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硬化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

何浩明;冯岚;田小平;庄惠琴;陈宽浩;苏彩女;徐凤英

关键词:肝硬化, 红细胞膜, 免疫学技术
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应用免疫学技术测定31例肝硬化患者红细胞C3b受体(C3bR)花环试验和免疫复合物花环试验(IC)及红细胞免疫粘附(RCIA)调节因子(RCIA促进因子和RCIA抑制因子)活性的测定,并与35名健康者作对照.结果:肝硬化患者C3bR花环率低于正常组,而IC花环率高于正常组(P<0.01),RCIA抑制活性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测定肝硬化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对了解其免疫状态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创伤性膈疝23例诊治体会

    目的:总结创伤性膈疝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3例创伤性膈疝进行回顾性分析.除5例直接急诊手术外,全部进行X线检查,16例有阳性发现.陈旧性膈疝6例.本组均进行手术治疗,经胸11例,经腹7例,经胸加腹部切口手术2例,胸腹联合手术2例.结果:治愈20例,死亡3例.结论:诊断主要依据X线表现,创伤性膈疝一经诊断,尽早手术可减少其病死率.

    作者:李宗狂;何长林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十二指肠肿瘤的诊治进展

    十二指肠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可发生于十二指肠各段,以原发性多见,偶可发现继发性肿瘤.与胃及大肠相比,小肠肿瘤少见,仅占全胃肠道肿瘤的5%~6%,而发生在十二指肠的肿瘤则更为罕见.近年来,由于纤维十二指肠镜的广泛应用,对于十二指肠肿瘤的发现率较以往有所提高,临床医师应予高度重视.

    作者:徐小峰;郭文平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微型钛板固定治疗上颌骨骨折1例

    患者男性,34岁.车祸伤及头面部致上颌骨粉碎性骨折1个月,于1997年11月13日由外院转入.右面中部伤口愈合有凹陷.口腔全景片及CT示:间和间有纵行骨折线,间有水平牙槽骨折线,残根,早接触,咬关系紊乱.在全麻下用开口器张开口腔,于牙龈沟上0.5 cm水平切开,达上颌骨骨膜下,骨膜剥离器剥离骨膜.见上颌骨骨折错位,上颌窦(右侧)前壁有1 cm×2 cm缺损,上颌窦内有坏死组织.清除右上颌窦内坏死组织,用双氧水、生理盐水反复冲洗.骨凿撬开错位愈合的上颌骨,造成新的骨折,然后上托下垂的上颌骨至正常咬关系位.选择3个3~4孔合适的微型钛板,给予适当的塑形,使其自然贴合于骨折部位的外侧骨面.高速电钻钻孔后,用钛合金小螺钉将小钛板拧紧,使骨折断端紧密对合、良好固定.上颌窦碘仿纱条填塞引流,创面分层缝合.上下牙列安置牙弓夹板,给予颌间结扎固定.术后给予先锋霉素Ⅴ 5.0 g静脉滴注及口腔护理.1周拆线,3周拆除颌间结扎.咬关系恢复正常.

    作者:崔海燕;田宇虹;马学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硬膜外利多卡因加芬太尼、曲马多的麻醉效应

    目的:观察硬膜外利多卡因加芬太尼、曲马多对上腹部手术的麻醉效应.方法:按美国麻醉学会(ASA)五级分类法,67例Ⅰ~Ⅱ级胆道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芬太尼组(F组)、曲马多组(T组)及利多卡因组(L)组.每组硬膜外首剂量均为1.6%利多卡因20 ml,F组含芬太尼0.1mg,T组含曲马多100 mg.于首剂量麻醉期间对镇痛效应、肌松度、内脏牵拉反应予分级评定,同时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和血氧饱和度.结果:三组麻醉镇痛效应相同(P>0.05),肌松以F组较差(P<0.01),抑制内脏牵拉反应则F组和T组效果好(P<0.01),且F组和T组血压下降的病例数比L组少(P<0.05).结论:硬膜外腔应用曲马多强化麻醉是临床上可行的一种方法.

    作者:张运淳;罗燕芝;曹贤花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局部晚期乳腺癌26例的处理

    目的:研究局部晚期乳腺癌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无远处脏器转移)的临床资料,并分组进行比较,观察预后.结果: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4.6%、42.3%和23.1%,对锁骨上转移者行乳腺癌根治术加下半颈淋巴结清除术,预后较好.结论: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术前化疗可提高生存率.应因人而异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张荣新;戴邦朝;王圣应;李同度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肾盏憩室与肾囊肿的CT鉴别诊断

    CT扫描是肾脏疾病影像诊断的主要方法之一,以往平扫时发现肾内单发圆形境界清楚的水样低密度灶,多诊断为肾囊肿而忽略肾盏憩室的诊断.笔者对32例肾内单发类圆形病灶增强前后的各种CT征象进行综合分析,探讨CT扫描对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

    作者:郭文争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肝硬化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应用免疫学技术测定31例肝硬化患者红细胞C3b受体(C3bR)花环试验和免疫复合物花环试验(IC)及红细胞免疫粘附(RCIA)调节因子(RCIA促进因子和RCIA抑制因子)活性的测定,并与35名健康者作对照.结果:肝硬化患者C3bR花环率低于正常组,而IC花环率高于正常组(P<0.01),RCIA抑制活性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测定肝硬化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对了解其免疫状态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何浩明;冯岚;田小平;庄惠琴;陈宽浩;苏彩女;徐凤英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替硝唑注射液治疗妇科厌氧菌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替硝唑注射液治疗妇科厌氧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副作用及应用前景.方法:104例诊断为厌氧菌感染患者分为两组:替硝唑组56例,甲硝唑组48例,治疗前行厌氧菌培养并观察临床效果、细菌阴转情况及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8.2%,对照组85.4%(P<0.01);细菌阴转率分别为93.9%和75.0%(P<0.05),胃肠道反应率分别为10.7%和68.8%(P<0.005).结论:替硝唑注射液治疗妇科领域厌氧菌感染优于甲硝唑液,可应用于产褥期感染.

    作者:晋茂生;何玉;郭才;王才智;张启英;李杰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吸氧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方式和气体交换的影响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症状限制性运动后气体交换的恢复和呼吸方式改变与吸氧对它们的影响.方法:COPD患者14例分别于吸氧前后,作症状限制性运动负荷试验.试验中连续测定气体交换参数,比较吸氧前后呼吸方式改变,并计算气体交换参数恢复半衰期和恢复程度.结果:吸氧后E、VT及HR恢复半衰期较吸氧前明显缩短;在运动停止10 min时,呼吸各参数恢复程度相仿,无明显的差异.吸氧前△VT为(4.4±2.9)%,而吸氧后△VT为(1.7±2.2)%,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吸氧能明显改善COPD患者症状限制性运动气体交换参数恢复半衰期和呼吸方式.

    作者:周彩存;王爱华;刘玉珠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自体血管移植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15例

    目的:探讨肾动脉重建术的适应证和术中肾功能的保护措施.方法:采用自体髂内动脉和大隐静脉行肾动脉重建术,对15例肾血管性高血压采用自体血管移植的结果分析.结果:治愈10例,有效3例,失败2例.结论:自体血管移植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远期疗效好.对于Ⅲ期患者可考虑先重建肾动脉;无效时,再切除肾脏.

    作者:李晓强;关超;吴允明;余朝文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人工义眼台治疗眼窝凹陷畸形23例

    目的:观察眼球摘除后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物眼窝成形术的疗效.方法:采用巩膜壳包埋羟基磷灰石义眼台做为眼球摘除(或眼内容剜除)术后眼窝成形的填充物,观察23例成形效果.结果:患者获得良好的义眼运动,术后并发症少,效果满意.结论:羟基磷灰石义眼台适合各种眼窝凹陷畸形患者的整形.

    作者:高自清;陈大本;武保侠;李强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结核病11例临床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具有免疫学异常,其治疗又是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使之成为免疫受损者(immunoco-mpromised host,ICH),故易并发感染,尤以结核感染常见[1].鉴于临床较易误诊或漏诊,特予报道.

    作者:王政;操乐杰;魏凡;许迪威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免疫酶技术在细菌L型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细菌L型临床标本的检出率,将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免疫学技术引入细菌L型检测工作.方法:用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及其L型的特异性抗体作为第一抗体,以生物素-抗生物素免疫酶染色法在各种临床标本中检测相应抗原.结果:此种方法简便、快速,细菌培养后6 h免疫酶染色即呈阳性,并发现金葡菌L型抗体的免疫酶染色与某些革兰阴性菌之间有交叉反应.结论:如能制备出特异性L型抗体作为第一抗体,结合特异、敏感的免疫酶技术,可以提高临床标本中细菌L型的检出率及缩短检验时间,值得在检验工作中推广.

    作者:夏佩莹;刘勇;李凤云;唐素兰;席玉玲;吴可仁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甘利欣联合复方丹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6例

    目的:观察甘利欣(甘草酸二铵)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的疗效.方法:将132例CH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甘利欣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并给予常规抗炎、保肝、降酶、降低血粘度等治疗;对照组采用除甘利欣和复方丹参之外的常规治疗,疗程均为60 d.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77.3%,对照组为40.9%,差异有显著性(P<0.005);在显效病例中,使丙氨酸转氨酶(ALT)恢复正常的时间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治疗组肝功能各项指标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01).结论:甘利欣联合复方丹参治疗CH,可促进肝功能的恢复,降低转氨酶和总胆红素水平.

    作者:刘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大肠息肉58例

    1996年4月~1998年6月,我室经结肠镜对大肠息肉患者作高频电凝电切术58例(77枚).现作一报道.

    作者:彭海霞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尼莫通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尼莫通(0.02%尼莫地平溶液)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作用,以及佳用药时间.方法:甲组不用尼莫通;乙组24 h内用尼莫通;丙组72 h后用尼莫通.观察疗效,并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早期应用尼莫通比晚期应用以及不用尼莫通对部分脑功能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CT扫描显示早期应用尼莫通者与不用者脑水肿坏死病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72 h后用尼莫通者与不用尼莫通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尼莫通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功能恢复有明显的疗效,而且用药愈早疗效愈显著.CT扫描不能作为脑功能恢复的主要指标.

    作者:苏贺先;马骏;娄飞云;张先闯;张凤银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瘤1例

    患者男性,51岁.全身多形性红斑样皮疹5个月,高热10 d,于1998年11月就诊.5个月前,患者上肢伸侧出现红斑、风团,瘙痒剧烈,外用皮康霜稍好转,数天后躯干部亦出现红斑、丘疹、风团,皮疹呈多形性、可变形,患者因一般情况尚好,未予治疗.4个月前,患者出现阵发性咳嗽,咯白色粘痰,耳后、颌下、腹股沟淋巴结无痛性进行性肿大.外院耳后淋巴结穿刺涂片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就诊前10 d,出现高热达41℃,大量饮水出汗后体温自动降至正常,每天反复2~3次,应用抗生素无效,皮疹泛发.

    作者:张汝芝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运动与恢复期呼吸方式的改变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极量运动及其恢复期呼吸方式的改变.方法:临床稳定期COPD患者40例和正常中老年男性22例作极量运动负荷试验.以运动及其恢复期潮气量(VT)作为横座标与分时通气量(VE)作为纵座标作图,比较运动及其恢复期呼吸方式的改变.结果:与正常人相比,COPD患者△VT显著增加,其大小与FEV1%和VEmax/MVV明显相关,但与O2max、O2max/Pred O2max、HRmax、SaO2min、VTmax、EqO2max、EqCO2max等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临床稳定期COPD患者极量运动恢复期存在浅快呼吸,其发生可能与呼吸肌疲劳等有关.

    作者:周彩存;王安潮;王爱华;刘玉珠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慢性肝炎患者色氨酸耐量试验的临床意义

    色胺酸耐量试验(TrpTT)[1~6],是一种新的肝功能试验,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高.本文通过对40例慢性肝炎患者进行TrpTT检测,其结果证实可反映出肝组织的损伤程度,现予报道.

    作者:马龙;李向荣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治疗进展

    血栓和栓塞是脑梗死发病的基础,因而理想的方法是,使缺血性脑组织在出现坏死之前,恢复正常的血流.脑组织获得脑血流的早期重灌注,可减轻缺血程度,限制神经细胞及其功能的损害.近年来,通过国内外大量的临床研究认为,在血液稀释、血管扩张、溶栓等治疗中,溶栓治疗成为急性脑梗死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梁冰;王惠军 刊期: 2000年第01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