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波探头不同消毒方法的效果比较

陈丹;田桂登;简丹丹

关键词:超声波探头, 消毒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波探头消毒的佳方法。方法比较无菌纯化水、免洗消毒凝胶、一次性医院消毒湿巾对超声波探头的消毒效果。结果消毒后立即采样,无菌纯化水、免洗消毒凝胶、一次性医院消毒湿巾3种方法均符合规定要求,一次性医院消毒湿巾使用更方便。结论一次性医院消毒湿巾是较好的超声波探头消毒方法。
中国消毒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灭菌程序对防止湿包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规范化灭菌在防止灭菌包湿包方面的效果。方法采用全自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包按照实施规范化灭菌处理前后分组,A组实施前687包按照使用说明书操作,B组实施后6210包在A组操作的基础上,实施规范化灭菌处理。结果 A组湿包率为1.74%,B组湿包率为0.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灭菌包规范化处理是防止湿包现象的有效手段。

    作者:王晓祺;张梅;曹军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山西省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山西省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的现状,改进医院消毒方法和措施,控制医院感染。方法采用现场抽样和微生物检验的方法,对2012年28所不同规模、不同体制、不同类型的医院消毒质量进行动态监测。结果消毒效果合格率95.24%,其中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民营医院合格率分别为96.5%、95.3%和93.8%,内镜和室内空气合格率较低,分别是83.33%和87.21%;医护人员手及物体表面、医院污水、使用中消毒剂、无菌用品、压力蒸汽灭菌器、紫外线灯和透析液都在90.00%以上。结论山西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消毒现状发展不平衡,存在的问题较多,建议应加强卫生管理,进一步完善监督监测制度,加大专项投入。

    作者:陶桐;李元平;宋晖;张亚尼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新型医院保洁全管理模式研究

    目的:研究一种新型的医院保洁管理模式,提高医院环境卫生质量。方法通过建立专门管理组织和保洁员的培训,达到提高医院卫生保洁质量和保洁员整体素质的目的。结果通过实施新型医院保洁管理模式,提高了医院卫生质量合格率和保洁员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知晓率。建立了标准化管理和操作流程,住院患者满意度提高,有利于院内感染管理。结论新型医院保洁管理模式开展,明显提高了医院卫生保洁工作质量,有利于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作者:金凤然;王国伶;曹淑杰;李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邻苯二甲醛用于内镜现场消毒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邻苯二甲醛内镜模拟现场消毒效果及连续使用稳定性。方法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和模拟消毒试验方法,对邻苯二甲醛消毒内镜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用浓度为3000 mg/L的邻苯二甲醛消毒液,在清洗消毒机设定程序运行总时间25.5 min,或手工清洗全过程18.5 min,对污染在模拟消化内镜载体上的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平均消除对数值均>4.0。在清洗消毒机模拟运行条件下,连续使用14 d、累计消毒处理81件胃镜,邻苯二甲醛含量从5880 mg/L降至3960 mg/L,该液体处理染菌模拟内镜体仍能符合消毒要求。结论该邻苯二甲醛消毒液在模拟现场条件下,无论消毒机处理或手工处理均能达到规定的消毒要求,在消毒机运行累计81条胃镜,邻苯二甲醛消毒液仍保持在有效浓度范围。

    作者:魏兰芬;潘协商;钱文理;赵永信;许激;严峻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一起疑似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暴发的调查

    目的:了解一起疑似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为控制其感染蔓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此次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研究与分析,提出综合干预措施。结果该医院胸外科ICU在20日之内连续发生7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从患者的痰标本中培养出铜绿假单胞菌,同时在该病房环境和医务人员手上检出同源铜绿假单胞菌。患有两种及以上基础疾病、使用呼吸机、中心静脉置管和长期大量使用抗菌药物是本次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经采取积极救治和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及时控制了疫情的发展。结论该医院胸外科ICU铜绿假单胞菌引起住院患儿感染为一起医院感染暴发,经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控制了疫情。

    作者:王文娟;邓文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术前不同皮肤准备方法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效果

    目的:观察并分析术前不同皮肤准备方法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效果。方法对三组手术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术前皮肤准备方法,对照组剃毛后用肥皂水沐浴,实验组A剃毛后用氯已定皂液沐浴,实验组B不剃毛后用氯已定皂液沐浴,比较三组术前皮肤损伤情况、术区细菌数和术后切口感染情况。结果不剃毛组(实验组B)皮肤损伤率明显低于剃毛组(实验组A、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A组和B组)术前及换药前术区菌落数明显减少。实验组B术后切口感染与对照组无差别。结论术前用含氯已定皂液沐浴、不剃毛的皮肤准备方法均能减少皮肤的损伤,清除术区细菌,不增加手术部位感染。

    作者:陈婕嫱;潘婧婧;谢张黄;薛晓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隔离措施的防护效果

    目的:观察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隔离措施对预防感染传播的效果。方法通过自查方式,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实施隔离措施前后,预防感染传播的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采取严格隔离措施,使得多重耐药菌感染率由严格隔离前的0.42%下降到0.2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需要采取有效隔离措施,可以避免其感染蔓延和扩散,值得推广实施。

    作者:杨雅婷;胡静;王静;张鑫;李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腹膜透析患儿隧道口感染控制效果

    目的:观察不同干预措施对腹膜透析患儿隧道口感染预防效果。方法通过临床观察,比较实施干预前后腹膜透析患儿隧道口感染发生率,分析感染的原因。结果通过实施腹膜透析隧道口护理细节管理、规范操作流程和无菌化护理操作等干预措施,使腹膜透析患儿隧道口感染率由干预前的2.5%下降至0.6%。结论对腹膜透析患儿隧道口实行针对性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腹膜透析患儿隧道口感染率。

    作者:周成;谢敏叶;任晓碧;赵玲玲;戴一希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4年投稿补充须知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304例老年糖尿病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因素研究

    目的:了解老年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分析危险因素,寻求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304例,发生医院感染46例,感染率为15.1%。患者高龄、长时间住院、糖化血红蛋白高、侵入性操作等因素构成老年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为首,泌尿系统次之,分别占71.7%和17.4%。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应充分重视其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护理对策和预防措施。

    作者:王笑青;夏优秀;甘文思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抗(抑)菌制剂现场抽样监督检查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国内市场抗(抑)菌剂产品质量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加强管理。方法采取市场抽样检查方式,先后对国内四省市17个企业及其相关产品进行调查。结果所调查企业中,有93.94%的产品安全性评价报告内容比较齐全和完整,但报告结果符合要求的仅占57.14%,配方编写符合规定要求的仅占64.71%。产品标签、说明书所标示的内容符合规范要求的占80%,但实际查验的标注内容完全符合规范的仅占51.43%。产品原料规格等级与备案配方一致的企业仅占74.07%,生产记录的投料与配方一致的占78.79%。结论国内抗(抑)菌产品生产企业管理和软硬件建设比较规范,但在产品生产和市场管理中尚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

    作者:管若青;段亚波;王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嘉兴市某三级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监测

    目的:了解某三级医院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状况及临床分布特点,为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对某医院2008-2012年期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该医院5年间,共出院患者186186例,发生感染患者6005例,医院感染发生率平均为3.23%,例次感染率为3.39%。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泌尿道和上呼吸道为主,感染率分别为47.92%、12.68%和10.62%。感染患者主要分布于ICU、血液科和胸外科,感染率为37.35%、9.68%和8.41%。结论该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以呼吸道感染为主,感染率高的科室是ICU,应把ICU医院感染控制作为重点。

    作者:贾磊;郁波;马燮峰;陆锦琪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肉桂油水溶液及其乳液杀菌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肉桂油水溶液及其乳液的杀菌作用,为消毒和抗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悬液定量杀灭试验方法,对肉桂油水溶液及其乳液进行实验室杀菌效果观察。结果用浓度为体积分数0.6%肉桂油水溶液对悬液内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10 min,杀灭对数值均>5.00;浓度为体积分数1.0%的肉桂油水溶液对悬液内白色念珠菌作用10 min,杀灭对数值>5.00。相同浓度的肉桂油乳液对悬液内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杀灭效果与上述结果一致,而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则需要将肉桂油乳液浓度提高到体积分数0.8%。结论肉桂油水剂和乳剂均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效果有一定差异。

    作者:黄晓晖;陈思东;李庭杰;蔡旭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超声波探头不同消毒方法的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超声波探头消毒的佳方法。方法比较无菌纯化水、免洗消毒凝胶、一次性医院消毒湿巾对超声波探头的消毒效果。结果消毒后立即采样,无菌纯化水、免洗消毒凝胶、一次性医院消毒湿巾3种方法均符合规定要求,一次性医院消毒湿巾使用更方便。结论一次性医院消毒湿巾是较好的超声波探头消毒方法。

    作者:陈丹;田桂登;简丹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某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目的:了解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情况,为制定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某医院2013年8月15日24 h内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当日实查住院患者1582例,发生医院感染患者352例、369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2.25%、例次现患率为23.32%。其中医院内获得感染41例、48例次,感染现患率2.59%,例次现患率2.97%;发生社区感染311例、321例次,社区感染现患率19.66%、例次现患率20.29%。感染部位均以下呼吸道为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调查日抗菌药物使用率44.50%,治疗用药患者病原学送检率26.37%,病原菌检出阳性率为33.33%。结论该医院的医院感染现患率较低,主要来自社区感染较多,住院患者标本送检率有待提高。

    作者:王芬;郑玲;李淑芳;肖雪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一种复方二氧化氯消毒剂杀菌效果及其杀菌机理的研究

    目的:研究一种复方二氧化氯消毒剂对大肠杆菌的杀灭效果及其杀菌机理。方法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透射电镜的方法,对该复方二氧化氯消毒剂杀菌效果及其杀菌机理进行实验室观察。结果用含50 mg/L二氧化氯的该复方消毒剂对悬液内大肠杆菌作用10 min,平均杀灭率达到99.9%以上。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经二氧化氯作用后的大肠杆菌菌体超微结构受到明显破坏。蛋白质渗漏实验表明受二氧化氯作用后的大肠杆菌细胞内容物大量漏出。结论该复方二氧化氯消毒剂在较低浓度下可有效杀灭大肠杆菌,其主要作用机理是致使菌体超微结构破坏和细胞内容物漏出。

    作者:高金龙;牛佳静;谷娜;刘璐;王奎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不同清洗剂对器械清洗效果的影响

    目的:比较不同清洗剂对器械清洗效果的影响,为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止血钳为观察对象,一组资料为2010年3-5月份清洗止血钳,应用多酶清洗剂A,共收集止血钳64123件。另一组为2011年3-5月份清洗止血钳,应用碱性含酶清洗剂B,共收集止血钳75465件。应用目测方法评价清洗后器械表面有无残留血迹、污垢及锈迹,记录清洗不合格器械数量并计算合格率,组间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多酶清洗剂A组不合格止血钳414件,清洗合格率为99.35%,碱性含酶清洗剂 B 组不合格止血钳512件,清洗合格率为99.32%,两组器械清洗合格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器械预处理是器械清洗关键环节,应根据器械污染程度进行综合管理。

    作者:杨苏华;杨翠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医院感染嗜麦芽寡氧假单胞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研究

    目的:了解嗜麦芽寡氧单胞菌医院感染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用细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方法,对某医院住院感染患者标本中病原菌及其耐药性进行检测。结果该医院在2010-2011年从住院感染患者标本中共分离出嗜麦芽寡氧假单胞菌331株,分离率居前3位的临床科室依次为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内科和神经内科,分离率依次为41.2%、29.7%和8.6%。临床标本中以呼吸道标本分离率高,占83.4%;其次是血液标本,占10.3%。临床分离的嗜麦芽寡氧假单胞菌对复方新诺明、左旋氧氟沙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比较敏感,但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结论嗜麦芽寡氧假单胞菌感染患者主要集中在ICU和呼吸内科,以呼吸道感染居多,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普遍耐药。

    作者:黄晨;诸林俏;余思思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季铵盐消毒巾用于新生儿暖箱消毒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季铵盐消毒巾用于新生儿暖箱消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新生儿暖箱消毒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选择500 mg /L浓度的聚维酮碘擦拭消毒法,实验组采用季铵盐消毒巾擦拭消毒法,消毒后分别对新生儿暖箱内壁进行采样,生物监测。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监测合格率均为100%。实验组消毒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使用季铵盐消毒巾对新生儿暖箱表面进行消毒,消毒效果可靠,操作方法简单。

    作者:蒋慧玲;项崇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母婴同室新生儿皮肤感染因素研究与管理

    目的:研究母婴同室新生儿皮肤软组织感染的相关因素,建立控制管理措施。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对某医院产科母婴同室新生儿皮肤感染特点与危险因素进行调查,提出相应控制措施。结果该医院2011年度妇产科母婴同室新生儿皮肤软组织感染发生率为3.57%,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后的2012年度新生儿皮肤感染率为0.53%。结论该医院母婴同室新生儿皮肤感染发生率较高,经采取严格消毒隔离措施、沐浴室管理、手卫生管理等系列措后,有效降低了新生儿皮肤软组织感染率。

    作者:余海珠;吴剑;王悦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主管:消毒与灭菌

主办:军事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