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氯化锂抑制丙泊酚诱导原代培养神经元凋亡

李建立;朱喜春;崔红赏;刘锐

关键词:丙泊酚, 氯化锂, 神经凋亡, 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 pGSK-3β, cleaved-caspase-3
摘要:目的:探讨氯化锂对丙泊酚诱导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体外原代培养7d的大鼠皮层神经元,用 MTT 法检测不同浓度氯化锂(0.1、1、5、10μmol/L)单独作用皮层神经元12 h后神经元存活率的变化。神经元随机分为6组:溶剂对照组(给予等容积的20%脂肪乳),丙泊酚组(终浓度为500μmol/L),氯化锂+丙泊酚组(氯化锂终浓度分别为0.1、1、5、10μmol/L,丙泊酚终浓度为500μmol/L),药物处理12 h后,MTT法检测神经元存活率的变化,Hoechst33258核染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神经元调亡,Western blot 法测定神经元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pGSK-3β)和裂解半胱天冬酶-3( cleaved-Caspase-3)蛋白水平。结果与溶剂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氯化锂单独作用神经元12 h后,神经元存活率未见显著变化。与溶剂对照组比较,丙泊酚组神经元存活率显著下降(P<0.01),神经元凋亡率显著增加(P<0.01),pGSK-3β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1), cleaved-Caspase-3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0.01)。与丙泊酚组比较,氯化锂可剂量依赖性增加神经元存活率(P <0.01),神经元凋亡率显著下降(P <0.01),pGSK-3β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 <0.01), cleaved-Caspase-3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 <0.01)。结论氯化锂可抑制丙泊酚诱导的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提高神经元pGSK-3β蛋白水平和降低cleaved-Caspase-3蛋白水平有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精神分裂症患者疼痛共情能力的研究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疼痛共情能力。方法选取4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42例对照者,采用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以及疼痛共情范式比较两组共情特质和疼痛共情能力。结果在IRI-C 上,患者组观点采择、想象力、同情性关心及IRI-C 总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组判断疼痛图片的正确率低于对照组,判断疼痛和中性图片的反应时长于对照组,对疼痛图片评级得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组想象力、IRI-C 总分与对疼痛评级呈正相关性;疼痛判断任务的正确率与阴性症状得分呈负相关性、与IRI-C 总分呈正相关性。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疼痛共情能力存在缺陷。

    作者:柏晓蒙;朱春燕;董毅;何孔亮;陈新贵;汪凯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鼻阻塞与多导睡眠监测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合并慢性鼻塞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鼻阻塞与多导睡眠监测(PSG)的相关性。方法纳入经PSG诊断为OSAHS且合并慢性鼻塞的患者60例,对患者进行鼻阻力( RM)计和鼻声反射( AR)仪检查,获得150 Pa双侧鼻腔吸气总阻力( ITR)、双侧鼻腔呼气总阻力( ETR)、0~5 cm鼻腔容积( NCV)、鼻腔小横截面积( NMCA)参数数据,用Spearman法分析RM、AR各参数与PSG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ETR与觉醒总次数( rs=0.353,P=0.006)、觉醒指数(AI)(rs =0.374,P=0.003)呈正相关性,与非动眼睡眠Ⅲ期和Ⅳ期时间百分比( N3+N4,%)(rs =-0.316,P=0.014)呈负相关性。 ETR值越大,觉醒总次数越多, AI值越高, N3+N4(%)值越低。纳入的RM、AR各参数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AHI )、低血氧饱和度( LSaO2)、平均血氧饱和度( ASaO2)均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在合并慢性鼻塞的OSAHS患者中,呼气鼻阻力增加可能是睡眠觉醒增加和睡眠结构紊乱的危险因素,鼻阻塞对呼吸暂停指数无明显影响作用。

    作者:席晨琛;汪银凤;许为青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直接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

    取90 g SPF级SD大鼠的双后肢骨髓,分别使用直接贴壁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用内皮培养体系EGM-2培养基进行定向诱导分化7~14 d获得大鼠内皮祖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和细胞功能学鉴定内皮祖细胞,观察内皮祖细胞出现的时间和数量, CCK-8法鉴定细胞的增殖能力。与密度梯度离心法相比,直接贴壁法在内皮祖细胞出现的时间、数量和增殖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因此,相对于密度梯度离心法,直接贴壁法培养出的内皮祖细胞分化时间更短、数量更多且增殖能力更强。

    作者:方晓;王康康;高维陆;张辉;尹宗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64例骨转移为首发表现的胃癌预后分析

    目的:分析影响以骨转移为首发表现的胃癌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的以骨转移为首发表现的64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Kaplan-meier法分析临床病理特征(性别、年龄、分化程度、骨转移灶数目、骨转移灶部位及是否有骨外转移、有无放疗、ECOG评分、骨相关事件、血清Ca2+和 ALP 以及肿瘤标志物 CEA 和 CA199)与总生存期( OS)的关系,同时采用多因素COX模型分析影响患者OS的独立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分化程度、骨转移灶数目、骨转移灶部位以及是否有骨外转移、初诊时ECOG评分以及肿瘤标志物CEA和CA199与胃癌骨转移患者的预后有关(P<0.05);而性别、年龄、有无放疗、有无骨相关事件、血清Ca2+和ALP与OS无相关性。多因素分析显示骨转移灶部位(OR=0.524,95% CI:0.275~0.996,P=0.049)、合并骨外转移(OR=2.343,95% CI:1.338~4.101,P=0.003)、初诊时ECOG评分(OR=2.914,95% CI:1.422~5.972,P=0.003)为影响 OS 的独立因素。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6.13个月。结论在以骨转移为首发表现的胃癌中,骨转移灶部位及是否有骨外转移、初诊时ECOG评分可能为影响患者远期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作者:马典庆;何义富;罗会芹;闫滢;李慧;陈文菊;吴书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ApoE基因敲除小鼠海马CA3区神经元形态学和微管相关蛋白2表达变化

    目的:观察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 ApoE KO)对小鼠海马CA3区神经元形态结构改变以及微管相关蛋白2(MAP-2)表达的影响。方法10只野生型C57BL/6J小鼠为对照组,10只ApoE基因敲除小鼠为KO组,普通饲料喂养3个月。采用分光光度计检测血脂变化;取两组小鼠脑组织,HE染色和电镜技术观察海马CA3区结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两组小鼠海马CA3区MAP-2表达变化,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其平均光密度( MOD)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KO 组小鼠血浆总胆固醇、血浆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 <0.05,P <0.01)。光镜下, KO 组小鼠海马CA3区锥体细胞较小,排列稀疏松散。电镜下,KO 组海马神经元内线粒体肿胀变性,嵴消失;神经纤维髓鞘松懈;突触小泡数量减少,突触间隙模糊等。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对照组小鼠海马神经元内MAP-2高表达, KO 组含量明显减少;图像分析显示KO 组CA3区MAP-2 MOD 值明显降低(P <0.05)。结论 ApoE KO 小鼠海马神经元结构出现病理改变,MAP-2表达下降,提示ApoE KO 与神经退行性病变有一定联系。

    作者:季丹;黄大可;桂丽;贾雪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重楼皂苷Ⅰ对低氧喉癌Hep-2细胞增殖和HIF-1α、VEGF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重楼皂苷Ⅰ对低氧喉癌Hep-2细胞增殖及缺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重楼皂苷Ⅰ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实时定量PCR( RT-PCR)法检测低氧条件下重楼皂苷Ⅰ对Hep-2细胞HIF-1α mRNA、VEGF mRNA表达的影响。采用 Western blot 法检测低氧条件下,重楼皂苷Ⅰ对Hep-2细胞 VEGF、HIF-1α、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磷酸化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重楼皂苷Ⅰ对低氧喉癌Hep-2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其中,1.5、3、6μg/ml浓度组重楼皂苷Ⅰ可下调低氧Hep-2细胞HIF-1α、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同时,重楼皂苷Ⅰ抑制了STAT-3、p-STAT-3的表达。结论重楼皂苷Ⅰ能抑制低氧条件下喉癌Hep-2细胞增殖和HIF-1α、VEGF的表达,可能与其下调 STAT-3表达及抑制STAT-3的磷酸化有关。

    作者:邓碧凡;廖敏;邱荣敏;高波;张云桂;马燕;龙剑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氯化锂抑制丙泊酚诱导原代培养神经元凋亡

    目的:探讨氯化锂对丙泊酚诱导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体外原代培养7d的大鼠皮层神经元,用 MTT 法检测不同浓度氯化锂(0.1、1、5、10μmol/L)单独作用皮层神经元12 h后神经元存活率的变化。神经元随机分为6组:溶剂对照组(给予等容积的20%脂肪乳),丙泊酚组(终浓度为500μmol/L),氯化锂+丙泊酚组(氯化锂终浓度分别为0.1、1、5、10μmol/L,丙泊酚终浓度为500μmol/L),药物处理12 h后,MTT法检测神经元存活率的变化,Hoechst33258核染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神经元调亡,Western blot 法测定神经元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pGSK-3β)和裂解半胱天冬酶-3( cleaved-Caspase-3)蛋白水平。结果与溶剂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氯化锂单独作用神经元12 h后,神经元存活率未见显著变化。与溶剂对照组比较,丙泊酚组神经元存活率显著下降(P<0.01),神经元凋亡率显著增加(P<0.01),pGSK-3β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1), cleaved-Caspase-3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0.01)。与丙泊酚组比较,氯化锂可剂量依赖性增加神经元存活率(P <0.01),神经元凋亡率显著下降(P <0.01),pGSK-3β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 <0.01), cleaved-Caspase-3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 <0.01)。结论氯化锂可抑制丙泊酚诱导的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提高神经元pGSK-3β蛋白水平和降低cleaved-Caspase-3蛋白水平有关。

    作者:李建立;朱喜春;崔红赏;刘锐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经皮穴位电刺激预防开颅手术术后恶心呕吐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内关穴联合足三里穴经皮穴位电刺激(TAES)对神经外科开颅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开颅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TAES组(50例)。所有患者手术结束前静脉推注阿扎司琼10 mg,TAES组在术后电刺激双侧内关穴及足三里穴30 min。记录患者术后0~2、2~6、6~24及24 h内 PONV发生情况。结果100例患者中有92例患者完成并纳入实验。对照组和TAES组分别有24例(55.3%)和15例(33.3%)发生恶心呕吐。与对照组比较,TAES组术后0~2 h PONV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6、6~24及24 h内 PONV 的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内关穴联合足三里穴经皮穴位电刺激能进一步降低开颅手术患者PONV的发生率。

    作者:殷国兵;李娟;康芳;黄祥;王瑞婷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人胃癌SGC-7901/TCF7 L2细胞株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观察

    目的:建立人胃癌 SGC-7901/TCF7L2细胞株,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使用质粒稳定转染技术,获得高表达TCF7L2蛋白的胃癌细胞株 SGC-7901/TCF7L2及其空转对照组SGC-7901细胞株( SGC-7901/CON)。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 法分别检测 SGC-7901/TCF7L2和 SGC-7901/CON两细胞株中的TCF7L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比较两种细胞株的细胞形态;划痕实验比较两者的迁移能力;用细胞计数法分别检测两者对顺铂和卡铂的耐药情况;裸鼠体内荷瘤实验比较两者在体内成瘤的能力。结果经稳定转染技术成功建立稳定的SGC-7901/TCF7L2细胞株,其TCF7L2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较SGC-7901/CON细胞株明显升高;光镜下SGC-7901/TCF7L2细胞形态较对照细胞形态多样,伪足增多,体积增大,胞质内颗粒物质增多;迁移能力和对铂类的耐受性较对照细胞明显增强;SGC-7901/TCF7L2细胞在小鼠体内的成瘤能力也明显增强。结论 TCF7L2可以增强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恶性生物学特性,SGC-7901/TCF7L2细胞株的建立为胃癌发生发展机制研究及其靶向药物开发提供基础。

    作者:付翠群;沈国栋;沈干;胡世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肝硬化腹水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BP)的多种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诊断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肝硬化腹水患者184例,其中78例并发SBP(SBP组),106例未并发SBP(非SBP组),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SBP发生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BP病史、血清总胆红素水平、Child-pugh评分、凝血酶原时间、血钠水平、合并肝性脑病6个因素在两组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将有意义的单因素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SBP病史、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血钠水平是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的独立高危因素。结论 SBP病史、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血钠水平是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SBP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有这些高危因素的肝硬化腹水患者,应高度警惕SBP的发生。

    作者:张毅;孔德润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糖尿病足溃疡愈合及截肢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溃疡愈合及截肢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308例糖尿病足病患者的资料,其中回访成功143例,按照足溃疡是否愈合分为愈合组(93例)和未愈合组(50例),按照足溃疡是否截肢分为截肢组(50例)和未截肢组(258例),分别以愈合和截肢为因变量,回顾性分析3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影响足病患者愈合和截肢的相关因素。结果年龄、血红蛋白( Hb)、瓦格纳分级、受教育程度、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前白蛋白( PA)、肾小球滤过率( eGFR)、高血压( HBP)、大溃疡面积、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在愈合组与非愈合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P<0.05);而血小板、尿酸( UA)、降钙素原、高密度脂蛋白( HDL)、载脂蛋白( apoA)、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足溃疡的性质、足溃疡的特征、瓦格纳分级及负压吸引治疗在截肢组与非截肢组间均有显著差异( P<0.05)。结论足溃疡愈合的保护因素有Hb、PA、eGFR、受教育程度、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足溃疡愈合的危险因素有HBP、年龄、瓦格纳分级、VLDL、大溃疡面积、糖尿病肾病;其中PA、足背动脉搏动是足溃疡愈合独立的保护因素,而VLDL、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足溃疡愈合独立的危险因素。截肢的保护因素有溃疡的性质、负压吸引治疗、足背动脉搏动、HDL、apoA;截肢的危险因素有溃疡的特征、瓦格纳分级、血小板、降钙素原、UA;其中溃疡特征、瓦格纳分级、降钙素原是截肢独立的危险因素,而负压吸引治疗是截肢独立的保护因素。

    作者:胡慧萍;陈明卫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在Sir2抑制帕金森转基因果蝇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Sir2对帕金森病( PD)转基因果蝇是否有神经保护作用及与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 UPRmt )的相关性。方法选用Mhc-GAL4启动子,利用经典的GAL4-UAS系统构建Mhc-GAL4/UAS系统Pink1 B9 PD转基因果蝇模型,通过遗传干预使Sir2在Mhc-GAL4/UAS系统PD转基因果蝇运动神经元内过表达,观察Sir2过表达对果蝇运动神经元变性是否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然后通过 RNAi 技术抑制UPRmt相关基因热休克蛋白60(Hsp60)、GCN-2的表达,观察Sir2过表达对抑制果蝇运动神经元变性的作用,以及验证这种作用是否与UPRmt相关。结果 Sir2过表达明显抑制了PD转基因果蝇运动神经元变性,显著改善了果蝇运动能力,而在 UPRmt被抑制后, Sir2的保护作用明显减弱。结论Sir2对PD转基因果蝇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而这种神经保护作用与UPRmt相关。

    作者:戚欣欣;肖志超;范晓丽;孙莉;李清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康柏西普治疗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疗效观察

    收集经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 FFA)、相干光断层扫描( OCT)检查确诊为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25只眼为观察对象,所有患眼按3+PRN方案,接受10 mg/ml康柏西普0.05 ml玻璃体腔注射,行注射前后自身对照研究。采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研究视力表检查佳矫正视力( BCVA),OCT检查测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 CRT)。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眼BCVA、CRT的变化,同时观察随访期间眼部与全身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后1、2、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患眼平均BCVA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27、6.43、7.75、7.36,P<0.05);平均CRT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11.97、10.49、10.02、8.67, P <0.05)。随访期间未见与治疗相关的严重眼部并发症及全身不良反应。

    作者:戴琰琰;蒋正轩;廖荣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同型半胱氨酸对实验性结肠炎大鼠血栓调节蛋白和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 Hcy)对实验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中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 sTM)、蛋白C( PC)、游离蛋白S( fPS)水平及血栓调节蛋白( TM)、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 EPCR)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分为正常组:组1[生理盐水(NS)皮下注射+NS灌肠]、组2(Hcy皮下注射+NS灌肠);TNBS模型组:组1(NS皮下注射+TNBS灌肠)、组2(Hcy皮下注射+TNBS灌肠)。实验结束时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结肠黏膜中sTM、fPS、PC水平,采用RT-qPCR法检测大鼠结肠黏膜中 TM、EPCR mRNA 的表达水平。结果与TNBS模型组1相比, TNBS模型组2大鼠血浆及结肠Hcy水平均显著增高,大鼠结肠黏膜中sTM、PC和fPS水平降低(P<0.05),大鼠结肠黏膜中TM、EPCR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 Hcy可以加重大鼠结肠炎症损伤,其机制可能是影响PC的抗炎与抗凝功能,引起肠道微循环血栓前状态。

    作者:陈义;丁少桢;梅俏;刘晓昌;胡静;韩玮;许建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神经干细胞静脉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

    制备阴性对照病毒转染的传代神经干细胞( NSCs ),同期制作大鼠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假手术组、空白组,并对其进行术后行为学评分。3d后取实验组再次手术,尾静脉输注已用阴性对照病毒标记的大鼠NSCs浓缩液。于1周和6周时对假手术组、实验组大鼠行10%福尔马林灌注,以固定的大鼠脊髓段落,福尔马林浸泡存放去除的脊髓段1 d,石蜡包埋后切片。获得大量尚未分化、悬浮生长的NSCs球。完成NSCs的传代。实验组的行为学评分结果比假手术组分值高。实验组大鼠脊髓损伤区脊髓空洞体积较假手术组小。初步证明注射NSCs液的大鼠恢复速度高于假手术组和空白组,NSCs移植能够减小脊髓损伤处的空洞体积和促进血管生长,从而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作者:杜宁;陈志;申才良;张峰;宋旆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金丝桃苷对大鼠脑基底动脉的舒张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目的:研究金丝桃苷( Hyp)对大鼠脑基底动脉舒张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微血管张力测定仪检测Hyp对血栓素A2受体激动剂( U46619)和KCl预收缩的大鼠脑基底动脉环的舒张作用;研究去内皮、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 BKCa )阻断剂、蛋白激酶C( PKC)激动剂或抑制剂对其血管舒张作用的影响。结果 Hyp(10-5~10-3 mol/L)浓度依赖性地舒张U46619(10-7 mol/L)和KCl(60 mmol/L)预收缩的大鼠脑基底动脉(P<0.001);去除内皮后,Hyp的舒张血管作用减弱(P<0.01);BKCa阻断剂(IBTX,10-7 mol/L)、PKC激动剂( PMA,3×10-7 mol/L)均能抑制Hyp的舒血管作用(P <0.01,P <0.001);而 PKC 阻断剂(Bis-1,3×10-6 mol/L)能促进Hyp的血管舒张作用(P<0.05)。结论Hyp对大鼠脑基底动脉有舒张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BKCa通道、抑制PKC有关。

    作者:丁兰;陈志武;郭岩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安徽省汉族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致耳聋患者基因突变的研究

    目的:研究安徽省汉族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致耳聋( AAID)患者基因突变与其非综合征性耳聋( NSHL)的关系,建立口腔黏膜细胞基因组DNA新一代基因测序法( NGS)。方法由122例NSHL患儿及120例健康儿童,取得口腔黏膜基因组DNA,应用NGS对GJB2、12S rRNA 基因测序。结果口腔黏膜细胞的基因组DNA质量较好,能满足NGS 研究需要;在122例NSHL患者中,28例GJB2基因突变,占耳聋患者的22.95%;10例12S rRNA基因突变,占耳聋患者的8.20%。120例健康儿童中,未发现基因突变( P <0.01)。结论口腔黏膜细胞基因组DNA 的NGS检测法能用于检出安徽省汉族人 AAID 基因突变;在安徽 NSHL 患者中GJB2、12S rRNA基因突变有其一定的特点,能对安徽省汉族人AAID基因突变研究提供帮助。

    作者:徐彬;余元勋;王迎新;李建平;刘萍;张立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白癜风的治疗现状与进展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色素脱失性疾病,以皮肤或黏膜色素减退为特征。依据欧洲、日本、沙特阿拉伯、中国的诊疗指南,对白癜风患者进行分期、分型、分部位论证,其治疗方法主要有外用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光疗和手术移植等。白癜风的治疗仍是一大难题,目前认为联合疗法治疗白癜风为有效。

    作者:鲁功荣(综述);许爱娥(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对精准肝脏切除手术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转归的影响

    目的:探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对精准肝脏切除手术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择期行精准肝脏切除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低中心静脉压( LCVP)组。 LCVP组患者在肝脏切除期间通过调节体位、药物控制等方法维持中心静脉压( CVP)≤0.49 kPa,对照组CVP不予干预。于麻醉诱导前5 min ( T0)、肝脏切除前5 min(T1)、肝脏切除后5 min(T2)、手术结束时(T3)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术中出血量、补液量等指标,观察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LCVP 组术中补液量明显减少(P <0.05),术中尿量明显增多(P <0.05),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未能显著减少精准肝脏切除手术患者术中出血量,对术后转归亦无明显影响。

    作者:王雷;张雷;刘训芹;陈立建;郑立东;顾尔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EIF2 AK2和NLRP3相互作用影响细胞分泌IL-1β的研究

    目的:研究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2AK2(EIF2AK2)蛋白对Nod样受体蛋白3( NLRP3)炎症体激活及细胞分泌IL-1β的影响。方法在HEK-293细胞中,通过转染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 ASC)、NLRP3、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和促白细胞介素-1β(pro-IL-1β)基因构建NLRP3炎症体,并检测EIF2AK2蛋白过表达对细胞分泌炎症性细胞因子IL-1β的影响;通过免疫共沉淀研究EIF2AK2蛋白和NLRP3蛋白相互作用。后在人单核THP-1细胞中通过siRNA干扰验证EIF2AK2对IL-1β分泌水平的影响。结果在 HEK-293细胞中,过表达 EIF2AK2蛋白能激活NLRP3炎症体后诱导细胞分泌IL-1β,并且IL-1β分泌水平随EIF2AK2表达水平提高而增加。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EIF2AK2蛋白能和NLRP3蛋白发生相互作用。 THP-1细胞中siRNA干扰抑制EIF2AK2表达后发现细胞分泌IL-1β减少。结论 EIF2AK2蛋白能调控NLRP3炎症体的激活从而影响细胞分泌促炎症因子IL-1β。

    作者:鞠小丽;王强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