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娟
目的:探析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运用在Ⅲ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选择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收治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放化疗治疗,而观察组在胸腔镜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放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同时,随访1~5年,观察组的1年、3年以及5年生存率均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不仅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还能提高远期生存率,值得推广。
作者:王振兴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针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讨论实施高频超声诊断的效果,为日后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3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经过临床病理诊断,确诊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无误诊、漏诊。针对120例患儿,于临床实施高频超声诊断,观察临床诊断结果。结果:经过临床诊断,在120例患儿中,脐周淋巴结肿大共计39例,右下腹淋巴结肿大共计64例,脐左侧淋巴结肿大共计17例。诊断发现,共计50例患儿可见淋巴结多个成群,但并没有出现明显的融合征象情况。实施高频超声诊断后,多数患儿的超声,表现为腹部多个肿大淋巴结的问题,大患儿表现为2.4cm×1.0cm;小患儿表现为1.1cm×0.6cm。患儿的纵横比徘徊在2.1~2.7之间。高频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完全符合,二者比较差异不显著,临床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实施超频超声诊断,可对患儿的疾病有一个深入了解。高频超声诊断仪器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对患儿造成任何的不良影响,仪器扫查面积较大,可以针对疾病做出准确的判断。建议在今后的临床诊断中,将高频超声诊断推广应用。
作者:刘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继发性肺结核C T诊断。方法:针对本院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间接收的继发性肺结核患者65例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符合继发性肺结核的诊断标准,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病例资料。结果:其中浸润型52例(其中13例局灶性肺结核,24例结核球,13例浸润型肺结核伴空洞形成,2例干酪性肺炎),慢性纤维空洞型13例;而通过C T诊断共64例,1例漏诊,诊断率98.46%,C T诊断误诊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1例,漏诊局灶性肺结核1例。结论:CT扫描用于继发性肺结核的诊断,其诊断率较高,并且能够明确病灶的具体部位、大小、形态以及边缘的情况等,同时还应结合临床综合分析,进行鉴别诊断,提高确诊率。
作者:翟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低频超声联合微创术治疗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8例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49例。给予甲组患者低频超声联合微创术治疗,给予乙组患者微创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吸出血肿量及血肿清除率、总体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吸出血肿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甲组吸出血肿量明显低于乙组(P<0.05),甲组血肿清除率、治疗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乙组(P<0.05)。结论:低频超声联合微创术治疗脑出血能有效减少血肿量,提高血肿清除,加强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丽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低位直肠保肛术治疗直肠癌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肛肠科76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各38例,观察组施行腹腔镜辅助低位直肠保肛术,对照组施行开腹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恢复和并发症,随访了解复发率。结果:两组均顺利手术,组间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手术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68.5±32.5)ml、(2.5±0.8)d、(3.6±1.2)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1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率26.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局部复发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腹腔镜辅助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对直肠癌根治效果良好,安全性更好。
作者:辛树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P D A在手术室医疗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我院手术室医疗器械包210个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使用P D A管理前后手术室医疗器械包出错的概率、手术室医疗器械管理质量评分以及单人人工操作所需的时间。结果:使用PDA管理后,手术室医疗器械包出错的概率为36.67%,单人人工操作所需的时间为(10.21±5.32)m i n,且手术室医疗器械管理质量评分为(93.43±4.68)分,明显优于使用P D A管理之前,P<0.05。结论:P D A管理在手术室医疗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可观,安全性高。
作者:李永惠;和影;刘丽丽;边苗苗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疝气补片修补术治疗成人急性疝气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成人急性疝气患者72例,按照随机的分配原则将选入的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应用传统的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疝气补片修补术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观察组术后患者的疼痛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的各指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41.7%明显少于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9%,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成人急性疝气的治疗应用疝气补片修补术治疗的效果好,并发生发生少,手术操作简单易行,患者术后的疼痛感较轻,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斌;何效东;赵晓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索高频超声对甲状腺髓样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疑似甲状腺髓样癌患者100例为此次研究对象,后经病理诊断确诊为甲状腺髓样癌患者的有80例,患者均在2013年4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且对所有患者进行高频超声诊断,分析高频超声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误诊率。结果:在疑似100例甲状腺髓样癌患者中,将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其中80例确诊为甲状腺髓样癌患者,经高频超声诊断发现:敏感度81.25%,特异度为70.00%,准确性为70.00%,误诊率为30%(P>0.05)。结论:高频超声在甲状腺髓样癌患者中诊断效果显著。
作者:徐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各种原因导致外周神经病变在临床工作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如何有效、直接显示外周神经及其病变,一直是影像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随着MR技术的发展,周围神经的MR成像技术有了新的突破,其对周围神经病变的评价研究也愈受到关注。现将周围神经的成像技术及其周围神经病变应用予以综述。
作者:杨元芬 刊期: 2016年第04期
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作为灭菌物体消毒的装置,主要应用在卫生防疫、制药、医疗等行业中,用于对器械、食品、器皿、液体等物品的灭菌消毒处理。因为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工作质量直接决定灭菌消毒效果,所以为了保证能够有效对医疗或卫生防疫等行业中的器械、器皿等有效的灭菌消毒,一定要保证其有效应用。一旦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出现故障,需要相关维修人员及时有效的处理故障,使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归回到佳工作状态。基于此,本文就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常见的故障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究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故障的维修方式,希望对于保证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长期有效工作应用有所帮助。
作者:戴光立;钮心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随着医院手术不断的增多,医疗器械不断的更新,医疗资源共享不断的推进,外来手术器械越来越多,对外来手术器械的资质合法性的管理、外来手术器械是否为医疗专用手术器械的管理、外来手术器械验收的管理由为重要。本文第一部分从经济学的角度去阐述外来手术器械的管理对医院的重要性,外来手术器械准入管理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外来手术器械资质的管理,一个是外来手术器械验收的管理。第二部分解释外来手术器械准入的相关概念和文件。第三部分结合工作中出现的情况阐述外来手术器械准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第四部分提出外来手术器械准入管理的管理办法,总结出既具合理性又具可操作性的外来手术器械资质管理办法和外来手术器械验收管理办法。
作者:尹春阳;孟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多功能美容手术仪治疗腋臭56例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腋臭患者56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2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激光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多功能美容手术仪治疗,经过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观察组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8%;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7.8%,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上可以采用功能美容手术仪治疗腋臭患者,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王琳琳;王勇;潘卫峰;黄威;刘欢;翟圣涵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医院的医疗器材的临床使用安全已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文章就规范实施中的医疗器械临床准入、执业技术资格、管理执行成本等问题进行探讨,希望与全国同仁交流。
作者:于爱婧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析CAD/CAM氧化锆全瓷进行口腔修复应用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76例口腔修复疾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其中观察组采用CAD/CAM氧化锆全瓷进行修复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合金烤瓷进行修复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修复效果。结果:修复治疗1年后,观察组2例患者出现牙齿松动及严重缺损等情况,口腔修复治疗有效率约为95%;对照组19例患者出现牙齿松动及严重缺损等情况,有效率为5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C A D/CAM氧化锆全瓷进行口腔修复治疗应用,具有较好的作用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致病机制与感染病征,为推动临床防治提供指导建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建立《神经外科术后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调查量表》,采用时间段取样法抽取1500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住院病史,根据统计分析数据进行病理症候观察研究。结果:本研究后有效病例1430例,术后出现消化道出血的病例数为75例,发生率为5.24%。择期手术中第四脑室肿瘤术后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15.79%(3/19),急诊手术中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消化道出血高达46.43%(13/28)。结论:患者出现颅高压、颅内血肿与颅咽管肿瘤病变感染更易发生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应加强观察。
作者:乔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显微镜下采用鼓膜置管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鼓膜置管术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显微镜下鼓膜置管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效果,脱管情况,采用其他手术情况。结果:对照组的治愈率是55%,总有效率80%,治疗组患者的治愈率是80%,总有效率是9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都优于对照组,脱管情况,采用其他手术情况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显微镜下采用鼓膜置管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可较好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脱管情况,对该病患者的治疗具有较大的意义,为临床上治疗该疾病患者提供较为有力的依据。
作者:张立晨;张瑞迪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比3MZ350树脂和GC Gradia Direct树脂后牙充填治疗的效果。方法:使用3MZ350树脂充填80颗后牙(A组),使用GC幻彩树脂充填76颗牙(B组),3个月、6个月、一年时对其进行随访,根据USPHS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结果:6个月及1年的随访结果示两组材料的完整性、边缘缝隙及边缘着色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目前常用的3M Filtek Z350树脂和GC Gradia Direct树脂在引起牙髓活力的失去、术后敏感及继发龋方面均可以满足临床要求,是可以优先考虑的两种树脂材料。但在充填体的完整性,形成微渗漏及边缘着色方面临床医师可以优先选择3M Filtek Z350树脂,本研究在临床医师及患者选择充填材料方面可以提供临床依据。
作者:努尔比亚木·麦麦提依明;牛巧丽;孙玉亮;赵今;张仪;陈玉卿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针对外周血涂片镜检于急性白血病诊断中的意义进行分析与探究。方法:选取在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被确诊的9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实施综合的分析,针对应用外周血涂片镜检同临床诊断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结果:针对9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应用血常规仪器检测的基础上,进行涂片镜检,在首次的白血病细胞检出率结果为95.56%;并且具有5例外周血未检出白血病细胞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其白细胞的平均值为1.35×109/L总数减少,血红蛋白平均值为94.83g/L轻度减低,并且血小板平均值为133.68×1012/L基本正常,患者的骨髓增生程度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活跃情况;在90例患者中,具有6例外周血检出少量的白血病细胞低于5%急性白血病患者,其低白血胞总数平均值为1.85×109/L,低血红蛋白平均值为76.25g/L,以及血小板平均值为47.34×1012/L,具有显著的减少,于仪器未提示出异常以及镜检不规范时,需防范误诊或者漏诊情况。结论:对于急性白血病的诊断,进行外周血涂片镜检至关重要,提升技术人员的镜检水平,对诊断急性白血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双通道胃镜在上消化道病变小探头超声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我院接收的108例上消化道病变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n=54)与对照组(n=54)。对照组实施单通道胃镜小探头超声检查,研究组实施双通道胃镜小探头超声检查。对比两组平均操作时间及丙泊酚用量,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平均操作时间及丙泊酚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0%,对照组为16.66%,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双通道胃镜对上消化道病变患者实施小探头超声检查可有效减少丙泊酚用量,缩短操作时间,且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一定安全性,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卢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分析10例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手术,探讨全胸腔镜技术在房间隔缺损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从2014年5月至2015年9月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用全胸腔镜行房间隔缺损边边缝合术7例,3例心包补片。体外循环时间113~230m i n(178.3±33.68m i 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50~89m i n(71.1±13.25m i n),手术时间234~323m i n(282±32.84m i n),机械通气时间180~255m i n(215±24.83m i n),I C U停留时间19~55h (32.9±13.61h),胸腔引流30~120m l(80±42.07)。结果:全组无死亡发生,1例右下肢坏死。随访3个月无近期死亡,复查心脏彩超示:无残余漏。结论:全胸腔镜心脏手术在治疗房间隔缺损心脏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切口小而美观,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英;朱鑫瀛;张静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