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久锋
目的:对肺癌与良性肿瘤鉴别中CT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1月 ~2017年12月收治经CT诊断的肺部良性肿瘤和肺癌患者118例成立CT组,选择本院2017年1月 ~2017年12月收治经X射线诊断的肺部良性肿瘤和肺癌患者116例成立X射线组,对两组影像学表现、灵敏度、特异度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CT组在肺叶一侧或全肺不张、有毛刺或锯齿状等方面影像学表现和X射线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通过不同方法诊断的肺部良性肿瘤和肺癌例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CT组在诊断肺部良性肿瘤和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和X射线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CT是临床中鉴别诊断肺部良性肿瘤好和肺癌的有效方法.
作者:符双石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对比分析病毒性肺炎与细菌性肺炎胸部CT特点、临床表现.方法:对本院2016年6月 ~2017年12月接收的152例肺炎患者资料加以探究,将其分为2组,每组76例;其中病毒性肺炎患者设为实验组,细菌性肺炎患者设为对照组,2组均行胸部CT检查,对比并分析其胸部CT特点、临床表现情况.结果:实验组呈充气支气管征及发生于肺叶实质概率18.42%、0.00%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7.37%、36.84%(P<0.05);但实验组呈小叶分布的毛玻璃样影概率44.74% 显著高于对照组15.79%(P<0.05);对比分析2组临床表现可知:实验组病程于7~14d内可自行缓解,对照组予抗生素可快速治愈;实验组早期症状是上呼吸道感染,对照组则无此症状;二者皆出现急性呼吸衰竭及急性起病;实验组发生于单侧单叶、肺实质概率21.05%、15.79%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9.47%、94.74%,且发生于肺间质概率84.21% 显著高于对照组7.89%(P<0.05).结论:细菌性肺炎与病毒性肺炎患者临床表现特异性较缺乏,但具临床特点及诊断价值.
作者:许敏杰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对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采用胃镜下喷洒医用生物蛋白胶治疗的效果.方法:从本院随机选择2016年8月 ~2017年8月收治的42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对其进行胃镜下喷洒医用生物蛋白胶的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24%,治疗效果非常显著.结论:对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进行胃镜下喷洒医用生物蛋白胶的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
作者:曹志强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移动CT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公司接受移动CT、16排及64排旋转CT检查患者头颅影像资料,并对其扫描方法、扫描参数、图像质量进行对比.结果:移动CT与固定CT的图像质量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移动CT具有体积小、方便、快捷、安全、易操作以及辐射小等特点,可在患者床头进行检查,降低因搬动患者带来的不便以及安全隐患.
作者:张励;杨舰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究内窥镜电切术对消化道息肉的治疗效果,分析内窥镜电切术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意义以供未来治疗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2月 ~2016年12月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40例消化道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过电子结肠镜检查发现息肉后,采用高频电刀将息肉进行切除,术后进行常规护理,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患者情况以及是否发生癌变等.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4.28%.结论:采用内窥镜电切术治疗消化道息肉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的优点.
作者:韩玉珊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研究脊柱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因素.方法:本次观察对象为2016年1月 ~2017年1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电脑随机抽取80名患者,对80名患者都采用脊柱植入物固定方法治疗,治疗后对患者进行观察,复发者30例分为对照组,未复发者50例分为研究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研究脊柱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在年龄、体重、病程上均轻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饮食习惯普遍好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患者手术时腰椎盘突出切除更彻底.两组数据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因素主要有年龄高、体重重、病程长、手术不彻底和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
作者:刁海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总结髓心减压联合钽金属棒植入治疗股骨头坏死的远期疗效.方法:对30例(33髋)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均采用髓心减压+钽金属棒植入联合方案治疗,术后均给予3d抗生素防感染,评价本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本组病例术后均Ⅰ期愈合,未见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25.36±2.13)个月,27髋疼痛症状缓解,4髋表现为仍存在一定程度的疼痛,2髋表现为二次塌陷,均为股骨头坏死侧;经Harris评分为(85.13±4.79)分.结论:锁芯减压联合钽金属棒植入治疗股骨头坏死确有效果,但仍存在一定不足之处,临床应用需酌情选择.
作者:李纯勇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欧净蓝在急性胰腺炎患者鼻空肠营养置管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选取在2016年1月 ~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需经鼻空肠营养置管患者64例,分为两组,每组32例进行比较分析.观察组采取欧净蓝作润滑剂,对照组采取石蜡油作润滑剂来进行鼻空肠营养置管.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置管前后观察组患者心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鼻空肠营养置管中应用欧净蓝作为润滑剂,能够有效的增加鼻空肠营养置管的成功率,减轻对患者食管及其黏膜的创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祁可;杨婷;宋云锋;杨丽;吴仁培;陈辉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观察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老年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本院2016年11月 ~2017年11月收治的124例老年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资料加以分析,随机分为2组,每组62例;对照组予PC治疗,实验组予根治性TURBt治疗,比对2组手术效果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40.02±5.38)mL、手术时间(54.23±7.52)min及留置导管时间(5.36±0.85)d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物质功能(88.64±8.35)分、躯体功能(87.52±8.48)分等生活质量维度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MIBC行根治性TURBt治疗可取得确切疗效,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宁 刊期: 2018年第17期
智能乳腺全容积超声系统是一种国内首创的新型超声技术,与常规乳腺诊断技术相比,其图像分辨率高、能有效减少因手法失误而造成的漏诊、具有对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文章就IBUS系统在体检中的运用进行综述.
作者:梁黎昕;兰红勤;周亮 刊期: 2018年第17期
心电监护仪是一种较为精密性的仪器,自动化,智能型,主要作用是监护患者的身体动态,对于危重患者而言,心电监护仪在一定程度上是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的.心电监护仪使用范围非常广泛,是医院使用的一种比较常见的电子仪器.它能不断的检测患者的身体动态生理参数,以心电图的形式展现出来,并且还能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及时报警.为争取患者生命争分夺秒,让患者的生命多了些许安全性.能让医生及时赶到,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救治措施,阻止患者病情恶化,或减弱患者并发症的严重程度,进行有序的治疗.心电监护仪一般是需要操作人员根据心电图所反映的患者状况,从而进行分析判断,正确处理的.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准对于心电图的了解概括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能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作者:汤童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简述PDCA循环管理在提高医疗设备培训率的设备管理过程.通过深入分析和掌握本院医护人员对于医疗设备的培训率低的原因,针对要因拟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持续改进措施,全院各科医疗设备培训率达100%,提高了医护人员的设备正确操作能力及常见故障判断和处理能力,全院医疗设备操作培训管理得到规范化和标准化.
作者:陈泳飞;黄载全;欧勇华;李明通;李伟东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分析腹部超声联合经阴道超声对妇科急腹症患者诊断准确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 ~2018年1月期间150例急腹症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抽签分组的方式分为腹部超声组、阴道超声组、联合超声组,各50例,腹部超声组患者进行腹部超声检查,阴道超声组患者进行阴道超声检查,联合超声组患者进行腹部超声、阴道超声检查,将超声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观察比较三组患者超声诊断准确率.结果:联合超声组患者、腹部超声组患者、阴道超声组患者超声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4.00%、74.00%、80.00%,联合超声组患者诊断准确率高于腹部超声组、阴道超声组(P<0.05).结论:对妇科急腹症患者进行腹部超声联合经阴道超声诊断,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单一诊断方式,能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杨艳 刊期: 2018年第17期
随着现代社会信息的高速发展,医院的信息管理也在近几年迅速发展了起来.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中,电子病案成为一项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程.
作者:朱岩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坏疽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17年1月 ~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4例老年坏疽性胆囊炎患者分到观察组(n=62例)和对照组(n=6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有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6.45%(4/62),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5.81%(16/6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坏疽性胆囊炎患者中施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倪世福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BiPAP呼吸机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用本院2017年2月 ~2018年3月治疗的64例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治疗,观察组为BiPAP呼吸机通气,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FEV1、FVC、FEV1/FVC、PEF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25% 低于对照组的25.00%,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BiPAP呼吸机通气治疗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应用效果显著,各项症状得到改善,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了治疗效果.
作者:孙竹筠 刊期: 2018年第17期
医疗器械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医疗器械采购环节的严谨性直接影响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医疗器械采购的管理核心是风险防范,文章将风险管理理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等管理学方法应用于医疗器材采购的实践工作中,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三个环节构建医疗器械采购风险防范体系,希望为医疗器材采购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与实现指导参考.
作者:杜亚军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无痛分娩应用止疼泵与自控镇痛泵的效果并进行对比.方法:选取2016年5月 ~2017年5月在本院进行无痛分娩的足月妊娠初产妇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产妇应用止疼泵,观察组产妇应用自控镇痛泵.对比两组产妇镇痛效果、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时间则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后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产妇无痛分娩过程中应用自控镇痛泵,其镇痛效果要优于止疼泵,且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时间明显缩短.
作者:谭崇新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对比磁共振(MRI)和64排螺旋CT诊断膝关节外伤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 ~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膝关节外伤患者70例,先后对所有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诊断和磁共振诊断,并分别记做对照组和治疗组,进而对比两组患者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结果:对照组共检出64例,检出率为91.43%;治疗组共检出69例,检出率为98.57%.治疗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诊断正确率上,治疗组采用磁共振检查,在多项检查中正确率达到100%,高于对照组的检查正确率(P>0.05).结论:磁共振和64排螺旋CT均可以有效检查膝关节外伤,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作者:戴海波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研究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 ~2018年1月于本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415例门诊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经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后,推血涂片显微镜下进行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将两种检验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用于研究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结果:仪器检验中出现阳性警报的镜检阳性率为80.87%;全部标本进行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红细胞呈现大小不等表现的8例;可见原始、幼稚细胞的2例;异形淋巴细胞增多的9例;血小板假性减少的2例;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类白血病反应表现的3例.存在仪器报警提示、仪器检验结果与镜检结果不符合情况.无报警提示标本白细胞分类计数与仪器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符合率较高(P>0.05).结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于正常人群筛查作用明显,血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也非常重要.二者联合应用能够提高检验的准确性,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雷飞飞 刊期: 2018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