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立新;方芳;李辉;方云祥
目的 探讨迷迭香酸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吖啶橙(acridine orange ,AO)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法检测细胞活性;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Bcl-2、Bax、Fas和FasL蛋白的表达.结果 经500 μmol·L-1 H2O2处理24 h后,细胞凋亡率为34.9%±2.55%,出现核固缩、核碎裂等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所以随后实验选择500 μmol·L-1 H2O2为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佳浓度.①500 μmol·L-1的H2O2 处理血管平滑肌细胞24 h能引起细胞活性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达35.7%±1.33%;细胞中Bcl-2蛋白表达降低,Bax蛋白表达升高,Bcl-2/Bax蛋白比值减少,Fas和FasL蛋白表达升高.②用迷迭香酸(10、20、40 μmol·L-1)预处理细胞30 min,可以增加细胞活性;降低细胞凋亡率,呈浓度依赖性;细胞中Bcl-2/Bax蛋白比值升高,Fas和FasL蛋白表达降低.结论 迷迭香酸能拮抗H2O2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细胞中Bcl-2/Bax蛋白比值,减少Fas、FasL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郭峰;朱炳阳;迟秀玲;黄红林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构建耐药性突变HIV-1蛋白酶(protease PR)敏感切割位点序列体外噬菌体筛选模型,研究HIV-1蛋白酶耐药性突变与敏感切割序列的关系.方法 用含随机核苷酸序列的引物PCR方法对HIV-1gag基因上的CAP2片段的PR切割位点处的氨基酸序列进行随机化,再将重组CAP2片段和NC片段拼接克隆于噬菌体展示载体LD3-pCANTAB5S上,建立HIV-1蛋白酶靶蛋白切割位点随机化的噬菌体展示文库.结果 该噬菌体展示文库库容量为2.6×106,滴度为4.1×1015TU·L-1 ,CAP2片段插入率为47.8%;序列分析显示切割位点中随机化的核苷酸与氨基酸均呈随机性分布.结论 成功地构建HIV-1蛋白酶的敏感切割序列噬菌体筛选文库,为筛选到突变PR敏感切割序列噬菌体及研究耐药HIV-1蛋白酶抑制剂与突变PR的关系打下基础.
作者:卢海妹;周波;潘卫;贾建安;王锦红;温宗梅;何俊;陈露;邓松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脱氟烷(desflurane)的脑保护作用及其与神经元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的信号转导通路的关系.方法 将96孔和6孔培养板上培养7 d的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7组:正常培养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 再灌注+6% desflurane组(D6组)、缺血/再灌注+12% desflurane组(D12组)、缺血/再灌注+12% desflurane+tin-protoporphyrin (HO-1抑制剂)组(T组) 、缺血/ 再灌注+12% desflurane+U-0126(ERK抑制剂)组(U组)、缺血/再灌注+12%desflurane+rapamycin(RS6K抑制剂)组(R组).C组神经元按正常培养方法培养.I/R组神经元进行缺糖缺氧后复糖复氧处理.D6组和D12组在神经元缺糖缺氧的同时接受6%或12% desflurane麻醉.T组、U组和R组在神经元进行缺糖同时分别加入tin-protoporphyrin 、U-0126或Rapamycin使其终浓度均为10 μmol·L-1后同D12组处理.96孔培养板的神经元进行细胞存活力的检测.6孔培养板的神经元进行神经元纯度鉴定、神经元凋亡、HO-1-mRNA表达、磷酸化ERK1/2和P90RSK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存活率降低,凋亡率增加,HO-1-mRNA的表达增加,PERK1/2和PP90RSK蛋白表达增加( vs C组, P<0.01).D6组PERK1/2和PP90RSK蛋白表达增加,HO-1-mRNA表达增加,神经元存活率增加、神经元凋亡率降低( vs I/R组, P<0.01).D12组PERK1/2和PP90RSK蛋白表达增加,HO-1-mRNA表达增加,神经元存活率增加、神经元凋亡率降低( vs I/R组或D6组, P<0.01或 P<0.05).T组PERK1/2和PP90RSK蛋白表达变化不明显( vs D12组, P>0.05),HO-1-mRNA表达降低,神经元存活率降低、神经元凋亡率增加( vs D12组, P<0.01).U组PERK1/2和PP90RSK表达降低,HO-1-mRNA表达降低,神经元存活率降低、神经元凋亡率增加( vs D12组, P<0.05或 P<0.01).R组PERK1/2蛋白表达变化不明显( vs D12组, P>0.05),PP90RSK表达降低,HO-1-mRNA表达降低,神经元存活率降低,神经元凋亡率增加( vs D12组, P<0.05或 P<0.01).结论 Desflurane通过ERK1/2/P90RSK信号转导通路激活HO-1,在海马神经元缺血/再灌注时抑制了神经元凋亡,保护了神经元.
作者:邵建林;王玲玲;王俊科;朱俊超;叶青山;马宏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利用BioStarR40s cDNA芯片,检测经全新结构类型化合物埃他卡林3 mg·kg-1灌胃2wk处理后的大鼠心脏、脑、肝脏组织基因表达的变化,初步判断埃他卡林的基因作用谱;同时探讨埃他卡林给药2 wk后,其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心肌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的变化,为阐述埃他卡林的体内生物学作用特征和评价其长期用药安全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①给予埃他卡林(3mg·kg-1)2 wk后取大鼠心脏、脑、肝脏组织,抽提总RNA,反转录合成cDNA 探针;将荧光标记的cDNA探针与BioStarR-40S芯片杂交,对荧光信号扫描分析.结合RT-PCR方法对芯片结果进行验证.②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埃他卡林1、3、9 mg·kg-1组以及9 mg·kg-1撤药组.采用直接插管法,观察麻醉大鼠的血压、心率、收缩参数以及舒张参数的变化;采用HE染色和电镜技术观察不同组对心肌的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①埃他卡林对心、脑和肝脏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具有选择性.采用 4 096个具有重要功能的基因序列的芯片,埃他卡林3 mg·kg-1灌胃2 wk,大鼠心脏236个基因的表达发生变化,其中100个基因表达上调,136个基因表达下调;肝脏6个基因表达上调;脑组织的基因表达未发生变化;埃他卡林调节心脏组织的基因表达包括与肌肉收缩相关的肌球蛋白、肌动蛋白和微管蛋白等;与信号转导相关的G蛋白、腺苷酸环化酶和钙调结合蛋白等;②埃他卡林1、3、9 mg·kg-1灌胃2 wk,在体心脏功能未发现有药理学意义的变化,也未发现心肌组织及其超微结构有病理学意义的变化.结论 该实验体系下埃他卡林对重要器官、心、脑和肝脏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具有选择性;反复给予埃他卡林未发现其对心脏的不良反应.
作者:王玉;潘志远;汪海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MRSA)是医院感染和社区获得性感染的重要病原菌[1-2],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所造成的感染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仍然是治疗MRSA的有效药物.本研究对从临床各类感染标本中分离的30株MRSA进行了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分别与左氧氟沙星联合应用的体外抑菌试验,为临床有效的治疗MRSA感染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楮永红;白玉兰;李云卓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建立SD大鼠阳虚便秘动物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 应用山西白醋加活性炭冰水法制作阳虚便秘动物模型.观察模型动物的一般生物学特征变化,进行模型动物的排便和在体结肠肌电等实验,检测模型动物的胃肠激素、肠神经递质等客观指标.结果 造模后,模型动物的一般生物学特征表现为:腹胀、披毛蓬松、倦怠蜷缩、体重减轻、大便色黑、干燥;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动物的首粒排便时间明显延迟,6 h内排便粒数明显减少,结肠收缩频率明显降低、结肠收缩幅度减弱,胃肠激素、肠神经递质分泌紊乱;经通便灵药物治疗后,上述症状和指标明显改善.造模后动物恢复6 d,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其首粒排便时间和6 h内排便粒数仍有差异.结论 应用山西白醋加活性炭冰水能复制出稳定的SD大鼠阳虚便秘模型.
作者:彭成;王岚;赵小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23-羟基白桦酸对人结肠癌细胞株LoVo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23-羟基白桦酸对LoVo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Hoechst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 23-羟基白桦酸能抑制LoVo细胞的增殖,其作用呈明显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性.Hoechst33258染色显示细胞凋亡特征.23-羟基白桦酸25、50、100及200 μmol·L-1作用LoVo细胞48 h后,其凋亡率分别为11.32%±0.92%、19.23%±0.78%、24.51%±5.88%及42.22%±2.32%,显示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关系.与空白组相比,23-羟基白桦酸可明显降低LoVo细胞线粒体膜电位( P<0.01).结论 23-羟基白桦酸可抑制LoVo细胞的增殖,其机制与降低线粒体膜电位继而诱导LoVo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程燕;叶文才;石俊敏;姚新生;栗原博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肿瘤坏死因子a(TNE-a)作为一种效应和调节的细胞因子,在炎症反应、免疫调节等方面重要作用[1].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发病机制迄今仍不十分清楚,但TNF-a在RA中起很关键的作用,RA患者关节中的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大量的TNF-a[2].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融合蛋白(rhTNFR:Fc)是1个二聚体的融合蛋白,包含人75ku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p75)的细胞膜外配基结合部分与人1gG1的Fc片段.
作者:康建功;刘树刚;李凯;王睿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胰腺炎至今尚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近年来发现胞内Ca2+超负荷能导致胰腺炎的发生.该文综述了胰腺炎早期胰腺腺泡细胞内Ca2+转运的变化和胆盐、乙醇、高脂对其影响,以及咖啡因抑制异常Ca2+信号的作用,并据此提出研究防治药物的新靶点.
作者:王振纲;薛全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筛选鉴定血管内皮细胞新型嘌呤受体功能性抗体,为进一步研究新型嘌呤受体提供标志物.方法 大鼠血管内皮细胞蛋白质免疫BALB/c小鼠,采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构建小鼠抗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单链噬菌体抗体库.利用新型嘌呤受体在主动脉内皮细胞表达而在血管平滑肌细胞不表达的特点,先用主动脉内皮细胞进行阳性筛选,再用血管平滑肌细胞进行阴性筛选,从噬菌体抗体库中富集主动脉内皮细胞特异抗体.对筛选到的抗体经可溶性表达后,采用离体血管环功能试验,筛选新型嘌呤受体特异单链抗体.采用免疫组化实验对筛选到的抗体进行鉴定.结果 经过4次免疫后,小鼠血清抗内皮细胞蛋白的IgG效价为1:16 000,通过噬菌体表面呈现,得到小鼠抗大鼠内皮细胞免疫噬菌体抗体库容量为8×106.4轮主动脉内皮细胞阳性筛选及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阴性筛选富集到约 2 500株主动脉内皮细胞特异抗体,可溶性表达后,在离体血管环上,经过4轮的逐级淘筛得到一株影响腺苷诱发NO依赖性血管收缩反应的功能性抗体ScFv-B,其抑制率为83.4%±21.6%.免疫组化鉴定此抗体与内皮细胞特异结合,功能性鉴定此抗体对腺苷诱发的肠肌收缩反应无影响,初步认为此抗体是新型嘌呤受体特异性功能抗体.结论 本研究通过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及抗体筛选和鉴定,得到了新型嘌呤受体特异性功能抗体ScFv-B,为进一步采用表达文库筛选的方法克隆新型嘌呤受体基因提供了良好的工具.
作者:山丽梅;赵艳玲;张萍;金城;蔡光明;肖小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药物代谢存在着性别差异,性别差异如何影响药物代谢?机制如何?目前国内外均没有完整系统的结论.性别差异主要在于性激素的不同,雌二醇是雌激素的主要活性成份, 阐明雌二醇对肝细胞药物代谢相关基因的影响,可以解释性别差异导致药物代谢差别的原因,从而能提高妇女及肝病患者的用药安全性.该文重点阐述了雌激素对药物代谢酶的影响以及与核受体的联系.
作者:张松波;周宏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HDAC抑制剂曲古霉素A(TSA)和针对DNA的抗癌药物联用对膀胱癌T24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用MTT法测定TSA单用及分别与ADM、MMC和DDP联用对T24细胞的抑制率,用金氏公式法判断联合用药的效果.结果 TSA分别与ADM、MMC、DDP联合用药对T24细胞的抑制率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加,TSA与MMC联用的协同作用明显,而TSA与ADM和DDP在中低剂量下联用亦表现为协同作用.结论 HDAC抑制剂TSA可明显增强针对DNA的抗癌药物对膀胱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有希望应用于晚期膀胱癌的化疗方案中.
作者:曲巍;王立明;朱有华;许涛;付莉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内源性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 H2S)对大鼠高肺血流性肺血管结构重建及血管活性肽的影响.方法 ♂ 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分流组、分流+PPG(炔丙基甘氨酸,内源性H2S合成酶的抑制剂)组、对照组和对照+PPG组,每组8只.经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穿刺建立动物模型.分流4 wk后,应用敏感硫电极法测定大鼠肺组织硫化氢(H2S)含量;应用放免试剂盒测定血浆中内皮素(ET-1)、心钠素(AN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肾上腺髓质素(ADM)的含量;观察肺小血管的显微结构变化;结果 分流4 wk后,大鼠肺组织H2S水平升高,肺血管结构重建,血浆ET-1、ANP、CGRP及ADM升高.PPG干预后,肺组织H2S水平降低,肺血管结构重建加重,血浆ET-1、ANP、CGRP升高,而ADM降低.结论 内源性H2S对高肺血流性肺血管结构重建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并对多种血管活性肽具有调节作用.
作者:李晓惠;杜军保;唐朝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对大鼠肺间质巨噬细胞(PIMs)cAMP-PKA信号通路的激活作用.方法 分离纯化大鼠PIMs,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细胞内cAMP含量,放射激酶法测定PKA活性,受体拮抗剂的IC50值由对数-几率单位法求得.结果 正常对照组大鼠静息状态下PIMs cAMP含量和PKA活性分别为(2.04±0.13) nmol·g-1和(118.3±11.2)nmol·min-1·g-1.低浓度CCK-8[(10-12 ~10-10)mol·L-1]对细胞内cAMP含量和PKA活性没有影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P>0.05);高浓度CCK-8[(10-9~10-5)mol·L-1]可明显提高细胞内cAMP含量和PKA活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P<0.05).10 mg·L-1脂多糖(LPS)刺激大鼠PIMs,可明提高细胞内cAMP含量和PKA活性,分别为(5.15±0.12)nmol·g-1和(188.6±13.5)nmol·min-1·g-1.不同浓度的CCK-8与LPS共同孵育PIMs,细胞内cAMP含量和PKA活性的变化趋势与CCK-8作用于静息状态下大鼠PIMs的变化趋势完全相同.CCK受体拮抗剂丙谷胺、CR-1409、CR-2945可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CCK导致的cAMP含量的升高,它们的IC 50值分别为(0.5×10-6、4.1×10-6、7.2×10-4) mol·L-1.丙谷胺、CR-1409、CR-2945也可明显减弱CCK-8所导致的PKA活性的升高;其中,丙谷胺的抑制作用强,CR-1409次之,CR-2945的抑制作用小.结论 CCK-8可剂量依赖性地激活静息状态和LPS诱导的大鼠PIMs cAMP-PKA信号转导途径,这可能是CCK抗炎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CCK激活cAMP-PKA通路是通过CCK受体来实现的,且CCK-AR的作用比CCK-BR的作用更为明显.
作者:高维娟;许顺江;丛斌;李淑瑾;马春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外周苯二氮(艹卓)受体(peripheral benzodiazepine receptor,PBR)在调控心肌线粒体通透性转换(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MPT)中的作用.方法 分离SD大鼠心肌线粒体,电镜观察其形态证实线粒体结构完整性.将线粒体分别和不同浓度(50,100,200 μmol·L-1)的PBR拮抗剂PK11195孵育,部分线粒体和100 mmol·L-1 PK11195孵育之前5 min加入5 μmol·L-1 MPT抑制剂环孢菌素A(CsA组).不给任何处理的线粒体为阴性对照(Con组),单纯给150 μmol·L-1 Ca2+作阳性对照(Ca2+组).分光光度法测520 nm处吸光度的改变反映MPT变化,电镜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改变,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细胞色素C(Cyto C)释放.结果 PK11195剂量依赖性诱发MPT,不同浓度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P<0.01);PK11195导致线粒体出现空泡变性、线粒体肿胀、线粒体脊膜破裂,Cyto C释放明显增多( vs Con组, P<0.01);CsA能阻断PK11195的上述作用,CsA组线粒体超微结构基本完好,线粒体CytoC释放较少( vs 100μmol·L-1组, P<0.05).结论 PBR参与调控大鼠心肌MPT,其拮抗剂PK11195可剂量依赖性诱导心肌MPT,导致线粒体超微结构损伤和线粒体Cyto C释放.
作者:李敬远;王俊科;曾因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中药山茱萸水提液对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IV(即细胞色素C氧化酶)抑制剂叠氮钠(NaN3)致神经细胞骨架系统损伤的拮抗作用,探讨山茱萸在防治阿尔采末病中的机制.方法 山茱萸水提液(0.125~8 g生药·L-1)分别与SH-SY5Y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及原代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共孵育24~48 h,加入64 mmol·L-1叠氮钠作用4~6 h,MTT、LDH法测定细胞存活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微管结构及微管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1~4 g·L-1山茱萸能明显拮抗叠氮钠致神经细胞存活率下降;使损伤的微管结构基本恢复正常,微管相关蛋白表达增加,尤以突起内为明显.结论 中药山茱萸能明显拮抗线粒体缺陷致神经细胞损伤,其机制与保护细胞骨架系统有关,对于防治阿尔采末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有一定应用前景.
作者:张兰;李林;安文林;薛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金雀异黄素(genistein)对大鼠呼吸机所致肺损伤(VILI)的保护作用.方法 3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均分成A、B、C 3组, A组为正常潮气量机械通气组:潮气量(VT)=8 ml·kg-1;B组为大潮气量机械通气组:潮气量(VT)=40 ml·kg-1;C组为大潮气量通气加Genistein处理组:潮气量(VT)=40 ml·kg-1,C组大鼠实验前30 min腹腔注射Genistein溶液(50 mg·kg-1).A、B、C 3组机械通气频率(P)均为每分钟80次,通气时间均为2 h.实验完毕收集肺组织和肺灌洗液标本.光镜观察肺病理改变,TUNEL法检测肺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同时测定肺灌洗液中总蛋白、肺湿/干比、白细胞计数、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指标以及肺组织中中性粒细胞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水平.结果 和A组相比,B组肺病理改变明显,肺细胞凋亡数量增加,肺湿/干比、总蛋白、白细胞计数、MPO、TNF-α等指标均增高( P<0.01);和B组比较,C组肺病理改变明显减轻,肺细胞凋亡数量减少,肺湿/干比、总蛋白、白细胞计数、MPO、TNF-α等指标均降低( P<0.05).结论 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genistein对大鼠呼吸机所致的肺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冯丹;姚尚龙;武庆平;王立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edelfosine(ET-18-OCH3,依地福新)抑制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S.pombe,粟酒裂殖酵母)细胞分裂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胞质分裂抑制试验,平行生长抑制试验,观察edelfosine对S.pombe细胞分裂和生长的抑制作用;应用酵母基因再转染试验,探索其作用机制.结果 edelfosine在低剂量浓度时,抑制S.pombe细胞分裂;高剂量时抑制其生长.平行生长抑制试验显示,删除了mid2、spm1和pmp1基因的细胞株(mid2△、spm1△和pmp1△),对高剂量edelfosine有抵抗作用;再转染了相应的基因后,细胞重新恢复了对edelfosine的敏感性.Spm1、Mid2 和Pmp1相互作用的试验研究显示,Mid2介导磷酸化Spm1的生成,而Pmp1抑制磷酸化Spm1的生成.结论 edelfosine可能通过影响Spm1、Mid2 和Pmp1蛋白磷酸化而产生胞质抑制和生长抑制作用.
作者:张辉;喻莉萍;方芳;方云祥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κ阿片受体选择性激动剂(U50,488H)对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 and reperfusion,I/R)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可能机制.方法 观察U50,488H对大鼠I/R整体动物模型血浆肌酸磷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的影响;分离正常大鼠心脏,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方法,预先给予U50,488H(5 mmol·L-1)和NE(100 μmol·L-1),测定其对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对心律失常的影响;常规酶解法分离成年大鼠心室肌细胞,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U50,488H对钠电流的作用.结果 ①U50+I/R组血浆中CK和LDH的含量较I/R组明显降低( P<0.01).②与I/R组相比,给予U50,488H后,心率明显下降( P<0.05).③对照组偶发早搏,I/R组心律失常发生频率明显增加,与I/R组相比较,I/R+NE组心律失常评分明显增高( P<0.01);如果提前给予U50,488H,发现不仅可以明显降低I/R组缺血和再灌注期间室速和室颤的发生率( P<0.01)及降低I/R组心律失常的评分,而且明显降低I/R+NE组心律失常的评分( P<0.01).④U50,488H (100 μmol·L -1)可以明显降低心室肌细胞的钠电流( P<0.01).结论 κ阿片受体激动剂U50,488H对I/R时的心律失常有拮抗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心肌细胞的钠电流而实现的.
作者:李娟;郭海涛;毕辉;仝黎;魏保真;肖安;王跃民;裴建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大鼠氧化应激与主动脉内皮细胞损伤的关系,观察缬沙坦对两者的影响.方法 SD大鼠,用长期高能量饮食加小剂量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复制模型.注射STZ 12 wk末,将大鼠分为3组:正常组、糖尿病组、缬沙坦治疗组(24 mg·kg-1·d-1,灌胃给药8 wk).在注射STZ 12和20 wk末,检测大鼠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反应及主动脉内皮形态,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含量,以及主动脉一氧化氮合酶(NOS)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①12 wk末,糖尿病大鼠主动脉对低浓度乙酰胆碱(Ach)舒张反应减弱,局部内皮隆起,血清SOD、GSH-Px活性增强,MDA和NO含量增加,主动脉iNOSmRNA表达明显上调,eNOSmRNA表达无明显改变.②20 wk末,糖尿病大鼠主动脉对各浓度Ach的反应性均减弱,主动脉内皮变性、坏死,血清SOD、GSH-Px活性减弱,MDA含量进一步增加,NO含量下降,主动脉iNOSmRNA表达仍升高,eNOSmRNA表达降低,缬沙坦治疗后能减轻主动脉病变,改善血清SOD、GSH-Px、MDA、NO及主动脉NOSmRNA表达的异常.结论 糖尿病大鼠的氧化应激和NO系统的紊乱参与了主动脉病变过程,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及调节NO生成可能是缬沙坦发挥主动脉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何敏;徐济良;吴锋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