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脊髓损伤后的炎症反应及其抗炎治疗

王涛丽;顾兵;李华南;张国福;张思

关键词:脊髓损伤, 继发性损伤, 炎症反应, 抗炎治疗, 甲基强的松龙, 米诺环素
摘要:急性脊髓损伤可导致严重的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由炎症因子引起的炎症反应在继发性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通过恰当的抗炎干预维持机体致炎/抗炎平衡,将成为脊髓损伤药物治疗的一条重要策略。该文主要介绍炎症反应的产生原因、作用过程以及参与急性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并综述抗炎药物实验研究的新进展,旨在为寻找安全有效的药物提供参考依据。
中国药理学通报杂志相关文献
  • 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病程不同阶段T细胞亚群及重要器官的病理学变化

    目的:观察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rheumatoidar-thritis,AA)病程不同阶段的脾脏T细胞亚群及其重要器官的病理学变化,探讨病程不同的阶段AA大鼠T细胞亚群变化的规律及局部组织和全身重要器官的病理学变化特点。方法选用20只♂Lewis大鼠,完全弗氏佐剂(CFA)诱导AA模型,造模后d7、d10、d13、d16、d19、d22进行全身评分和关节炎指数评分,计算关节肿胀数。造模后d14(炎症初期)、d22(炎症高峰期)处死大鼠,流式细胞仪检测炎症初期和炎症高峰期脾脏总T细胞(CD3+CD4+)、记忆T细胞(CD4+CD44+)、未致敏T细胞(CD4+CD62L+)的细胞亚群和Th17(CD4+IL17+)细胞亚群比例。d22取心、肝、脾、肺、肾、踝关节、肠系膜淋巴结组织,光镜观察各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果大鼠免疫后10d出现继发侧足爪红肿,炎症初期(d10~d14)和炎症高峰期(d19~d22)AA大鼠的全身评分、关节炎指数评分和关节肿胀数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踝关节病理见滑膜组织增生、炎细胞浸润,血管翳出现等,且心、肝、脾、肺、肾、肠系膜淋巴结组织的病理也有不同程度的炎性变化。与正常组比较,炎症初期AA大鼠脾脏总T细胞、记忆T细胞和未致敏T细胞亚群比例都无明显变化、炎症高峰期AA大鼠脾脏总T细胞、记忆T细胞和未致敏T细胞亚群比例明显升高;Th17细胞亚群比例在炎症初期和高峰期都明显升高。结论AA大鼠的T细胞亚群在炎症初期和高峰期出现不同的变化特点;在大鼠AA不仅有关节局部的病理表现,且全身主要脏器组织均有受累。

    作者:孙晓静;徐澍;贾晓益;魏芳;杨雪枝;常艳;魏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法尼醇X受体基因缺失对雌性小鼠神经行为及神经传递系统的影响

    目的:探讨法尼醇 X 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作为一种核激素受体对情感、社交或记忆等神经行为的调节作用。方法通过一系列行为学测试,包括高架十字迷宫,强迫游泳、社交活动和避暗,以及 LC-MS /MS 法检测大脑不同区域的神经递质,评估 FXR 基因敲除(knockout,KO)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结果FXR KO 导致小鼠在强迫游泳中不动时间延长(P <0.01),进入高架十字迷宫开放臂次数增加(P <0.01),逗留时间延长,同时社交活动增强(P <0.01),但对避暗行为中的潜伏期和错误次数无明显影响。FXR KO 亦导致小鼠海马γ-氨基丁酸(GABA,P <0.05)、谷氨酸(Glu,P <0.05)、去甲肾上腺素(NE,P <0.01)以及 GABA /Glu(P <0.05)明显降低,但对前额叶相关神经递质无明显影响。结论 FXR 可能参与调控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递质稳态平衡,进而影响动物的情感和社交行为。

    作者:曹秦;黄菲;王婷婷;兰云意;吴辉;张蓓蓓;胡之璧;吴晓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双亲姜黄素衍生物减轻大鼠肝纤维化与抗炎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新型双亲姜黄素衍生物(curc-OEG)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抗炎抗氧化作用。方法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姜黄素组和姜黄素衍生物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给予 CCl4混合液皮下注射,每周2次。造模4周后,正常组、模型组给与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姜黄素组给予姜黄素400 mg·kg -1·d -1灌胃治疗,姜黄素衍生物组给予姜黄素衍生物100 mg·kg -1·d -1尾静脉注射。治疗4周后分别取血清及肝组织标本。血清检测 ALT、AST 水平;肝组织做病理学检查,Real-time PCR 法检测相关炎症因子的 mRNA 表达水平,试剂盒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水平。结果正常组、模型组、姜黄素组和姜黄素衍生物组 ALT 水平分别为:(31.7±8.7)U ·L -1、(383.0±75.6)U ·L -1、(406.3±204.7)U·L -1、(107.0±73.7)U·L -1;AST 水平分别为:(137.7±32.7)U·L -1、(585.3±36.7)U·L -1、(485.0±246.5)U·L -1、(202.7±56.0)U·L -1,姜黄素衍生物较姜黄素显示出更好的护肝降酶作用(P <0.05)。肝脏病理切片显示姜黄素衍生物较姜黄素具有更明显的延缓肝脏脂肪变性、减轻炎症细胞浸润及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与姜黄素比较,姜黄素衍生物明显下调炎症相关因子 NF-κB、IL-1β、IL-6、TNF-α、COX-2mRNA 及蛋白表达水平(P <0.05);明显降低肝组织中 MDA 水平,提高 GSH 、SOD 表达水平,增强抗氧化能力。结论姜黄素衍生物较传统姜黄素具有更好的抗炎、抗氧化作用,能够有效地延缓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纤维化进程。

    作者:黄小华;孙永;沈能;唐华东;任红;彭明利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受体1拮抗剂CP154526对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受体1拮抗剂 CP154526对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然后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on)、CRH 刺激组(CRH)、CRH 和CP154526共同刺激组(CRH +CP)、CP154526刺激组(CP)。TUNEL、流式细胞术 Annexin Ⅴ-PI 法检测神经元凋亡率;Western blot 检测凋亡蛋白 Bax、Bcl-2、caspase-3表达水平。结果10-8 mol·L -1的 CRH 作用于海马神经元后,细胞存活率下降(P <0.05);50 mmol·L -1的 CP154526可明显提升神经元存活率(P <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RH 刺激后神经元凋亡率增加,Bax/Bcl-2比值增高,caspase-3表达增加;加用 CP154526可明显降低神经元凋亡率、Bax/Bcl-2比值及 caspase-3表达水平;而单独应用 CP154526对凋亡没有明显影响。结论一定浓度的 CRH 可诱导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其受体1拮抗剂 CP154526可有效减轻细胞凋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周毅;刘巍;张悦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急性脊髓损伤后的炎症反应及其抗炎治疗

    急性脊髓损伤可导致严重的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由炎症因子引起的炎症反应在继发性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通过恰当的抗炎干预维持机体致炎/抗炎平衡,将成为脊髓损伤药物治疗的一条重要策略。该文主要介绍炎症反应的产生原因、作用过程以及参与急性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并综述抗炎药物实验研究的新进展,旨在为寻找安全有效的药物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王涛丽;顾兵;李华南;张国福;张思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腺苷受体在纤维化疾病发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纤维化可发生于多种器官,持续进展可致器官结构破坏和功能衰退,乃至器官衰竭,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腺苷是一种内源性嘌呤核苷,在人体各组织中均能生成,主要通过与4种不同的 G-蛋白偶联受体结合,在体内发挥不同的作用。近来研究发现,腺苷受体(adenosine receptors, ARs)在组织再生和纤维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了解这些过程可能在纤维化疾病的治疗上能发挥重要作用。该文就近年来对 ARs 在纤维化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讨论。

    作者:杨凤;王和;吕雄文;李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中介素对缺氧/复氧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作用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机制

    目的:探讨中介素(intermedin,IMD)对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 NRK-52E 缺氧/复氧(H/R)后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NRK-52E 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缺氧/复氧组(H/R)、H/R +空质粒组、H/R +IMD 质粒组。MTT 法检测细胞增殖,比色法检测培养基上清 LDH 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Real time-PCR 法和 Western blot 法检测 cyclin D1、CDK、p57 mRNA 及蛋白表达,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检测 cyclin D1亚细胞定位。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 H/R 组培养基中 LDH 含量升高了106%,同时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与 H/R 组比较,H/R +IMD 组培养基中 LDH 含量下降了33.85%(P <0.01),而细胞存活率增高(79.15%±1.42% vs 61.22%±1.63%,P <0.05),②细胞周期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H/R 组细胞 G0/G1期比例增加,S 期细胞比例降低(P <0.05);与 H/R 组比较,H/R +IMD 组 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而 S 及 G2期细胞比例增加(P <0.05)。③H/R 可增加 cyclin D1、CDK4及 p57的表达也增加(与对照组比较,P <0.05);而 IMD 可进一步上调 cyclin D1、CDK4的表达,同时下调 p57的表达,与对照组及 H/R 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④免疫荧光检测结果可见,cyclin D1呈红色荧光,在 NRK-52E 细胞内主要表达在细胞核中。结论IMD 可以上调 cyclin D1、CDK4蛋白表达,下调 p57的表达,促进细胞周期进展,从而加速肾组织 IRI后细胞增殖和修复。

    作者:王艳红;田继华;苏晓乐;乔晞;李荣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戊四唑急性癫痫模型海马病理组织的变化

    目的:观察大鼠戊四唑急性癫痫模型造模后不同时间海马神经元损伤程度的变化。方法大鼠腹腔注射10 g· L -1(64 mg·kg -1)戊四唑1次,诱发大鼠急性癫痫发作,分别于注射戊四唑后24、72、120、144 h 将大鼠麻醉,灌流取脑,采用尼氏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程度。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腹腔注射戊四唑后海马神经元损伤程度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加重。结论戊四唑急性致痫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大差异出现在腹腔注射戊四唑后120 h 附近,可以将其作为药效学研究的海马组织取材时间。

    作者:刘小虎;向绍杰;齐越;李淼;李心培;孟莉;陈贺;贾冬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Efaroxan对胰岛素分泌的调控机制研究

    目的:观察 Efaroxan 的促胰岛素分泌作用特点,并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应用放免法测定不同条件下Efaroxan 对大鼠胰岛素分泌的影响。cAMP 放射免疫试剂盒测定胰岛细胞内 cAMP 含量。结果Efaroxan 促进胰岛素分泌作用具有葡萄糖浓度依赖性,其特点是在高浓度葡萄糖条件下(8.3、11.1 mmol·L -1)增强胰岛素分泌,而在低浓度葡萄糖条件下(0、2.8 mmol·L -1)则没有作用。Efaroxan 的拮抗剂 KU14R 可明显抑制 Efaroxan 对胰岛素分泌的促进作用,并明显的抑制了 forskolin 和 IBMX 对胰岛素分泌的促进作用。胰岛 cAMP 含量检测发现,forskolin 和 IBMX 明显增加了胰岛细胞 cAMP 含量,但是 Efaroxan 和 KU14R 对胰岛cAMP 含量没有影响。结论Efaroxan 促进胰岛素分泌作用与激动 cAMP 下游信号通路有关,KU14R 通过阻断 cAMP 下游信号转导通路发挥抑制 Efaroxan、forskolin 和 IBMX 的促胰岛素分泌作用。

    作者:章毅;刘云峰;高瞡英;丁亚琴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LC-MS/MS法测定Beagle犬血浆中布洛芬对映体的浓度

    目的:建立简便、快速、灵敏的 LC-MS /MS 法测定 Bea-gle 犬血浆中手性药物布洛芬浓度的分析方法,进行系统的方法学验证,并用于布洛芬在 Beagle 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以酮洛芬为内标,血浆样品经正己烷(含5%异丙醇)液萃取后,以甲醇:1 mmol·L -1甲酸铵(含0.2%甲酸,10%甲醇)(82∶18,V/V)为流动相,采用 Lux 5u Cellu-lose-3(250 mm·4.6 mm,5μm)柱分离,流速为0.8 mL· min -1。通过电喷雾电离源以多反应监测(MRM)方式进行负离子检测,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分别为 m/z 205.2/161.2(布洛芬)和 m/z 253.1/209.2(内标,酮洛芬)。方法验证包括基质效应、提取回收率、线性、定量下限、批内与批间精密度、稳定性、稀释效应等。结果犬血浆中左/右旋布洛芬的线性范围为0.2~50 mg·L -1,低定量限为0.2 mg ·L -1,批内、批间精密度(RSD)介于1.01%~13.1%之间。Beagle 犬单次口服给予右旋布洛芬后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T1/2、AUC(0-t)分别为:(82.98±14.83)mg · L -1、(3.217±0.7298)h、(362.0±58.67)h·mg·L -1。单次口服给予消旋布洛芬后,其左/右旋布洛芬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T1/2、AUC(0-t)分别为:(70.62±14.81)/(74.48±20.08) mg·L -1、(1.520±0.9286)/(5.432±1.234)h、(177.8±34.18)/(649.6±200.2)h·mg·L -1。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复性好,能够同时测量血浆中左/右旋布洛芬的药物浓度,可用于布洛芬在 Beagle 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赵秀红;夏媛媛;黄玉荣;张爱杰;魏广力;司端运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低氧诱导因子-1α在喹啉酸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在喹啉酸诱导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PC12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喹啉酸(2.5,5和10 mmol·L -1)处理 PC12细胞24 h 诱导细胞损伤,采用噻唑蓝还原法和乳酸脱氢酶漏出率检测法测定细胞损伤程度,采用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试剂盒检测细胞内氧自由基水平, Hoechst 33258单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 HIF-1α在细胞内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 HIF-1α、蛋白激酶 B (Akt)、磷酸化 Akt (phosphorylated-Akt,p-Akt)、淋巴瘤/白血病-2(B cell lymphoma/lewkmia-2,Bcl-2)和 Bcl-2相关 X 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的表达。结果喹啉酸可剂量依赖性地诱导 PC12细胞损伤,导致细胞内氧自由基增多和细胞凋亡。同时,喹啉酸可使PC12细胞 HIF-1α表达上调并聚集于核内;p-Akt 表达增加, Bax/Bcl-2表达比例增加。结论HIF-1α和 Akt 介导了喹啉酸诱导 PC12的细胞凋亡;此外,氧化应激过程也可能参与了细胞损伤。

    作者:李永金;杨开勇;张谊;陈月芳;端礼荣;黄晓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大黄游离蒽醌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纤维化的作用

    目的:探讨大黄游离蒽醌(free anthraquinone from rhu-barb,FAR)对糖尿病大鼠心肌 CTGF 和 collagen 表达及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健康♂SD 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 STZ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2周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DCM组)和大黄游离蒽醌干预组(FAR 组),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CON 组);干预8周后检测大鼠空腹血糖;心脏质量指数;Masson 染色观察心肌纤维化程度;RT-PCR 法检测 CTGF、procollagen Ⅰ和 collagen Ⅲ mRNA 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CTGF 蛋白含量;ELISA 法检测 collagen Ⅰ和 collagen Ⅲ胶原含量。结果与 CON 组相比,DCM组大鼠空腹血糖、心脏质量指数、心肌纤维化程度以及 CTGF、collagen I 和 collagenⅢ表达均明显升高;与 DCM相比,FAR 组心脏质量指数、心肌纤维化程度以及 CTGF、collagen Ⅰ和 collagen Ⅲ表达均明显下降。结论大黄游离蒽醌可通过调低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 CTGF 的表达,减少心肌间质中 collagen I 和Ⅲ合成及沉积,从而改善糖尿病心肌病大鼠早期的心肌纤维化。

    作者:王栋栋;何素梅;张冠英;尹弟;黄欣;陈丽娟;陈肖;魏彤;魏群利;么焕开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丹酚酸B在心血管疾病中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已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头号杀手。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药物以降低该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丹参因其具有较好的活血化瘀功效,目前已被广泛的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且取得较好的疗效。丹酚酸 B 是丹参提取物中的主要水溶性成分之一,研究证实丹酚酸 B 具有多种药理活性,不仅对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同时也能够明显的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MI /R)的损伤。该文就近年来丹酚酸 B 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药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阐述丹酚酸 B 调控心血管疾病的药理作用机制及其与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关系,为丹酚酸 B 的临床应用及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林超;刘兆国;钱星;姚远;徐斌;卞慧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内质网应激与肿瘤细胞耐药的相关机制

    内质网是真核细胞内一种重要的细胞器,当细胞低氧、糖类供应不足或有化学药物处理时均可引发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目前研究表明,内质网应激可激活多条通路,其中以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通路研究为广泛。UPR 通路激活后,可参与调控肿瘤细胞耐药。其中,参与的机制涉及 DNA 损伤修复、凋亡抑制、自噬等。

    作者:颜媛媛;何苗;魏敏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氯胺酮联合氟西汀对抑郁大鼠前额叶nNOS及其配体CAPON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氯胺酮联合氟西汀对抑郁大鼠行为学以及对大鼠脑内前额叶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羧基末端PDZ 配体(CAPON)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 SPF 级 SD大鼠,体质量220~270 g,2.5~3月龄,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法建立抑郁模型。选建模成功的大鼠96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4组(n =24):抑郁对照组(D组)、氯胺酮组(K 组)、氟西汀组(F 组)及氯胺酮联合氟西汀组(KF 组)。再根据给予药物处理时间的不同,各组随机分为2个亚组(n =12):处理3 d 组(D3、K3、F3、KF3)和处理7 d 组(D7、K7、F7、KF7)。D 组行空白对照处理,K 组给予氯胺酮10 mg·kg -1腹腔注射;F 组给予氟西汀1.8 mg·kg -1灌胃;KF 组氯胺酮10 mg·kg -1腹腔注射后,即刻给予氟西汀1.8 mg·kg -1灌胃。根据所在亚组分别给予各组连续3 d或7 d 处理,每天1次。于建模前1 d,建模后1 d 及药物处理结束后1 d 采用旷场实验和糖水偏好实验评价其抑郁状态。所有行为学检测完成后1 d 处死大鼠,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 法检测前额叶nNOS、CAPON 蛋白及其mRNA 的表达。结果与建模前比较,各组大鼠建模后水平运动距离、直立次数减少,糖水偏好比下降(P <0.05),且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药物处理3 d 后,与D3组比较,K3组和KF3组水平运动距离、直立次数增多,糖水偏好比升高,nNOS 及其mRNA 表达下调,CAPON 蛋白及其mRNA 表达上调(P <0.05)。在药物处理7 d 后,与D7组比较,K7组,F7组和KF7组水平运动距离、直立次数增多,糖水偏好比升高,nNOS 及其mRNA 表达下调,CAPON 蛋白及其mRNA 表达上调(P <0.05);与F7组比较,KF7组水平运动距离、直立次数增多,糖水偏好比升高,nNOS 及其mRNA 表达下调,CAPON 蛋白及其mRNA 表达上调(P <0.05)。结论氯胺酮联合氟西汀较单独使用氟西汀对抑郁大鼠的抗抑郁作用更强,且抗抑郁起效时间缩短,其机制可能与氯胺酮联合氟西汀可降低大鼠脑内前额叶nNOS 表达及升高其配体CAPON 的表达有关。

    作者:沈一维;律峰;黎平;罗洁;谢飞;闵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PPARγ介导卡托普利改善高糖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目的:研究卡托普利(captopril,Cap)对高糖(high glu-cose,HG,33 mmol·L -1)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um cells,HUVECs)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首先观察 Cap 对 HG (33 mmol·L -1)诱导的 HUVECs IR 的改善作用。实验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Control)组、IR 组、IR +CapⅠ(1×10-6 mol·L -1)组、IR +CapⅡ(1×10-5 mol·L -1)组、IR +CapⅢ(1×10-4 mol·L -1)组。其次证实 Cap 改善 HG(33 mmol·L -1)诱导 HUVECs IR 的作用是由 PPARγ介导。实验随机分为6组,即 Control 组、IR 组、IR +Cap(1×10-5 mol ·L -1)组、PPARγ抑制剂 GW9662(PI,1.0μmol·L -1)组、IR +PPARγ抑制剂(IR +PI,1.0μmol·L -1)组、IR +Cap +PPARγ抑制剂(IR +Cap +PI,1.0μmol·L -1)组,除 Control组和 PI 组外,所有各组先用含33 mmol · L -1葡萄糖的DMEM培养48 h,Cap 各组再加不同浓度的 Cap 处理4 h,后胰岛素(100 nmol·L -1)处理30 min,抑制剂组再加抑制剂(1.0μmol·L -1)处理1 h,后进行指标检测。结果IR组 NO 水平明显降低、ET-1含量明显升高,提示细胞已产生IR,但 PPARγ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与 Control 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ap 呈浓度依赖性逆转 HG 诱导NO 和 ET-1水平的改变,明显增加磷酸化 PPARγ(P-PPARγ)水平,说明其可明显改善 HG 诱导的 IR,但对PPARγ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vs IR,P >0.05);加 PI 处理后,Cap 改善 IR 的作用完全取消,提示 Cap改善 IR 的作用是由 PPARγ介导。结论 Cap 可通过PPARγ介导改善高糖所致血管内皮细胞 IR,其机制可能与PPARγ表达水平无关,而与 PPARγ激活有关。

    作者:严国强;陈春香;陈芳辉;高艳;储佳佳;李腾;黄起壬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氧化苦参碱对高糖毒性下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对 A2B受体介导高糖毒性下人脐带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保护作用。方法采用传代细胞系培养方法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细胞分组如下:5.5 mmol·L -1对照糖组(Control),22.2 mmol·L -1高糖组(22.2 mmol·L -1),44.4 mmol·L -1高糖组(44.4 mmol ·L -1);对照糖+氧化苦参碱组(control + OMT),22.2 mmol·L -1高糖+氧化苦参碱组(22.2 mmol · L -1+OMT),44.4 mmol·L -1高糖+氧化苦参碱组(44.4 mmol ·L -1+OMT)。采用 MTS 法观察高糖和氧化苦参碱保护效应;结合蛋白印迹、RT-PCR 等方法观察 HUVEC 中 A2B受体的表达变化。结果高糖培养可引起 HUVEC 受损和活性下降。氧化苦参碱(OMT)可明显减少高糖性 HUVEC 损伤和活性下降,并对A2B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氧化苦参碱对高糖条件下的HUVEC 有保护作用,此作用可能通过抑制A2B的表达而实现。

    作者:易云;吴琴;黄莉萍;梁尚栋;高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白藜芦醇抑制HCT116结肠癌细胞增殖与Wnt/β-catenin的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人结肠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结晶紫染色和 Western blot 分析 Res 对 HCT11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术和 Western blot 分析 Res 对 HCT116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利用 TCF4/LEF 萤光素酶报告质粒检测Res 对 Wnt/β-catenin 信号转导的影响。采用 Western blot 和PCR 分析 Res 对 HCT116细胞内β-catenin 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es 能抑制 HCT116细胞增殖,下调PCNA 蛋白水平;流式细胞术和 Western blot 检测结果均显示,Res 能明显促进 HCT116细胞凋亡;报告质粒分析结果显示,Res 呈浓度依赖性降低TCF4/LEF 报告质粒萤光素酶活性(Res 为20μmol·L -1时,P <0.05;Res 为40或80μmol·L -1时,P <0.01);Western blot 和PCR 分析结果显示,Res不仅明显降低HCT116细胞中βcatenin 的蛋白水平,同时也下调βcatenin mRNA 的表达水平。结论 Res 能抑制HCT116细胞增殖并促进凋亡,其机制可能至少与Res 下调βcatenin mRNA 表达,抑制Wnt/βcatenin 信号转导有关。

    作者:袁霜雪;王东旭;伍秋香;陈前昭;李洋;曾于桦;邵英;黄军;刘映孜;何百成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CUS致大鼠抑郁行为涉及单胺递质合成酶表达下调

    目的:探讨慢性不可预知性刺激(chronically unpre-dicted stress,CUS)致大鼠抑郁行为与单胺递质合成限速酶色氨酸羟化酶(tryptophan hydroxylase,TPH)和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表达的关系。方法♂SD 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 group,CG)和模型组(model group,MG),每组15只。采用连续给予 CUS 结合孤养28 d建立抑郁模型;对照组每笼5只,正常饲养;以开场试验和糖水消耗实验进行行为学评价;以荧光定量 PCR 测定海马、前脑皮层 TPH 及 TH mRNA 表达,以 Western blot 法测定海马、前脑皮层 TPH 及 TH 蛋白表达。结果与 CG 相比,MG 大鼠开场实验水平和垂直活动得分均明显降低,糖水消耗量也显著减少,海马、前脑皮层 TPH 及 TH mRNA 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结论CUS 诱导♂大鼠产生抑郁症样行为,其发生机制可能与单胺递质合成限速酶 TPH、TH 表达下调相关。

    作者:汪丽佳;邱红梅;蒋心惠;刘丹;费慧芝;胡小娅;周岐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建立以α-突触核蛋白损伤为靶点的细胞筛选模型

    目的:建立以α-突触核蛋白损伤为靶点筛选抗帕金森病创新药物的细胞模型。方法通过 PCR 方法扩增目的基因,分子克隆技术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融合载体转化至大肠杆菌诱导后表达重组α-突触核蛋白,亲和层析法纯化目的蛋白并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和质谱技术进行鉴定,MTT 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α-突触核蛋白基因的 cDNA 片段与理论分子量大小一致,并成功克隆至载体 pET30a;测序正确的融合载体转化至大肠杆菌 E.Coli.BL21(DE3)。转化子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α-突触核蛋白,通过改变温度、IPTG 浓度及宿主菌的增殖状态等条件,获得高表达菌株;宿主菌的裂解液通过亲和层析方法获得纯化的α-突触核蛋白,纯化蛋白通过与不同抗体免疫印迹结果证明为α-突触核蛋白,质谱结果显示其分子质量为15.3 ku,与理论分子质量15.5 ku 基本一致。纯化的α-突触核蛋白刺激 PC12细胞及原代神经元细胞后,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存活率的降低程度与α-突触核蛋白刺激浓度呈正相关性。结论成功建立了以α-突触核蛋白损伤为靶点的细胞筛选模型,可用于筛选具有抗帕金森病功能的创新化合物。

    作者:闫文芬;衡洋;邵千航;陈乃宏;苑玉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中国药理学通报杂志

中国药理学通报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药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