部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3.5~6个月.采用改良Cassebaum评分系统评定肘关节功能:优11例,良21例,可8例.差2例,优良率76.2%(32/42).结论 采用双张力带结合双钩状克氏针固定是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阳;周伟;王效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LARS人工韧带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完全性损伤的疗效.方法 对12例ACL完全损伤患者实施关节镜下LARS人工韧带重建术.结果 12例均获随访,时间3~11个月,膝关节前直向不稳症状均消失.前抽屉试验阴性,关节功能良好,未并发急性滑膜炎.患膝伸屈度0°~120°.根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法,膝关节评分由术前(45.45±1.18)分提高到术后(84.77±2.26)分.结论 LARS人工韧带组织相容性好,是理想的韧带移植材料.关节镜下LARS人工韧带重建ACL完全性损伤疗效好,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膝稳定性早期即可完全恢复,术后关节功能能达到正常运动要求.
作者:张寅权;张平;李国东;叶添生;方大标;艾艳;康一凡;王慧慧;时艳军;胡海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颗粒骨植骨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16例(18髋)合并骨质疏松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中将切下的股骨头及股骨颈松质骨制成1~3 mm颗粒骨打压植入股骨髓腔,同时安放假体.结果 18例均获随访,时间6~63个月,Harris评分从术前的22~59(45.7±0.3)分提高到后评估时的73~96(85.3±0.2)分.X线片未见有明显的股骨假体下沉.结论 骨质疏松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进行颗粒骨打压植骨疗效满意,中、短期的临床效果良好,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吕乔;刘卫华;阮安培;张炳灿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38例,术中切开腕管6例,植骨8例,术后加用石膏外固定4例.结果 38例术后均得到随访,时间6~24个月.骨折均愈合,时间6~16个月.按照Carland and Werley评分方法(Sarmiento改良)评价腕关节功能:优23例,良9例,可5例,差1例.切口浅表感染3例.结论 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具有固定牢靠,疗效肯定,并发症少,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术后疗效与切口的选择、骨折的分型、内固定的选择等有关.
作者:彭辉煌;吴建伟;林洁;庄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天鹅形状记忆加压接骨器(SMC)治疗肱骨干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肱骨骨不连患者全部采用SMC进行治疗.术后根据正侧位X线片复查骨不连愈合情况,应用Neer-Morrey评分分别对患者肩、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30例均获随访,时间2~6年,29例术后平均(3.8±1.1)个月骨不连处为类骨板样骨替代,1例因跌伤再次骨折后拒绝治疗.21例6个月~2年去除SMC,未发生再骨折、感染等并发症.余者因年龄>65岁未取出.除4例在接受SMC治疗前已存在桡神经损伤症状外,余均未引起桡神经损伤.肩关节功能:优28例,良1例,差1例.肘关节功能:优29例,差1例.结论 SMC由于其独特的设计及材料优势,中远期随访证实其应用于治疗肱骨干骨不连时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欣伟;许硕贵;苏佳灿;付青格;张春才;管华鹏;李卓东;曹烈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2003年6月~2007年9月,我科应用动力髁螺钉(DC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23例,疗效满意.
作者:甄景华;苏履忠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检测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其受体(uPAR)、其抑制剂(PAI-1)mRNA及蛋白在骨关节炎(OA)滑膜中的表达,探讨uPA、uPAR及PAI-1在OA细胞外基质降解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RT-PCR及免疫组化枪测36例OA(实验组)和21例正常(对照组)滑膜组织中uPA、uPAR、PAI-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经RT-PCR及免疫组化实验,实验组与对照组间3种mRNA及蛋白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再将实验组按年龄及软骨破坏程度分组,按年龄分组3种mRNA及蛋白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按软骨破坏程度分组3种mRNA及蛋白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OA滑膜组织存在高水平uPA、uPAR、PAI-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提示在OA的发生发展过程中,uPA、uPAR及PAI-1起着重要作用,为骨关节炎的治疗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
作者:王鑫;史晨辉;赵瑾;董金波;刘维钢;李宽新;王永明;李洪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可膨胀髓内钉系统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可膨胀髓内钉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干骨折32例,记录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和肩关节功能.结果 32例均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骨折均愈合,时间12~32周.根据Neer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23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90.63%.无感染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有2例术中发生了骨折线的扩大,3例术后出现肩峰撞击综合征.结论 可膨胀髓内钉无需锁钉,而是通过膨胀稳定骨折端,固定牢靠,对骨折端血运影响小,是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干骨折较理想方法.
作者:唐剑飞;曾炳芳;罗从风;李晓林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关节镜下不同术式(半月板全切除和部分切除)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短期疗效.方法 374例膝关节稳定的半月板损伤患者(无合并关节内韧带损伤)在关节镜下行半月板切除或部分切除术,其中全切除组161例,部分切除组213例.Lysholm膝关节评分系统评价治疗效果并作手术前后及绀间比较.结果 全部获随访,时间10~40(28.2±3.4)个月.全切除组和部分切除组Lysholm评分分别从术前的(59.3±16.3)分和(57.2±18.0)分提高至随访时的(92.9±11.1)分和(93.7±7.7)分,手术前后功能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术后膝关节功能的优良率达到96.27%和98.59%.两组间手术前后的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关节镜下治疗半月板损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半月板全切除和部分切除的短期治疗效果相似.
作者:周祖彬;朱越;赵金忠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