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江苏省社区人群基线危险因素与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队列研究

陈冯梅;郭志荣;胡晓抒;武鸣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 队列研究, 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 通过队列研究,了解江苏省社区人群代谢综合征(MS)的发病情况,并用两种诊断标准比较基线合并各危险因素随访发展为MS的风险.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对2000年建立的35~74岁队列人群进行随访.随访终点为MS,分别采用两个诊断标准(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标准及2005年美国成人胆固醇教育计划第三次报告亚裔标准).结果 江苏省人群具有高MS发病率,随访期间的MS发病率均随基线合并MS组分异常数的增加而增加;生存分析显示:在IDF定义下,性别、体力活动和基线患有高LP(a)、高CRP、高血压家族史、肥胖家族史是MS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在ATPIII定义下,高LP(a)、高CRP和被动吸烟是MS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江苏省社区人群具有较高的MS发病率,这预示着心血管等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将会增加,因此应尽早筛查MS高危人群并重视基线高危因素的综合防治.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荨麻疹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心理干预对慢性荨麻疹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慢性荨麻疹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干预对慢性荨麻疹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8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问卷调查;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药物+心理干预治疗.结果 慢性荨麻疹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健康障碍,表现在焦虑心境、紧张、失眠、记忆或注意障碍、抑郁心境、呼吸系症状和植物神经症状方面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干预对提高慢性荨麻疹疗效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作者:慈超;刘雯蓓;王军;师金川;季必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坎地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高血压病伴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作用的观察

    目的 观察高血压病伴阵发性房颤(AF)患者,应用坎地沙坦联合胺碘酮在AF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方法 选择该科2005年2月~2008年2月的70例高血压病伴阵发性房颤患者,在AF转复后随机分为2组,两组均口服胺碘酮,对照组35例给予常规降压药物(除外ACEI和ARB类药物),治疗组35例给予包括坎地沙坦的降压药物,观察12个月.结果 治疗组左房内经明显小于对照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坎地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病伴阵发性AF,可在降压的同时,有效维持窦性心律.

    作者:张士梅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实验诊断学教学改革初探

    目的 为提高实验诊断学理论教学效果,探讨其改革方法.方法 针对实验诊断学理论教学在课程安排、师资配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一系列的问题,分别对其进行调整和完善,并加强管理.结果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结论 通过对现行的实验诊断学理论教学多方面进行改革,能够明显提高该课程的理论教学质量.

    作者:卞茂红;张循善;徐元宏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移动电话电磁辐射对XE-2100血液分析仪测定结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移动电话电磁辐射对XE-2100血液分析仪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40例体检人员的静脉血液标本,使用XE-2100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测定,作为对照组;然后在一定距离内,移动电话保持通话的状态下再次测定此40例体检人员的血液标本的血常规,此为测定组,比较两组结果.结果 移动电话电磁辐射对XE-2100血液分析仪测定的10项血细胞结果并无干扰影响(P>0.05).结论 虽然电磁辐射对血细胞结果并无干扰,但医务人员在使用移动电话时还是应该充分重视电磁辐射的问题,从而保证仪器的佳使用状态.

    作者:黄先国;卢义柱;汪春新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医疗及护理干预对儿童生长激素激发试验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医疗及护理干预对身材矮小儿童生长激素激发试验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113例进行生长激素激发试验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42例、71例,对照组仅仅按医嘱分别在0、30、60、90、120 min各取静脉血2 ml,观察组在取血前和取血过程中对家长和患儿进行全面系统的医疗及护理干预.结果 比较两组患儿顺利完成试验情况,观察组依从性好,不良反应发生效率低,后有39例完成生长激素激发试验,而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后影响试验进程者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7.14%;对照组依从性差,不良反应发生效率高,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后影响试验进程者19例,不良反应率占26.8%,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 医疗及护理干预能够提高矮小儿童进行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的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黄萍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双胎妊娠一胎死亡后期待治疗15例分析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一胎宫内死亡的原因、临床处理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研究分析1998年1月~2009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双胎妊娠一胎死亡的病例共12例.结果 双胎一胎宫内死亡的发生率为3.3%,期待治疗时间长为66 d,短为数小时,平均保胎时间为10.1 d,分娩平均孕周为34 w.无一例出现明显凝血功能障碍,无一例出现明显凝血功能障碍,先兆子痫和胎膜早破发生率高,分别为33.3 %和26.7%.结论 双胎妊娠一胎死亡后可采取期待治疗,在严密监测存活胎儿宫内安危,积极处理母体合并症或并发症的条件下,尽量延长存活胎儿在宫内生长的时间,提高存活胎儿的生存质量.

    作者:张英;杨媛媛;王颜;吕文杰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胸苷酸合成酶基因多态性预测氟尿嘧啶在晚期食管癌中的化疗疗效

    目的 研究胸苷酸合成酶(TS)和亚甲酰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与应用以氟尿嘧啶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经病理学确诊的晚期食管癌患者107例,并应用顺铂联合氟尿嘧啶三周方案化疗,终98例患者按要求完成该研究.检测患者上述基因位点的多态性,分析基因多态性与反应率(response rate,RR)和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的关系.结果 TS-5′UTR端为2R2R或2R3C或3C3C型患者反应率和无进展生存时间优于2R3G或3C3G或3G3G(P=0.007和0.018),其他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反应率和无进展生存时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TS-5'UTR位点为2R2R或2R3C或3C3C型的晚期食管癌患者与氟尿嘧啶疗效存在相关性,有助于指导晚期食管癌选择氟尿嘧啶化疗.

    作者:胡冰;何义富;单本杰;陈健;钱小军;王磊;季楚舒;胡长路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大戟配伍大枣减毒相关化学物质的初步研究

    目的 初步探讨大戟毒副作用物质基础及大枣解毒减毒作用的机制.方法 利用大鼠在体小肠灌流技术,UPLC-MASS测定大戟95%醇提物,大戟95%醇提物与大枣水提物混合溶液随灌流时间的变化.结果 各色谱峰在大戟95%醇提物中随灌流时间呈现不同的变化,主要变化趋势有四种,表现为峰型的增大、减少,及配伍大枣后峰型的消失.结论 本方法排除了部分与解毒减毒作用无关的成分,将发生变化的成分归类,缩小了寻找毒性成分的范围,降低了盲目性,为更深层次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徐丽;尚尔鑫;沈祥春;时乐;段金廒;徐立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酒精性肝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酒精性肝病 (alcohol liver disease,ALD)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酒精及其代谢产物对肝脏的毒性作用、氧化应激、内毒素、免疫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为了深入研究酒精性肝病的发病机制和筛选防治酒精性肝病的药物,酒精性肝病动物模型的选择至关重要,本文就酒精性肝病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王玲;孙妩弋;姜玲;魏伟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电视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治疗中、上段食管癌16例分析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行胸中、上段食管癌切除术的方法、可行性,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2007年9月~2009 年9月,采用VATS 方法施行食管癌根治术16例,回顾分析术前、术中、术后近期情况.结果 16例患者共清扫淋巴结182 个,平均11.375 个/例,淋巴结转移率26.9%(49/182).平均胸部失血量为131 ml,术后引流量为(1281± 533.5)ml,胸腔闭式引流管带管时间为(7.25±2.35)d. 结论对于Ⅰ、Ⅱ期食管癌,电视胸腔镜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徐宝川;徐美青;魏大中;马冬春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脂质异常与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关系

    目的 探讨脂质异常与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50例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 (结石组)与30例对照组空腹静脉血血脂进行测定,同时收集新鲜胆囊胆汁化学法测定胆汁中胆固醇(CHD),胆汁酸(TBA)及磷脂(PL)的含量并计算胆固醇饱和指数(CSI),评价各指标间的关系.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68在50例胆固醇结石患者胆囊壁 (结石组)和30例对照组标本中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血清中TC、TG、LDL值及胆汁中胆固醇、CSI、PL较对照组高,而HDL和胆汁中胆汁酸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脂质异常与胆结石的形成关系密切.

    作者:尹纯林;杨文奇;孟翔凌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仙鹤草降糖活性部位筛选

    目的 确定仙鹤草降糖活性部位.方法 优选仙鹤草中降糖活性成分的提取方法及工艺,用优选的工艺提取仙鹤草得浸膏,浸膏分成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水四部位,通过药效学实验确定降糖活性部位.结果 三氯甲烷和乙酸乙酯部位具有较强的降糖活性,正丁醇及水部位降糖活性不明显.结论 三氯甲烷和乙酸乙酯为仙鹤草降糖活性部位.

    作者:陈优生;张焜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考察炎琥宁在更昔洛韦葡萄糖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

    目的 考察室温(20±1)℃下,注射用炎琥宁与更昔洛韦葡萄糖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同时测定炎琥宁与更昔洛韦配伍后0~6 h内的含量变化,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及pH值.结果 6 h内混合液外观、pH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在室温(20±1)℃条件下,注射用炎琥宁与更昔洛韦葡萄糖注射液6 h内可以配伍使用.

    作者:郑芳;孙新建;吴进;朱雪松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HPLC法测定不同厂家补中益气丸中阿魏酸和异阿魏酸的含量

    目的 建立补中益气丸中阿魏酸、异阿魏酸的含量测定,确定阿魏酸、异阿魏酸含量范围.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为Sunfire ODS C18柱(4.6 mm×150 mm,5 μm),流动相采用乙腈:0.05%磷酸的梯度洗脱,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324 nm.结果 方法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RSD值均小于3%,阿魏酸、异阿魏酸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93%,RSD为2.81%、 100.37%,RSD为2.72%.11个厂家53批样品中阿魏酸、异阿魏酸含量分别在0.0467~0.1718 mg·g-1、0.0289~0.7350 mg·g-1范围.结论 方法准确、可靠,为制剂标准含量范围制定提供参考.

    作者:柯雪红;陈为;陈锦富;花汝凤;杨小催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符合RE诊断标准的86例患者分为雷贝拉唑治疗组43例和奥美拉唑对照组43例.治疗8周后分别作出症状评价及胃镜评价.结果 治疗8周后,治疗组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胃镜下疗效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雷贝拉唑治疗RE的疗效明显优于奥美拉唑.

    作者:颜兆寰;李庭赞;周烨;朱传会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关于高校医院开展药学服务工作的探讨

    目的 呼吁高校医院积极开展药学服务工作.方法 借鉴社会医院开展药学服务的经验和方法,结合高校医院药学服务的现状,探索高校医院开展药学服务工作的可行性措施和办法.结果 高校医院开展药学服务工作的可行性措施和办法有多种.结论 高校医院开展药学服务工作是必要的、迫切的,但需领导重视并结合高校医院自身特点,创造条件,有选择地逐步开展.

    作者:殷光权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28例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28例,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28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中西医组的临床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50%和92.9%.明显好于西医组(临床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21.4%及71.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中西医组血清心肌酶、心电图及左心室功能的改善情况也均明显优于西医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效果好于单纯西药治疗,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茂查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汉译版FABQ评估腰痛患者的可靠性

    目的 探讨应用汉译版恐惧-逃避信念问卷(Fear-avoidance beliefs questionnaire,FABQ)评估腰痛患者的可靠性.方法 将英文原版FABQ按一定要求翻译、汉化得到汉译版FABQ(CFABQ),对34例住院行康复治疗的腰痛患者(男21例,女13例;年龄22~60岁,平均42.6岁),用CFABQ进行2次测试,间隔期2 d,检测CFABQ的重复性;对门诊126例腰痛患者在就诊时行CFABQ、汉译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CODI)、11分疼痛评定量表(11-point pain 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36项简化版健康调查问卷(Medical Outcomes 36-Item Shot-Form Health Survey,SF-36)测试,并对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CFABQ具有良好的重复性(r=0.805(男性),r=0.815(女性),P<0.01);CFABQ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它的2个分量表与NRS相关系数分别为0.210(P<0.01),0.192(P<0.05);与CODI的相关系数为0.420(P<0.01),0.351(P<0.01);与SF-36(physical)相关系数为-0.268(P<0.01),-0.173(P<0.01);与SF-36(mental)相关系数为-0.154(P>0.05),-0.303(P<0.01).结论 CFABQ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和有效性,可用于对腰痛患者的评估.

    作者:汪敏;王斌;吴建贤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研究进展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在国内外的已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其中,腹腔镜结肠癌手术的近期疗效优于开腹手术在国际上已得到公认,且陆续出现的长期随访资料证明其远期预后与开腹手术无明显差异,在某些指标上优于结肠癌手术.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具有严格的适应证,是否优于开腹手术仍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手术机器人的应用未来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就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方征;梁伟;朱志强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管状胃的制作及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管状胃在食管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及对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36例食管癌、下咽癌和食管胃交界癌切除用管状胃重建上消化道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重点探讨管状胃的制作方法及该术式在防止并发症方面的优势.结果 本组36例患者中,术后发生胃出血1例,左胸腔积液2例,心律失常3例,吻合口狭窄2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无吻合口瘘、乳糜胸、喉返神经损伤及胸胃排空障碍发生.随访33例,随访时间10~24月,无胸胃综合征及明显反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食管切除术后管状胃制作简单、安全;解剖上与生理食管更相似;有更长的替代长度;保证了更好的血运;大限度切除了胃的泌酸面积,改善了胃食管反流;降低了胃排空不良的发生;改善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赵璐;王衡;胡少辉;施开炯 刊期: 2010年第07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