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光;方莲花;杜冠华
目的:评价灰毡毛忍冬花蕾提取物、灰毡毛忍冬皂苷乙与川续断皂苷乙的体内外溶血作用。方法采用肉眼观察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观察灰毡毛忍冬花蕾提取物、灰毡毛忍冬皂苷乙与川续断皂苷乙浓度梯度为5、10、20、30、40、50、60、70、80、90、100 mg·L -1的溶液在体外对2%兔红细胞悬浮液的溶血反应;采用血液生化指标测定方法,分别检测灰毡毛忍冬花蕾提取物2.275 g·kg -1(生药)和1.137 g· kg -1(生药)组、灰毡毛忍冬皂苷乙0.110 g·kg -1和0.055 g ·kg -1组、川续断皂苷乙0.020 g·kg -1和0.010 g·kg -1组以及生理盐水组,在小鼠尾静脉给药前及连续给药7 d 后,血液中红细胞数、网织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结果在体外溶血试验中,各给药组溶血率均<5%,与对照组相比均未见明显的溶血现象(P >0.05);在体内溶血试验中,各组小鼠用药前后,血液红细胞数、网织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均处于正常范围内,且其数值在给药前后无差异( P >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灰毡毛忍冬花蕾提取物、灰毡毛忍冬皂苷乙与川续断皂苷乙,在体外和体内试验均未导致溶血。
作者:汪宏锦;王红玉;何然;吴俊杰;徐晓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用斑马鱼胚胎探究环磷酰胺、乙酰水杨酸、盐酸四环素、乙酸地塞米松、阿扎胞苷5种已知对人类胚胎致畸药物的毒性和安全性。方法挑选4 hpf 发育正常的受精卵,采用水浴染毒法,将药物添加到人工海水中,每种药物分别设置5个浓度组,另设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观察给药120 hpf 后斑马鱼的死亡情况,统计各实验组斑马鱼胚胎的死亡数、畸形数,并求出120 hpf 时斑马鱼胚胎的死亡率、畸形率、半数致死浓度(LC50)、半数致畸浓度(EC50)、致畸指数(TI)。并利用公式: TI = LC50/ EC50计算出阳性药物的致畸指数。根据已经测得的 LC50,求出各药物的大非致死浓度(MNLC),分别设置1/10 MNLC 、1/3 MNLC, MNLC 和LC104个浓度,以沙利度胺为阳性对照,维生素 C 为阴性对照,人工海水为空白对照,0.5% DMSO 为溶剂对照,28.5℃下作用至120 h,每天观察胚胎的发育情况,统计胚胎死亡及畸形状态。结果5种药物的 LC50从大到小依次为:环磷酰胺>阿扎胞苷>盐酸四环素>乙酰水杨酸>乙酸地塞米松。EC50从大到小依次为:环磷酰胺>盐酸四环素>阿扎胞苷>乙酰水杨酸>乙酸地塞米松。环磷酰胺、乙酰水杨酸、盐酸四环素、乙酸地塞米松、阿扎胞苷 TI 值分别为1.92,1.11,1.05,1.44,2.99。结论斑马鱼胚胎模型可用于初步评价药物的发育毒性和安全性。
作者:许冰洁;张立将;李春启;宣尧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线粒体 DNA(mitochondrial DNA, mtDNA)的遗传性突变和缺陷是多种线粒体功能失调相关疾病的根本原因。靶向线粒体递送核酸,可从根本上纠正 mtDNA 突变、挽救 mtD-NA 损伤、阻断疾病进程。哺乳细胞内线粒体的核酸转运途径与细胞核的基因转染大不相同。该文综述了向哺乳动物细胞线粒体递送 DNA 和 RNA(tRNA、rRNA、mRNA 和反义RNA)的有效策略,并对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做一阐述。
作者:付爱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内涵体/溶酶体转运对巨噬细胞处理病原体和炎症应答等功能至关重要。该研究探讨了内涵体/溶酶体转运调节蛋白 SNX10对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为治疗多种巨噬细胞相关免疫疾病提供新的潜在靶点。方法 PCR 反应鉴定小鼠基因型;激光共聚焦检测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庆大霉素保护实验检测巨噬细胞的杀菌功能;RT-q-PCR 法检测TNF-α、IL-12/23 p40、IL-6的表达水平;ELISA 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 TNF-α、IL-12/23 p40、IL-6的表达;Western blot 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 NF-κB 通路;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s, LPS)刺激巨噬细胞炎症化。结果 SNX10敲除后对其吞噬功能没有影响,但能够增强巨噬细胞的杀菌能力;同时SNX10缺失还可以抑制巨噬细胞分泌促炎因子 TNF-α、IL-12/23 p40和 IL-6,抑制 NF-κB 信号通路。结论 SNX10敲除增强了巨噬细胞的杀菌能力,同时可以抑制巨噬细胞的炎症应答,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 NF-κB 信号途径而实现的。
作者:李婉贞;游艳;彭锦;周春;李东;沈晓燕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盐皮质激素受体阻断剂依普利酮抑制梗阻性实验动物肾脏细胞增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结扎大鼠单侧输尿管(UUO)制备肾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给予依普利酮100 mg·kg -1·d -1治疗,10 d 后摘取肾脏,观察大鼠肾脏组织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血清糖皮质激素诱导蛋白激酶1(SGK-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肾脏病理显示,UUO 组大鼠肾脏有明显的细胞外基质(ECM)积聚,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扩张明显,上皮细胞脱落,依普利酮可明显减轻其细胞增殖及 ECM 的沉积;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UUO 组大鼠肾脏 PCNA、SGK-1、TGF-β1表达明显增强;依普利酮可下调其表达。结论依普利酮可通过下调 SGK-1的表达,抑制梗阻性肾病细胞增殖,减少ECM 的沉积,减缓肾脏纤维化的进程,减轻肾脏损伤。
作者:吴丽敏;陈立祥;梁丽娟;王筝;王淼;刘少伟;熊云昭;王萱;许庆友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二甲双胍已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前期研究结果提示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1c,SREBP-1c)抑制胰岛素受体底物-1(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1,IRS-1)基因转录表达,在高脂诱导骨骼肌胰岛素抵抗中起关键作用。该研究探讨SREBP-1c 在二甲双胍改善高脂诱导骨骼肌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经500μmol·L -1 PA 处理的 L6细胞被二甲双胍(1、10 mmol·L -1)干预24 h 后,采用2-NBDG方法检测其葡萄糖摄取水平,Western blot 检测 SREBP-1c、FAS、p-IRS-1( Tyr608/612)、IRS-1、p-AKT( Ser473)、AKT 的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二甲双胍对SREBP-1c 和 IRS-1基因转录的调控。 CHIP 定量分析二甲双胍处理后 SREPB-1c 蛋白与 IRS-1启动子区域的相互作用。结果 L6肌管细胞经 PA 处理后,糖摄取下降,SREBP-1c 及其下游分子 FAS 表达升高,胰岛素信号通路相关分子 p-IRS-1(Tyr608/612)、IRS-1、p-AKT(Ser473)/ AKT 表达下降;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干预后,L6肌管细胞糖摄取呈剂量依赖性增加,SREBP-1c、FAS 表达下降,而 p-IRS-1(Tyr608/612)、IRS-1、p-AKT(Ser473)/ AKT 表达升高。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二甲双胍抑制 SREBP-1c 启动子活性,增加 IRS-1启动子活性。 CHIP 结果显示二甲双胍使 SREBP-1c 蛋白结合到 IRS-1启动子区域的量下降约30%。结论二甲双胍通过抑制 SREBP-1c 改善高脂诱导的骨骼肌胰岛素抵抗。
作者:吴文君;汤孙寅炎;时俊锋;尹雯雯;曹殊;朱大龙;毕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高糖环境中肾小管上皮细胞胆固醇代谢变化以及花青素对其干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随机分为正常糖组、高糖组、甘露醇组、花青素1(C3G)干预组及花青素2(Cy)干预组。采用 MTT 法观察花青素对细胞活力的影响;Amplex Red 荧光法和 Filipin染色检测细胞内外胆固醇水平;RT-qPCR 和 Western blot 检测三磷酸腺苷结合区转运蛋白 A1(ABCA1)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糖组比较,高糖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出现胆固醇蓄积,细胞上清中的胆固醇含量明显下降; RT-qPCR 和Western blot 检测发现三磷酸腺苷结合区转运蛋白 A1(AB-CA1)的表达高糖组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花青素1(C3G)干预组及花青素2(Cy)干预组相比较高糖组,ABCA1的蛋白和 RNA 表达均明显提高,胆固醇胞内蓄积明显减少。结论高糖可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三磷酸腺苷结合区转运蛋白 A1表达降低,导致胆固醇外流减少,从而造成胆固醇胞内蓄积;花青素减少胆固醇胞内蓄积部分可能是通过上调 ABCA1的表达实现的。
作者:杜春阳;史永红;朱艳;任韫卓;吴海江;韦金英;吴明;肖夏;段惠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血管平滑肌细胞(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VSMCs)异常增殖是支架后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 ISR)的主要病理过程。近年来研究表明,莪术提取物具有抑制VSMCs 增殖,进而抑制支架后再狭窄的作用,其发挥作用的有效成分主要有姜黄素和β-榄香烯,其可能的机制与抑制血红素氧合酶-1(hemeoxygenase-1, HO-1)表达、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ERK) MAPK、Akt 信号通路,阻滞细胞周期进程相关。该文就近年来莪术提取物调控支架后再狭窄 VSMCs 增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冒慧敏;刘剑刚;赵福海;史大卓;刘秀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我们曾经报告,相对分子质量2 ku、5 ku 直链甲氧基聚乙二醇( mPEG)修饰的脑啡肽( Tyr-Gly-Gly-Phe-Met,ENK)半衰期延长、清除率下降、镇痛药效增强[1]。在此基础上,本文对 D-Ala 替换 ENK 第2、5位氨基酸([D-Ala2,D-Ala5]-ENK,DADAE)、及其5 ku 分子质量 mPEG 修饰双重结构改造的合成脑啡肽类似物进行了镇痛药效分析。
作者:张另沾;刘乐;文曙;赵铁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非编码 RNA 是一类具有多种功能而不翻译蛋白质的RNA。它除了 rRNA、tRNA 外,还包括 MicroRNA、lncRNA、snoRNA 等。 MicroRNA 和 lncRNA 在血管损伤、重塑和老化中的调控机制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MicroRNA 和 lncRNA不仅参与氧化应激、炎症、细胞增殖、迁移、表型转换等方面的调控,也参与基因表达各方面的调控,包括转录、加工、转录后修饰和染色质重塑。这些调控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肌梗死、脑卒中、肺动脉高压和糖尿病血管病变等血管系统疾病密切相关,为血管系统疾病的基因诊断与治疗提供新靶点、新思路、新方法。
作者:马婧;凌霜;党延启;倪荣镇;郭慧宁;李玉凤;王淑荣;许锦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肥胖是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和癌症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肥胖发生时伴随着脂肪组织的重构,主要表现为各种细胞组成和功能的改变、血管新生、细胞外基质重构和炎症细胞浸润。深入研究脂肪组织重构对肥胖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就肥胖发生时脂肪组织重构的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杨永玉;胡长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究 G 蛋白偶联受体 TGR5在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中的表达以及高糖条件下对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 FN)以及转化生长因子(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蛋白水平的影响,探索其在糖尿病肾病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高糖(30 mmol·L -1 glucose,HG)条件下,用特异性激动剂 INT-777激活 TGR5,或者对 TGR5进行过表达、干扰处理,通过 Western blot 来检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中TGR5的表达情况以及 FN、TGF-β1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在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中存在 TGR5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激活 TGR5后,由高糖引起的 FN、TGF-β1蛋白水平的上升受到抑制(P <0.01,P <0.05);另一方面,干扰 TGR5后, FN、TGF-β1的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异常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P <0.05)。结论在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中,TGR5可以抑制由高糖引起的 FN、TGF-β1蛋白水平的升高,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保护作用。
作者:熊凤霄;杨志英;王少贵;陈诚;黄河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1,8-二川芎嗪基大黄酸浓度的 HPLC 方法,并对大鼠尾静脉注射给药1,8-二川芎嗪基大黄酸后,研究其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采用大黄素为内标,血浆样品用甲醇沉淀蛋白后进行 HPLC 分析,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水(78∶22,V/ V),流速为1.0 mL·min -1,检测波长为275 nm。大鼠单剂量静脉注射2、4、8 mg·kg -11,8-二川芎嗪基大黄酸后,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浆中1,8-二川芎嗪基大黄酸的浓度,并对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采用 DAS 2.1软件拟合,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1,8-二川芎嗪基大黄酸在0.05-10.00 mg·L -1血浆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0.9962),定量下限为0.05 mg·L -1,提取回收率均大于88%,日内和日间差异 RSD 均小于6%,方法学考察均符合要求。1,8-二川芎嗪基大黄酸按2、4和8 mg·kg -1静脉注射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 T1/2分别为(68.35±1.36)、(69.32±2.21)、(69.32±2.03) min,AUC0- t 分别为(101.03±24.9),(144.79±3.29),(231.92±19.30) min·mg·L -1。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HPLC 方法操作简便、快速、专属性强,可用于1,8-二川芎嗪基大黄酸血药浓度分析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彭兆亮;李洁;樊玲;王雪琦;黄鹏;栗进才;汪电雷;陈亚军;王淑君;汪珊珊;张悦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青蒿琥酯对大肠癌细胞的侵袭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青蒿琥酯(20、80、160μmol·L -1)作用于人大肠癌 Lovo 细胞,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检测青蒿琥酯对 Lovo 细胞锚着不依赖性增殖的影响;Transwell 侵袭实验检测其对 Lovo 细胞侵袭的影响;Western blot 方法分别检测 Lovo 细胞内 HMGB1和 MMP-2蛋白质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青蒿琥酯能有效抑制 Lovo 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且呈剂量依赖性(P <0.01)。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青蒿琥酯处理组 HMGB1和 MMP-2蛋白表达逐渐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青蒿琥酯可明显抑制大肠癌 Lovo 细胞侵袭,其机制可能与抑制HMGB1蛋白,下调 MMP-2表达有关。
作者:郭颖;郭建华;符航;田芝瑜;罗强;刘芳;张林西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构建携带 N 末端 Strep(NS)蛋白标签的表达载体;在表达载体中构建衣原体 RNA 聚合酶亚基重组蛋白并表达。方法采用 PCR 的方法,通过引物引入 NS 蛋白标签和新的多克隆位点替代 pET21c-DH 质粒中原有的 T7蛋白标签和多克隆位点,选择新引入的 Not I 酶切位点进行 PCR产物的环化自连,转化 DH-5α细菌后筛选阳性菌株,PCR 法和基因测序法鉴定新构建的表达载体;在新构建表达载体的BamH I 和 Sal I 位点之间分别插入衣原体 RNA 聚合酶核心酶的α、β、β′亚基,获得表达 NS-α、NS-β、NS-β′融合蛋白的表达载体,转化表达菌株 ArcticExpress,筛选阳性表达菌株,并用考马斯亮蓝染色、Western blot 等法鉴定融合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携带 NS 蛋白标签的 pET21c-NS-MCS 载体,并成功将其应用于衣原体 RNA 聚合酶核心酶亚基融合蛋白的构建及表达。结论获得稳定表达 NS-α、NS-β、NS-β′融合蛋白的表达载体,为研究衣原体基因转录调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石禹;吉宏张;包小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以往单一靶点的抗肿瘤药物极易产生耐药[1-3]。多靶点的化疗药物具有其独特优势,如多靶点的化疗药物是单分子化合物,不存在多药物联合应用中的药物相互作用问题,也可避免药物联合应用中药物配伍、剂量、给药方式等问题。本课题组以天然产物中鬼臼毒素为母核,整合了具有抗肿瘤耐药的小分子片段,将鬼臼毒素新衍生物设计为同时作用于多个耐药靶点的化合物,以更好的克服传统单靶点化疗药物易产生多药耐药的缺陷。前期筛选发现衍生物 CCP-1具有良好的抗肿瘤多药耐药的作用。本文将对 CCP-1的体内和体外抗肿瘤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作初步探讨。
作者:张元;王火;牛聪;曹波;陈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左旋金黄紫堇碱(l-SLR)的抗精神分裂症作用。方法采用 NMDA 受体拮抗剂 MK-801在动物模型上诱发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认知损伤;评价了化合物 l-SLR 对 MK-801诱发的精神分裂症的作用;并评价了 l-SLR 对小鼠锥体外系功能的影响。结果 MK-801(0.3 mg·kg -1, ip)引起大鼠前脉冲抑制损伤,l-SLR(10、15 mg·kg -1, ip)能抑制 MK-801引起的大鼠前脉冲抑制损伤;l-SLR(30 mg·kg -1, ip)能抑制多巴胺受体激动剂阿扑吗啡(2 mg·kg -1, sc)引起小鼠的攀爬行为,说明 l-LSR 对 MK-801及阿扑吗啡诱发的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有抑制作用。 l-SLR(30 mg·kg -1, ip)能抑制 MK-801(0.2 mg·kg -1, ip)引起的小鼠群居接触抑制及 MK-801诱发的小鼠认知损伤,说明 l-SLR 能改善 MK-801诱发的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和认知障碍。经典抗精神分裂药氟哌啶醇在治疗剂量下(0.8 mg ·kg -1, ip)诱发小鼠木僵行为,l-SLR 在抗精神分裂的剂量下(30 mg·kg -1,ip)不会诱发木僵行为。结论化合物 l-SLR 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以及认知障碍均有效,而且其在有效剂量时对锥体外系的影响明显小于氟哌啶醇和 l-SPD。
作者:高赟赟;米桂芸;刘帅;杨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紫草素对脑胶质瘤干细胞(GSCs)干性维持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方法对分离提取的细胞球进行干细胞表面标志性分子 CD133和 nes-tin 的检测;紫草素(2μmol·L -1)处理 GSCs 12、24和48 h后,光镜下观察紫草素对 GSCs 悬浮细胞球形态的影响;采用亚球形成实验评估紫草素对 GSCs 自我更新能力的影响;应用 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紫草素作用下 GSCs 干细胞标志分子 CD133的表达变化,同时检测紫草素作用下,GSCs 中PI3K、p-PI3K、Akt 和 p-Akt 的表达变化;联合应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后检测紫草素作用下,GSCs 干性维持的改变。结果分离提取的细胞球表面 CD133和 nestin 呈阳性表达;紫草素能够明显抑制 GSCs 悬浮细胞球的形态和二代细胞球的形成,同时能够降低 CD133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紫草素作用下,GSCs 中 PI3K 和 Akt 的表达无变化,p-PI3K 和 p-Akt 的表达呈现药物时间依赖性明显下降;此外, IGF-1能够明显改善紫草素对 GSCs 干性维持的抑制作用。结论紫草素能够明显抑制 GSCs 的干性维持,其机制可能与 PI3K/ Akt 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刘静;笪祖科;李振;薛一雪;刘丽波;王萍;刘云会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精简方对大鼠脑缺血后血管新生及核转录因子 E2相关因子2( 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信号途径的影响。方法120只 SD 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补阳还五汤精简方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各组给予相应处理。在 d 1、3、7三个时间点取脑组织进行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浆Ⅷ因子相关抗原(vWF),测定微血管密度(MVD)。采用 Real-time PCR 和 Western blot 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 Nrf2、HO-1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①与假手术组比,模型组 vWF 阳性表达微血管在 d 3时表达明显升高(P<0.05),给药组 d 7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②假手术组 Nrf2、HO-1mRNA 及蛋白呈少量表达,模型组 Nrf2蛋白表达水平 d 3与同时间点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各给药组能上调 Nrf2mRNA 及蛋白表达,其中 Nrf2mRNA 在 d 7,Nrf2蛋白表达在 d 1及 d 7上调明显,与同时间点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模型组 HO-1mRNA 及蛋白在 d 7与同时间点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给药组 HO-1mRNA 在 d 3,HO-1蛋白在 d 3及 d 7上调明显,与同时段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结论补阳还五汤精简方促进脑缺血后血管新生,这一作用可能与调控 Nrf2/ HO-1信号途径的表达有关。
作者:佘颜;王宇红;邵乐;夏相宜;刘芳;蔡光先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