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葡萄籽提取物通过抑制Survivin的表达而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

陈昌杰;刘臣彪;杨清玲;章菊;藤风猛

关键词:葡萄籽提取物, 乳腺癌, survivin, Survivin核心启动子, 转录因子, Caspase-3
摘要:目的 观察GSE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的分子信号途径,为寻找新的乳腺癌临床治疗药物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 倒置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GSE作用后MCF-7细胞生长的形态学变化;PI单染后流式细胞仪检测MCF-7细胞的周期改变;半定量RT-PCR观察Survivin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Survivin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变化;荧光素酶试剂盒检测Survivin核心启动子的活性;半定量RT-PCR观察与Survivin核心启动子活性相关的转录因子Sp1、E2F-1和HIF-1α的表达变化.结果 经GSE作用24 h后,MCF-7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细胞变圆、脱壁,并聚集成团;细胞生长周期发生改变,细胞阻滞于S期,G2/M期细胞明显减少;Survivin mRNA表达降低,Survivin蛋白表达减少;Caspase-3蛋白有活性片段产生;Survivin核心启动子活性明显降低,与其活性相关的转录因子Sp1、HIF-1α mRNA表达降低,E2F-1 mRNA表达升高.结论 GSE通过调节Survivin核心启动子活性相关转录因子的表达而抑制Survivin核心启动子的活性,下调Survivin基因的表达同时激活Caspase-3蛋白的活性,抑制了乳腺癌MCF-7细胞的生长,同时可能还诱导了肿瘤细胞的凋亡.
中国药理学通报杂志相关文献
  • 酸敏感离子通道阻断剂amiloride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关节软骨损伤的影响

    目的 探讨酸敏感离子通道(ASICs)阻断剂amiloride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关节软骨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AA模型组,amiloride 50、100、150 mg·kg-1组,地塞米松(0.2 mg·kg-1)对照组.弗氏完全佐剂(CFA)致炎后第10天起,AA大鼠出现继发性炎症,此时腹腔注射amiloride、地塞米松,正常组与模型组灌胃等容量的无菌注射用水,连续7 d.实验结束后,体外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Ca2+浓度,分析胞外低pH值和ASICs阻断剂amiloride对关节软骨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i)的影响;用足容积法测量继发侧足肿胀度,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分析大鼠关节软骨Ⅱ型胶原的表达,用alcian蓝染色检测大鼠关节软骨蛋白多糖的变化.结果 细胞外pH(pH 6.5)可使关节软骨细胞内Ca2+水平短暂性升高,amiloride能明显抑制pH 6.5诱导的关节软骨胞内Ca2+水平;各用药组能明显升高AA大鼠关节软骨细胞基质成分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表达量.结论 amiloride可能通过阻断酸敏感离子通道减轻AA大鼠关节软骨破坏,发挥关节保护作用.

    作者:袁凤来;陈飞虎;陆伟国;李霞;吴繁荣;张腾跃;王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双白术内酯对Aβ1-40致痴呆模型大鼠的作用

    目的 观察双白术内酯对Aβ1-40诱导老年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力影响和脑组织中胆碱酯酶含量的变化,从而了解其作用机制.方法 取健康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盐酸多奈哌齐片,Donepezil)对照组(1.0 mg·kg-1·d-1)、双白术内酯低(BL 0.1 mg·kg-1·d-1)、中(BM 0.3 mg·kg-1·d-1)、高(BH 1.0 mg·kg-1·d-1)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大鼠立体定向注射凝聚态Aβ1-40诱导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动物模型.连续给药10 d后,用水迷宫法检查学习、训练结果 ;并取脑组织测胆碱酯酶含量.结果 双白术内酯各组大鼠游水迷宫所需时间明显短于模型组,错误次数亦明显少于模型组(P<0.05或p<0.01).双白术内酯各组可使大鼠胆碱酯酶活性明显的降低(P<0.01).结论 双白术内酯可以改善Aβ1-40致痴呆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并降低脑内胆碱酯酶水平.

    作者:冯星;王正濂;林永成;周源;刘英姿;杨华中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α-细辛脑的抗惊厥、抗癫痫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 研究α-细辛脑的抗惊厥、抗癫痫作用机制.方法 预先给予小鼠α-细辛脑腹腔注射,30 min后制作癫痫模型,对小鼠脑部的ATP酶、抗氧化指标及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探讨其抗惊厥、抗癫痫作用机制.结果 α-细辛脑能明显降低谷氨酸/γ-氨基丁酸的比值,增强抗氧化能力及ATP酶的活力,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α-细辛脑抗惊厥、抗癫痫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清除自由基,维持小鼠大脑中的兴奋/抑制系统及Na+、K+、Ca2+、Mg2+的动态平衡有关.

    作者:韩琳;汤道权;印晓星;高媛媛;魏雅芹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H2O2氧化损伤血管内皮模型的构建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对损伤的逆转作用

    目的 构建离体血管H2 O2氧化损伤模型,并初步探讨其损伤机制,实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对该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构建H2 O2氧化损伤血管模型,通过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引起的舒张评价该模型的内皮功能;通过硝普钠(nitroprusside sodium,SNP)引起的舒张及苯肾上腺素(phenylephrine,PE)引起的收缩评价该模型的平滑肌功能.同时,用120 U·ml-1的SOD作用于该模型30 min,评价SOD对模型损伤的修复作用.结果 H2 O2氧化损伤的血管,对SNP引起的舒张及PE引起的收缩无影响,而对ACh引起的内皮依赖性舒张程度降低,120 U·ml-1SOD作用后,能明显改善该模型的氧化损伤状态.结论 H2 O2 1 mmol·L-110 min能够氧化损伤大鼠胸主动脉内皮,120 U·ml-1的SOD可以较好地修复H2 O2造成的内皮损伤.

    作者:陈刚领;郑建普;李亚娟;卞卡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吡那地尔增高Bcl-2表达而抑制PC12细胞缺血性凋亡

    目的 探讨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吡那地尔对缺血缺氧PC12细胞凋亡及对Bcl-2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传代后3 d的PC1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对照组、吡那地尔处理组、吡那地尔+格列吡嗪处理组共4组.吡那地尔处理组在PC12细胞缺血缺氧前20 min加入浓度为100 μmol·L-1的吡那地尔;吡那地尔+格列吡嗪处理组则加入浓度100 μmol-L-1的吡那地尔和浓度为500μmol·L-1的KATP通道阻断剂格列吡嗪.采用Annexin-V FITC/PI双染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凋亡率;应用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m blot检测Bcl-2蛋白表达水平;应用RT-PCR检测Bcl-2 mRNA表达水平.结果 缺血缺氧后缺血对照组、吡那地尔处理组、吡那地尔+格列吡嗪处理组细胞凋亡率随时间增加而增加,24 h达高峰.吡那地尔组与其余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缺血对照组、吡那地尔处理组、吡那地尔+格列吡嗪处理组细胞Bcl-2 mRNA及蛋白表达各时间点均增加,12 h达高峰.吡那地尔组与其余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缺血对照组和吡那地尔+格列吡嗪处理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可能通过提高Bcl-2 mRNA及蛋白表达来减轻缺血缺氧后PC12细胞凋亡,发挥保护作用.

    作者:贾春红;张鸿;李佳;鲁杨;杨旭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葡萄籽提取物通过抑制Survivin的表达而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

    目的 观察GSE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的分子信号途径,为寻找新的乳腺癌临床治疗药物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 倒置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GSE作用后MCF-7细胞生长的形态学变化;PI单染后流式细胞仪检测MCF-7细胞的周期改变;半定量RT-PCR观察Survivin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Survivin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变化;荧光素酶试剂盒检测Survivin核心启动子的活性;半定量RT-PCR观察与Survivin核心启动子活性相关的转录因子Sp1、E2F-1和HIF-1α的表达变化.结果 经GSE作用24 h后,MCF-7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细胞变圆、脱壁,并聚集成团;细胞生长周期发生改变,细胞阻滞于S期,G2/M期细胞明显减少;Survivin mRNA表达降低,Survivin蛋白表达减少;Caspase-3蛋白有活性片段产生;Survivin核心启动子活性明显降低,与其活性相关的转录因子Sp1、HIF-1α mRNA表达降低,E2F-1 mRNA表达升高.结论 GSE通过调节Survivin核心启动子活性相关转录因子的表达而抑制Survivin核心启动子的活性,下调Survivin基因的表达同时激活Caspase-3蛋白的活性,抑制了乳腺癌MCF-7细胞的生长,同时可能还诱导了肿瘤细胞的凋亡.

    作者:陈昌杰;刘臣彪;杨清玲;章菊;藤风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普罗布考抑制过氧化氢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凋亡

    目的 研究抗氧化剂普罗布考(probucol)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凋亡的影响.方法 以1 mmol·L-1H2O2为VSMC凋亡诱导剂,probucol浓度为100、10和1 μmol·L-1,孵育6 h,采用Annexin V-FITC染色、TUNEL法和Hoechst33258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ASK-1和Trx-1蛋白的表达.结果 H2O2可促使VSMCs凋亡,细胞中ASK-1蛋白表达增加,Trx-1蛋白表达降低.Probucol可减轻H2O2所致的细胞凋亡,呈浓度依赖性;同时细胞中ASK-1蛋白表达降低,Trx-1蛋白表达增加.结论 probucol能拮抗H2O2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细胞中ASK-1蛋白表达,升高Trx-1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邵利娟;盛林;胡雅洁;程艳娜;焦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α-ZAL、GST和17β E2对去势食饵性大鼠HHCY所致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复制去势(OVX)大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模型,比较植物雌激素α-玉米赤霉醇(α-ZAL)、染料木素(GST)和17β雌二醇(17βE2)对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方法 实验分为6组:[1]正常对照组(Control);[2]假手术+2.5%蛋氨酸组(Sham);[3]切除卵巢+2.5%蛋氨酸组(OVX);[4]OVX+2.5%蛋氨酸+α-ZAL组(OVX+α-ZAL);[5]OVX+2.5%蛋氨酸+GST组(OVX+GST);[6]OVX+2.5%蛋氨酸+17βE2组(OVX+17βE2).α-ZAL、GST和17βE2分别隔日肌注250μg/0.25 ml,共12 wk.双抗夹心法测定HCY和ET-1浓度,RT-PCR法检测主动脉组织ET-1mRNA表达;主动脉作病理制片.结果 血浆HCY含量(μmol·L-1):Sham与Con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OVX组与Sham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而OVX+α-ZAL、OVX+GST和OVX+17βE2组与OVX组相比均降低,P<0.01.血浆ET-1(ng·L-1)含量:OVX组与Sham组相比较ET-1升高,P<0.01,而OVX+α-ZAL、OVX+GST和OVX+17βE2组与OVX组相比均降低,P<0.01.主动脉组织ET-1 mRNA的表达:OVX组与Sham组相比较升高,P<0.05,而OVX+α-ZAL、OVX+GST和OVX+17βE2组与OVX组相比均降低,P<0.05,其它各组ET-1 mRNA表达均无变化.病理:OVX组血管内皮明显损伤,Sham组、α-ZAL、GST和17βE2组血管内膜大致正常,内皮细胞基本完整,未见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α-ZAL、GST和17βE2均能通过降低HCY含量和减少ET-1分泌、表达而保护血管内皮,三者的内皮保护作用相似.

    作者:洪霓;段金虹;张彦东;吴云清;甄攀攀;蒋东桥;戴顺龄;王雯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蒙古黄芪凝集素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

    目的 研究蒙古黄芪凝集素(AMML)对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K562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MTT法测定AMML对K56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分析检测AMML诱导K562细胞周期变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 AMML对K562细胞的生长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60 mg·L-1的AMML处理K562细胞72 h后其生长抑制率高达89%.AMML处理的K562细胞呈现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改变,如胞核破裂、染色质固缩.流式细胞仪(FCM)分析结果 说明AMML可以引起K562细胞S期阻滞,并诱导K562细胞凋亡.结论 AMML通过S期阻滞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AMML在抗肿瘤新药开发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艳霞;闫巧娟;孙艳;江正强;朱利芬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与学习记忆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研究进展

    大量的研究表明,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直接或间接激活相关基因转录,进而表达c-fos、c-jun、BDNF等,在神经元应激损伤后的再生、存活及修复以及学习记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磷酸二酯酶可以水解环磷酸腺苷(cyclic AMP,cAMP)及环磷酸鸟苷(cyclic GMP,cGMP),进而影响其下游信号转导,发挥对CREB的调节作用.该文从磷酸二酯酶抑制剂与学习记忆相关信号通路的关系及在学习记忆障碍中发挥的作用予以综述,并由该通路入手对发现治疗神经退行性变疾病药物作用新靶点的可能性予以展望.

    作者:王闯;程玉芳;张汉霆;徐江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叶黄素对SGC-7901细胞增殖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

    叶黄素(Lutein)是广泛存在于蔬菜、花卉和水果中的一种类胡萝卜素,绿色叶菜和万寿菊中含量为丰富[1].近年来大量流行病学证据表明[2],叶黄素在预防视黄斑退化、心血管疾病,阻断肿瘤发生与发展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生物学活性.

    作者:付蕾;刘蕾;张楠;张永梅;王志平;王明臣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多廿醇对人单核细胞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活性的影响

    目的 研究多廿醇对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LDL-R)活性的影响,探讨多廿醇降脂作用的机制.方法 体外试验采用常规细胞培养方法 ,观察多廿醇对人单个核细胞LDL-R的直接作用.体内试验采用自身和组间两种对照设计,观察多廿醇对高胆固醇血症人群LDL-R活性的影响.LDL-R活性检测选用荧光标记配体法.结果 体外试验表明多廿醇在5~20 mg·L-1范围内可以增强人单个核细胞LDL-R的活性,并且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体内试验中高胆固醇患者服用多廿醇20 mg·d-14wk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LDL-R活性升高95%.结论 多廿醇能通过增加LDL-R的活性而起降血脂作用,多廿醇降血脂是多途径的.

    作者:何凤英;庞伟毅;陆继培;韦小敏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中国实验小型猪冠心病模型的心肌组织蛋白质组学研究

    目的 研究中国小型猪冠心病模型心肌组织蛋白表达谱的改变情况.方法 在建立中国小型猪冠心病模型基础上,应用双向电泳分离各组小型猪心肌组织总蛋白;通过图谱分析软件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分别进行差异比较和质谱鉴定及数据比对.结果 小型猪冠心病模型组心肌组织与正常组相比共有14个差异蛋白点:13个上调点,1个特异表达点.这些差异点经胶内酶解、MALDI-TOF质谱分析及MASCOT搜索引擎检索,鉴定出HSPA8(Hsc70)、apolipoprotein A-Ⅳ(apoA-Ⅳ)、albumin及desmin 4 种蛋白.结论 初步发现的差异蛋白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相关,但是还需要通过其它方法 做进一步验证.

    作者:苗兰;刘建勋;李欣志;潘映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灵芝孢子油对N-甲基-N-亚硝酸脲诱导的大鼠视网膜损伤中Caspase-3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灵芝孢子油(ganoderma spore oil,GSO)对N-甲基-N亚硝酸脲(N-methyl-N-nitrosourea,MNU)诱导的视网膜外核层细胞损伤的作用及对Caspase-3时空表达的影响.方法 50 d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MNU造模(MNU)组、二十二碳六烯酸处理(DHA)组和灵芝孢子油处理(GSO)组.各组分别于MNU造模前0 h及造模后1d、3 d、7 d、10 d处死大鼠取材,采用RT-PCR、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视网膜中Caspase-3表达和分布的变化,TUNEL法检测视网膜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1]RT-PCR检测:与NC组比较,MNU组1 d、3 d、7 d视网膜Caspase-3表达增强(P<0.01);GSO组和DHA组1 d、3 d低于MNU组(P<0.01),1d GSO组表达较DHA组低(P<0.01).[2]免疫荧光检测:在3 d,GSO组和DHA组Caspase-3表达水平低于MNU组,GSO组较DHA组稍弱.[4]TUNEL法检测:NC组在视网膜各层均未发现凋亡细胞,MNU造模后可见外核层细胞凋亡.GSO组和DHA组在1 d、3 d外核层细胞凋亡百分率少于对应的MNU组(P<0.01),3 d GSO组低于DHA组(P<0.01).结论 灵芝孢子油可能通过下调视网膜Caspase-3的表达,阻抑MNU诱导的视网膜外核层光感受器细胞凋亡的作用.

    作者:高杨;邓新国;孙倩娜;何梅凤;钟志强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BAPTA-AM的研究现状

    BAPTA-AM是一前药,进入细胞后在脂酶作用下释出BAPTA,快速与Ca2+络合,控制细胞内钙水平,是研究Ca2+对细胞功能调节作用的标准工具药.BAPTA-AM对缺血缺氧下的神经细胞和细胞毒攻击下肝细胞保护作用强,并且能作用于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有望成为中风、肝功能衰竭、呼吸困难综合症等危重疾病的治疗药,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

    作者:宋必卫;储昭兴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利多卡因在异丙酚抑制巨噬细胞膜P2X7受体电流中的双向调节作用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和异丙酚对RAW264.7巨噬细胞P2X7受体电流的影响及两药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 应用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采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模式,记录ATP(100~5 000 μmol·L-1)诱发的P2X,受体电流.向细胞施加不同浓度的异丙酚(1~100 μmol·L-1)或利多卡因(10~1 000 μmol·L-1),然后再施加2倍EC50水平的ATP.计算异丙酚或利多卡因对P2X,受体电流的IC50.向细胞先施加IC50水平异丙酚,再同时施加IC50水平的异丙酚与利多卡因(10~1 000 μmol·L-1),或向细胞先施加10μmol·L-1或1 000 μmol·L-1利多卡因,再同时施加相同浓度的利多卡因和IC50水平的异丙酚,观察异丙酚和利多卡因的相互影响.结果 异丙酚或利多卡因可浓度依赖性的抑制2倍EC50ATP诱发的P2X,受体电流,异丙酚或利多卡因的IC50分别为(36.5±5.3)μmol·L-1和(223±34)μmol·L-1.先施加异丙酚后施加利多卡因300 μmol·L-1或1 000mol·L-1可使P2X7受体电流幅度增强.先施加利多卡因后施加异丙酚对P2X7受体电流产生协同抑制作用.结论 利多卡因和异丙酚可浓度依赖性的抑制巨噬细胞膜P2X7受体电流,在P2X7受体已受异丙酚抑制时,低浓度和高浓度的利多卡因对P2X7受体产生先抑制后兴奋的双向调节作用.

    作者:刘红亮;戴体俊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人工麝香对抗动物心肌缺血的作用

    目的 研究人工麝香对抗动物心肌缺血的作用.方法 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硝酸甘油组(小鼠为0.083 mg·kg-1,大鼠为0.042 mg·kg-1)、人工麝香低、中、高剂量组(小鼠为5、10、20 mg·kg-1,大鼠为2.5、5.0、10 mg·kg-1)5组.进行小鼠耐缺氧实验,记录存活时间;垂体后叶素诱发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实验,记录大鼠心电图变化;阻断大鼠冠状动脉引起急性心肌缺血,记录心电图变化、心肌酶指标、缺血范围及形态学检查.结果 人工麝香延长动物耐缺氧时间(P<0.01或P<0.05);能够改善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电变化(P<0.05);抑制心肌酶活性的升高,减少心肌缺血范围(P<0.05).结论 通过实验研究表明人工麝香具有抗动物心肌缺血的作用.

    作者:朱雪晶;李海涛;喻斌;吴其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N-糖基化IL-24的表达及体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

    目的 构建IL-24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在毕赤酵母GS115中高效表达,研究重组N-糖基化IL-24蛋白体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活性.方法 借助过渡质粒α/pUC18,将IL-24基因插入到质粒pPIC9K的BamH Ⅰ和EcoR Ⅰ之间,构建重组质粒IL-24/pPIC9K,转化毕赤酵母GS115分泌表达,Tricine-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目的 蛋白,ELISA检测蛋白表达量,糖苷酶PNGase F分析IL-24糖基化形式和程度.MTT法和形态学分析重组IL-24诱导MCF-7乳腺癌细胞凋亡的活性.结果 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质粒IL-24/pPIC9K,IL-24在毕赤酵母高表达量为(81.31±14.46)mg·L-1.约70%的IL-24发生了N-糖基化.重组IL-24诱导MCF-7乳腺癌细胞凋亡,对正常人肺成纤维细胞NHLF没有影响.N-糖基化IL-24对MCF-7抑制率约高于去糖基化IL-24.结论 毕赤酵母分泌形式的表达和适度的糖基化修饰都有利于目的 蛋白IL-24的生物学活性,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基础.

    作者:杨珺;张家敏;黄卫平;张卫军;刘开云;邹全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蛇葡萄素与苯并芘合用对大鼠肝组织内CYP和GST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蛇葡萄素与苯并芘合用对♂ SD大鼠肝组织内CYP(cytochrome P450,CYP)和GST(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 SD大鼠,蛇葡萄素(二氢杨梅素)250、500 mg·kg-1,每日1次连续灌胃15d,d 15模型组和2个给药组分别腹腔注射(ip)苯并芘100mg·kg-1.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组织内的CYP基因CYP1A1、CYP1A2、CYP1B1和GST基因GSTml、GST-pi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苯并芘组(模型组)可明显诱导肝组织内的CYP1A1、CYP1A2、CYP1B1基因表达(P<0.01),分别是空白对照组的121倍、11倍、684倍,对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GST-ml和GST-pi的表达有抑制趋势,分别是空白对照组的0.79倍和0.82倍;蛇葡萄素(二氢杨梅素)组+苯并芘组可明显诱导肝组织内的CYP1A1、CYP1A2、CYP1B1基因表达(P<0.01),分别是空白对照组的189和289倍、16.9和44.5倍、914和804倍,蛇葡萄素500 mg·kg-1 +苯并芘组明显诱导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GST-ml和GST-pi的表达,分别是空白对照组的2.18倍(P<0.01)和2.12倍(P<0.05).与苯并芘组(模型组)相比,蛇葡萄素250 mg·kg-1 +苯并芘组和蛇葡萄素500 mg·kg-1 +苯并芘组不影响CYP1B1的基因表达,但明显诱导CYP1A1的基因表达,分别是苯并芘组(模型组)的1.56倍(P>0.05)和2.39倍(P<0.05);明显诱导CYP1A2的基因表达,分别是苯并芘组(模型组)的1.53倍(P<0.05)和4.04倍(P<0.05);蛇葡萄素500 mg·kg-1 +苯并芘组明显诱导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GST-ml和GST-pi的表达,分别是苯并芘组(模型组)的2.78倍(P<0.01)和2.57倍(P<0.05).结论 与苯并芘合用,蛇葡萄素(二氢杨梅素)可明显诱导CYP1A1、CYP1A2基因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GST-ml和GST-pi的表达.对CYP1B1基因无影响.表明蛇葡萄素与苯并芘合用可加速苯并芘代谢形成非致癌物而解毒和加速排泄.提示蛇葡萄素可对抗苯并芘的致癌作用.

    作者:杨秀芬;钟正贤;廖梅春;杨子明;郭菁菁;高倩倩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Mrg受体家族的研究进展

    Mrg(mas related gene)受体家族是新发现的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特异性分布于感觉传人神经元上.研究发现Mrg受体家族参与了痛觉、免疫等生理病理过程;Mrg受体的内源性配体的寻找和构效关系研究对揭示此受体系统的生理学角色有重要意义;同时针对Mrg受体及其配体的药理学研究对于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靶点.

    作者:常民;李威;王锐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中国药理学通报杂志

中国药理学通报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药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