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炜;宁锋;夏勇;樊建平;陈满华
2001年1月~2006年5月,我科使用跟骨钛钢板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史井超;马绪巍;黄常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骨结核易造成误诊误治,2005年5月~2005年11月,我院收治2例误诊误治跟骨结核患者,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
作者:黄超;肖继青;刘方荣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负压引流和加压包扎对全髋置换术后出血量和血肿形成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105例因骨关节炎进行初次单侧全髋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负压引流组(54例)和加压包扎组(51例).负压引流组采用Redovac 400高真空引流系统;加压包扎组采用CDS加压包扎系统.采用血红蛋白平衡法计算术后失血量,以超声评估术后血肿大厚度.结果 两组术前及术后5 d血红蛋白数值差异无显著性.总失血量加压包扎组少于负压引流组,术中出血量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术后失血量加压包扎组少于负压引流组,术后输血量加压包扎组少于负压引流组,两组间血肿厚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在初次全髋置换术后,可以使用加压包扎来代替传统的负压引流.
作者:孙剑伟;孙建辉;张春才;许硕贵;任可;李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2003年1月年1月,我院对20例有移位的髋臼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骨盆重建钢板、螺钉、可吸收螺钉内固定,疗效满意.
作者:李跃辉;王纯育;秦祖恩;梁刚;钟晓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不同分期膝骨关节炎(OA)的疗效. 方法 根据美国类风湿学会提出的X线表现标准及Ogilvie-Harrise和Jackson的镜下软骨损伤标准将200例膝OA患者进行早、中、晚分期,关节镜下对不同时期的OA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结果 随访6个月~4年,早期105例,优25例,良72例,优良率 92.4% ;中期84例,优13例,良49例,优良率 73.8% ;晚期11例,优0例,良4例,优良率36.4%. 结论 关节镜治疗膝OA需谨慎选择适应证,准确诊断其损伤级别同时选择恰当治疗方法将有更好的疗效.
作者:刘涛;徐斌;卜海富;朱金文;徐洪港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采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四股半腱肌股薄肌肌腱重建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 关节镜下采用四股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肌腱移植加可吸收螺钉固定法治疗6例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结果 6例患者随访10个月,按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术前膝关节功能评分平均为56.7分,术后10个月时为76~96分(平均82.2分).结论 自体四股半腱肌股薄肌肌腱弹性模量与交叉韧带相似,强度大于交叉韧带.植入物为四股,可吸收螺钉固定,固定牢固,生物相容性好.
作者:涂明中;梁淑梅;陈立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颗粒骨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的效果.方法 48例退行性腰椎不稳患者,行腰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全椎板或半椎板减压,颗粒状骨植骨治疗.结果 全部获随访时间6个月~4年,4~6个月后可见植骨灶骨融合征象,无复位丢失和螺钉断裂.患者腰痛、下肢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疗效及功能评定结果 :优22例,良24例,可2例,优良率96%. 结论 脊柱后路颗粒植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王金国;吴华;刘玉田;丁晓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关节镜下前、后交叉韧带(ACL、PCL)及膝内外侧复合体重建的经验.方法 关节镜下移植中1/3骨-髌腱-骨组织、4股腘绳肌腱及LARS人工韧带重建膝关节ACL、PCL.合并膝内、外侧结构损伤患者在重建的同时进行膝关节侧副韧带和关节囊的修补.术后佩戴可调式膝关节固定带3个月行康复训练.结果 53例随访2个月~5年4个月,Lysholm评分由术前平均(20±4.6)分提高到(85±7.3)分.所有患者术前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存在阳性体征,术后1例后抽屉试验阳性,4例Lachman试验弱阳性.所有患者关节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在关节镜直视下交叉韧带重建能准确定位ACL、PCL解剖止点,具有损伤小,关节粘连率低,恢复快的优点,能达到坚强固定,早期功能锻炼的目的 .
作者:李百川;张明;徐友高;石丹;石展英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胫骨平台骨折是常见关节内骨折,治疗不当常有创伤性关节炎、关节不稳及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1997年~2006年12月,我科手术治疗C型胫骨平台骨折36例,效果满意.
作者:柴俊;朱成善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临床应用的疗效.方法 对18例足背及足跟外侧外伤感染后致软组织坏死缺损伴骨及肌腱外露患者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结果 术后所有皮瓣均成活,17例Ⅰ期愈合,1 例Ⅱ期愈合.经过2~8个月随访,所有皮瓣质地、色泽和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修复足背及足跟外侧软组织缺损骨及肌腱外露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彬;孔荣;曾建学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腰椎滑脱在RF器械复位固定的基础上行椎体间足量植骨融合术后的效果.方法 对76例腰椎滑脱患者采用后路切口RF器械复位内固定,从一侧椎板开窗或半椎板切除进入椎管腔.切除大部分椎间盘组织,将15~20 g自体髂骨块和术中所取的椎板骨植入椎间隙内,并冲击嵌紧.结果 无切口感染及神经根损伤发现,切口脂肪液化2例,经2~3周换药愈合;脑脊液漏3例,3~5 d夹管脑脊液漏停止.随访1~7年,近期椎体钉松动复位不良3例,74例椎体间植骨在6~12个月均骨性融合,融合率97.4%,根据侯树勋等的疗效评定标准:优63例,良10例,可3例.结论 该手术具有损伤小,出血少,在RF器械复位固定的基础上,植骨量大,成骨迅速,骨性融合满意,并发症少.
作者:张怀成;王太平;李程;汪亚力;罗勇;范贵富;谢瑞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2003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对37例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患者行动力髋螺钉(DHS)治疗,术中无C臂X线机透视条件,简单点片定位,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余第龙;石岩;彭正武;江巨川;袁自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应用改良屈肌腱鞘浸润麻醉进行手足指(趾)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32例手足指(趾),全部采用改良屈肌腱鞘浸润麻醉进行手术.结果 所有病例均经1次注入鞘管成功.麻醉用药剂量单指(趾)平均1.5~3 ml.起效时间平均2~3 min,持续时间平均2~3 h.术中对刷洗、双氧水冲洗、切皮、清创、咬除骨质、缝合等刺激耐受良好,无疼痛感.麻醉范围:拇指(趾)掌指(跖趾)关节以远部分,第2~5指(趾)掌指(跖趾)关节以远部及相邻指(趾)半指(趾),各指(趾)近节背侧效果稍差,拇指(趾)近节背侧几无麻醉作用.结论 改良屈肌腱鞘浸润麻醉操作简单、起效迅速、用药经济安全、无任何副作用,特别适用于手足指(趾)手术的麻醉方法.
作者:金绍林;周云;冯孝志;童绪军;程华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髁支持钢板治疗股骨髁间、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髁支持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间、髁上骨折34例.结果 随访14~26个月,术后6~14个月全部愈合,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采用Merchan et al提出的功能评定标准:优18例,良10例,中3例,差3例,优良率82.35%.结论 采用髁支持钢板治疗股骨髁间、髁上骨折,固定牢靠,膝关节功能恢复好,是治疗股骨髁间、髁上骨折的理想选择.
作者:马象武;李占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成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伴骨性关节炎的经验、方法及疗效.方法 采用THA治疗成人DDH伴骨性关节炎患者24例(26髋),手术均采用非骨水泥的人工关节,髋臼的骨覆盖率70%,术中9例行转子下截骨术.结果 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脱位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Ⅳ型患者术前患肢短缩均显著改善,平均0.9 cm.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78个月,Harris 评分平均术前为45分,术后为85.5分.结论 THA是治疗DDH伴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术前周密的计划、术中根据需要考虑假体的选择、截骨与否及髋臼骨床的定位、准备与安装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尚希福;贺瑞;胡飞;方诗元;朱亚林;史国光;姚刚;李府;谢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66例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DHS内固定治疗35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31例.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结果 60例获随访,时间8个月~6年,随访期内死亡5例.并发症:关节组发生3例,DHS组发生12例,差异有显著性(P<0.05) .患髋功能评定采用Harris评分法: 关节组72~95(84.5±5.4) 分,DHS组68~91(82.1±6.8)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对于年龄≥80岁、骨质疏松及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是可行的,远期效果仍需继续观察.
作者:司全明;毛宾尧;王毳;任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微型钢板固定治疗腕肘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 方法 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16例肘、腕关节内骨折患者,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结果 1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28个月,切口均Ⅰ期愈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5~11周.均无骨折再移位、钢板及螺钉断裂,1例出现肘关节异位骨化.肘腕关节功能评分:优7例,良8例,可1例. 结论 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腕肘部关节内小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的优点,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为腕肘部关节内骨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郭志民;丁真奇;练克俭;林山;林斌;陈卫;叶文斌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微创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儿童长骨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经皮钛制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儿童下肢长骨骨干骨折35例.结果 所有患儿均获随访,时间5个月~1年,骨折全部愈合,邻近关节活动和患肢功能完全恢复正常.无钉道感染和畸形愈合,1例过度生长0.8 cm的患儿在随访25周时已自我改善,1例发生<5°的外翻成角.所有患儿6个月后患肢行走和负重功能完全正常.结论 钛制弹性髓内钉适合于儿童和青少年股骨,胫骨干横形、短斜形骨折,具有微创、安全、简便等优点.
作者:温辉林;王友华;王洪;顾永强;刘璠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应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效果.方法 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53例.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 8~54个月,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术前平均37.2%(12%~51%)和平均78.3%(32%~87%),术后恢复至平均94.3%(92%~97%)和平均97.5%(92%~99%).术前Cobb角平均23°(13°~38°),术后平均5.1°(0°~10°).脊髓神经损伤者术后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标准均恢复1级以上.结论 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可有效恢复脊柱序列及椎管容积,矫正后凸畸形,有利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朱炜;宁锋;夏勇;樊建平;陈满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导致的椎体骨折、椎体血管瘤、椎体肿瘤等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32例38节病变椎体,在C臂X线机监视下应用骨穿针经皮穿刺到病变椎体,将骨水泥注入其内.结果 32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24h局部疼痛显著减轻或消失30例,有效率93%;1例转移瘤术后10 d疼痛显著减轻.32例经过6~12个月随访,除1例转移瘤患者死于原发病外,余患者无疼痛加重或复发,患椎无塌陷发生.结论 对骨质疏松导致的椎体骨折、椎体血管瘤、椎体肿瘤,椎体成形术能增加椎体强度,有效缓解疼痛,是治疗椎体病变的较好方法.
作者:王喜庆;吕开红;张勇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