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噬菌体展示耐药突变HIV-1蛋白酶敏感切割位点六肽随机文库的构建

卢海妹;周波;潘卫;贾建安;王锦红;温宗梅;何俊;陈露;邓松华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 蛋白酶, 耐药突变, 噬菌体展示文库
摘要:目的 构建耐药性突变HIV-1蛋白酶(protease PR)敏感切割位点序列体外噬菌体筛选模型,研究HIV-1蛋白酶耐药性突变与敏感切割序列的关系.方法 用含随机核苷酸序列的引物PCR方法对HIV-1gag基因上的CAP2片段的PR切割位点处的氨基酸序列进行随机化,再将重组CAP2片段和NC片段拼接克隆于噬菌体展示载体LD3-pCANTAB5S上,建立HIV-1蛋白酶靶蛋白切割位点随机化的噬菌体展示文库.结果 该噬菌体展示文库库容量为2.6×106,滴度为4.1×1015TU·L-1 ,CAP2片段插入率为47.8%;序列分析显示切割位点中随机化的核苷酸与氨基酸均呈随机性分布.结论 成功地构建HIV-1蛋白酶的敏感切割序列噬菌体筛选文库,为筛选到突变PR敏感切割序列噬菌体及研究耐药HIV-1蛋白酶抑制剂与突变PR的关系打下基础.
中国药理学通报杂志相关文献
  • 甲硫哒嗪损伤大鼠学习记忆伴随脑β-淀粉样蛋白的升高

    目的 观察甲硫哒嗪损伤大鼠学习记忆是否伴随脑内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 Aβ)水平的升高,探讨甲硫哒嗪引起认知功能受损的机制.方法 2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甲硫哒嗪组,连续2 wk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治疗剂量的甲硫哒嗪(10 mg·kg-1).用Morris水迷宫测定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脑组织Aβ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APP)表达,用RT-PCR方法测定脑中3种APP、α及β-分泌酶mRNA表达.结果 甲硫哒嗪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脑组织Aβ含量升高( P<0.05),是对照组的1.3倍;脑皮质和海马区APP蛋白表达增高( P<0.05);除APP 695、α-分泌酶mRNA表达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外,脑组织APP 751和APP 770 mRNA表达升高( P<0.05),相对表达量之和是对照组的2.5倍;β-分泌酶mRNA表达升高( P<0.05),是对照组的2.6倍.结论 脑内Aβ水平的增加,可能是甲硫哒嗪引起认知功能损害的原因之一.

    作者:石如玲;姜玲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迷迭香酸抗过氧化氢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

    目的 探讨迷迭香酸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吖啶橙(acridine orange ,AO)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法检测细胞活性;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Bcl-2、Bax、Fas和FasL蛋白的表达.结果 经500 μmol·L-1 H2O2处理24 h后,细胞凋亡率为34.9%±2.55%,出现核固缩、核碎裂等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所以随后实验选择500 μmol·L-1 H2O2为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佳浓度.①500 μmol·L-1的H2O2 处理血管平滑肌细胞24 h能引起细胞活性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达35.7%±1.33%;细胞中Bcl-2蛋白表达降低,Bax蛋白表达升高,Bcl-2/Bax蛋白比值减少,Fas和FasL蛋白表达升高.②用迷迭香酸(10、20、40 μmol·L-1)预处理细胞30 min,可以增加细胞活性;降低细胞凋亡率,呈浓度依赖性;细胞中Bcl-2/Bax蛋白比值升高,Fas和FasL蛋白表达降低.结论 迷迭香酸能拮抗H2O2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细胞中Bcl-2/Bax蛋白比值,减少Fas、FasL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郭峰;朱炳阳;迟秀玲;黄红林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兴奋性神经毒性中的钙稳态失调及其在退行性病变中的作用

    兴奋性氨基酸受体的过度活化会导致神经元的兴奋性死亡,该过程与细胞内钙离子([Ca2+]i)稳态失调密切相关.谷氨酸兴奋毒性参与许多急慢性神经病变的发病及病程进展,提示Ca2+信号传导阻滞剂的应用可能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就阻断病变进程,达到有效治疗.

    作者:任振宇;于小倩;彭双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外周苯二氮(艹卓)受体参与调控大鼠心肌线粒体通透性转换

    目的 探讨外周苯二氮(艹卓)受体(peripheral benzodiazepine receptor,PBR)在调控心肌线粒体通透性转换(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MPT)中的作用.方法 分离SD大鼠心肌线粒体,电镜观察其形态证实线粒体结构完整性.将线粒体分别和不同浓度(50,100,200 μmol·L-1)的PBR拮抗剂PK11195孵育,部分线粒体和100 mmol·L-1 PK11195孵育之前5 min加入5 μmol·L-1 MPT抑制剂环孢菌素A(CsA组).不给任何处理的线粒体为阴性对照(Con组),单纯给150 μmol·L-1 Ca2+作阳性对照(Ca2+组).分光光度法测520 nm处吸光度的改变反映MPT变化,电镜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改变,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细胞色素C(Cyto C)释放.结果 PK11195剂量依赖性诱发MPT,不同浓度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P<0.01);PK11195导致线粒体出现空泡变性、线粒体肿胀、线粒体脊膜破裂,Cyto C释放明显增多( vs Con组, P<0.01);CsA能阻断PK11195的上述作用,CsA组线粒体超微结构基本完好,线粒体CytoC释放较少( vs 100μmol·L-1组, P<0.05).结论 PBR参与调控大鼠心肌MPT,其拮抗剂PK11195可剂量依赖性诱导心肌MPT,导致线粒体超微结构损伤和线粒体Cyto C释放.

    作者:李敬远;王俊科;曾因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山茱萸拮抗线粒体缺陷致神经细胞微管及微管相关蛋白表达异常

    目的 观察中药山茱萸水提液对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IV(即细胞色素C氧化酶)抑制剂叠氮钠(NaN3)致神经细胞骨架系统损伤的拮抗作用,探讨山茱萸在防治阿尔采末病中的机制.方法 山茱萸水提液(0.125~8 g生药·L-1)分别与SH-SY5Y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及原代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共孵育24~48 h,加入64 mmol·L-1叠氮钠作用4~6 h,MTT、LDH法测定细胞存活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微管结构及微管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1~4 g·L-1山茱萸能明显拮抗叠氮钠致神经细胞存活率下降;使损伤的微管结构基本恢复正常,微管相关蛋白表达增加,尤以突起内为明显.结论 中药山茱萸能明显拮抗线粒体缺陷致神经细胞损伤,其机制与保护细胞骨架系统有关,对于防治阿尔采末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有一定应用前景.

    作者:张兰;李林;安文林;薛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失巢凋亡在As斑块破裂中的作用及机制

    失巢凋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细胞程序性死亡,不仅参与了机体组织自身平衡的调节,而且还参与了许多病理过程的发生,如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力衰竭、动脉瘤和肿瘤等.该文综述了失巢凋亡在As斑块不稳定性和破裂中的作用及机制.

    作者:刘娜;刘俊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rhTNFR:Fc诱导降植烷诱导型关节炎大鼠滑膜细胞凋亡的研究

    肿瘤坏死因子a(TNE-a)作为一种效应和调节的细胞因子,在炎症反应、免疫调节等方面重要作用[1].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发病机制迄今仍不十分清楚,但TNF-a在RA中起很关键的作用,RA患者关节中的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大量的TNF-a[2].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融合蛋白(rhTNFR:Fc)是1个二聚体的融合蛋白,包含人75ku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p75)的细胞膜外配基结合部分与人1gG1的Fc片段.

    作者:康建功;刘树刚;李凯;王睿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Edelfosine抑制S.pombe细胞分裂作用机制的研究

    目的 研究edelfosine(ET-18-OCH3,依地福新)抑制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S.pombe,粟酒裂殖酵母)细胞分裂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胞质分裂抑制试验,平行生长抑制试验,观察edelfosine对S.pombe细胞分裂和生长的抑制作用;应用酵母基因再转染试验,探索其作用机制.结果 edelfosine在低剂量浓度时,抑制S.pombe细胞分裂;高剂量时抑制其生长.平行生长抑制试验显示,删除了mid2、spm1和pmp1基因的细胞株(mid2△、spm1△和pmp1△),对高剂量edelfosine有抵抗作用;再转染了相应的基因后,细胞重新恢复了对edelfosine的敏感性.Spm1、Mid2 和Pmp1相互作用的试验研究显示,Mid2介导磷酸化Spm1的生成,而Pmp1抑制磷酸化Spm1的生成.结论 edelfosine可能通过影响Spm1、Mid2 和Pmp1蛋白磷酸化而产生胞质抑制和生长抑制作用.

    作者:张辉;喻莉萍;方芳;方云祥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激活AKT和ERK可拮抗 N -去甲基克拉霉素对HeLa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

    目的 研究Akt和ERK的激活在 N-去甲基克拉霉素诱导HeLa细胞凋亡中作用.方法 MTT法测定 N-去甲基克拉霉素对HeLa细胞的细胞毒作用;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片段化;用Western blot法分析药物对蛋白质表达的影响.结果 N-去甲基克拉霉素明显诱导HeLa细胞凋亡,其作用呈明显的时间依赖性.Akt抑制剂和ERK抑制剂(PD98059)能促进 N -去甲基克拉霉素诱导HeLa细胞凋亡,形态学观察可见凋亡小体的形成,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凋亡典型的DNA条带.Western blot结果显示, N-去甲基克拉霉素作用HeLa细胞24 h后,Akt和磷酸化Akt蛋白表达减少,同时ERK和磷酸化ERK蛋白表达也减少.结论 N-去甲基克拉霉素通过激活Akt和ERK对其诱导HeLa细胞凋亡起拮抗作用.

    作者:乔爱敏;池岛乔;张为革;吴英良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噬菌体展示耐药突变HIV-1蛋白酶敏感切割位点六肽随机文库的构建

    目的 构建耐药性突变HIV-1蛋白酶(protease PR)敏感切割位点序列体外噬菌体筛选模型,研究HIV-1蛋白酶耐药性突变与敏感切割序列的关系.方法 用含随机核苷酸序列的引物PCR方法对HIV-1gag基因上的CAP2片段的PR切割位点处的氨基酸序列进行随机化,再将重组CAP2片段和NC片段拼接克隆于噬菌体展示载体LD3-pCANTAB5S上,建立HIV-1蛋白酶靶蛋白切割位点随机化的噬菌体展示文库.结果 该噬菌体展示文库库容量为2.6×106,滴度为4.1×1015TU·L-1 ,CAP2片段插入率为47.8%;序列分析显示切割位点中随机化的核苷酸与氨基酸均呈随机性分布.结论 成功地构建HIV-1蛋白酶的敏感切割序列噬菌体筛选文库,为筛选到突变PR敏感切割序列噬菌体及研究耐药HIV-1蛋白酶抑制剂与突变PR的关系打下基础.

    作者:卢海妹;周波;潘卫;贾建安;王锦红;温宗梅;何俊;陈露;邓松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线虫抗凝血蛋白AcaNAP7基因克隆、表达及抗凝活性鉴定

    目的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犬钩虫线虫抗凝血蛋白NAP7 (AcaNAP7) 成熟蛋白,并鉴定表达产物的抗凝活性.方法 根据AcaNAP7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从克隆质粒pUCm-T/AcaNAP7中扩增编码 AcaNAP7成熟蛋白的基因;扩增产物经双酶切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的重组表达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用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镍琼脂糖凝胶FF纯化后,用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测体外抗凝血活性.结果 克隆了编码 AcaNAP7成熟蛋白的基因并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32a/AcaNAP7;在大肠杆菌BL21(DE3) 中高效地表达了融合有硫氧还蛋白(Trx)的目的蛋白,产物主要以可溶形式存在;镍琼脂糖凝胶亲和纯化获得了纯度高达92%的目的蛋白;纯化产物能明显延长PT及aPTT,其延长PT比延长aPTT更有效.结论 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了AcaNAP7融合蛋白,表达产物具有抗凝活性.该实验为进一步研究AcaNAP7的功能及应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彭礼飞;杨陈;王会兰;吴亚敏;邓莉;吴铁;胡晶晶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CCK-8对大鼠肺间质巨噬细胞cAMP-PKA信号通路的激活作用

    目的 探讨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对大鼠肺间质巨噬细胞(PIMs)cAMP-PKA信号通路的激活作用.方法 分离纯化大鼠PIMs,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细胞内cAMP含量,放射激酶法测定PKA活性,受体拮抗剂的IC50值由对数-几率单位法求得.结果 正常对照组大鼠静息状态下PIMs cAMP含量和PKA活性分别为(2.04±0.13) nmol·g-1和(118.3±11.2)nmol·min-1·g-1.低浓度CCK-8[(10-12 ~10-10)mol·L-1]对细胞内cAMP含量和PKA活性没有影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P>0.05);高浓度CCK-8[(10-9~10-5)mol·L-1]可明显提高细胞内cAMP含量和PKA活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P<0.05).10 mg·L-1脂多糖(LPS)刺激大鼠PIMs,可明提高细胞内cAMP含量和PKA活性,分别为(5.15±0.12)nmol·g-1和(188.6±13.5)nmol·min-1·g-1.不同浓度的CCK-8与LPS共同孵育PIMs,细胞内cAMP含量和PKA活性的变化趋势与CCK-8作用于静息状态下大鼠PIMs的变化趋势完全相同.CCK受体拮抗剂丙谷胺、CR-1409、CR-2945可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CCK导致的cAMP含量的升高,它们的IC 50值分别为(0.5×10-6、4.1×10-6、7.2×10-4) mol·L-1.丙谷胺、CR-1409、CR-2945也可明显减弱CCK-8所导致的PKA活性的升高;其中,丙谷胺的抑制作用强,CR-1409次之,CR-2945的抑制作用小.结论 CCK-8可剂量依赖性地激活静息状态和LPS诱导的大鼠PIMs cAMP-PKA信号转导途径,这可能是CCK抗炎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CCK激活cAMP-PKA通路是通过CCK受体来实现的,且CCK-AR的作用比CCK-BR的作用更为明显.

    作者:高维娟;许顺江;丛斌;李淑瑾;马春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2型糖尿病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氧化损伤及缬沙坦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大鼠氧化应激与主动脉内皮细胞损伤的关系,观察缬沙坦对两者的影响.方法 SD大鼠,用长期高能量饮食加小剂量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复制模型.注射STZ 12 wk末,将大鼠分为3组:正常组、糖尿病组、缬沙坦治疗组(24 mg·kg-1·d-1,灌胃给药8 wk).在注射STZ 12和20 wk末,检测大鼠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反应及主动脉内皮形态,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含量,以及主动脉一氧化氮合酶(NOS)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①12 wk末,糖尿病大鼠主动脉对低浓度乙酰胆碱(Ach)舒张反应减弱,局部内皮隆起,血清SOD、GSH-Px活性增强,MDA和NO含量增加,主动脉iNOSmRNA表达明显上调,eNOSmRNA表达无明显改变.②20 wk末,糖尿病大鼠主动脉对各浓度Ach的反应性均减弱,主动脉内皮变性、坏死,血清SOD、GSH-Px活性减弱,MDA含量进一步增加,NO含量下降,主动脉iNOSmRNA表达仍升高,eNOSmRNA表达降低,缬沙坦治疗后能减轻主动脉病变,改善血清SOD、GSH-Px、MDA、NO及主动脉NOSmRNA表达的异常.结论 糖尿病大鼠的氧化应激和NO系统的紊乱参与了主动脉病变过程,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及调节NO生成可能是缬沙坦发挥主动脉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何敏;徐济良;吴锋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药物代谢性别差异及与核受体的关系

    药物代谢存在着性别差异,性别差异如何影响药物代谢?机制如何?目前国内外均没有完整系统的结论.性别差异主要在于性激素的不同,雌二醇是雌激素的主要活性成份, 阐明雌二醇对肝细胞药物代谢相关基因的影响,可以解释性别差异导致药物代谢差别的原因,从而能提高妇女及肝病患者的用药安全性.该文重点阐述了雌激素对药物代谢酶的影响以及与核受体的联系.

    作者:张松波;周宏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埃他卡林对重要器官心脑肝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利用BioStarR40s cDNA芯片,检测经全新结构类型化合物埃他卡林3 mg·kg-1灌胃2wk处理后的大鼠心脏、脑、肝脏组织基因表达的变化,初步判断埃他卡林的基因作用谱;同时探讨埃他卡林给药2 wk后,其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心肌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的变化,为阐述埃他卡林的体内生物学作用特征和评价其长期用药安全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①给予埃他卡林(3mg·kg-1)2 wk后取大鼠心脏、脑、肝脏组织,抽提总RNA,反转录合成cDNA 探针;将荧光标记的cDNA探针与BioStarR-40S芯片杂交,对荧光信号扫描分析.结合RT-PCR方法对芯片结果进行验证.②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埃他卡林1、3、9 mg·kg-1组以及9 mg·kg-1撤药组.采用直接插管法,观察麻醉大鼠的血压、心率、收缩参数以及舒张参数的变化;采用HE染色和电镜技术观察不同组对心肌的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①埃他卡林对心、脑和肝脏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具有选择性.采用 4 096个具有重要功能的基因序列的芯片,埃他卡林3 mg·kg-1灌胃2 wk,大鼠心脏236个基因的表达发生变化,其中100个基因表达上调,136个基因表达下调;肝脏6个基因表达上调;脑组织的基因表达未发生变化;埃他卡林调节心脏组织的基因表达包括与肌肉收缩相关的肌球蛋白、肌动蛋白和微管蛋白等;与信号转导相关的G蛋白、腺苷酸环化酶和钙调结合蛋白等;②埃他卡林1、3、9 mg·kg-1灌胃2 wk,在体心脏功能未发现有药理学意义的变化,也未发现心肌组织及其超微结构有病理学意义的变化.结论 该实验体系下埃他卡林对重要器官、心、脑和肝脏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具有选择性;反复给予埃他卡林未发现其对心脏的不良反应.

    作者:王玉;潘志远;汪海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非诺贝特对高脂喂养的糖尿病大鼠骨骼肌UCP3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长期高脂喂养对糖尿病(DM)大鼠骨骼肌解偶联蛋白3(UCP3)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非诺贝特治疗后其表达的变化.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对照组(NC)、DM正常饮食组(DN),DM高脂饮食组(DH)和DM高脂饮食非诺贝特治疗组(DHF).10 wk后留取空腹血浆测定血糖(FPG)、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和胰岛素,同时测定骨骼肌细胞内TG和FFA,RT-PCR法测定骨骼肌UCP3 mRNA表达.结果 与NC组和DN组相比,DH组大鼠血浆和肌肉内FFA和TG均明显升高,骨骼肌UCP3基因表达明显增加( P<0.01),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2-IR)明显升高( P<0.01).给予非诺贝特后可以明显改善上述异常( P<0.01),同时观察到骨骼肌内UCP3基因表达较DH组明显增加( P<0.01).结论 高脂喂养可增加糖尿病大鼠血浆脂质水平,引起肌肉组织内脂质沉积,导致胰岛素抵抗(IR).非诺贝特有降低血浆脂肪酸水平和肌肉内脂质沉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增强UCP3基因表达有关.

    作者:魏翠凤;陈璐璐;王保平;吴迁;王咏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Ca2+信号通道与胰腺炎

    胰腺炎至今尚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近年来发现胞内Ca2+超负荷能导致胰腺炎的发生.该文综述了胰腺炎早期胰腺腺泡细胞内Ca2+转运的变化和胆盐、乙醇、高脂对其影响,以及咖啡因抑制异常Ca2+信号的作用,并据此提出研究防治药物的新靶点.

    作者:王振纲;薛全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JNK通路在缺血预处理诱导海马神经元保护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JNK通路在缺血预处理诱导海马神经元保护中的作用.方法 ♂蒙古沙土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缺血/再灌注组(I/R)、缺血预处理组(IP)、Anisomycin组(AN)、Curcumin组(CU)、Anisomycin复合IP组(AP)、Curcumin复合IP组(CP)及溶剂对照组(VE),每组据再灌注15 min、2、4、6 h、1、3、5及7 d又分8个亚组.预定时间点行TUNEL海马CA1区凋亡细胞检测、免疫组化SP法检测p-JNK及Jun蛋白在海马CA1区的表达变化.结果 IP、CU及CP可减少海马CA1区凋亡锥体细胞数( vs I/R, P<0.01),减弱CA1区再灌注各点p-JNK及Jun蛋白的表达水平( vs IR, P<0.01),该效应CP组>IP组>CU组.AN增加CA1区凋亡锥体细胞数( vs IR, P<0.01),增强CA1区再灌后1 d内各点p-JNK及再灌后1~7 d各点Jun蛋白表达水平( vs IR, P<0.01).AP部分抵消IP保护效应.结论 JNK通路激活参与沙土鼠海马CA1区缺血性神经元凋亡,缺血预处理可通过抑制CA1区JNK磷酸化、减少Jun蛋白表达而保护海马细胞和功能.抑制JNK通路激活可发挥缺血预处理相似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军;曹红;连庆泉;王耀岐;曾因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对MRSA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MRSA)是医院感染和社区获得性感染的重要病原菌[1-2],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所造成的感染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仍然是治疗MRSA的有效药物.本研究对从临床各类感染标本中分离的30株MRSA进行了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分别与左氧氟沙星联合应用的体外抑菌试验,为临床有效的治疗MRSA感染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楮永红;白玉兰;李云卓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对大鼠呼吸机所致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金雀异黄素(genistein)对大鼠呼吸机所致肺损伤(VILI)的保护作用.方法 3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均分成A、B、C 3组, A组为正常潮气量机械通气组:潮气量(VT)=8 ml·kg-1;B组为大潮气量机械通气组:潮气量(VT)=40 ml·kg-1;C组为大潮气量通气加Genistein处理组:潮气量(VT)=40 ml·kg-1,C组大鼠实验前30 min腹腔注射Genistein溶液(50 mg·kg-1).A、B、C 3组机械通气频率(P)均为每分钟80次,通气时间均为2 h.实验完毕收集肺组织和肺灌洗液标本.光镜观察肺病理改变,TUNEL法检测肺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同时测定肺灌洗液中总蛋白、肺湿/干比、白细胞计数、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指标以及肺组织中中性粒细胞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水平.结果 和A组相比,B组肺病理改变明显,肺细胞凋亡数量增加,肺湿/干比、总蛋白、白细胞计数、MPO、TNF-α等指标均增高( P<0.01);和B组比较,C组肺病理改变明显减轻,肺细胞凋亡数量减少,肺湿/干比、总蛋白、白细胞计数、MPO、TNF-α等指标均降低( P<0.05).结论 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genistein对大鼠呼吸机所致的肺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冯丹;姚尚龙;武庆平;王立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中国药理学通报杂志

中国药理学通报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药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