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艳;陈少锐;贾岩岩;刘培庆;蒋建敏
目的 研究大黄酚脂质体(chrysophanol liposomes)、大黄酚聚氰基丙烯酸丁酯纳米囊(chrysophanol loaded polybutylcyanoacrylate,Chry-PBCA-NC)、大黄酚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chrysophanol-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 inclusion complex,Chry-HP-β-CD)在兔血浆内的药动学特征,为优选佳的大黄酚制剂提供依据.方法 将3种制剂各分为高、中、低(9、3、1 mg·kg-1)3个剂量组,分别静脉注射于家兔体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血浆中大黄酚的浓度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3种大黄酚制剂的药时曲线下面积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在中、高剂量下,大黄酚聚氰基丙烯酸丁酯纳米囊相对于另两种制剂其消除相半衰期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3种大黄酚制剂静注后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均符合二室模型,在血浆中消除过程较快,大黄酚聚氰基丙烯酸丁酯纳米囊的消除为缓慢.
作者:赵晓倩;张丹参;师方园;朱成琳;薛贵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是常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1],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亦无特异性治疗措施[2].
作者:王玉容;徐勇;方向明;刘芸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调血脂效果与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holesteryl ester transfer protein,CETP)基因启动子区-1337C/T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315例经辛伐他汀调脂治疗的血脂异常患者CETP基因-1337C/T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分布情况,并比较各项血脂水平及辛伐他汀调脂治疗效果与该多态位点基因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的改变量在-1337C/T多态各基因型组间差异有显著性(F=3.767,P=0.025),CC基因型患者HDL-C升高的幅度较之CT和TT基因型患者明显多出了0.098 mmol·L-1和0.139 mmol·L-1(P<0.05,P<0.01).结论 辛伐他汀调血脂效果与CETP基因-1337C/T多态性有关联.
作者:李俊涛;王敏;李果明;郑克勤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热疗降低胶质瘤侵袭性的作用与细胞间隙连接通讯(gap junctional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GJIC)的关系.方法 热疗处理C6胶质瘤细胞后,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动态检测HSP70和Cx43的表达水平;划痕标记染料示踪技术检测胶质瘤GJIC功能变化;结晶紫染色法检测胶质瘤侵袭性的改变.结果 C6细胞经热疗后,HSP70表达增加,于30 min时含量多.C6细胞内Cx43的表达水平也在热疗后明显增加,并于热疗后的120 min达高峰,后逐渐减少.热疗后GJIC功能的恢复与C6细胞内Cx43的表达相一致,且GJIC功能越强,胶质瘤侵袭性越低.结论 胶质瘤细胞经热疗后HSP70表达增加,增加的HSP70可能是通过其分子伴侣作用提高Cx43的表达水平,进而上调GJIC功能而引起胶质瘤侵袭性的下降.
作者:秦丽娟;张志勇;王银环;朱丽艳;杨秀红;张田;孙娜;宋鸿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己酮可可碱对大鼠慢传输型便秘模型结肠肌电活动特点及其黏膜上皮杯状细胞黏液分泌情况的影响,探讨己酮可可碱对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及相关机制.方法 灌胃给予复方苯乙哌啶并限水导致大鼠慢传输型便秘模型,结扎分离取出的盲结肠段随即固定,制作石蜡切片,AB-PAS染色,供组织学观察;埋植电极,观察大鼠结肠肌电活动.结果 己酮可可碱中、高剂量组粪便表面出现较多黏液,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已酮可可碱组的肠电慢波、慢波频率变异系数及频率、振幅变异系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己酮可可碱可以通过改善便秘模型大鼠的肠道微循环,提高肠道动力,增加结肠黏液的分泌,恢复结肠肌电的慢波频率及振幅,从而起到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作用.
作者:姚景春;冯芹;孙宝存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对大鼠急性血瘀模型造模方法的研究,筛选出适宜评价活血化瘀药物的急性血瘀模型.方法 应用正交实验设计法,对不同水平的盐酸肾上腺素剂量、冰浴时间、取血时间和大鼠性别进行排列组合,得到不同的大鼠急性血瘀模型的造模方法,以血液流变学为检测指标,优选佳的急性血瘀模型,并对优模型灌胃给药佛手散和阳性对照药复方丹参滴丸及阿司匹林来评价活血化瘀药物对该模型的改善作用.结果 ♀大鼠皮下注射0.8 mg·kg-1盐酸肾上腺素、冰浴时间4 min、后一次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后间隔12 h取血为优模型.佛手散、复方丹参滴丸和阿司匹林对优模型组大鼠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结论 盐酸肾上腺素剂量、冰浴时间、取血时间和大鼠性别等因素是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能否成功复制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实验设计时要严格控制这些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以保证模型的重复性.
作者:李伟霞;黄美艳;唐于平;郭建明;尚尔鑫;刘欣;钱大玮;段金廒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UGT)是一个结合酶超家族,催化了多种药物.已有许多与葡萄糖苷酸化相关的抑制性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体外实验方法和定量策略已经成功运用于体内葡萄糖醛酸化清除率以及抑制性药物相互作用的预测.该综述从这一领域相关基础知识和预测方法以及实验影响因素进行概述.
作者:彭向东;曹杉;周宏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稳定表达CaMKⅡα/β的PC12稳定细胞株,以便进一步研究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CaMKⅡα/β不同亚型的生理功能.方法 通过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构建的表达载体pEGFP-CaMKⅡα/β转染入PC12细胞中,然后用含G418抗生素的选择性培养基进行长期筛选,挑取耐药单克隆,培养并收集耐药的单克隆细胞;通过MTT法检测转染细胞在体外对PC12细胞增殖与活性的影响;Western结果 MTT细胞活性检测结果显示,转染重组质粒pEGFP-N1-CaMKⅡα/β的PC12细胞稳定株的生长活性与对照组相接近.应用Western blot方法对融合蛋白CaMKⅡα/β-GFP在PC12细胞内的表达进行鉴定,结果 显示在PC12-CaMKⅡ α/β组中,分子量82/89 ku处检测到该目的基因的大量表达,而在对照组的相应位置则没有任何条带,表明外源性目的基因已在细胞内过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突触囊泡蛋白结果显示CaMKⅡα/β不同亚型的过表达对囊泡蛋白的影响并无差异.HPLC检测结果显示过表达的CaMKⅡα/β对PC12细胞中DA的释放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该实验获得稳定表达pEGFP- CaMKⅡ α/β的PC12细胞株.初步探讨了该激酶的不同亚型对细胞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蕊;苑玉和;赵明;陈乃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孤束核内salusin α的心血管效应及其机制.方法 ♂ SD大鼠94只,其中50只大鼠单侧NTS或双侧NTS注射不同剂量salusin α(0.04~4 pmol)或人工脑脊液(artificial cerebrospinal fluid,aCSF),观察NTS内salusin α对大鼠血压和心率产生的影响.33只大鼠分别预先在NTS给予aCSF、非选择性谷氨酸受体拮抗剂犬尿希酸(KYN)、双侧颈部迷走神经切断(bilateral vagotomy)或在头端延髓腹外侧区(RVLM)给予aCSF/GABA受体激动剂muscimol,探讨NTS内salusin α的心血管效应机制.11只大鼠检测NTS水平salusin α对大鼠动脉压力反射(arterial baroreflex,ABR)功能的影响.结果 在NTS双侧或单侧微量注射salusin α产生剂量依赖性的降低血压、减缓心率的作用.双侧微量注射salusin α不影响麻醉大鼠的ABR.NTS预先注射KYN(1 nmol)或双侧迷走神经切除均不影响孤束核注salusin α产生的降低血压、减缓心率的效应(P>0.05).RVLM预先注射muscimol (5 pmol)能有效阻断salusin α(4 pmol)在孤束核产生的降低血压、减缓心率的效应(P<0.05).结论 NTS注射salusin α产生的降低血压、减缓心率的效应可能通过激动RVLM内GABA受体,抑制前交感神经元兴奋性发挥作用.
作者:李宏宝;郭雅琼;鲁彦;伏晓琳;刘颖璐;郑天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植物雌激素三羟基异黄酮(Genistein,GST)对APP695基因转染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用pIRES2-EGFP空载体和pIRES2-EGFP/APP695MT表达载体转染正常的PC12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空载组、APP695转染组、GST干预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免疫细胞化学SABC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表达.结果 APP695转染组与空载组比较,PC12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Caspase-3为强阳性表达(P<0.01);GST干预组与APP695转染组比较,PC12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1),Caspase-3的免疫反应产物明显减弱(P<0.01),且15 μmol·L-1和20 μmol·L-1 GST处理组与5 μmol·L-1和10 μmol·L-1 GST处理组比较,Caspase-3的免疫反应产物减弱更明显(P<0.01).结论 GST能降低APP695基因转染的PC12细胞凋亡率,其机制可能与减少凋亡蛋白Caspase-3的表达有关.
作者:王凤斌;龙云;王亚南;丁振禹;赵翠香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黄芪多糖(APS)对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肥大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以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为模型,应用Iso 10 μmol·L-1诱导心肌细胞肥大,观察不同浓度的黄芪多糖及L型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Verapamil,VER)对心肌肥厚的影响.用Lowry法测心肌细胞蛋白含量;消化分离法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细胞体积;RT-PCR法检测心肌细胞ANP的mRNA表达;以Fluo-3/AM为荧光探针,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内[Ca2+]i的变化.结果 APS和VER均能够有效抑制Iso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表现为蛋白质含量降低,体积减小,ANP mRNA表达降低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降低,且APS的作用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 黄芪多糖对Iso诱导乳大鼠心肌细胞肥大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Ca2+]i有关.
作者:赵素玲;王洪新;周振华;喻晓春;鲁美丽;宋莹;张晶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盐皮质激素受体阻断剂依普利酮抑制细胞增殖拮抗环孢素A肾损伤的作用.方法 经口灌服环孢素A(100 mg·kg-1·d-1),诱导小鼠急性肾脏损伤,给以依普利酮100 mg·kg-1·d-1治疗,d 10采血、摘取肾脏.放免法检测血清醛固酮水平,免疫组化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纤连蛋白表达;RT-PCR、Western blot检测PCNA、FN、TGF-β1表达.结果 血清醛固酮水平检测显示环孢素A组(318.83±95.72) ng·L-1较空白对照组(82.05±23.04)ng·L-1升高,依普利酮可明显抑制其分泌(149.50±36.20)ng·L-1.环孢素A组肾脏PCNA阳性细胞增多,纤连蛋白表达增强;PCNA、FN、TGF-β1蛋白及mRNA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明显上调,依普利酮可抑制其表达.结论 依普利酮可以抑制醛固酮的分泌、抑制细胞增殖,减轻环孢素A诱导的肾脏损伤.
作者:孙东云;许庆友;王香婷;王霞;王筝;王聪慧;穆胜宇;下则达雄;藤田敏朗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对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Mit-lipo)与盐酸米托蒽醌普通制剂(Mit-inj)进行药效学及毒性比较研究.方法 采用小鼠肝癌H22、小鼠前列腺癌RM-1移植肿瘤模型探讨Mit-lipo的抗肿瘤作用;犬急性毒性、大鼠和犬长期毒性研究比较Mit-lipo和Mit-inj毒性差异.结果 Mit-lipo 1、2、4和6 mg·kg-1各剂量对H22实体瘤的抑瘤率分别为75.1%、76.5%、90.1%和93.8%,也可剂量依赖性抑制小鼠前列腺癌RM-1肿瘤的生长,与等剂量的Mit-inj 相比疗效明显增强.犬急性毒性结果表明Mit-lipo大耐受剂量(MTD)为2.0 mg·kg-1,毒性表现为轻微至中度的皮肤毒性,给药4周后皮肤毒性逐渐减轻.大鼠长期毒性结果表明Mit-lipo可明显降低Mit-inj引起的骨髓毒性,并产生新的皮肤毒性反应.犬长期毒性结果表明Mit-lipo 0.1、0.3和0.45 mg·kg-1组主要毒性反应为轻微至轻度的皮肤毒性反应,主要毒性靶器官为睾丸和皮肤,MTD为0.45 mg·kg-1,Mit-inj 0.45 mg·kg-1可致WBC和PLT值降低和睾丸毒性病变.结论 与普通制剂相比,米托蒽醌脂质体的体内抑瘤效果明显增强,且骨髓毒性明显降低.
作者:赵倩;王彩霞;邱云良;杨汉煜;魏娜;王炳森;吕晶晶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羟基红花黄素A(hydroxy safflower yellow A,HSYA)对 IL-1β诱导小鼠软骨终板细胞凋亡的拮抗作用.方法 用10 μg·L-1的IL-1β诱导正常软骨终板细胞退变,分别制备不同浓度的HSYA培养基作为干预措施,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RT-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Bax、Bcl-2蛋白表达量,细胞免疫荧光分析各组Bax、Bcl-2细胞内定位.结果 不同浓度的HSYA培养基均能拮抗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流式细胞分析结果显示各浓度HSYA可以降低IL-1β诱导的小鼠椎间盘软骨终板细胞的凋亡比例;RT-PCR 结果显示各浓度HSYA可拮抗IL-1β诱导细胞上调Bax基因表达,下调Bcl-2基因表达作用;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HSYA 10-5 mol·L-1给药组可下调Bax表达,上调Bcl-2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SYA 10-5 mol·L-1 和HSYA 10-6 mol·L-1均可以拮抗IL-1β诱导细胞上调Bax蛋白表达,下调Bcl-2蛋白表达作用.结论 羟基红花黄素A具有拮抗IL-1β诱导小鼠椎间盘软骨终板细胞凋亡的作用.
作者:张宇;赵永见;周泉;王拥军;郑为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抗高糖体外培养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的NF-κB机制.方法 胰酶消化法提取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进行原代培养,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不同浓度EPO治疗组,培养48 h后TUNEL法测定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法(SP法)测定NF-κB蛋白表达.结果 细胞凋亡检测显示模型组同对照组相比凋亡细胞明显增多(P<0.01),各EPO治疗组同模型组相比凋亡细胞明显减少(P<0.01);免疫细胞化学法见NF-κB蛋白在对照组仅有极少量表达,在模型组呈弱阳性表达,而各EPO治疗组较模型组表达明显增强(P<0.01).随着EPO浓度从5 kU·L-1增加到40 kU·L-1,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凋亡明显减少,NF-κB蛋白的表达明显上升,呈一定浓度依赖性.结论 高糖状态是引发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发生凋亡的损伤性因素之一,EPO能抑制高糖引发的凋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NF-κB的表达来实现,这为临床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李明;孟岩;陈召利;刘桂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多沙唑嗪对映体对麻醉猫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八道生理仪记录麻醉猫股动脉血压、心率以及左心室收缩压、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和左心室内压大变化率(±dp/dtmax).结果 十二指肠给予右旋多沙唑嗪[(+)doxazosin,(+)DOX]0.03~1.0 mg·kg-1剂量依赖性降低麻醉猫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左心室收缩压(P<0.05).十二指肠给予同等剂量的左旋多沙唑嗪[(-)doxazosin,(-)DOX]和消旋多沙唑嗪[(±)doxazosin,(±)DOX]对麻醉猫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左心室收缩压无影响(P>0.05).3种药物对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左心室-dp/dt、左心室+dp/dt和心率无影响(P>0.05).结论 麻醉猫十二指肠给药时,(+)DOX降低动脉血压并抑制心室收缩功能,相同剂量的(-)DOX无作用;提示DOX的手性结构对药物的心血管效应具有明显的影响.
作者:段立华;田河林;张瑾;卢海刚;任雷鸣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实验组给予药物处理(辛伐他汀40 mg·kg-1),10 d后,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功能参数,生化法检测血脂水平,TUNEL法检测心肌组织中的凋亡心肌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p-Akt ser473、p-GSK3β ser9和β-catenin蛋白表达.结果 辛伐他汀组TC、LDL-C及TG水平与心肌梗死组比较无差异(P>0.05),辛伐他汀组较心肌梗死组在梗死周边区、远离梗死区心肌细胞凋亡明显减少(P<0.05),左心室功能改善(P<0.05),辛伐他汀上调p-Akt ser473、p-GSK3β ser9和β-catenin蛋白表达.结论 辛伐他汀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功能,可能是通过激活Akt/GSK3β通路,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实现.
作者:叶强;陈良海;刘应才;黄维义;刘乾惠;黄永丽;张茂惠;雷寒;覃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二至丸出自明代吴旻辑的<扶寿精方>[1],由女贞子(蒸)和墨旱莲等量组成,用于治疗肝肾阴虚、眩晕耳鸣等症.
作者:蔡秀江;闫冰;姚卫峰;张丽;黄美艳;丁安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妇科千金片是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广泛妇科炎羔症及其它各类慢性炎症,临床疗效确切,但其作用的物质基础及机制尚不十分明确.
作者:师振予;郭建生;左之文;鲁耀邦;屈金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用药环境在精神活性物质诱导的行为敏化效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新异环境和匹配环境能明显调节药物诱导的行为敏化,使药物产生敏化的量效曲线左移.环境的调控作用表明成瘾记忆参与了行为敏化的形成过程.该文就用药环境对药物敏化的作用及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覃旺军;梁建辉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