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异喹啉类的新化合物CPUC1对K562/A02细胞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

后媛媛;祝浩杰;何玲;刘国卿

关键词:多药耐药性, 细胞凋亡, 异喹啉, CPUC1
摘要:目的研究新化合物CPUC1对K562/A02细胞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方法 MTT法检测长春新碱细胞毒作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内罗丹明123的累积.DNA含量分析和Annexin V/PI双染测定长春新碱诱导的细胞凋亡作用.结果 CPUC1可以明显逆转K562/A02细胞对长春新碱的耐药性.CPUC1可以浓度依赖性增加K562/A02细胞内罗丹明123的积累.CPUC1可明显增强长春新碱诱导的K562/A02细胞凋亡.结论 CPUC1通过抑制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功能逆转了P-gp介导的K562/A02细胞的多药耐药性.
中国药理学通报杂志相关文献
  • 关于申报评选2004年第八届中国药理学会Servier青年药理学工作者奖的通知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西洋参茎叶皂苷对CPHD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西洋参茎叶皂苷对慢性肺原性心脏病(CPHD)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CPHD患者的发病与机体免疫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0例CPHD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CD3-/CD16+56+)细胞;RT-PCR方法检测IL-2、IFNγ mRNA的表达.结果 CPHD患者CD3+、CD4+、和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差异有显著性,而CD8+细胞高于对照组(P<0.01).PQS治疗后CD3+、CD4+、CD3-/CD16+56+细胞和CD4/CD8比值都升高,其中CD4+、CD3+细胞与治疗前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0.05),而CD8+细胞与治疗前比较降低(P<0.05).西洋参茎叶皂苷(PQS)能促进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2、IFNγ mRNA的表达.结论当CPHD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时,选用PQS治疗能够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许力军;段秀梅;钱东华;于保东;孔凡玉;刘克辉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小剂量茶碱对哮喘患者血清sIL-2R、IL-4的影响与血药浓度的关系

    有许多研究表明[1~3],茶碱除具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外,还具有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但这种作用在较低血药浓度时才能显示出来.近年来,西方国家的研究认识到血茶碱浓度在5~10 mg*L-1可发挥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4,5],但中国哮喘病人对茶碱的清除率与半衰期与西方人有一定的差异[6],因此,这可能不完全适宜于中国哮喘病人.本研究采用了大大低于常规剂量的茶碱治疗方案,观察了不同低血茶碱浓度对轻、中度哮喘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2 Receptor,sIL-2R)和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水平的影响及肺功能的变化,其目的为了寻找茶碱对中国人哮喘抗炎及免疫调节剂量-反应规律,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徐燕萍;周世良;湛学军;孙坚;杨淑华;谢大泽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氧敏感钾离子通道的功能、亚型及氧敏感的可能机制

    能够感受氧压变化的钾离子通道称为氧敏感钾离子通道,氧敏感钾离子通道参与调节神经分泌细胞的分泌活动、血管张力及神经元的兴奋性.目前对氧敏感钾通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氧敏感的特化细胞上,其亚型有Kv 1.2、Kv 1.4、Kv 1.5、Kv 2.1、Kv 3.1 b,Kv 3.3、Kv 3.4、Kv 4.2、Kv 4.3、Kv 9.3、KATP、KCa、TASK-1 和hTASK3.低氧对氧敏感钾通道调节的机制有三种不同的观点.氧敏感钾通道的亚型及对氧敏感机制的不同可能与宿主细胞表达不同调节蛋白有关.对氧敏感钾通道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对休克、心肌梗死、肺动脉高压、再灌注损伤等缺氧性疾病的理解和治疗.

    作者:张海霞;王晓良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异喹啉类的新化合物CPUC1对K562/A02细胞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

    目的研究新化合物CPUC1对K562/A02细胞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方法 MTT法检测长春新碱细胞毒作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内罗丹明123的累积.DNA含量分析和Annexin V/PI双染测定长春新碱诱导的细胞凋亡作用.结果 CPUC1可以明显逆转K562/A02细胞对长春新碱的耐药性.CPUC1可以浓度依赖性增加K562/A02细胞内罗丹明123的积累.CPUC1可明显增强长春新碱诱导的K562/A02细胞凋亡.结论 CPUC1通过抑制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功能逆转了P-gp介导的K562/A02细胞的多药耐药性.

    作者:后媛媛;祝浩杰;何玲;刘国卿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褪黑素和己酮可可碱减缓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褪黑素(MT)和己酮可可碱(PTX)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128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MT组、PTX组及MT与PTX联合组.所有大鼠均在阻断第一肝门35 min后恢复入肝血流,其间行肝左外叶切除.测定缺血前、后及再灌注时的血清ALT、LDH、TNF-α、肝组织MDA、SOD及ET-1的含量;并观察大鼠一周的生存率.结果①肝功能:各组ALT和LDH值均明显升高,但用药组的上升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以联合用药组的降低更为明显;② ET-1:各组ET-1值均明显增加,但用药组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③ MT疗效:各组MDA及SOD均明显增加,但MT使用组(含MT组和联合组)的升高幅度较其它组别明显降低;④ PTX疗效:各组TNF-α值均明显升高,但PTX使用组(含PTX组及联合组)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其它组别,且生存率较其它组别明显增加.结论① MT可降低脂质过氧化程度,但对提高生存率无明显作用;② PTX可减轻炎性细胞因子释放、提高生存率;③联合应用MT和PTX可显著减轻肝功能损害,提高大鼠生存率.

    作者:朱立新;赵红川;杜鹏;耿小平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秃疮花提取物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秃疮花提取物(DLF)对卡介苗(BCG)和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 iv BCG和LPS诱导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在注射LPS前,小鼠 ip不同剂量的DLF(0.5、1.0、2.0 g*kg-1),连续10 d.观察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及血清白蛋白(ALB)、球蛋白(GLB)含量变化,测定肝组织匀浆中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同时进行肝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不同剂量的DLF治疗组小鼠血清ALT、AST、LDH活性及肝组织匀浆MDA含量均低于模型组,血清蛋白维持正常比例,且肝组织损伤不同程度地减轻.结论秃疮花提取物对BCG和LPS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毛爱红;张昱;赵祁;王勤;王廷璞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新型抗血栓药物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根据已有文献报道,综述了血栓形成和新型抗血栓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血栓形成的病理生理涉及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和细胞黏附功能异常.新型抗血栓药物主要有FⅩa抑制剂、GPⅡb/Ⅲa受体抑制剂、以内皮细胞为靶点的抗血栓药物.

    作者:陈蓉;谢梅林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促吸剂对胰岛素结肠给药降血糖作用的影响

    目的研究促吸剂对胰岛素溶液(insulin solution, INS-SOL)经大鼠结肠给药后的降血糖作用的影响.方法以血糖水平为指标,考察不同促吸剂对INS-SOL经结肠给药后降血糖作用的影响并计算药理生物利用度(pharmacological bioavailability, PA).结果含桉油醇、癸酸钠、脱氧胆酸钠和薄荷醇的INS-SOL(5 U·kg-1)均可降低血糖(P<0.05),而桉油醇的作用明显,大降糖百分数为38.8%(P<0.01).无促吸剂的INS-SOL(5 U·kg-1)经结肠给药后的PA为9.16%,桉油醇、癸酸钠、脱氧胆酸钠可使PA增高,桉油醇的作用明显,达到23.4%(P<0.05).1 U·kg-1的INS-SOL在桉油醇促吸作用下PA高达到53.29%(P<0.01).结论在桉油醇作用下INS-SOL结肠给药后有降血糖效果.

    作者:徐琛;张钧寿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槲皮素对卵巢癌细胞株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目的研究槲皮素对卵巢癌细胞株HO-8910PM的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卵巢癌细胞HO-8910PM经槲皮素处理后用Boyden小室的方法检测其体外粘附、侵袭和运动能力.明胶酶谱方法检测HO-8910PM细胞分泌的明胶酶活性.RT-PCR方法检测TIMP-1、NM23H1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用蛋白印迹方法检测c-Fos,c-Jun,ERK2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卵巢癌细胞HO-8910PM经槲皮素处理后,体外侵袭、运动能力呈剂量依赖性下降,HO-8910PM细胞MMP-9的分泌下降.ERK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但对TIMP-1、NM23基因的mRNA水平及c-Fos,c-Jun蛋白表达无影响.结论槲皮素在体外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卵巢癌细胞HO-8910PM的转移能力,这可能与槲皮素抑制MMP-9的分泌及下调ERK2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肖大凯;莫丽儿;梁念慈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四抗感冒口服液的抗病毒、抗菌及镇痛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四抗感冒口服液(CCD)的抗病毒、抗菌及镇痛作用.方法应用病毒致细胞病变作用观察CCD的抗病毒作用;应用平皿挖洞灌药法观察CCD的抑菌作用;应用热诱发小鼠疼痛反应模型和冰醋酸诱导小鼠扭体反应模型观察CCD对疼痛的抑制作用.结果 CCD对疱疹病毒Ⅰ型的半数有效浓度为0.98 g·L-1.CCD 1.00 g·ml-1对金葡菌(ATCC 25923)、金葡菌(MRSA)、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草绿色链球菌均有抑制作用.CCD 5.0 g·kg-1和10.0 g·kg-1可明显延长小鼠热痛反应潜伏期(P<0.05,P<0.01),提高小鼠的痛阈值,且维持时间较阿司匹林长.CCD 10.0 g·kg-1与20.0 g·kg-1对小鼠扭体反应次数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结论 CCD具有一定的体外抗病毒、抗菌作用;CCD具有镇痛作用,且作用维持时间较长.

    作者:郑芙林;濮跃晨;吴亦伦;刘家全;赵辉;方丽;张梅芳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苦参碱对U251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抑制和原癌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胶质瘤细胞株(U251细胞株)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苦参碱对U251细胞的增殖抑制,流式细胞仪观察苦参碱对U251细胞周期的影响,RT-PCR观察原癌基因C-myc表达的变化.结果苦参碱对U251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成剂量依赖性,当浓度为0.10 g·L-1时,对U251细胞增殖的抑制率达到53.7%±6.0%.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用0.10 g·L-1苦参碱培养3 d,细胞周期中G0/G1期所占比例增高,S期占细胞周期的比例减低.RT-PCR结果显示,随着苦参碱作用剂量的增加,C-myc基因的表达被明显抑制.结论苦参碱对人胶质瘤细胞系U251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对原癌基因C-myc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邓惠;罗焕敏;黄丰;翁文;章佩芬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植物雌激素对大鼠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预防作用

    目的研究植物雌激素染料木黄酮和大豆苷元对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HPH)的预防作用,为防治HPH提供一种新的途径.方法健康♂Wistar大鼠,体重(210.3±28.7) g,随机分为6组:①平原对照组(C);②慢性缺氧组(H);③染料木黄酮低剂量组(H+L):给药剂量为25 mg·kg-1;④染料木黄酮中剂量组(H+M):给药剂量为50 mg·kg-1;⑤染料木黄酮高剂量组(H+H):给药剂量为100 mg·kg-1;⑥大豆苷元组(H+D):给药剂量为50 mg·kg-1.C组在平原环境,②~⑥组每天灌胃大鼠受试物或与受试物等容积的溶媒,置于减压舱,模拟海拔5 000m高原,8 h·d-1,持续21 d,分别测定肺动脉压、右心室功能和右心室肥大指数.结果慢性缺氧后大鼠肺动脉压显著增加(P<0.01);与慢性缺氧组相比,染料木黄酮可以显著抑制慢性缺氧引起的肺动脉压升高(P<0.01);大豆苷元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平原对照组相比较,单纯缺氧组右心室肥大指数[RV/(LV+Sep)]显著增加(P<0.01);与单纯缺氧组比较,染料木黄酮各组右心室肥大指数从低剂量到高剂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40.53%±3.80%,P>0.05;39.07%±3.69%,P>0.05;33.73%±3.20%,P<0.01),高剂量组(100 mg·kg-1)差异有显著性(P<0.01);大豆苷元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染料木黄酮可以有效防治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对慢性缺氧诱导的右心室肥大的预防作用与剂量有关,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李晓莉;高钰琪;刘福玉;项德坤;蒋春华;黄庆愿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氨基胍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

    高血糖所致机体内多种蛋白质非酶糖化,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病因素中倍受关注.糖尿病时心肌细胞都可能受非酶糖化作用的影响,非酶糖化在心血管系统广泛存在[1],并存在着心肌结构和功能异常.本实验应用非酶糖化抑制剂--氨基胍(aminoguanidine, AG)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进行干预,观察AG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对糖尿病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符丽娟;王洪新;庞东渤;李艳芹;周庆峰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高血压

    感觉神经广泛分布于全身血管组织,通过释放多种血管活性神经肽调节心血管功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是辣椒素敏感感觉神经的重要肽类递质,为目前已知的舒血管作用强的物质.在高血压患者及多种实验性高血压动物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合成和释放均发生改变,对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邓盘月;李元建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增脉灵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实验研究

    缓慢性心律失常,是由各种心脏病导致起搏功能障碍和传导机能减退而引起的一系列心率改变的疾病.本文通过观察增脉灵对异搏定和烟碱诱发的小鼠缓慢性心律失常及对家兔在体希氏束电图的影响,研究其临床良好疗效的内在作用机制.

    作者:徐树楠;张再康;李艳新;岳华;李乾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耐氟喹诺酮类铜绿假单胞菌gyrA及parC基因突变研究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耐氟喹诺酮类铜绿假单胞菌gyrA及parC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测定临床分离的55株铜绿假单胞菌MIC值,从中筛选出1株敏感菌和8株耐药菌,以标准敏感菌株ATCC27853作为质控菌株.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gyrA及parC基因的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扩增产物片段长度分别为351bp、397bp.用限制性内切酶SacⅡ消化gyrA PCR产物,同时对上述10株菌的gyrA及parC基因的喹诺酮决定区(QRDR)进行PCR-DNA直接测序分析.结果有8株耐菌株的gyrA基因在83位(ACC→ATC)有突变,导致氨基酸Thr→Ile的改变;有3株高度耐药菌gyrA基因同时在87位(GAC→GGC)有突变,导致氨基酸Asp→Gly的改变;有4株耐药菌株的parC基因在87位有TCG→TTG突变,导致氨基酸由Ser→Leu的改变.同时具gyrA和parC突变MIC值是仅具gyrA突变菌株MIC值的2~16倍.未发现parC突变单独存在.另外,有6株耐药菌gyrA的132位有CAC→CAT的突变;所有耐药菌株parC基因115位有GCT→GCG的突变,该突变未引起氨基酸的改变.结论 gyrA83、87位突变及parC基因87位突变都可引起铜绿假单胞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产生耐药,但以gyrA基因83位突变为主,合并gyrA基因87位及parC基因87位突变可增加耐药程度.

    作者:谭艳;方治平;宋晓红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血脑屏障上γ-氨基丁酸转运体及其相关基因的分布

    目的明确γ-氨基丁酸(GABA)转运体(GAT)超家族成员基因在血脑屏障上的分布及寻找相关的新成员.方法在体灌注磁珠标记脑微血管,体外磁选获得不含完整神经细胞的微血管片段;设计GAT超家族成员基因的同源引物,以脑微血管tRNA为模板,采用RT-PCR扩增目的片段,测序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分离特异扩增产物,对特异条带分别克隆、测序.应用Blast软件将测得序列与Genebank中的所有已知序列比对分析.结果对纯化血管的tRNA进行RT-PCR,产物经PAGE电泳分离,分别克隆、测序,获得B1~B7共7个不同的核苷酸序列.B3、B5的全序列与大鼠GAT-2、BGT-1的部分序列高度同源,B7的全序列与牛磺酸转运体TAUT的部分序列高度同源,其它4个表达序列标签(EST)B1、B2、B4、B6已提交Genbank 的dbEST,B1(Genebank接受号:CF358965)、B2(CD568346)、B4(CF358966)和B6(CD568347)的部分序列与Genbank中的一些序列有一定的同源性,但与GAT成员的同源性低.结论血脑屏障上存在GAT-2、BGT-1 两个GAT亚型和TAUT基因,可能负责跨血脑屏障的GABA转运.与GAT有关的4个EST序列的基因及功能有待进一步阐明.

    作者:唐治华;刘国卿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内洋地黄素拮抗剂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观察MIR时心肌组织内洋地黄素水平的变化和内洋地黄素特异性拮抗剂地高辛抗血清对MIR时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30 min,复灌45 min建立在体大鼠MIR模型.Sprauge Dawley大鼠随机分成7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生理盐水组,维拉帕米组,小剂量、中剂量、大剂量地高辛抗血清组.各组于再灌注45 min后立即取左室心尖部缺血区心肌,检测心肌匀浆中内洋地黄素含量、心肌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和线粒体内Ca2+含量.光镜及电镜下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MIR时心肌组织内洋地黄素水平明显升高,细胞膜Na+,K+-ATP酶活性明显下降,线粒体内Ca2+水平升高,心肌组织结构发生明显损伤.中、大剂量地高辛抗血清能降低心肌组织内洋地黄素水平,恢复心肌细胞膜Na+,K+-ATP酶活性,降低线粒体内Ca2+水平,减轻MIR导致的心肌组织结构的损伤.结论内洋地黄素拮抗剂地高辛抗血清对MIR大鼠心肌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拮抗内洋地黄素,恢复心肌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减轻细胞内Ca2+超载.

    作者:王德国;汪和贵;柯永胜;杨尚印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美洛昔康凝胶治疗AA大鼠的疗效与局部药物浓度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美洛昔康凝胶(Mel G)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的治疗作用以及治疗效果与Mel G血药浓度和局部药物浓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FCA诱导大鼠AA,用Volume meter测定大鼠足爪容积,用HPLC测定Mel G的血药浓度和足爪局部药物浓度,将足爪肿胀度与Mel G的血药浓度或局部药物浓度作相关分析.结果 Mel G明显抑制AA大鼠继发性炎症,Mel G组大鼠血药浓度低于Mel 组,足爪局部药物浓度则明显高于Mel 组;AA大鼠继发性足爪肿胀度与Mel G的足爪局部药物浓度间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Mel G对AA大鼠的治疗作用与其足爪局部药物浓度高有关.

    作者:胡成穆;李俊;金涌;彭磊 刊期: 2004年第08期

中国药理学通报杂志

中国药理学通报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药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