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生;庞伟;孟明耀;马进;王萍;杨丽仙;陈统球;侯宗柳
1.临床资料患者,罗××,男,56岁.2004年3月27日消化道出血.查体:体温36.1℃,脉搏6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0.74/4.86 kPa.化验检查:RBC 1.82×1012 cells/L,Hb54g/L,WBC 4.5×109cells/L,总胆红素40.2 μmol/L,直接胆红素25.3μmol/L.临床诊断:消化道出血,伴有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AIHA).为纠正贫血需输血治疗,医院与数名献血者交叉配血,主次侧均出现凝集,送本站鉴定及交叉配血.
作者:胡继征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制抗肿瘤免疫治疗的新疫苗.方法用含目的基因的质粒pcDNA3-GPI-B7-1转染CHO/DHFR+细胞,提取膜蛋白GPI-B7-1,经Western blot鉴定后,用蛋白转化法锚定在肿瘤细胞膜上,免疫C57BL/6小鼠后,取小鼠脾细胞进行T细胞扩增和CTL功能检测,并检测细胞培养液和小鼠血清中IL-2、TNF-α和IFN-γ水平.结果用GPI-B7-1修饰的肿瘤细胞膜免疫小鼠后可诱发肿瘤特异性T细胞扩增和CTL活性增强,细胞培养液中细胞因子检测为阳性.结论该疫苗能激发小鼠的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小鼠免受肿瘤细胞侵袭的作用.
作者:张淑敏;畅继武;马富玲;王海涛;王馨;张新;刘凤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不同诱导剂对工程菌发酵及HSP-MUC1重组蛋白表达的影响,从而选取佳诱导表达条件.方法分别用IPTG和乳糖作为诱导剂,发酵表达HSP-MUCI重组蛋白质,并对重组蛋白质表达量和性状进行分析.结果用IPTG诱导发酵的菌体经普通匀浆法即可将细菌破碎;而用乳糖发酵的菌体经普通匀浆法不能破菌,通过延长发酵时间也能达到与IPTG诱导相同的表达量.结论乳糖可以作为基因工程重组蛋白的理想诱导剂.
作者:卫红飞;万敏;杨世杰;王燕媚;李大鹏;王爱丽;于永利;王丽颖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建立钩端螺旋体疫苗鉴别试验方法,制备系列免疫血清作为国家参考品.方法应用疫苗生产用菌株免疫家兔,制成免疫血清,冻干后进行标定,并经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和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两单位采用试管凝集试验进行验证.结果冻干参考品血清效价符合要求,协作标定14批钩端螺旋体疫苗,结果一致.结论所制备的冻干参考品合格.钩端螺旋体疫苗鉴别采用试管凝集试验是可行的.
作者:辛晓芳;秦进才;王国柱;薄淑英;张谨;王国治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在毕赤酵母中表达HBsAg/GM-CSF融合蛋白.方法利用PCR扩增HBsAg和GM-CSF基因,通过15个氨基酸的连接肽将两个片段连接,获得融合基因S-GM,克隆入酵母穿梭质粒pPIC9K中.将重组质粒9K-S-GM电转化毕赤酵母后,G418筛选,甲醇诱导,HBsAg/GM-CSF融合蛋白表达.经SDS-PAGE检测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表达产物特异性.结果 PCR扩增的片段与预期大小一致,HBsAg/GM-CSF融合蛋白在毕赤酵母中获得了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该融合蛋白同时具有HBsAg和GM-CSF的特异性.结论该融合蛋白的获得为提高乙肝疫苗的免疫原性奠定了科学基础.
作者:席晓蓉;李鼎锋;孙强明;杨芳;易山;孙茂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在CHO细胞中共表达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基因及人神经生长因子β亚基(β-hNGF)基因,并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和生物活性分析.方法克隆DHFR和β-hNGF基因,测序,酶切,连接到真核表达载体pBudCE4.1中,构建人NGF基因重组表达质粒pBudCE4.1/DHFR/β-hNGF,经电转染法导入二氢叶酸还原酶缺陷型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DHFR-)中,经添加Zeocin抗生素和撤除H、T(次黄嘌呤、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双筛选,获得了DHFR+细胞克隆.经MTX加压筛选高表达β-hNGF的CHO细胞株.SDS-PAGE、ELISA和Western blot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并利用鸡胚背根神经节法检测表达蛋白的生物活性.结果人神经生长因子在CHO细胞中得到较高表达,表达量达0.3μg/ml,且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结论为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重组人神经生长因子奠定了基础.
作者:陈勇;蒋琳;杨军;李萍;梁凌宇;沈心亮;谢云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重组中国莱姆病螺旋体Borrelia garinii基因型外膜蛋白A(rOspA)的动物免疫效果.方法采用纯化的rOspA作抗原,以新西兰家兔、绵羊和犬为试验动物,分不同剂量组和对照组进行免疫,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其血清特异性抗体(IgG),并进行体外中和试验.结果用rOspA免疫新西兰家兔、绵羊和犬后,其血清抗体(IgG)效价较免疫前均显著升高,其几何平均滴度为1:169,体外中和试验表明,每毫升兔抗rOspA血清可杀灭1.0×105个莱姆病螺旋体;绵羊和犬的抗rOspA血清杀菌能力因免疫剂量的不同而不同,每毫升绵羊和犬抗rOspA血清高可杀灭1.0×106个莱姆病螺旋体.结论rOspA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可作为中国莱姆病rOspA亚单位疫苗的一种有效成分.
作者:郝琴;何召庆;郭振梅;侯学霞;耿震;胡桂兰;万康林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对人源抗狂犬病毒G蛋白单链抗体A12进行可溶性表达及特异性和中和活性检测.方法表达人源单链抗体A12的菌株,经诱导后进行SDS-PAGE及Western blot检测,用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表达狂犬病毒G蛋白的重组痘苗病毒感染Vero细胞的能力,用快速荧光灶抑制实验(RFFIT)检测表达产物的中和活性.结果Western blot显示表达产物与抗C-myc抗体在相对分子质量约30 000处出现强阳性表达带.FACS表明A12与表达狂犬病毒G蛋白的重组痘苗病毒感染的Vero细胞出现特异性反应.RFFIT表明,A12 ScFv在1:27倍稀释时能完全中和病毒.结论已获得了A12可溶性表达,表达产物能与狂犬病毒G蛋白特异性结合,并对狂犬病毒具有一定的中和活性.
作者:闭兰;张爱华;孙可芳;胡巧玲;祝玉桃;王志友;余模松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制备重组人干扰素-βSer17(rhIFN-βSer17),并检测其对SARS病毒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发酵收集菌体,经高压匀浆破碎收集包涵体、有机溶剂抽提、酸沉淀、柱层析纯化重组蛋白,通过细胞病变抑制法检测其对SARS病毒的抑制作用.结果研制的rhIFN-βSer17的纯度超过95%,比活性超过2.0×107 IU/mg蛋白,在体外对SARS病毒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已成功制备rhIFN-β Ser17,并在体外对SARS病毒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张振龙;刘建源;杨云凯;邓宛明;崔春青;王淑芳;汤燕文;赵建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静压力对CHO细胞系DR1000L4N表达hGM-CSF的影响.方法应用25cm2T形瓶,装入5.0ml培养基,接种2.4×105cells/ml,在37℃、5%CO2孵箱中培养24h后,移入压力器中加压培养(0.1~0.9 Mpa),并分别检测细胞浓度和hGM-CSF的表达.结果当静压力从0.15 MPa升到0.9 MPa时,细胞的比生长速度几乎不受影响,而hGM-CSF的表达量从1.23×10-13 mg/cell·h提高到1.62×10-13 mg/cell·h.结论静压力可提高CHO细胞对hGM-CSF的表达.
作者:于玉根;傅水林;宫衡;高木睦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新城疫病毒弱毒株致Hep-2肿瘤细胞死亡方式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AO/EB染色、电子显微镜观察、DCFA染色测定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及罗丹明123染色法测定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等方法分析新城疫病毒弱毒株致Hep-2肿瘤细胞的死亡方式及途径.结果新城疫病毒弱毒株感染能够导致Hep-2肿瘤细胞浓缩,被AO/EB浓染,细胞核缩小,染色质边集.FACS细胞周期分析显示,感染后的Hep-2肿瘤细胞72 h出现二倍体亚峰,G1期细胞凋亡率为8.59%,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肿瘤细胞核染色质边集、浓缩,细胞核呈固缩状,呈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另外,细胞内活性氧水平上升,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结论新城疫病毒弱毒株主要通过细胞内线粒体途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发挥其抑瘤作用.
作者:管国芳;金春顺;金宁一;张静敏;米志强;李霄;连海;孙丽丽;文连姬;崔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国产人血白蛋白制品的铝含量分析,使该制品适应即将执行的<中国药典>相关标准的要求.方法以<欧洲药典>的铝含量(200μg/L)为标准,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制品中的铝含量.结果国内压滤生产的人血白蛋白制品合格率为54%,离心法为28%,生产工艺改进后,铝含量下降幅度平均为62%,且基本达到了欧洲药典的合格标准.结论国内人血白蛋白生产厂家通过对生产工艺的改进,铝含量完全可以控制在欧洲药典的合格标准内.
作者:肖林;程雅琴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聚乙醇酸-聚乙二醇(PLGA-PEG)与血管平滑肌的细胞相容性,为可降解血管支架材料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兔血管平滑肌细胞种植在PLGA-PEG膜片上,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每天计数,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指数,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结果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在PLGA-PEG膜片上生长良好,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意义;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指数,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意义;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显示对细胞增殖活性无明显影响.结论 PLGA-PEG与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可以用于可降解血管支架的制备.
作者:邢玥;李淑梅;张基昌;景瑕斌;迟宝荣;徐效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在KMB17细胞中培养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病毒及其用于生产疫苗的可行性.方法应用悬浮吸附和添加血清的方法,在KMB17细胞上培养Sabin Ⅰ、Ⅱ、中Ⅲ2型病毒,用微量法检测病毒滴度.结果在悬浮吸附加10%血清培养条件下,Sabin Ⅰ滴度可达8.125 LgCCID50,SabinⅡ滴度可达7.5 LgCCID50,中Ⅲ2滴度可达7.583 LgCCID50.与传统的猴肾原代细胞培养的病毒滴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可进一步研究应用KMB17细胞进行疫苗生产.
作者:胡凝珠;王荣福;瞿素;刘国栋;姬秋彦;胡云章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获得序列正确的SENV-D亚型ORF1 C-端蛋白基因,并进行表达.方法用PCR法从SENV阳性血清中获得SENV-D ORF1 C-端基因,测序验证后,构建pQE30-SD重组表达质粒,并转化E.coli M15,进行IPTG诱导表达及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获得的SENV-D亚型ORF1 C-端蛋白基因序列正确,表达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8000.经Western blot证实能与阳性血清发生抗原抗体反应.结论已成功获得了SENV-D ORF1 C-端蛋白,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陈蕤;穆士杰;杜娟;王全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制备甲型肝炎病毒抗原定量参比品.方法依据<甲型肝炎灭活疫苗制造及检定规程>制备了1批甲肝病毒抗原参比品,并进行蛋白质含量测定、HAV蛋白纯度分析和酶标抗原含量标化.结果经纯化,杂蛋白去除率达99.9%,参比品的纯度大于95%;抗原含量在20~80EU/ml范围内,抗原含量的对数与其A值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该参比品可用于甲肝病毒ELISA定性及定量标定.
作者:刘建生;庞伟;孟明耀;马进;王萍;杨丽仙;陈统球;侯宗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人巨细胞病毒(HCMV)gB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在小鼠中的免疫效果.方法大量提取目的质粒,分3个剂量组进行多点肌肉注射免疫小鼠,利用MTT法检测免疫小鼠的T细胞增殖活性,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HCMV特异性抗体,中和试验检测小鼠血清中和抗体.结果 ELISA检测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空载体对照组相比,3个剂量组pcDNA3.1/gB质粒免疫后小鼠血浆中抗HCMV IgG抗体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中和抗体水平为1:20~1:40,而对照组血清中无中和抗体存在.淋巴细胞增殖指数免疫小鼠与正常小鼠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已构建的HCMVgB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可以诱导小鼠产生明显的体液免疫,为核酸疫苗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张中洋;李秀玲;何薇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建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人参细胞表达系统.方法构建含有HBsAg基因的植物细胞表达载体质粒pBIBSb.采用农杆菌感染人参细胞的方法,经农杆菌培养、农杆菌与受体细胞共培养、受体细胞的脱菌培养以及转化体细胞的选择培养后,筛选在G418抗生素培养基上正常生长的细胞株.应用ELISA方法检测抗性细胞株的HBsAg表达;提取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反应.结果质粒pBIBSb的酶切结果正确.经G418抗生素筛选得到8株正常生长的细胞株,其中5株能够表达HBsAg,提取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反应,得到大小约700bp的扩增片段.结论获得了整合HBsAg基因,并能够稳定表达HBsAg的人参细胞表达系统.
作者:刘丹;盛军;刘晓宇;于海鹏;王志武;李娟;姚为民;杨贵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献血者,男,39岁,在我站献血过程中,因其红细胞与抗-A、抗-B均不凝集,但血清凝集A、B、O红细胞,经进一步血清学检测和基因分析,确定为类孟买型ABhm,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芳兰;王振卿;周海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制敏感、特异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Ⅱ型(HIV Ⅰ+Ⅱ)化学发光免疫试剂盒.方法采用碱性磷酶标记重组gp120、gp41和合成肽gp6抗原,金刚烷胺增敏化学发光体系作为酶底物,采用ELISA双抗原夹心法检测.结果敏感度为0.1 ncu;检测范围为0.1~100 ncu;HIV浓度为0.5、1.2、5.1、19.8 ncu时,批内变异系数3%~8%(n=20),批间变异系数5%~9%(n=20);与anti-HAV、anti-HBV、anti-HCV、anti-HEV无交叉反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1年的效期内(4℃保存)其整体变化幅度<10%.结论该试剂盒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稳定性强,检测范围宽,有良好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作者:买制刚;杨青;李振勇;李建军;屈凌波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