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片技术在抗脑缺血药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姚明江;卢树杰;刘建勋

关键词:脑片, 脑缺血, 药理学, 电生理学, 病理形态学, 神经递质, 中医药
摘要:脑片技术在神经科学研究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该文从电生理学、突触可触性、病理形态学及神经递质研究等方面系统阐述了该技术在抗脑缺血药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并对该技术应用于中医药抗脑缺血领域进行了深入探讨.
中国药理学通报杂志相关文献
  • 茶多酚对移居高原人群视听觉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

    目的 观察茶多酚对移居高原人群视听觉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38名移居高原(海拔高度为3 700 m,移居时间为90 d)的健康男性青年随机分为2组:①对照组(安慰剂,40 mg/d,30 d)、②茶多酚组(茶多酚,300 mg/d,30 d).应用视听整合连续测试系统(integrated visual and auditory continuous performance test,IVA-CPT)检测以上各组服用试验品前后的认知功能,通过前后比较评价茶多酚对移居高原人群视听觉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结果 与服用前比较,服用茶多酚后,听觉反应控制谨慎商数(auditory prudence quotient,PruA)明显升高(P<0.05);服用试验品后,茶多酚组Pru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茶多酚能提高移居高原人群部分视听觉认知功能.

    作者:李晓莉;蒋春华;刘福玉;廖卫公;周其全;崔建华;马勇;高钰琪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辣椒素受体与神经痛

    辣椒素受体(vanilloid receptor subtype 1,VR1)是一种非选择性的阳离子通道,主要分布于伤害性感觉神经元.这些神经元的轴索主要是无髓鞘的C类纤维,以及一部分Aδ纤维.VR1可被一些化学、机械和热刺激(如温度>43℃)、酸(pH<6.0)等激活,阳离子(主要是Ca2+)从胞外进入胞内,从而产生痛觉.随着对VR1不断深入的研究,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VR1参与了神经痛的发生机制,因而寻找以VR1为作用靶点的治疗神经痛的药物成为目前镇痛药物研发的热点.该文结合近几年的研究结果,对VR1与神经痛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方东;张宏伟;任鹏飞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淡豆豉异黄酮对增殖血管平滑肌细胞JAK2/STAT3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目的 探讨淡豆豉异黄酮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诱导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增殖及Janus激酶2-细胞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建立AngⅡ诱导VSMC增殖模型,MTT法检测VSMC增殖活性;RT-PCR法检测AngⅡ1型受体(angiotensin Ⅱ receptor 1,AT1R)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JAK2/STAT3信号通路蛋白JAK2,STAT3及其磷酸化表达水平.结果 100、200 μg·L-1淡豆豉异黄酮可明显抑制Ang Ⅱ诱导的VSMC增殖,并明显下调AT1R mRNA表达水平;200 μg·L-1淡豆豉异黄酮可明显下调磷酸化JAK2、磷酸化STAT3的表达.结论 淡豆豉异黄酮可抑制AngⅡ诱导的VSMC增殖,其机制可能与下调AT1R表达,阻断JAK2/STAT3信号通路的磷酸化有关.

    作者:牛丽颖;任艳青;王鑫国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化疗药体外干预诱导人乳腺癌细胞产生耐药性的研究

    目的 研究化疗药物高浓度冲击法和低浓度干预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多药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化疗药物紫杉醇、阿霉素高浓度冲击和紫杉醇低浓度短期干预MDA-MB-231细胞,SRB法检测细胞药敏性改变;HE染色检测细胞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检测P-gp蛋白表达变化;RT-PCR检测MDR1基因表达.结果 阿霉素高浓度冲击后细胞未存活,紫杉醇高浓度冲击后细胞能存活并终稳定生长(MDA-MB-231/a),SRB法检测IC50发现该细胞药敏性与野生型细胞(MDA-MB-231/w)无差异;紫杉醇低浓度短期干预后(MDA-MB-231/b)SRB法检测发现该细胞对多种化疗药的IC50比野生型略有提高;免疫细胞化学显示MDA-MB-231/a P-gp表达与野生型无差异,MDA-MB-231/b P-gp表达略有提高;RT-PCR检测发现MDA-MB-231/b中MDR1基因表达高于MDA-MB-231/w.结论 化疗药物高浓度冲击法无法获得MDA-MB-231的耐药细胞,低浓度短期干预可以略微提高细胞的耐药性,提示低浓度持续诱导法可以获得MDA-MB-231的耐药细胞.

    作者:马晓峰;张莲芬;屈琳;金坚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聚肌胞对小鼠前列腺癌内微血管的影响

    目的 探讨聚肌胞(polvriboinsine-polyribocyaidylic acid,polyI:C)对小鼠前列腺癌组织内血管生成的影响,初探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16只C57BL6/J纯系荷瘤小鼠按瘤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polyI:C组,分别瘤内注射生理盐水和polyI:C(每3 d 1次),用药7次后切除瘤灶.HE染色,镜下观察肿瘤组织组织形态学变化及血管分布情况.利用试剂盒检测肿瘤组织内 NO 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肿瘤组织 eNOS、VEGF 和 AQP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对照组和polyI:C组小鼠前列腺癌组织内的NO含量分别为(8.73±5.34)μmol和(1.22±0.77)μmo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对照组和polyI:C组的VEGF阳性染色前列腺癌细胞计数占同类肿瘤细胞的比例分别为(37.91±7.62)%和(9.64±2.90)%;C组的eNOS阳性染色前列腺癌细胞计数占同类肿瘤细胞的比例分别为(54.43±10.39)%和(22.00±8.07)%;AQP1平均值分别为(14.8±3.5)和(3.2±1.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olyI:C可能通过下调小鼠前列腺癌组织中eNOS和VEGF蛋白的表达,抑制小鼠前列腺癌组织内血管的生成;通过影响组织内AQP1蛋白水平、减少NO生成和释放,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和肿瘤组织的微循环.

    作者:田原僮;曾昭毅;陈伟伟;何蔚;赵丽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姜黄素通过抑制GSK-3β的活性防治AD的体外研究

    目的 探讨姜黄素(Curcumin)通过调节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的活性防治AD的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SHSY5Y细胞,转染pBACE1-mychis和pAPPswe,姜黄素处理细胞后,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GSK-3β、β-链蛋白(β-catenin)和核内转录因子CyclinD1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GSK-3β和β-catenin的定位和阳性表达的变化,ELISA检测淀粉样蛋白(Aβ40/42)水平.结果 Curcumin处理后,细胞内GSK-3β 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水平都明显减弱;而GSK-3β的磷酸化形式GSK-3β-Ser9蛋白却明显增加,具有浓度-时间依赖性(P<0.05).β-catenin 和CyclinD1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水平增加,呈浓度-时间依赖性(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不但证实了GSK-3β、β-catenin在细胞质内量的变化,而且还发现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β-catenin逐渐向细胞核内转移.Aβ40/42生成水平明显降低,呈浓度-时间依赖性(P<0.05).结论 GSK-3β是一个潜在性的AD治疗靶点,Curcumin能够通过抑制GSK-3β的活性来发挥防治AD的作用.

    作者:张雄;李昱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新型ETA受体选择性拮抗剂ETP-508衍生物抗肺动脉高压作用的药效学及毒性的筛选研究

    目的 该文对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合成的新型内皮素A(ETA)受体选择性拮抗剂ETP-508衍生物进行抗肺动脉高压的药效学及毒性的筛选研究,期望获得高效低毒的候选化合物.方法 采用内皮素-1(ET-1)诱发离体大鼠主动脉环收缩、整体大鼠颈动脉压升高实验模型进行生物活性筛选;对活性较好的化合物进一步在慢性缺氧诱发大鼠肺动脉高压实验模型进行抗肺动脉高压的药效学评价;采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及大鼠注射部位刺激性试验初步评价化合物的毒性.结果 部分化合物(GF004、GF009、GF012、GF022、GF052、GF063、GF084)能有效抑制ET-1(10 nmol·L-1)诱发的离体大鼠主动脉环收缩,其IC50值在10~100 nmol·L-1水平;在整体水平上述化合物(2 mg·kg-1,sc)抑制ET-1(3.7 μg·kg-1)诱发的大鼠颈动脉压升高效应(P<0.05),抑制率为25%~45%,其中GF009和GF063抑制效应与ETP-508相当;在病理模型上,化合物GF009(25、50 mg·kg-1,sc)和GF063(20、40 mg·kg-1,sc)降低慢性缺氧诱发的大鼠肺动脉高压(P<0.05),抑制率分别为45.3%,59.9%和61.3%,73.7%,其效应与ETP-508相当.此外,GF009和GF063致小鼠急性毒性LD50值比ETP-508明显增加,皮下给药致大鼠注射部位刺激性明显减轻.结论 以上结果提示,通过筛选获得的新型选择性ETA受体拮抗剂GF009和GF063不仅能有效地抑制慢性缺氧诱发的大鼠肺动脉高压,效果与ETP-508相当,而且毒性比ETP-508明显降低,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颜玲娣;潘雪峰;董华进;孔令雷;梁远军;刘克良;宫泽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HPLC法测定tremor大鼠脑组织中谷氨酸和GABA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tremor大鼠(tm)脑内海马组织中GLU及GABA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方法 冰上剥离13 wk的tm/Wistar大鼠海马组织,低温匀浆处理,利用邻苯二甲醛(OPA)柱前衍生HPLC法结合荧光检测器测定GLU和GABA的含量.0.1 mol·L-1醋酸钾和甲醇进行二元梯度洗脱,峰面积定量.结果 GLU的线性方程为=1E+06X(r2=0.9937),线性范围为0.15~5.88 mg·L-1,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在 0.74、1.47、3.68 mg·L-1 3个浓度下样本回收率分别为 97.7%、98.9%、100.5% ;样品中GLU日内变异系数为3.8%,隔日测定后,日间变异系数为5.9%;GABA的线性方程为=4E+06X(r2=0.998),线性范围为0.10~2.15 mg·L-1,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在0.2、0.5、1.0 mg·L-1 3个浓度下样本回收率分别为 98.3%、101.0% 、102.7% ;样品GABA日内变异系数为2.3%,隔日测定后,日间变异系数为3.9%. 结论该方法较简便、快速且干扰相对较小,满足测定要求,可用于氨基酸的含量测定研究.

    作者:俞军龄;陈再兴;毛小元;孟秀君;郭凤;刘睿;吴坤灿;谢妮;蔡际群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辛伐他汀抑制白细胞介素-18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Fractalkine表达和黏附作用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simvastatin)对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e-18,IL-18)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上调表达Fractalkine(FKN)的影响以及对FKN黏附作用的干预效应.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EUVCs FKN的表达;应用Flow chamber观察FKN介导的HUVECs与单核细胞THP-1的黏附.结果 IL-18可诱导FKN mRNA表达增加,FKN表达上调可明显增加对单核细胞THP-1的黏附作用(P<0.01);PDTC能够抑制FKN表达及细胞黏附(P<0.01);辛伐他汀能够抑制FKN mRNA表达(P<0.01),100 μmol·L-1辛伐他汀可抑制细胞黏附(P<0.01).结论 辛伐他汀能够抑制FKN的表达以及FKN介导的黏附作用.

    作者:田轶伦;姜德谦;崔晓兰;廖福龙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N-乙酰半胱氨酸在脂多糖诱发的胚胎损害中的双向作用

    目的 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预处理和后处理对细菌脂多糖(LPS)引起宫内胎鼠死亡(IUFD)和生长发育迟缓(IUGR)的影响.方法 实验1:LPS组小鼠于妊娠d 15~17经腹腔注射LPS(75 μg·kg-1),LPS+NAC组在LPS处理前和(或)处理后经腹腔注射给予NAC.所有孕鼠于妊娠d 18处死.实验2:LPS组小鼠于妊娠d 15注射LPS,LPS+NAC组在LPS处理前和(或)处理后经腹腔注射给予NAC.LPS处理后1.5 h或6 h处死孕鼠.结果 LPS+NAC预处理组平均每窝死胎数明显低于LPS组;LPS+NAC后处理组平均每窝死胎数与LPS组比较无差异,LPS+NAC后处理组流产率高于LPS组;LPS+NAC预处理和后处理均抑制LPS引起IUGR.NAC预处理抑制LPS引起母肝、胎肝和胎盘组织脂质过氧化,LPS+NAC后处理抑制LPS引起母肝组织脂质过氧化,但对LPS引起的胎肝和胎盘组织脂质过氧化无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母鼠妊娠期给予LPS后,血清TNF-α水平上升,NAC预处理抑制LPS引起血清和羊水TNF-α水平上升,而NAC后处理对LPS引起血清TNF-α水平上升无影响.结论 NAC预处理预防LPS引起IUFD和IUGR;NAC后处理对LPS引起IUFD和IUGR无影响,反而加重早产.

    作者:陈远华;徐德祥;赵磊;王剑萍;王华;陈晓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萘哌地尔衍生物YMⅢ扩张血管效应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 观察萘哌地尔衍生物YMⅢ对家兔血管活动的影响并探讨其血管活性机制,为该药的开发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采用家兔胸主动脉条收缩的方法,观察YMⅢ对去甲肾上腺素(NA)、5-羟色胺(5-HT)、和高钾缩血管量效曲线的影响;应用无Ca2+-复Ca2+的实验法,以NA和咖啡因为血管收缩剂,间接观察YMⅢ对细胞内游离钙浓度([Ca2+]i)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作用的钙通道.结果 YMⅢ 10-8、5×10-8、10-7 mol·L-1使NA量效曲线明显平行右移,而大反应不变, pA2值为8.00;本品10-6、5×10-6 mol·L-1对氯化钾(KCl)量效曲线没有明显影响,但当浓度为10-5 mol·L-1时,能使高钾量效曲线呈非平行右移,大反应压低,pD′2值为4.26;本品10-7、10-6、10-5 mol·L-1虽使5-HT量效曲线的大反应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在无钙Krebs液中,YMⅢ 10-8、5×10-8、10-7 mol·L-1呈浓度依赖性抑制NA所致血管条的短暂收缩,对复钙后NA所诱发的持续性收缩也呈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但其剂量达10-5 mol·L-1时尚不能抑制咖啡因在无Ca2+液中所致收缩.结论 YMⅢ可能是一种α受体阻断剂,其扩血管机制可能是阻断细胞膜上的α受体,从而抑制受体中介的Ca2+内流和Ca2+释放.

    作者:邱敏;杨征;吴芹;黄燮南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新型KATP开放剂埃他卡林对慢性低氧诱导大鼠体内肺动脉平滑肌KATP通道mRNA表达变化的影响

    目的 研究慢性低氧对大鼠肺动脉平滑肌KATP通道mRNA表达的影响及新型KATP开放剂埃他卡林(Iptakalim,IPT)的作用.方法 将清洁级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低氧组、IPT组,每组10只.将低氧组与IPT组放入常压低氧舱制备动物模型;采用右心导管测量大鼠肺动脉压;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Real time PCR)技术分析各组肺动脉平滑肌KATP通道Kir 6.1与SUR2B mRNA表达.结果 低氧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高于对照组和IPT组(P<0.05),低氧组SUR2B亚基mRN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IPT可逆转慢性低氧对SUR2B的作用,各组Kir 6.1亚基mRNA表达水平无差异(P>0.05).结论 慢性缺氧导致大鼠肺动脉平滑肌KATP通道SUR2B mRNA表达减少,IPT能拮抗慢性缺氧对KATP通道SUR2B mRNA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

    作者:吕剑;解卫平;左祥荣;宗峰;王慧;王虹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川芎嗪对脂多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目的 探讨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引起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 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为实验对象,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比色法测定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活性,硝酸还原酶法测上清液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荧光法测定胞内NO及ROS水平,流式细胞仪法测定细胞凋亡与周期.结果 川芎嗪与脂多糖同内皮细胞孵育后没有引起细胞活力的明显改变,排除了实验模型中药物直接细胞毒作用.脂多糖可以抑制细胞NOS活性(P<0.05)及胞内外NO含量(P<0.05),增加胞内ROS水平(P<0.01),促进细胞凋亡(P<0.05),抑制正常细胞周期的进程(P<0.05),而川芎嗪可以恢复脂多糖所致的上述效应,并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结论 川芎嗪可以通过有效抑制脂多糖诱导的HUVEC NO、ROS水平改变所引起的细胞凋亡,从而起到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文明;刘洪涛;李秀英;徐纲;于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SREBPs的调节及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形成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是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沉积为病理特征,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综合征,目前NAFL在国内外的发病率正呈明显上升趋势.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s)是调控胆固醇、脂肪酸和甘油三酯及脂肪细胞分化过程的关键转录调控因子,现将它的调节以及在NAFL形成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杜娆;谢梅林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红霉素对人食管胃连接部的调节作用

    人食管胃连接部(esophagogastric junction,EGJ)的结构及功能调节非常复杂.一般认为,人EGJ由食管下括约肌、远端食管以及胃底平滑肌形成的his角结构等共同形成,而人食管下括约肌又有别于大多数哺乳动物,由内层大弯侧套索纤维和小弯侧钩状纤维构成.红霉素(erythromycin)是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也是一种胃动素受体激动剂[1].本研究应用离体组织张力测定技术,探讨红霉素对人EGJ各类环行平滑肌张力的影响规律.

    作者:高立平;刘俊峰;温士旺;王其彰;田子强;李保庆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乙二醛酶Ⅰ的结构、功能及其与阿尔采末病的关系

    胞质中的乙二醛酶系能有效去除胞内α-羰基醛类化合物的细胞毒性,对细胞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乙二醛酶Ⅰ是该酶系的关键酶.α-羰基醛是体内形成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主要活性中间体.α-羰基醛和AGEs都能促进阿尔采末病(AD)的发生和发展.因此乙二醛酶Ⅰ的表达和酶活性水平与AD病变具有非常重要的关系.

    作者:闫世军;李智;张文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山茱萸环烯醚萜苷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BDNF及其受体TrkB表达的影响

    我们的系列研究发现,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上,山茱萸环烯醚萜苷(cornel iridoid glycoside,CIG)具有良好的缺血保护作用,能够明显改善模型大鼠的神经功能,减小脑梗死体积,其作用机制与抗氧自由基、抑制炎性反应、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促进神经发生和血管新生等有关[1~5].为了进一步探讨脑缺血后CIG神经保护的作用机制,本研究观察了CIG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大脑皮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及其受体TrkB表达的影响,旨在为将CIG开发成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新药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姚瑞芹;张丽;张兰;王文;艾厚喜;李林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Zileuton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致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选择性5-脂氧合酶 (5-LO) 抑制剂 zileuton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 引发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CAO/R)模型,缺血 2 h,再灌注 24 h.于缺血前 2 h,再灌注 0、5、10 h,分别 4 次灌胃给予 zileuton 10、50 mg·kg-1.HE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改变;湿干重比(W/D)检测肺组织含水量;RT-PCR 法检测肺组织白三烯受体1 mRNA(CysLTR1 mRN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白三烯B4(LTB4)浓度;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生化法检测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 Na+,K+-ATP ase 活性.结果 Zileuton 10、50 mg·kg-1均可改善肺组织病理变化,减少肺组织W/D比值(P<0.01),并下调肺组织CysLTR1 mRNA和TNF-α蛋白表达(P<0.05,P<0.01),降低血清 LTB4浓度(P<0.01),缓解肺组织 MPO升高和Na+,K+-ATPase活性下降(P<0.05,P<0.01),提高肺组织T-AOC(P<0.05,P<0.01).结论 Zileuton可有效抑制CIRI所致的ALI,其机制与抑制5-LO通路活性,减轻肺组织炎症反应、氧化损伤和离子转运障碍有关.

    作者:余涓;林艳婷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异丙酚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核因子-κB信号途径的影响

    目的 观察异丙酚对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时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途径的影响,以探讨异丙酚的心肌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阻断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2 h引起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和异丙酚3、6、12 mg·kg-1·h-1组.分别于缺血前、缺血30 min末、再灌注2 h末记录心率、平均动脉压,并计算心率-血压指数.ELISA及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血清、心肌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的含量.分别用原位杂交法(ISH)和半定量RT-PCR法检测心肌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粘附分子1(ICAM-1)的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心肌组织中NF-κB的核移位, 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NF-κB的表达量.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各组大鼠的平均动脉压、血压-心率指数均呈进行性下降(与Sham组相比P<0.05).异丙酚12 mg·kg-1·h-1组在缺血/再灌注后的平均动脉压和血压-心率指数明显高于I/R组(P<0.05).与Sham组相比,I/R组NF-κB活化,明显从细胞质移位于细胞核,表达量也增加(P<0.05);血清、心肌中TNF-α、IL-1β含量明显升高(P<0.01),心肌中iNOS mRNA、ICAM-1 mRNA表达增强(P<0.01).而异丙酚6、12 mg·kg-1·h-1组,NF-κB从细胞质向细胞核的移位被明显限制,NF-κB的表达量也明显低于I/R组(均P<0.05);血清、心肌中TNF-α、IL-1β含量明显较I/R组降低(P<0.05),心肌中iNOS mRNA、ICAM-1 mRNA表达减弱(与I/R组相比,P<0.05,P<0.01).结论 异丙酚能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同时明显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时NF-κB的活化,阻断NF-κB相关信号通路的传导,下调TNF-α、IL-1β、ICAM-1和iNOS等炎症相关因子的表达.

    作者:解丽君;赵松;张建新;李兰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银杏叶提取物促进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的影响.方法 实验采用健康Wistar大鼠,将动物随机分入非SAH组、SAH组、溶媒组、EGb1组(低剂量)、EGb2组(高剂量),EGb腹腔注射给予.非SAH组于枕大池注入0.3 ml生理盐水;其余各组于枕大池注入自体动脉血溶血物0.3 ml诱导SAH.将动物处死后取脑,用RT-PCR方法检测术后24 h、72 h皮层HO-1 mRNA,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术后72 h海马HO-1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非SAH组大脑皮层未见HO-1 mRNA表达;SAH组大鼠在诱导SAH后24 h,大脑皮层HO-1 mRNA表达增加,72 h进一步增加;在EGb1组和EGb2组,大脑皮层HO-1 mRNA表达更加明显,其中EGb2组的表达强度又高于EGb1组.非SAH组未见海马HO-1蛋白表达;SAH组在诱导SAH后72 h海马可见HO-1蛋白明显表达;EGb1组和EGb2组海马HO-1阳性细胞和表达强度增加,以EGb 2组更加明显.结论 EGb对SAH后脑组织HO-1表达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孙保亮;曹明志;杨明峰;袁慧;谢方民;贾莉;王轩;贾丽丽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中国药理学通报杂志

中国药理学通报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药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