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政松;胡建国;吕合作
目的::探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气管切开手术时机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行气管切开术47例,按切开时机分为早切组25例(≤24 h)和非早切组22例(>24 h)。比较2组患者1周后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肺部感染、低氧血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早切组1周后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高于非早切组(P<0.05),而肺部感染、低氧血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低于非早切组(P<0.05~P<0.01)。结论: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早期行气管切开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患者病死率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于强;黄好峰;李习珍;胡海成;李春;张成;韩超;曹祥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高血压患者,按照抽签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4例给予一系列护理干预,对照组34例给予常规护理,1个月后对比2组患者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用药总依从率85.3%,高于对照组的58.8%(P<0.05),观察组患者血压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有效改善收缩压和舒张压,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任月侠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咀嚼片提高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有效率。方法:选择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105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56例及孟鲁司特治疗组49例,其中常规治疗组接受长期糖皮质激素吸入和短期β2受体激动剂口服以及抗过敏、祛痰止咳等对症治疗。孟鲁司特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孟鲁司特咀嚼片,每次4~5 mg,每日睡前1次,3个月后剂量减半,共持续6个月。比较2组患儿治疗后2周、6个月的疗效。结果:治疗后2周,孟鲁司特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1.43%,高于常规治疗组的50.00%(P<0.01);治疗后6个月,孟鲁司特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达91.84%,高于常规治疗组的69.64%(P<0.01),且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未观察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无论短期还是长期口服孟鲁司特咀嚼片对于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均可明显提高有效率,且长期治疗效果更佳。
作者:陈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暴发性1型糖尿病(FT1DM)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分析2例妊娠合并FT1DM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临床处理过程中的不足之处。结果:针对2例患者均有多处环节因临床处理不当,导致病情进展。结论:加强对妊娠合并FT1DM的认识,提高临床处理能力,可降低母儿死亡率。
作者:秦国娟;刘雪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的认知功能状况,并探讨其认知功能和抑郁、焦虑及BODE指数的关系。方法:选取COPD患者53例( COPD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者49名(对照组),分别进行认知功能及抑郁、焦虑状态测定,比较2组认知功能及抑郁、焦虑差异。并对COPD组进行BODE指数测定,分析COPD组认知功能和抑郁、焦虑及BODE指数的关系。结果:COPD组认知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COPD组抑郁、焦虑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将COPD组按照认知功能评分(24分为界值)分为认知正常组和认知障碍组,认知障碍组抑郁、焦虑及BODE指数评分均较认知正常组增高(P<0.01),COPD组认知功能与焦虑、抑郁及BODE指数总分均呈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COPD患者认知功能和抑郁、焦虑及BODE指数密切相关。
作者:袁娜娜;陈余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含量不是物理量,其含义不确切:商品标志上的含量常指质量或体积,如净含量50 g,净含量243 ml;科技文献中的含量包括有关混合物组成的各种量,如质量分数、体积分数、质量浓度等。在实践中,误用含量的现象很普遍,可采取以下方式规范含量的表示。
作者:何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甲巯咪唑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清甲饮治疗,疗程均为8周。结果:2组治疗后对症状改善均有一定效果,且观察组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总甲状腺素、游离甲状腺素和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降低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甲状腺功能。
作者:王素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基层卫生岗位对临床技能项目的基本需求。方法:对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1级临床定向(免费订单生)1~4班共225名学生在基层卫生工作岗位实习期间的临床技能需求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基层卫生岗位对临床技能项目需求率超过80%的有:换药术(93.56%)、清创术(90.59%)、穿/脱手术衣/戴无菌手套(86.14%)、导尿术(83.17%)、小儿体格发育的测量(83.17%)和吸氧/吸痰术(80.69%),该专业现已开展的外科基本技能培养项目与基层医疗实际需求的衔接度高。结论:结合基层卫生岗位的实际需求,构建以就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的临床技能培养体系,将有助于提高实用型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提供重要保证。
作者:杨冬梅;陆启芳;周卫凤;刘付平;郭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改良快速顺序诱导联合i-gel喉罩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中对患者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及手术区视野评级的影响。方法:择期LC患者80例,随机分为改良快速顺序诱导组( M组)和常规快速诱导组( C组)各40例。 M组患者采取分次给药、不行人工正压通气的诱导方法,C组患者采取常规静脉快速诱导。2组患者均在麻醉诱导前局麻下行桡动脉穿刺,测直接动脉压,生化监测。2组患者诱导给药速度均为1 ml/s,术中补液速度均为10 ml·kg-1·h-1。记录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2 min、喉罩置入后1 min和5 min各时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动脉氧分压及动脉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并对手术区视野进行评级。结果:在诱导期间M组血流动力学较C组稳定。 M组手术区视野评级优良率高于C组(P<0.05)。结论:与常规快速诱导法相比较,M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更平稳,无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适用于LC的全麻诱导,且避免了诱导时返流误吸、术中胃肠道积气等并发症,有着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檀彧庆;王胜斌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舒张早期切迹指数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PIH)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产前检查并分娩的正常单胎孕妇204例,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2侧子宫动脉,根据有无子宫动脉舒张早期切迹分为有切迹组(21例)和无切迹组(183例),计算切迹指数(NI),量化分为4级,比较各级PIH的发生率及妊娠结局。结果:204例孕妇中188例妊娠期间血压正常,16例发展为PIH。有切迹组孕妇PIH发生率为28.6%,无切迹组为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NI 1级组PIH发生率为5.4%,NI 2级组为10.0%,NI 3级组为2/6,NI 4级组为3/4;NI 4级孕妇PIH的发生率均高于NI 1级组和NI 2级组(P<0.01)。 NI 4级组孕妇剖宫产率、NI 3级组和NI 4级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7分发生率均高于NI 1级组(P<0.05~P<0.01),而NI 3和NI 4级组胎盘质量与NI 2~4级组新生儿体质量均低于NI 1级组(P<0.05~P<0.01)。结论:子宫动脉舒张早期切迹对预测PIH发生有很高的临床指导价值,NI分级法能更好地评估PIH,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高霞;李咏梅;汪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SD大鼠脊髓损伤( spinal cord injury,SCI)前后外周血抑制性T细胞( suppress T lymphocytes,Ts)和细胞毒性T细胞( cytotoxic T lymphocytes,Tc)亚群的变化规律。方法:取10只健康雌性SD大鼠,采用纽约大学脊髓损伤撞击仪制作重物坠落SCI模型。于SCI前及后1、3、5、7、14、21、28和56 d收集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CD3+CD8+CD28-Ts 和CD3+CD8+CD28+Tc亚群的变化规律。结果:SCI前,正常大鼠外周血中Ts和Tc亚群占CD3+总T细胞的百分比分别为(30.27±12.09)%和(14.75±4.29)%。损伤后1 d,Ts的比例为(22.58±12.12)%。术后5 d时其百分比下降至低,为(20.86±10.41)%。术后7~21 d,其比例恢复至术前水平,28 d时显著升高,其比例为(37.90±12.98)%。56 d时其比例为(33.79±11.44)%,恢复至损伤前水平(P>0.05)。 Tc和Ts亚群的变化趋势相反,在损伤后1、5、21和28 d时其比例分别为(17.29±7.10)%、(20.02±6.24)%、(23.89±6.78)%和(13.81±11.21)%。但56 d时其比例没有恢复至术前水平,而是进一步下降至(8.71±6.44)%(P<0.01)。结论:在SCI后的早期阶段,SD大鼠外周血Tc占明显优势,提示Ts功能抑制、Tc功能增强是SCI免疫损伤机制之一。 SCI后5~21 d是进行免疫调节治疗的关键时间窗。
作者:江政松;胡建国;吕合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微创钢板内固定( MIPPO)联合锁定加压钢板( LCP)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8例行MIPPO+LCP治疗胫骨远端闭合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按Johner-Wruh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31例,良4例,中3例,差0例,优良率92.1%,患者骨折愈合时间10~20周,所有患者均无畸形愈合、感染、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采用MIPPO+LCP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靠、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及预后整体优良率高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邱新建;方宣城;夏西尚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高龄初产妇全程陪伴式护理的效果。方法:将123例高龄初产妇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全程陪伴式护理和产科常规护理。观察2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率、Apgar评分、剖宫产率及舒适指数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总产程、Apgar评分、剖宫产率、舒适指数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P<0.05~P<0.01)。结论:高龄初产妇全程陪伴式护理能改善产妇心理状态、缩短产程时间、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护理质量、降低产科风险、增进医护患和谐,值得在产科护理中推广。
作者:罗正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流程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采取常规急救护理方法抢救的严重多发伤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将2013年2月至2014年4月采取急救护理流程进行抢救的患者58例作为观察组,对2组抢救所用的时间、从采血到用血时间及抢救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为(56.77±2.33)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13.89±3.12)min(P<0.01);急诊从采血到用血时间对照组为(85.3±5.5)min,明显长于观察组的(42.2±3.1)min(P<0.01);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6.6%,与对照组的8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护理流程能够使患者在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治,对于成功挽救患者生命意义重大。
作者:王曼;曹阳;张灿;辜丽梅;赵灵燕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应用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糖尿病患者均行胰岛素泵治疗,随机均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舒适护理,对比2组患者低血糖反应率、血糖控制情况,并通过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反应率为1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3%(P<0.01)。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达88.3%,高于对照组的68.3%(P<0.05)。结论:舒适护理模式在糖尿病胰岛素泵治疗过程中效果好,患者低血糖反应率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较高。
作者:陈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浓度是物质的量浓度的简称,国际标准的主单位为mol/m3,常用单位mol/L。其他含有“浓度”的量名称,一般不应简称浓度。例如:单位为g/L的量应称为质量浓度;单位为1的质量(体积)百分比浓度应称为质量(体积)分数;单位为mol/kg的量应称为质量摩尔浓度。
作者:何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对经阴道超声( TVS)诊断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 CSP)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如何提高TVS诊断CSP的准确率和及时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临床确诊为CSP患者的TVS声像图,分析影响TVS诊断准确率的因素。结果:TVS诊断CSP的准确率84.4%(27/32)。其中诊断不均质包块型CSP准确率100.0%(12/12),单纯孕囊型CSP 75.0%(15/20)。结论:提高TVS诊断CSP准确率的关键是提高诊断单纯孕囊型CSP的准确率,影响单纯孕囊型CSP诊断的因素主要包括孕囊与子宫切口瘢痕距离(距离2.5~7.0 mm的超声表现也应引起重视)和对CSP超声图像的熟悉程度。
作者:梁星新;王保钢;杜联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在经鼻微创垂体瘤切除手术的临床应用,评价其有效性、安全性及实用性。方法:将择期全麻经鼻微创垂体瘤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成D组与C组。 D组为右美托咪定组,麻醉诱导前10 min微量注射泵静脉输注负荷剂量1μg·kg-1·10 min-1,10 min后以0.4μg·kg-1·h-1泵速维持;C组为对照组,按照相同的方式输注0.9%氯化钠注射液。所有患者应用硝酸甘油,将平均动脉压维持于60~70 mmHg;微量注射泵静脉输注丙泊酚,并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调整泵注速度,维持脑电双频指数40~50。观察患者不同时刻血压、心率的变化,记录术中Fromme术野质量评分、手术时间与出血量、丙泊酚及硝酸甘油平均用药量,记录术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清醒拔管时间,拔管时、拔管后1h及2 h的Ramsay镇静评分以及拔管后2 h内寒战、过度镇静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D组出血量少、Fromme术野质量评分较低、手术时间缩短(P<0.05~P<0.01),且控制性降压期间的心率较低(P<0.01),气管插管、拔管时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波动小,血流动力学较平稳(P<0.01);D组较C组的丙泊酚及硝酸甘油的平均用药量均显著降低(P<0.01);2组术后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在拔管时刻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C组(P<0.01),拔管后1 h的Ramsay镇静评分低于C组(P<0.05),拔管后2 h,2组的Ramsay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2 h内,D组患者的寒战发生率低于C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硝酸甘油用于经鼻微创垂体瘤切除术,能显著改善术野评分,缩短手术时间;同时可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镇静效果好且无过度镇静现象,具有临床有效性、实用性与安全性。
作者:何平;朱德浩;韦鹏;王南海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对比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 LAVH)与开腹全子宫切除术( TAH)的临床疗效,探讨LAVH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64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 LAVH组和TAH组各32例。观察2组切除子宫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高体温、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镇痛泵使用例数等。结果:2组患者切除子宫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VH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多于TAH组(P<0.01)。 LAVH组术后高体温、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镇痛泵使用例数均明显于TAH组(P<0.05~P<0.01)。结论:2种手术方式各有利弊,LAVA是可行的,具有微创、美观,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作者:李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硝普钠治疗重症手足口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高血压患儿,均采用抗病毒、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甲基泼尼松龙、甘露醇、甘油果糖等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加用硝普钠静脉滴注,起始剂量为0.5μg·kg-1·min-1,严密监测血压,调整硝普钠剂量,观察治疗1 h、24 h后相关指标变化。结果:应用硝普钠治疗1 h和24 h后患儿高血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结论:硝普钠治疗伴有高血压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压控制稳定,安全性好,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李莹;李社会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