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触诊阴性病灶定位活检技术的临床应用

陈琦;张晓君;史立晖;李智;王景

关键词:乳腺钼靶X线摄影, 乳腺超声, 乳腺触诊阴性病灶, 定位活检
摘要:目的 探讨钼靶及超声引导下细针定位活检术在临床触诊阴性的乳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48例临床触诊阴性仅钼靶或超声发现乳腺微小病灶的患者,通过钼靶或超声引导细针定位,放入定位导丝,外科手术切除活检.经组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统计分析病灶良恶性、病灶大小、完全切除率等.结果 148例临床触诊阴性病灶中,恶性病灶21例(14.2%),均为早期乳腺癌;良性病灶127例(85.8%).147例病灶一次切除成功,1例补切一次成功.结论 乳腺钼靶及超声引导下定位活检技术在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疾病诊治中具有重要意义,提高了无肿块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简便易行,便于推广.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胃食管反流病三种治疗方案的对比性观察

    目的 研究埃索美拉唑、莫沙比利、铝碳酸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寻找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90例初诊为GER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30例)、B组(30例)、C组(30例)三组,A组埃索美拉唑40 mg,1次/d.B组埃索美拉唑40 mg,1次/d;莫沙比利5 mg,3次/d.C组埃索美拉唑40 mg,1次/d;莫沙比利5mg,3次/d;铝碳酸镁1.0g,3次/d.治疗4周及治疗8周评价症状缓解情况.结果 治疗4周后A组、B组、C组临床症状缓解率分别为66.7%、83.3%和90.0%,治疗8周后A组、B组、C组临床症状缓解率分别为73.3%、90.0%和96.7%,治疗8周时A组与C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B组与C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铝碳酸镁治疗GERD可获得较好疗效,提高症状缓解率.

    作者:徐斌;黄玉凯;鲁明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健康教育对提高真菌性阴道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真菌性阴道炎治疗中的应用,总结对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120例真菌性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的自我阴部护理指导按照系统健康教育计划进行,对照组60例的自我阴部护理指导按照常规方法进行,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复发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复发率1.67%,低于对照组的10.00%(x2=31.094,P<0.01);两组患者在各个疗程上的治疗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文化程度患者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946、38.731,均P<0.01).结论 真菌性阴道炎的治疗中应用系统的健康教育计划,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作者:余艳芸;林和萍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婴幼儿反复肺炎的25-(OH)D及微量元素相关分析

    目的 检测和分析婴幼儿反复肺炎的25-(OH)D、微量元素水平及关系.方法 测定婴幼儿反复肺炎患儿血清25-(OH)D、微量元素,与同期健康婴幼儿测得的血清25-(OH)D、微量元素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婴幼儿反复肺炎血清25-(OH)D、锌明显降低,且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铁、钙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反复肺炎婴幼儿血清25-(OH)D、锌降低,合理补充维生素D及锌制剂,可能预防或减少婴幼儿反复肺炎的发生.

    作者:徐利萍;魏金凤;邵启民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穴位埋线配合“华佗灸”治疗难治性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研究

    目的 研究穴位埋线配合“华佗灸”治疗难治性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难治性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其接受的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患者均选取颊车、太阳等穴位植入羊肠线,持续约2个月,同时观察组患者额外使用华佗灸中的“面瘫灸”联合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9.317,P=0.002);治疗后观察组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63.59±23.9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38±25.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91,P=0.002);生活质量评分(92.45 ±4.59)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85.34±3.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41,P=0.009).结论 穴位埋线配合“华佗灸”治疗难治性周围性面瘫时优于单独穴位埋线治疗.

    作者:潘钦关;马必委;李以德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苏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 比较苏芬太尼和芬太尼术后镇痛效果差异,为临床术后镇痛提供借鉴.方法 将ASAⅠ或Ⅱ级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术后镇痛苏芬太尼组30例和术后镇痛芬太尼组30例,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镇痛泵止痛,苏芬太尼组(S组)泵中镇痛液为150 μg苏芬太尼加0.9%氯化钠注射液至100 mL,芬太尼组(F组)泵中镇痛液为150 mg芬太尼加0.9%氯化钠注射液至100 mL,检测术后5、15、30、60 min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进行患者术后2、8、16、48 h疼痛评分,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苏芬太尼组术后2、8、16、48 h疼痛评分明显低于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3、3.162、3.733、3.668,均P<0.05);苏芬太尼组术后5、15、30、60 min脉搏氧饱和度明显高于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64、3.734、3.883、3.033,均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后镇痛使用苏芬太尼的效果优于优于芬太尼,具有更强的镇痛效果及更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于俊梅;刘金虎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运用脑血管重建术治疗难治性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脑血管重建术治疗过程中对难治性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手术配合与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89例难治性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采用数字随机分配原则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介入手术,观察组采用血管重建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中、手术后并发症的情况,脑脊液红细胞、压力及术后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CVS)发生率为2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00%(x2=6.32,P<0.05).心理状态(SAS、SDS)、自尊评价(SES)等相关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两组SAS、SDS、SES,t值分别为6.27、8.69、7.45,均P<0.05).治疗后脑脊液红细胞以及压力明显较对照组下降(对比两组术后第3、6、9、12天,t值分别为6.18、8.38、17.82、0.57,均P<0.05).结论 脑血管重建术在难治性颅内动脉瘤患者有较好的降低手术及操作并发症以及缓解心理抑郁、提升生活质量的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姬馨彤;赵峻波;马小二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妇产科手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目的 探讨妇产科手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期进一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选取妇产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359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是否合并有慢性病、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是否有留置导管以及是否有发生医院感染等资料,建立数据库分析妇产科手术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探讨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 359例患者中,术后发生医院感染23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6.41%.单因素分析显示,高龄、合并有慢性病、手术时间长、住院天数多、术后长时间卧床以及术后有留置导管是妇产科手术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有慢性病、手术时间长、住院天数多、术后有留置导管是妇产科手术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合并有慢性病、手术时间长、住院天数多、术后有留置导管是妇产科手术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当重视慢性疾病的治疗、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留置导管的时间以及规范留置导管的操作以进一步降低妇产科手术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刘梅青;徐浩军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肝癌微波消融术患者围术期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目的 探索肝癌患者在经历微波消融治疗时真实的心理体验,以便针对性给予心理支持.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的方法为指导,采用面对、半结构访谈法收集20例微波消融患者的资料,并用现象学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整理、分析、归纳、提炼、总结,得出四个主题:(1)对治疗的期待,期待尽快手术10例(50.0%);(2)对治疗效果的不确定性:质疑与忍耐5例(25.0%);(3)对健康信息的需求3例(15.0%);(4)压力与痛苦2例(10.0%).结论 肝癌患者在进行微波消融治疗时内心深处的感受主要包括对治疗的期待,期待尽快手术,对治疗效果的不确定性,对健康信息的需求及压力与痛苦,罗列出相关的心理干预措施,提供心理情感支持,以便顺利度过手术.

    作者:丁滢;宋艳;卢玉珍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右美托咪定治疗腰麻-硬膜外麻醉后患者寒战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腰硬联合麻醉后剖宫产患者寒战的治疗效果.方法 94例腰麻-硬膜外麻醉联合麻醉后的剖宫产术患者,均在术中出现寒战,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7例)于胎儿娩出后缓慢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3 μg/kg,对照组(47例)于胎儿娩出后缓慢静脉注射曲马多1 mg/kg,观察两组产妇寒战反应变化情况,记录用药前(T0)、用药后5 min(T1)、用药后10 min(T2)的Ramsay镇静评分,同时对比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寒战治疗的有效率为93.6%,对照组寒战治疗的有效率为95.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2时的Ramsay镇静评分(3.21±0.73)分、(3.28±0.65)分,显著高于T0时(t=10.32、11.01,均P<0.05),且显著高于对照组(t=8.34、7.93,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低于对照组的57.4%(x2=28.14,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对腰硬联合麻醉后行剖宫产术中出现寒战产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起到良好的镇静效果,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薄玲;曹耀辉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癌胚抗原125和癌胚抗原153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治价值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联合检测癌胚抗原125和癌胚抗原153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00例乳腺癌患者为乳腺癌组,并选取同期100例乳腺良性病变为乳腺良性组,100例健康体检对象为正常对照组,检测三组癌胚抗原125和癌胚抗原153表达量.结果 乳腺癌组CA153和CA125含量为(78.4±23.76) U/mL、(71.3 ±24.7) U/mL;乳腺良性组癌胚抗原153和癌胚抗原125含量为(13.4±3.7) U/mL、(20.6±12.4) U/mL;正常对照组癌胚抗原153和癌胚抗原125含量为(0.9 ±0.8) U/mL、(19.3±11.3)U/mL;乳腺癌组癌胚抗原153和癌胚抗原125含量明显的高于乳腺良性组和正常对照组,数据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15、28.42,均P<0.05);单独检测癌胚抗原153和癌胚抗原125在乳腺癌中的检出率分别为31.0%、24.0%,联合检测癌胚抗原153和癌胚抗原125在乳腺癌中的检出率为66.0%,单独检测癌胚抗原153和癌胚抗原125在乳腺癌中的检出率明显的低于联合检测C癌胚抗原153和癌胚抗原125在乳腺癌中的检出率(F =8.2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乳腺癌患者的癌胚抗原153和癌胚抗原125表达量较治疗前有明显的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2、22.31,均P<0.05).结论 临床中联合检测癌胚抗原125和癌胚抗原153能够有效的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效果,联合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同时,联合检测对乳腺癌临床治疗监控也具有一定的意义,值得临床中应用.

    作者:候鹏;高峰;巩建梅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孟鲁司特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慢性中度持续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小儿慢性中度持续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慢性中度持续性支气管哮喘患儿共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对比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和肺功能.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控制率、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0.98%、39.22%和98.04%,均高于对照组的7.84%、21.57%和64.71%,两组控制率和总有效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86、18.69,均P<0.01).治疗后,观察组晨间PEF、晚间PEF和FEV1分别为(413.5±18.9) L/min、(430.4±18.6)L/min和(2.47±0.52)L,均高于对照组的(343.5±19.5) L/min、(388.7±15.6)L/min和(2.34±0.59)L,但仅晨间PEF和晚间PEF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8.41、12.27,均P<0.01).观察组夜间憋喘次数和哮喘症状评分分别为(0.5±0.4)次/晚、(1.1±0.8)分,均低于对照组的(0.9±0.5)次/晚和(1.5±0.7)分(U=4.04、3.36,均P<0.01).结论 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小儿慢性中度持续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由于单纯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徐红;章海峻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个体化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6例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高血压脑出血66例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微创血肿碎吸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脑室外引流术,去骨瓣减压并血肿清除术治疗.结果 术后存活62例,死亡4例.生存患者术后3个月随访ADL分级:Ⅰ级10例、Ⅱ级14例、Ⅲ级21例、Ⅳ级12例、Ⅴ级5例.结论 根据患者病情,采取个体化手术方案,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张中华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研究

    目的 探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指导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 对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48 h的64例VAP患者的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半定量培养及抗菌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 64例VAP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出病原菌116株,革兰阴性杆菌占82.0%,其中铜绿假单胞菌22.4%,鲍曼不动杆菌19.8%,肺炎克雷伯菌13.8%,嗜麦芽寡养单胞菌13.8%,大肠埃希菌10.3%.铜绿假单胞菌对所有抗菌药物敏感率均偏低,仅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敏感率超过60%.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现象为严重,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为65.2%,其他药物敏感率较低.多数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菌株,耐药较重,产ESBLs阳性菌株占67.9%(19/28).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碳青酶烯类药物及其他大多数药物耐药,仅对喹诺酮类、头孢哌酮舒巴坦保持有限的敏感率.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所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66.7%,但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仍保持高度敏感.结论 该院EICU内VAP患者经验性用药建议覆盖革兰阴性杆菌,选用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或碳青酶烯类治疗成功概率会较高.

    作者:鲁召欣;宋永欣;解建;王君;安朋朋;韩洁;袁杰;姜志明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在腹腔镜膀胱全切术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在腹腔镜膀胱全切术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65例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A组32例患者在腹腔镜膀胱围手术期接受常规护理措施,B组33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记录患者治疗康复效果评价指标:手术时间、术间出血量、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卧床时间,并追踪评价两组患者出院半年后的健康生活质量.结果 B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为(210.0±10.5) min,术间出血量为(451.1±14.2) mL,肛门排气时间为(33.0 ±2.7)h,卧床时间为(45.0±1.5)d,与A组进行比较,均小于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4.32、3.87、6.76、4.54,P<0.05),B组健康生命质量也优于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88、4.87、4.76、12.54、4.43、4.56、4.12、4.32,P<0.05).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在腹腔镜膀胱全切术围手术期具有一定意义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宝红;王贲芬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头孢曲松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观察及对患儿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头孢曲松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及对患儿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85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43例以及对照组42例,两组患儿均采用氨溴索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青霉素(20万u/kg,2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头孢曲松(20 mg/kg,1次/d)治疗,7d为1个疗程.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及治疗前、治疗后1d、3d、5d、7d超敏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97%,对照组为75.0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36,P=0.000.).观察组治疗后各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425、3.622、3.712、3.812,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3dCRP(4.28±1.07) mmol/L、IL-6(7.21±2.07) mmol/L、TNF-α(15.36±3.78) mmol/L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同一时间(7.63±1.28) mmol/L、(12.31±2.42) mmol/L、(22.12±7.55)mmol/L,而对照组治疗5d后CRP、IL-6、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孢曲松能有效缓解小儿肺炎症状,快速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提高患儿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夏晓霞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200例,80例采用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为对照组,120例采用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为观察组.观察不同手术后患者的症状和并发症情况分析其护理要点.结果 观察组出血量(18.22±4.46) mL、排气时间(16.29±3.54)min、住院时间(4.58±1.28)d均低于对照组(t=10.13、4.88、3.94,均P<0.05);观察组胆总管损伤和副肝管损伤分别为3.33% (4/120)和2.50% (3/120),均高于对照组(x2=5.38、4.62,均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为2.50%(3/120),低于对照组的6.25% (5/80)(x2=3.96,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创伤小,恢复快,但并发症偏高.

    作者:陶敏洁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饮食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母婴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饮食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糖控制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80例GDM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围生保健,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个体化的饮食干预策略.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及母婴结局.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糖化血红蛋白、产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及胱抑素C值分别为(5.07±0.73)%和(5.07±0.73)%,(4.47±0.29) mmol/L和(5.31±0.64) mmol/L,(6.84±1.31) mmol/L和(8.45± 1.37) mmol/L,(1.11 ±0.32) mg/L和(1.76±0.44)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38、6.91、7.81、3.45,均P<0.05);观察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5.0%、20.0%、7.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5%、57.5%、30.0%(x2=5.16、11.85、6.65,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围生儿在早产、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的并发症方面均显著降低(x2 =3.91、4.50、4.02,均P<0.05).结论 GDM与妊娠结局密切相关,加强饮食干预可有效降低母婴并发症,改善围生儿预后.

    作者:华沛旻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β-七叶皂苷钠联合奥拉西坦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的影响

    目的 探讨β-七叶皂苷钠联合奥拉西坦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的影响.方法 11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对照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β-七叶皂苷钠联合奥拉西坦.两组共治疗14 d.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浆Hcy和MCP-1.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801,P<0.05).两组治疗后患者血浆Hcy和MCP-1均有明显降低(t =9.551、4.296、2.001、21.070,P<0.05,P<0.01),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降低更明显(t=4.997、25.276,均P<0.05).结论 β-七叶皂苷钠联合奥拉西坦可以明显减少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cy和MCP-1的表达.

    作者:王强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与盗血程度及类型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与盗血程度及类型的关系.方法 对80例行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回顾分析,其中24例进一步行数字减影动脉血管造影(DSA).以同侧椎动脉血流方向判定盗血程度,以基底动脉是否参与盗血为类型,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与盗血程度及盗血类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4例进一步行DSA检查者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狭窄严重程度同TCD检查同侧椎动脉盗血程度成正比(t=15.59,P<0.05).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状与盗血程度无关(P>0.05).基底动脉参与盗血的患者中有21例(77.8%)存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未参与盗血的患者中有18例(33.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由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引起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与同侧椎动脉盗血程度无关,与基底动脉是否参与盗血密切相关,关注基底动脉是否参与盗血有利于分析患者病情并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蔡成仕;黄立军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孟鲁司特的干预作用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孟鲁司特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择变应性鼻炎患者40例(治疗组)予以孟鲁司特片10 mg口服,1次/d,连用8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γ-干扰素(IFN-γ)和白介素-4(IL-4)水平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观察.另选择同期体检的正常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培养上清中IFN-γ水平[(8.74±1.37) 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15.13 ±3.16) ng/mL],IL-4水平[(1.64±0.47)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0.72±0.21) ng/mL](t=2.93、3.52,均P<0.01).治疗8周后,患者培养上清中IFN-γ水平[(12.36±2.56) ng/mL]均较治疗前[(8.74±1.37) ng/mL]明显上升,IL-4水平[(1.21±0.28) ng/mL]均较治疗前[(1.64±0.47) ng/mL]明显下降(t=2.36、2.31,均P<0.05);且治疗组治疗8周后,临床总有效率92.5% (37/40),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变应性鼻炎患者存在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的失衡.孟鲁司特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作用机制与其能降低外周血IL-4水平,提高外周血IFN-γ水平,纠正Th1/Th2细胞因子的平衡紊乱,使免疫反应由Th2型向Th1型转变密切相关.

    作者:林华;潘成军;陈赛赛 刊期: 2014年第18期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