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健;栾国明
作者:王树新;刘明;刘玉河;刘启峰;张洁;史承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作者:黄其林;张可成;刘海鹏;杨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为了验证脑表浅层热灼治疗功能区癫痫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我们首次应用功能区痫灶切除后,并辅助功能区皮层痫灶双极电凝热灼治疗.方法:难治性癫痫124例,颞叶癫痫75例(包括原发52例;继发23例),非颞叶癫痫48例及1例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者,以上病例均行病灶和痫灶切除.不能切除的功能区皮层痫灶行双极电凝脑表多处横行热灼.双极电凝输出功率为4μ,持续时间为1-2秒,脑表热灼间距为5mm.痫灶切除前后和功能区痫灶热灼前后均行皮层脑电监测.对术后早期和远期的表现进行了观察.结果:功能区皮层热灼无SAH出现,脑软膜上血运不受热灼影响.病理证实:浅表层(Ⅰ-Ⅱ)有不同程度的热凝损伤.其下Ⅲ层部分神经元变性,固缩,胶质增生不明显.而深部(Ⅳ-Ⅵ)神经元未受损.对64例术后病人随访6个月-3年,癫痫发作消失病人为51例;癫痫发作减少大于75%的病人为10例,癫痫发作减少大于50%的病人为4例,总有效率为97.5%.结论:位于功能区不能切除的痫灶,辅以脑表热灼的治疗方式,可大大提高手术疗效.热灼治疗,它的优点在于安全、易行及治疗效果好,故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栾国明;王忠诚;白勤;孙振荣;周键;张伟丽;阎丽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使用皮层电极监测切除致痫性脑胶质瘤,探讨致痫性脑胶质瘤的治疗方法.方法:本组病人35例,男19例,女16例.术前行EEG、CT或MRI检查.EEG示轻度异常脑电图7例,中度异常脑电图22例,重度异常脑电图6例.CT或MRI检查皆可见占位改变.其中额叶11例,颞叶8例,额顶叶7例,顶叶5例,颞枕叶3例,岛叶深部1例.常规手术开颅显露相应部位使用VEEG1161型伟思脑电图仪对皮层脑电进行监测.监测范围包括全部肿瘤,重点于肿瘤周边脑组织.确定大体致痫范围,行肿瘤切除.肿瘤切除后再行脑电监测若仍有癫痫波,根据皮层电极之定位切除致痫灶.直至致痫灶全部切除.对疑有深部癫痫灶者,使用深部电极经皮层穿刺对深部脑组织进行监测描记.对重要脑功能区予以保护.结果:全部病人皆行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病理证实星形细胞瘤8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13例,少突胶质细胞瘤7例,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5例,胶质母细胞瘤2例.术后随访6个月~5年.未再发生癫痫者29例(82.9%);总有效率94.3%.结论:只有在切除胶质瘤时一并切除致痫灶,才是治疗肿瘤并根治癫痫的佳方法.使用皮层电极监测胶质瘤的切除,具体很多优点.
作者:孙鹏;杨新生;孟庆海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总结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经验.方法:7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伽玛刀治疗,靶点为三叉神经根近脑干段,4mm准直器,中心剂量70-80Gy.结果:随访2年以上者51例,治愈39例(76.5%),有效7例(13.7%),无效5例(9.8%),总有效率90.2%.19例(37.3%)出现一过性轻度面部麻木,感觉减退,无其它并发症.结论: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确切,无严重并发症,是较好的微侵袭治疗方法.
作者:杨建林;隋邦森;孙永文;张颖东;张海鸥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为探索X-刀如何应用于鼻咽癌的治疗.方法:对曾行放疗的9例及未放疗的5例,均以X-刀治疗其鼻咽部的病灶.X-刀治疗计划:平均病灶体积为13.92cm3,等中心数为1~2个,准直仪直径为15mm至35mm不等,病灶边缘剂量为12.30Gy,以50%以上的等剂量线包绕肿瘤.结果:X-刀治疗可迅速改善患者局部症状,X-刀治疗后6月复查CT表明,12例肿瘤大部消失,2例明显缩小,密度降低.术后2年生存率为71%.结论:X-刀可用于鼻咽癌的治疗,而且X-刀治疗时间短、能迅速控制局部症状,并发症少.在与放疗结合的同时如能进一步结合化疗或免疫治疗以控制处转移,则将提高X-刀治疗的效果.
作者:刘海鹏;张可成;杨辉;周政;吕胜青;黄其林;付尚志;陈渝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采用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术治疗的8例顽固性癫痫病人的经验.方法:采用Rasmussen's的方法,个别应用改良的功能脑半球切除术行手术治疗,即切除感觉运动皮质和颞叶,并将残留的额叶及其顶枕叶的部分脑组织失去连接.结果:本组随访3~11年,平均6.7年,8例病人的癫痫得到了满意的控制,病人的生存质量都得到提高,已上学或参加工作,没有发生晚期的脑表浅含铁血黄素沉积症.结论: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术可使频繁的癫痫发作终止或减少,可使病人独立生活.
作者:谭启富;孙康健;潘云曦;孙克华;华长春;乔梁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γ刀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效果.方法:对52例γ刀术后2年以上的典型脑AVM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其疗效和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随访2年后,发现该组AVM病例的闭塞率为88 5%,出血率为3.8%.大多数患者的临床症状于γ刀术后消失或改善.结论:γ刀是治疗脑AVM安全、有效、低创的新手段,其治疗效果与AVM的类型、部位、体积、照射剂量密切相关.
作者:赵洪洋;李美华;朱贤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评价PET检查在颞叶癫痫病人术前诊断中的意义.方法:20例顽固性颞叶癫痫病人术前均行脑电监测、头MRI及PET检查.结果:20例脑电监测中有19例监测到棘波、尖波或棘慢波,1例正常.脑电异常位于一侧11例,位于双侧8例.20例头MRI检查中有14例正常,6例一侧海马萎缩,1例双侧萎缩,1例右额顶囊肿伴垂体微腺瘤.20例PET检查均表现局部脑组织代谢减低.一侧异常16例,双侧异常4例.20例手术病人中有16例行颞叶前部及海马切除,4例行选择性海马切除.结论:PET检查对于颞叶癜痫的定位诊断敏感可靠,比MRI更有价值.
作者:孙振荣;栾国明;张斌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脑膜瘤实施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LeksellG型定位头架固定,GE1.5T MRI诊断仪扫描定位,γ-Plan5.2版软件规划系统设计,LeksellB型γ-刀实施SRS治疗.结果:治疗482例,随访126例病人.结果显示影像学检查总有效率88.9(112例)%,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为81.7(103例)%.讨论:SRS作为神经外科的治疗方法之一,对颅内脑膜瘤的治疗是有效的,特别是一些手术难以完成、病灶累及相邻重要组织结构的病人,为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徐欣;胡裕全;吴声伶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对常规放疗后残留或复发的鼻咽癌病人实施X刀治疗,提高肿瘤局控率,减轻放射损伤,延长生存期.方法:治疗鼻咽癌病人21例,放疗后残留的16例,复发的5例,未分化癌1例,胞状核细胞癌1例.鳞癌19例,未分化癌1例,胞状核细胞癌1例.采用美国Varina的6MV直线加速器,12例用Radionics的X一种三维治疗计划系统,GTC无创分次头环固定定位,9例用Nomos的Cor-veu三维工作站治疗计划系统,头颈部固定架及面网固描信息输入计算机工作站后进行靶区和邻近要结构和勾画和解剖重建,制定治疗方案,以等中心剂量的80%~90%剂量曲线覆盖肿瘤边缘,并使剂量曲线的形状与靶区形状相适应,保护重要结构.结果:随诊时间为1~28个月,近期疗效通过疗前及疗后3个月内,CT及MRI片对比判定,疗后肿瘤缩小50%以上15例,50%以下6例,3例疗后1年内因肿瘤未控死亡,1例疗后14个月因肝转移死亡,1例鼻咽腔大出血死亡.结论:鼻咽癌常规放疗后残留或复发的病人,通过立体定向X刀治疗可提高近期疗效而无严重放射损伤发生.有关病人局控率和生存率等远期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作者:邓晓琴;韩波;李瑛;陈洁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阐明X刀治疗脑深部肿瘤的方法优越性、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72例脑深部肿瘤患者行X刀治疗,随访1~18个月,结合文献进行临床分析及疗效评价.结果:得到随访的56例病人中,症状好转38例,无变化10例,加重5例,死亡3例.其显效率为63.7%,有效率为85.5%.结论:对于脑深部肿瘤X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辛昌明;付鹏;郝传国;刘淑贞;张建林;赵大琦;秦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脑多发转移瘤立体定向X-刀治疗的方案优化及并发症防治.方法:对32例患者的89个肿瘤进行治疗,每例肿瘤数目2~7个,平均3.5个.病变体积1.5cm×1.0cm×1.0cm~5cm×5cm×4cm.处方剂量24~30Gy,周边剂量13~21Gy.结果:术后1.5月~2月神经影像学复查,显示75个(84.27%)肿瘤消失.10.11%肿瘤缩小,5.62%肿瘤保持稳定.随访4月~2年,28例(89.5%)患者存活.结论:采用立体定向X-刀治疗脑多发转移瘤,进行治疗方案优化和并发症防治是确保疗效的重要措施.
作者:雷鹏;王钰;杨锦峰;田立庄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应用OUR旋转式伽玛刀治疗精神分裂症13例.靶点选择:单侧杏仁核1例;双侧杏仁核8例;双内囊前肢2例;双侧内囊前肢+双杏仁核2例.靶点中心剂量100~150Gy.根据简明精神量表(BPRS)行治疗前后疗效判定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3例患者随访12~31个月(平均25.5个月),BPRS总分术前为74.17±8.96,术后46.71±9.25,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总有效率为76.9%,对偏执型患者有效率为85.7%,未发现近期并发症.结论:伽玛刀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措施之一.
作者:张金伟;李冰;张丽君;刘灿虎;金道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我国设计的新型立体定向放射外科设备OUR-旋转式伽玛刀治疗颅内病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应用OUR-旋转式伽玛刀治疗颅内病变1431例,男769例,女662例,年龄3~83岁.其中脑血管疾病154(10.7%)例、肿瘤1086(75.9%)例、功能性疾病191(13.3%)例.治疗程序:应用VectraⅡ0.5Tesla中场超导核磁共振成像系统,行三维薄层扫描,获得定位图像;在rTPS治疗规划系统上应用Version 2.5软件交互、自动地对瘤体表预选靶点,敏感组织等结构进行三维图像重建和显示.根据病变不同类型及性质,准确地对治疗参数和治疗剂量进行计算和给定:治疗剂量:周边剂量8~75Gy、等剂量曲线30%~65%、等中心个数1~9个.结果:898例获得12~48个月(平均24.6个月)随访.脑血管畸形血管完全闭塞率44.4%,部份闭塞率41.7%;良性肿瘤生长控制率86.7%~98.8%;恶性肿瘤生长控制率75.0%~91.0%;功能性疾病症状改善率71.4%~82.3%.严重放射性水肿17例占1.2%(胶质瘤5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垂体腺瘤3例、脑膜瘤2例、癫痫3例、其它2例).8例行开颅手术减压,9例经药物治疗后缓解.结论:结果表明,OUR-旋转式伽玛刀治疗颅内病变疗效确切.严格掌握适应证,根据病变不同性质、不同体积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措施.
作者:袁树斌;雷进;唐轶;廖述才;孙崇歧;邓珍萍;张兴华;庞晓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作者:袁树斌;雷进;唐轶;庞晓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分析X刀对垂体腺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997年1月至2000年6月应用Radionic公司头部X刀系统,治疗的垂体腺瘤患者随访54例,单次治疗32例,分次治疗22例.其中54例获得影象学复查,36例获得血激素水平复查.随访期3个月到32个月,平均13.2个月.结果:肿瘤缩小达55.6%,无一例肿瘤增大;临床症状改善率72.2%,无临床症状加重着.血激素水平恢复正常达30.6%.结论:X刀治疗垂体腺瘤安全、有效,无明显副作用,SRT治疗后血激素水平恢复正常率高于SRS治疗,但血激素水平恢复时间长于SRS治疗.
作者:闫志钧;林志国;汪江;李庆国;隋立森;浦松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颅内小病灶伽玛刀治疗的优化剂量方案.方法:选取容积未超过10cm3,周围无重要敏感结构的3例形状不同的颅内小病灶,分别单一使用18、14、8mm的准直器进行治疗计划的设计.根据剂量参数进行均匀指数和适形指数的计算,绘出剂量一容积直方图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准直器组合的剂量计划的参数显示:对球形病灶单等中心计划的剂量均匀性和适形性好,病灶周围正常脑组织接受等剂量曲线容积小.对不规则病灶增加等中心数即增加不均匀性.结论:对于单等中心即能实现良好适形性的颅内小病灶,应避免使用多等中心.对于不规则形状病灶以及邻近重要功能区的病灶,则应根据病灶形状、性质及周围邻近结构选择适当的准直器组织,以提高疗效.
作者:张宜培;郑立高;徐德生;康春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顽固性癫痫的术前定位及手术方法.方法:对具有手术指征的癫痫患者进行影像学、脑电生理学和局部脑血流图(SPECT)检查,确定手术方案.行单侧颞叶、海马、杏仁核切除12例;单纯病灶及致痫灶切除8例;病灶切除加周围皮质软膜下横纤维切断术12例;单侧颞叶、海马、杏仁核切除加周围皮质软膜下横纤维切断术26例;胼胝体切开、部分病人加额叶或枕叶皮质软膜下横纤维切断术9例,其它手术方式5例.结果:治愈20例,显著进步25例,好转17例,有效5例,无明显改善5例,总有效率为44.44%.结论:应用脑电生理及影像学检查定位,选择合理手术方案是取得较好疗效的重要方法.
作者:史丙利;李海;李海宁;陈钢;魏长杰;杨贵灵;葛斯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颅内病灶误诊为精神障碍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以精神障碍为首发证状的颅内病灶.结果:13例颅内病灶误诊为情感性精神障碍6例,精神分裂症3例,老年性痴呆3例、癔症1例.误诊原因可能与患者年龄大,神经系统体征轻微,病烂位于颅内哑区,良性肿瘤生长缓慢,检查不仔细等因素有关.结论:对中年以上的患者,无明显精神因素,而出现精神障碍、特别是情感障碍、智力障碍、性格改变等应特别警惕,必要时做头颅CT、MR等检查,以免误诊,延误治疗.
作者:胡天贵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