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学兵;焦瑞宝;韦金娥
慢性肾功能不全是一综合征。目前,在慢性肾功能不全治疗中采用保守疗法(非透析治疗)保护健存肾单位,以延缓肾功能衰竭的进展,推迟患者采用透析治疗时间,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措施。前列腺素 E1(PGE1)主要作用是扩张血管和防止血小板凝集,调节肾血流量,抑制免疫反应。我院应用PGE1治疗26例慢性肾功能不全,疗效满意,现作报道。
作者:何衡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总结20例普胸手术围手术期不输血经验。方法:采用胸壁较小切口,不切断肋骨进胸,延长肋间切口以利暴露,止血应彻底。术后需禁食的患者,留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早期管饲流质。围手术期不输血。结果:术后恢复满意,无吻合口瘘及切口感染等。手术前后血红蛋白无明显变化。结论:在良好的手术操作基础上,减少术中、术后出血,围手术期不输血是安全可行的,且不影响手术质量。
作者:刘以尧;王海涛;周晓;陈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患者女性,30岁,已婚。因外阴溃烂1个月,疼痛10天,来我科就诊。发病初在外阴部出现两处约黄豆大的溃疡,不疼痛;近1个月来有劳累及感冒史,溃疡处感觉疼痛。查体:面、躯干未见皮疹,双侧小阴唇及会阴正下方3处溃疡,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在3处溃疡面取分泌物作梅毒螺旋体暗视野显微镜检查为阳性。血清学检查: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阳性(滴度1∶16) ;梅毒螺旋体血细胞凝集试验(TPHA)阳性。细菌学检查:取分泌物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发现较单一的革兰阴性细长、无弯曲杆菌,在血平板培养基上经35℃培养18~24 h,可形成光滑、湿润、无色半透明菌落,生化鉴定该菌对葡萄糖、果糖、木糖、乳糖、蔗糖及麦芽糖等均不氧化分解,氧化酶阳性,硝酸盐还原反应阳性,在O-F培养基的表面产碱,故确定为产碱假单胞菌。药敏:采用K-B法,结果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敏感,其次为头孢曲松、喹诺酮类药。
作者:姜敏;盛秀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口腔颌面外科全麻术后窒息的预防及护理体会。方法:根据年龄、麻醉、手术方法的不同,对1 472例全麻下行各类口腔颌面部手术后患者实施针对性预防护理。结果:1 472例中19例发生术后窒息,其中2例死亡。窒息发生率1.29%,病死率0.14%。结论:重视和加强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降低口腔颌面外科全麻术后窒息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作者:王艳;陈利华;王英;卢保全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方法:106例患者,经内科保守治疗17例,胸穿抽气45例,胸腔闭式引流13 例,手术治疗31例。结果:治愈87例,好转14例,死亡5例,病死率4.7%。复发32例,复发率30 .2%。自发性气胸青年组好发在夏季和冬季,病因以特发性气胸、肺大泡为常见;中老年组好发于7~9月份,以阻塞性肺气肿常见。结论:对3次以上复发性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无效或肺部有明确病灶者应积极手术治疗。
作者:桑颖;王秀丽;丁航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中心静脉穿刺插管是测量静脉压、监测右心负荷和长期静脉输液、静脉内高能营养的重要手段,本文旨在观察颈内静脉穿刺插管的成功率、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998年3~12月,200例ASA Ⅱ~Ⅳ级患者。男98例,女102例;年龄16~90岁。用于心脏手术术中及术后监测1例,休克循环衰竭7例,消化道手术及肿瘤患者长期输液和静脉内高能营养192例。全部采用 Arrow Product NOES-04301型中心静脉穿刺插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 set) 。患者取头低位15°,穿刺点以胸锁乳突肌三角内顶点入路,穿刺针与皮肤呈30°,颈动脉搏动外侧或向同侧乳头方向穿刺,入皮肤2~4 cm即可进入颈内静脉,导管留置长度12~14 cm,留置时间1~5 2天。
作者:郑慧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沙眼衣原体在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情况。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IgM抗体。结果:130例患者检出沙眼衣原体总阳性率为30.00%,其中男25.56%,女40 .00%。结论:沙眼衣原体是泌尿生殖道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应注意检查与防治。
作者:李凤云;张明霞;冯锡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L型感染与先天畸形的相关性。方法: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先天畸形胎儿标本各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经金葡菌及其L型免疫组化染色及金葡菌PCR检测先天畸形胎儿组织中的金葡菌及其L型抗原和DNA。结果:21例先天畸形胎儿标本中52.38%(11/21)的肺组织中存在间质性炎症,金葡菌PCR阳性率为19.05%(4/21),23.81%(5/21)胎儿的肺组织中存在金葡菌L型抗原。其中14.29%(3/21)的标本中金葡菌PCR、金葡菌L型免疫组化同时阳性。结论:金葡菌L型感染与致胎儿先天畸形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刘勇;夏佩莹;刘德纯;刘运贤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在肝源性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肝源性糖尿病、14例原发性2型糖尿病和2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OGTT,检测血糖和血浆胰岛素水平,采用方差分析和q检验。结果: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与原发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在OGTT中除180 min 差异有显著性外(P<0.01),其余各时间段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血浆胰岛素均呈高峰延迟型,但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呈高基础值血症型。结论:OGTT在鉴别肝源性糖尿病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孙俊杰;张龙云;王品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肠系膜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51例均手术治疗;其中,单纯瘤体切除11例,肿瘤加肠段切除21例,肿瘤部分切除15例,活检4例。结果:全组手术病例均无手术死亡;51例原发性肠系膜肿瘤病理分型主要为恶性淋巴瘤,总手术切除率64.3%。结论:对原发性肠系膜肿瘤主张以外科治疗为主,根据其病理类型辅助相应的放疗、化疗。
作者:邓军;田怀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休克期切痂植皮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依据休克期切痂植皮的临床指标,对11例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在休克期行切痂植皮。结果:11例全部平稳渡过休克期,仅1例特重度烧伤患者后期因重度营养不良伴感染,自动出院,余10例整个治疗过程平稳,感染及并发症明显减轻,创面愈合时间缩短。结论: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在休克期行切痂植皮是可行的,且疗效肯定。
作者:徐东卫;袁振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为提高原发性肝癌治疗效果,1995年12月~1998年1月,我院与安徽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合作,应用榄香烯乳联合化疗药物作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结果较单独使用化疗药物(MAP)灌注、栓塞疗效明显提高。
作者:张震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连续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适应证和疗效相关因素。方法:经腰(骶)部穿刺,1%利多卡因连续硬膜外腔阻滞法。结果:随访151例,随访8~31个月,优良83例(55.0%),疼痛明显改善,以中央型和腰痛为主的椎间盘突出较为有效。结论:本封闭法疗效与椎间盘突出部位、类型有关,可适用于疼痛严重的椎间盘突出。
作者:彭家声;张晓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结核菌纯蛋白衍化物(PPD)及抗脂肪阿拉伯酸甘露聚糖抗体(LAM-IgG)对小儿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66例结核病患儿血清抗LAM-IgG和PPD试验,并与30例非结核病患儿进行对照。结果:小儿结核病PPD试验阳性率为59.1%,抗LAM-IgG阳性率为69.7%,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PPD试验对非重症结核病阳性率(79.5%)明显高于重症结核(18.2%)(P<0.005);而抗LAM-IgG重症结核病阳性率(70.5%)与非重症结核病(68.2%)相近(P>0.05)。PPD试验对非结核病患儿的假阳性率(36.7%)明显高于抗LAM-IgG试验(3.3%)(P<0.01)。结论:PPD试验对非重症结核病诊断价值优于重症结核病;抗LAM-IgG检测对重症结核病的诊断优于PPD试验,对非结核病的假阳性率较低。
作者:刘欣;潘家华;陈兰举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了解类风湿因子(RF)对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D-二聚体结果的干扰情况。方法:检测RF采用胶乳凝集法,D-二聚体采用ELISA法。结果:RF阳性组在中和D-二聚体前后阳性结果均高于对照组(P<0.0 05和P<0.05);两组中和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发生差异无显著性(P=0.999 9)。结论:RF对ELISA法测定D-二聚体结果干扰明显,临床上根据D-二聚体实验结果作为血栓形成性疾病诊断时,应排除RF的干扰。
作者:李静;刘建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术后体位放置是一项常规护理,操作虽然简单,如果没有高度责任心,则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现将术后患者体位安置失当致左上肢血液循环障碍1例作一报道。 1 临床资料 患儿女性,8岁。因腹痛、呕吐2天急诊入院,诊断为急性肠套叠。氯胺酮麻醉下行小肠部分切除术,术后平稳回房,患儿未完全清醒,右上肢肘部静脉输液,搬移患儿忽略左上肢放置位置,致左手肘关节以下压在身体下。术后测右手脉搏未见异常。2 h后,患儿清醒,主诉左上肢僵直,远端皮肤青紫,皮温低于对侧,左手因麻木而活动受限,肱动脉搏动减弱。迅速抬高患肢、按摩、湿热敷、保暖。约30 min,患肢皮温、肤色恢复正常,活动自如,痊愈出院。
作者:解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提高胰腺损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胰腺损伤28例,按美国创伤外科学会提出的胰腺损伤分级标准:Ⅰ级10例,Ⅱ级8例,Ⅲ级4例,Ⅳ级4例,Ⅴ级2例。均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术前诊断为胰腺损伤仅6例,占21.5%。治愈24例,死亡4例,病死率 14.3%。结论:对胰腺损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选择合理的术式,可降低其并发症和病死率。
作者:郑士友;蒋昭林;JIANG Zhao-lin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由于晶体异常所致的继发性青光眼在临床上并不少见,部分病例早期易被忽视而延误治疗。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十分重要,笔者现将此类病例的病因及治疗结果作一分析,现予报道。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1~1998年,我科共收治继发性青光眼47例47眼,占同期各类青光眼总数的8.25%(47/570)。男29例,女18例;年龄8~82岁。晶体膨胀性青光眼19 眼;晶体溶解性青光眼7眼;晶体异位性青光眼20眼;晶体过敏性青光眼1眼。1.2 临床表现晶体膨胀性青光眼19例均为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发病急骤,眼压明显升高,前房浅,房角窄,晶体混浊膨胀,虹膜前膨隆。晶体溶解性青光眼7例均为老年性白内障过熟期,眼压明显升高,前房深,房角开放,在角膜后壁、房水、房角、虹膜及晶体表面可见灰白色具有彩色反光的斑点。晶体异位性青光眼20例均为外伤后晶体脱位引起,其中晶体不全脱位10例,脱位于前房内4例,脱位于玻璃体内6例。晶体过敏性青光眼1例,右眼晶体自发破裂,前房内有多量渗出,角膜后壁有成团的沉着物。所有病例眼压在5.33~9.33 kPa,视力光感至0.3不等。1.3 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均先采用药物治疗,晶体膨胀性青光眼19例行晶体摘除7例,晶体摘除联合小梁切除12例,其中Ⅰ期植入人工晶体14例。晶体溶解性青光眼7 例均行晶体囊内摘除。晶体异位性青光眼20例有6例保守治疗,14例行晶体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晶体过敏性青光眼1例保守治疗。1.4 结果眼压控制在正常水平者41例,占87.23%,未控制者6例,占12. 77%;视力提高38例占80.85%,视力下降7例,占14.89%;视力丧失2例占4.26%(见表1)。其中晶体异位性青光眼眼压控制16例,视力提高仅13例。
作者:李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建立双单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脑囊尾蚴病患者血清中特异性免疫复合物。方法:用抗人IgG单抗包被,捕获血清中特异性IgG型免疫复合物,通过酶标抗囊尾蚴单抗结合物显色,测其OD值。结果:用本方法测得患者特异性免疫复合物阳性率为53.3%,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5);循环抗原、抗体皆阴性患者,免疫复合物的阳性率为50%,与各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5);且免疫复合物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循环抗原的检出率( P<0.005)。结论:本法对囊尾蚴病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尤其对抗原、抗体皆阴性患者意义更大。
作者:张明霞;林尔昕;王淑民;崔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特殊及非典型表现。方法:对具有特殊及非典型表现的28例MM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均结合骨髓、血液等检查而确诊。MM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累及多个系统、器官,表现可不典型而易误诊或漏诊。结论:对MM不典型表现进行综合分析、鉴别,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避免误诊或漏诊。
作者:贾平;吴晓莉;纪淑仪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