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病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及其INR值的探讨

高歌;吴英滇;田万林

关键词:肝疾病, 凝血酶原时间
摘要:目的:探讨凝血酶原时间(PT)及其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在各种肝脏疾病中的变化.方法:采用含钙凝血活酶对肝病患者血浆用凝固法测定,报告INR值.结果:肝硬化、肝癌和肝炎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T延长均具有显著性( P<0.05~P<0.01).结论:PT测定不仅具有外源性凝血系统筛选试验的意义,也可以作为肝病患者对病程进展及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

    目的:总结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2例胸部创伤并发ARDS的患者进行分析;其中,肺叶切除术后6例 ,食管贲门癌术后10例,胸部严重外伤6例.救治方法主要包括去除病因,给予呼吸支持及结果:抢救成功18例,死亡4例.死亡原因主要是多器官功能衰竭及严重的肺部感染.结论:ARDS确诊后,应尽早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其中包括使用呼气末正压通气、间歇正压通气等方法.

    作者:徐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介入治疗成人股骨头坏死12例

    成人股骨头坏死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常规治疗以骨外科手术为主.为了减轻患者痛苦,获得较好疗效,笔者用介入疗法--超选择插管、区域性灌注,治疗成人股骨头坏死12例.疗效较好,兹作报道.

    作者:王冰;刘杰;顾森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小儿癫痫临床与间歇期脑电图的关系

    目的:探讨小儿癫痫临床与间歇期脑电图(EEG)关系特点.方法:采用ND-161型16导EEG机,按国际10~20导系统安放电极.全部于间歇期描记单极及双极导联EEG.结果:EEG异常出现率为69.33%,其取决于癫痫发作频率、病程长短及EEG 描记时间等诸多因素,而癫痫不同发作类型、病因及年龄等因素的EEG异常率是相近的.结论:癫痫间歇期EEG检查对癫痫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董淮富;于山;陈静;潘家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丝裂霉素、干扰素腔内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

    目的:评价丝裂霉素(MMC)及MMC加干扰素(IFN )腔内灌注对预防膀胱癌复发的影响.方法:对1992年2月~2000年2月收治的37例膀胱癌术后患者分成4组,分别膀胱内灌注MMC 10 mg、20 mg、40 mg及MMC 40 mg加IFN,对肿瘤复发进行观察.结果:MMC与IFN联合用药肿瘤复发率较低,但与其他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化学免疫疗法可提高肿瘤对药物的敏感性.

    作者:王名伟;张志伟;郭喜勇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卵巢癌合并腹水两种治疗方案比较

    目的:探讨晚期卵巢癌合并腹水的正确处理方法.方法:A组(60例)术前腹腔化疗2~3次,静脉化疗2个疗程结束后3周行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继续化疗.B组(62例)首先减灭术,术后行腹腔化疗和静脉化疗.每组6~ 8个疗程,药物为环磷酰胺、阿霉素和顺铂.结果:A、B两组总5年生存率分别为25.00%和43.55%(P<0.05).减灭术理想的A、B组5年生存率为31.58%和57.14%(P<0.05);减灭术不理想的A、B组5 年生存率为13.64%和15.00%(P>0.05).结论:晚期卵巢癌合并腹水先手术后化疗比先化疗消除腹水后手术预后明显改善.

    作者:李燕华;王文福;孙蕊;马玲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下颌缘皮瓣移位鼻再造术手术配合

    鼻位于面部中央突出于体表,多因外伤、感染、肿瘤切除后发生缺损,严重影响患者容貌,给患者造成精神和心理上的创伤,对治疗要求较为迫切.1998年以来,我院开展以面动脉为蒂的下颌缘皮瓣鼻再造术[1],临床应用16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将手术配合作一报道.

    作者:孙青;沙子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术中置管放射治疗晚期或复发性妇科肿瘤11例

    目的:探讨术中置管术后分次放射治疗晚期或复发性妇科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分析、比较术中置管、术后分次放射治疗的11例和单纯体外放疗的1 2例晚期或复发性妇科肿瘤患者的疗效、放疗并发症及影响因素.结果:术中置管放疗的11例中,有8例肿瘤完全或基本控制,随访1年无复发,放疗反应较轻.体外放疗的12例患者有4例完全控制,放疗反应较重.结论:术中置管术后分次放疗对于手术无法切除的晚期或复发性妇科肿瘤是一疗效较好、可行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群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线索细胞检查诊断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意义

    细菌性阴道病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其发病率在阴道感染性疾病中约占33.0%[1].在该病的诊断中,线索细胞检查是较重要的一项指标.线索细胞的特征是上皮细胞表面附着大量革兰阴性小杆菌,使细胞边界模糊不清,形似一松软小球 .本文就其临床意义作一探讨.1 临床资料1.1 标本来源 122例均为1999年9月~2000年3月我院门诊女性患者;年龄20~59岁.症状主要为阴道分泌物增多,部分患者有外阴瘙痒及灼热感.

    作者:张旋;金宏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左半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术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致急性结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术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运用术中结肠灌洗对12例左半结肠癌致急性结肠梗阻患者行一期切除吻合术.结果:12例患者全部达到一期愈合,术后无吻合口瘘发生.结论:使用术中结肠灌洗行一期切除吻合术,对治疗左半结肠癌致急性结肠梗阻疗效好,方法可行.

    作者:赵纲;倪旭东;成剑文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对大肠埃希菌进行超广谱β -内酰胺酶(ESBL)和耐药性测定,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采用标准纸片扩散法对211株大肠埃希菌进行1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ESBL检测采用双纸片扩散法.结果:211株大肠埃希菌中检出产ESBL者25株,第三代头孢菌素、阿米卡星、呋喃妥因、亚胺培南为治疗大肠埃希菌感染较有效抗菌药物.产ESBL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磺胺类几乎全部耐药,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率也较高,而呋喃妥因耐药率相对较低,亚胺培南则全部敏感.结论: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者检出率较高(11.8%),产ESBL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十分严重.

    作者:陈安彬;张明群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新生儿自发性结肠穿孔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探讨新生儿自发性结肠穿孔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6例新生儿自发性结肠穿孔的临床资料予以分析.右半结肠穿孔2 例行修补术,左半结肠穿孔4例行双腔襻式造瘘.结果:2例低出生体重儿死亡,另4例存活.结论:手术以双腔造瘘即时开放为宜,早期手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庄严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和子宫动脉血流的影响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和子宫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对30例临床诊断为子宫肌瘤患者从月经第5天开始,每天口服米非司酮12.5 mg,连续3个月,治疗前后彩色超声测量子宫体积、肌瘤体积、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和肌瘤血流RI.结果: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闭经,治疗后子宫体积平均缩小(26.79±12.78 ) %,肌瘤体积平均缩小(40.28±14.15)%,治疗后子宫动脉血流RI明显增高(P<0.001) ,肌瘤内部血流明显减少.结论:米非司酮是有效的治疗子宫肌瘤的药物,可明显增加子宫动脉血流R I,从而减少肌瘤内血供.

    作者:任秀萍;杨岫臣;李松年;徐永祥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原发性输卵管癌伴双侧卵巢微小交界瘤1例

    患者32岁.2000年7月30日因孕40周、不规则腹痛10 h入院. 既往身体健康,孕前有4年不孕史,曾在外院多次治疗,B超示子宫附件无异常.孕期产检无异常,无阴道流血及流液史.入院查体:T 36.8℃,P 80次/分,R 20次/分,BP 105/7 5 mmHg(1 mmHg=0.133 kPa),体重73.5 kg;宫高32 cm,胎心144次/分,宫缩不规则,先露头位,宫口开1指.B超示 :LOT,胎儿脐带绕颈2周可能.入院诊断:足月临产,珍贵儿,脐带绕颈可能,G1P0,LOA .

    作者:鲍小红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神经内镜术清除脑内血肿15例

    目的:介绍应用神经内镜清除脑内血肿的经验 .方法:应用神经内镜清除15例脑内血肿,总结手术指征、手术要点和疗效 .选择病例具有以下特点:病因为外伤或高血压;手术时间为发病后5~36 h;无脑疝、深昏迷及脑中线结构移位>1.0 cm者.手术要点:术前精确定位;熟悉镜像特征;手术原则为大限度地清除血肿和减少出血.结果:治愈14例,1例术前即出现肾功能衰竭而死亡,全组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6例偏瘫有所恢复.结论:应用神经内镜清除脑内血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其要求是选择合适的病例和掌握神经内镜的操作方法及清除脑内血肿的基本原则.

    作者:张少军;杨百春;苏贺先;娄飞云;马骏;刘长文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肝病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及其INR值的探讨

    目的:探讨凝血酶原时间(PT)及其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在各种肝脏疾病中的变化.方法:采用含钙凝血活酶对肝病患者血浆用凝固法测定,报告INR值.结果:肝硬化、肝癌和肝炎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T延长均具有显著性( P<0.05~P<0.01).结论:PT测定不仅具有外源性凝血系统筛选试验的意义,也可以作为肝病患者对病程进展及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作者:高歌;吴英滇;田万林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国人肝静脉深度的变化对肝损伤手术方法的影响

    目的:通过定点测量30例正常尸肝静脉距肝膈面的投影距离,分析其对肝损伤缝合方法的直接影响.方法:测量肝静脉在距下腔静脉2 cm、5 cm、10 cm处距肝膈面的投影距离 .结果:肝左静脉全部及肝中、肝右静脉根部距肝脏表面较近,<2.5 cm .肝中、肝右静脉距下腔静脉5 cm、10 cm处主干绝大部分深处肝实质内,达4.3~6.2 cm.结论:肝左静脉主干、肝中静脉和肝右静脉根部约2 cm范围内距肝脏膈面较近,便于肝静脉的缝扎、修补和较浅的创面缝合;肝中、肝右静脉2~5 cm段较适合创面缝合,但不适合缝扎;肝中静脉、肝右静脉中段5~10 cm段深处肝实质内,操作困难,宜行裂口清创探查、肝动脉结扎和肝叶切除术等较大操作,但不宜缝合、缝扎.

    作者:刘安重;陈孝平;卢琦萍;孟春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一起大学生风疹流行调查分析

    风疹多见于儿童,成人或青年人发病者较少.2000年4月,安徽财贸学院大学生中发生了一起风疹暴发流行.经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后,在短时期内疫情得到控制,现作报道.

    作者:何淼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医学生外周血T细胞mIL-2R的表达

    目的:测定正常医学生外周血T细胞数量及其亚群比例和活化后mIL-2R的表达水平,为正常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提供参考数据.方法: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法对49名在校医学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mIL-2R进行检测.结果:男生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总T细胞亚群(CD3+)占(64.90±4.11)%,其中CD4+和CD8+ T细胞亚群分别为(42.84±4.08)%和(30.23±2.03)%,CD4+/CD8 +比例为1.42±0.10;植物血凝素(PHA)诱导前后淋巴细胞的mIL-2R表达水平分别为(3.08± 1.22)%和(3 1.76±3.52)%;女生T细胞亚群阳性百分率分别为CD3+(66.61±3.36)%、CD4+(43.83± 3.85)%、CD8+(29.06±2.53)%、CD4+/CD8+1.52±0.16,PHA诱导前后的mI L- 2R表达水平分别为(3.48±1.41)%和(34.58±3.05)%.虽然女生CD3+、CD4+和mIL- 2R表达水平偏高,CD8+偏低,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女生CD4+/CD8+ 比值及诱导期mIL-2R表达水平较男生增高(P<0.05和P<0.01). 结论:医学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率均在正常范围,男生和女生之间无明显差异,但女生CD4+/CD8+比值较高;PHA刺激诱导mIL-2R正常表达,但在女生较高.

    作者:王健;李朝品;钱中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小儿烧伤并发惊厥的原因及防治

    目的:探讨小儿烧伤并发惊厥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发生惊厥的烧伤患儿临床资料.结果:1例死于惊厥,2例惊厥缓解后又因败血症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其余均治愈.结论:高热、休克、低钠血症、低钙血症、酸中毒等是小儿烧伤并发惊厥的主要原因,也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章祥洲;杨蔚;袁振奋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筋膜内侧入分离法腹膜外剖宫产术46例分析

    目的:观察筋膜内侧入分离法腹膜外剖宫产术的效果.方法:采用筋膜内侧入分离法行腹膜外剖宫产术46例,与同期顶入法腹膜外剖宫产术23例及层次分离法腹膜外剖宫产术25例比较,观察三种术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损伤及腹膜破裂、一过性血尿、术后病的发生率.结果:筋膜内侧入分离法腹膜外剖宫产切皮到胎儿娩出时间及总手术时间缩短,膀胱损伤及腹膜破裂发生率减少,与顶入法和层次分离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中出血量、一过性血尿及术后病率,三种术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筋膜内侧入分离法腹膜外剖宫产术操作简便、安全,优于顶入法、层次分离法.

    作者:胡南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