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综合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在防治脑血管疾病中的效果研究

唐红梅;张丽;玄桂英

关键词:健康教育, 护理干预, 脑血管疾病, 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健康教育护理干预防治脑血管疾病的效果。方法调查并随访500例50~78岁辖区居民,患有脑血管疾病患者100例,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400例,并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及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研究对象干预前后饮食习惯、体育锻炼、吸烟、饮酒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2.837,P<0.05;χ2=23.865,P<0.05;χ2=8.794,P<0.05;χ2=11.158,P<0.05);研究对象干预前后的体质量、腰围、腰臀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653,P<0.05;t=2.679,P<0.05;t=2.569,P<0.05);干预前后研究对象健康行为对脑血管疾病影响的知晓人数、认知情况、坚持规律服药、愿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经常阅读有关书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63,P<0.05;χ2=20.264,P<0.05;χ2=20.539,P<0.05;χ2=10.669,P<0.05;χ2=19.672,P<0.05)。结论综合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危险因素的影响,并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肠内外营养支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观察

    目的:比较肠内外营养支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经胃镜放置鼻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NENE)的35例SAP患者资料,选择同期行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TPN)患者35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组营养支持前后(营养支持4周)的营养指标、Ranson评分、APACHEⅡ评分、CT评分以及各种并发症、病死率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营养支持4周后,NENE组血红蛋白和血清白蛋白分别为(108±21)g/L和(38.7±9.5)g/L,均显著高于TPN组的(92±16)g/L、(30.1±8.3)g/L(t=3.928、3.684,均P<0.05);空腹血糖水平为(5.1±1.2)mmol/L,显著低于TPN组的(7.3±1.4)mmol/L(t=4.128,P<0.05)。NENE组CRP、TNF-α、IL-1以及IL-6分别为(32.1±12.3) mg/L、(34.4±12.3) ng/L、(22.4±11.3) ng/L、(32.4±11.3)ng/L,均显著低于 TPN 组的(50.2±13.5) mg/L、(47.2±12.5) ng/L、(33.1±11.5) ng/L、(43.1±11.5)ng/L(t=3.927、4.925、4.258、4.825,均P<0.05)。 NENE组感染、多器官功能不全、高血糖症和病死率分别为17.14%、8.57%、5.71%、5.71%,均显著低于TPN组的28.57%、17.14%、14.29%、11.43%(χ2=4.167、4.529、5.082、4.926,均P<0.05)。结论与TPN相比,NENE不仅能降低SAP患者的病死率,还可显著减少各种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降低住院费用,降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经济负担,其价值更优于TPN。

    作者:刘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腹部多排 CT 对儿童腹部脏器外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腹部多排CT在儿童腹部脏器外囊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腹部脏器外有囊性病变患者94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观察组采用腹部多排CT,对照组采用腹部超声进行检查诊断。对比两组检查结果、确诊率等。结果观察组检查结果为优者占68.09%(32/47),优良率为85.11%(40/4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6.17%(23/47)、51.06%(24/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592、12.533,均P<0.05)。观察组检出囊性病变(59.52±3.28)个,显著多于对照组的(30.41±2.14)个;检查时长(5.61±2.25)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7.54±2.84)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957、3.652,均P<0.05)。观察组定性为良性比95.74%(45/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98%(32/47);恶性比4.26%(2/47),未能定性比2.13%(1/4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02%(17/47)、14.89%(7/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136、4.029、4.919,均P<0.05)。结论儿童腹部脏器外囊性病变多为良性病变,腹部多排CT能更好的显示病灶的大小、边界是否清晰、与周围组织关系,对于绝大多数常见的囊性病变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优于腹部超声检查,值得在临床常规检查中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冯波;王宇飞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全程健康教育护理临床路径降低冠心病并发症的作用

    目的:研究全程健康教育护理临床路径对降低冠心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冠心病治疗患者176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88例)和对照组(88例)。观察组整个治疗期间均按照全程健康教育护理临床路径;对照组按照传统护理临床路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并观察乳头肌功能失调、心脏破裂、心肌梗死、心室壁瘤等发生率及患者满意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满意程度观察组十分满意占65.34%,较满意占20.4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4.085、4.046,均P<0.05)。观察组乳头肌功能失调7例(3.98%),心脏破裂3例(1.70%),栓塞6例(3.41%),心室壁瘤5例(2.84%),心肌梗死综合征4例(2.2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7.605、3.914、6.439、4.506、4.190,均P<0.05)。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率、熟悉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9.298、4.350,均P<0.05)。结论采用全程健康教育护理临床路径模式后,冠心病患者不仅对健康知识掌握更加牢靠,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而且患者对护理工作也更加满意认可。

    作者:施小莲;吕慧芬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五味消毒饮合当归补血汤对骨科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评价五味消毒饮合当归补血汤对骨科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及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符合1期开放性骨折并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单纯抗生素组)40例、治疗组(抗生素和中药组)40例,在围手术期进行护理干预,术后对患者体温、住院时间及伤口感染情况进行评价并分析。结果观察指标方面,治疗组发热发生率为2.5%,未出现感染病例,平均住院时间(13.35±2.51)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或t=9.153、6.135、5.333,均P<0.05);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其中显效率97.50%,有效率为2.5%,无效率为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71,P<0.05)。结论在围手术期运用五味消毒饮合当归补血汤,并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的预防伤口感染,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沈旭峰;方略;叶丹;黄晓涛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超声脐动脉 S/D 与双胎发育不一致的关系

    目的:探讨超声脐动脉收缩期大血流速度( S)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 D)比值( S/D)与双胎发育不一致的关系。方法收集双胎孕妇358例,按产后双胎体质量相差≥25%为诊断标准,分为发育不一致组(67例)和发育一致组(291例),结合孕周,观察S/D差异;同时观察不一致组中体质量差异与S/D差异的关系。结果孕周28~32周,一致组S/D差异为(8.70±1.62)%,不一致组S/D差异为(9.40±1.2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周>32~34周,一致组S/D差异为(7.60±2.32)%,不一致组S/D差异为(19.70±2.4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孕周>34周,一致组 S/D 差异为(7.81±1.25)%,不一致组S/D差异为(32.56±5.6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一致组中体质量相差25%~35%者56例,S/D差异为(23.66±5.78)%;体质量相差>35%~45%者7例,S/D差异为(27.16±7.25)%;体质量相差>45%者4例,S/D差异为(33.16±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21,P<0.05)。结论 S/D差异在双胎发育不一致性的诊断中有一定意义。

    作者:孙丹丹;唐萍;陈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酪酸梭菌活菌联合间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酪酸梭菌活菌联合间断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并分析两者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新生儿黄疸患儿146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间断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在给予同等剂量蓝光照射基础上,加用酪酸梭菌活菌治疗,两组均治疗5d。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胆红素下降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37例,有效3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5%;对照组治愈29例,有效3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6.3%,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056,P<0.05)。治疗前,两组胆红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分别下降78.1%、80.7%、64.2%,对照组下降70.5%、71.5%、41.8%,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均P<0.05)。结论酪酸梭菌活菌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张学萍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更昔洛韦眼用凝胶与阿昔洛韦滴眼液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与阿昔洛韦滴眼液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HSK)的疗效比较。方法选取HSK患者共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患者予以0.15%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滴眼,1滴/次,4次/d。对照组予以0.1%阿昔洛韦滴眼液滴眼,1滴/次,8次/d,两组疗程均为3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并比较治疗后随访1年内的复发率。结果治疗3周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85.71%)明显高于对照组(77.14%)(χ2=4.20,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出现不良反应2例和4例,症状较轻微,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P>0.05)。治疗后随访1年,观察组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3.93,P<0.05)。结论更昔洛韦眼用凝胶用于HSK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轻,安全性较佳,并可降低其复发率。

    作者:余江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循证医学原理在社区药房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循证医学原理在社区药房管理中的应用及实际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社区规模大小、人员流动和药物流动情况等基本相同的两家药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分组为A药房和B药房。两家药房的工作人员数量、学历构成、男女比例和患者资料等情况基本相似。 A药房不做任何干预,只进行常规药房管理。而B药房实施循证医学原理模式管理,对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建立依托药剂科基础管理模式的信息流,结合现有的医学证据给购药者进行合理的药物推荐。调查研究满一年后对两家药房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B药房满意度(92.17%)明显高于A药房(76.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52,P=0.034)。调查满一年后,A药房蒙脱石和维生素呈正增长,但增长率不超过2.21%,而抗菌药物诺氟沙星、罗红霉素和抗高血压、防治心绞痛药物硝苯地平销售量均不同程度下降。 B药房中5种药物销售量均呈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维生素增长率达22.74%,抗菌药物诺氟沙星、罗红霉素和抗高血压、防治心绞痛药物硝苯地平增长均超过10%。 B药房实施循证医学原理模式管理后,其药物增长率明显高于A药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4,P=0.021)。 B药房现客流量增长率(38.51%)明显高于A药房(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6,P=0.004)。结论药房应用循证医学原理能够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大幅提升药房的销售量和客流量,使药房越来越制度化、科学化、数字化。

    作者:蔡朝艳;李丽娟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基于手术室的相关因素,为提高切口感染的防治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974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切口是否发生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98例)和未感染组(1876例)。对比两组手术室相关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为4.96%。急诊手术、非层流手术室、有参观人员、接台手术和手术时间长(超过3 h)是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χ2=8.422、46.198、24.155、20.208、23.439,均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急诊手术、非层流手术室、有参观人员、手术时间长(超过3 h)、接台手术均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急诊手术、非层流手术室、有参观人员、手术时间长(超过3 h)、接台手术均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针对性采取防治措施,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机会。

    作者:肖锡波;应莺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左卡尼汀治疗老年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对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清B型脑钠肽和β-内啡肽水平影响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CHF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两组患者予以卧床休息、吸氧、低钠饮食、强心利尿和扩张血管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左卡尼汀2.0 g静脉滴注,1次/d,连用14 d。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血清 BNP和β-内啡肽水平变化,并比较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4 d后,两组血清BNP和β-内啡肽[(345.85±58.25)pg/mL、(120.84±25.13)pg/mL、(237.04±60.54) pg/mL、(92.08±26.17) pg/mL]均较治疗前[(405.28±83.07) pg/mL、(146.42±30.72) pg/mL、(410.23±75.12)pg/mL、(150.56±32.51)pg/mL]明显下降(t =2.24、2.31、3.18、2.96,P<0.05或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t=2.41、2.28,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81.40%)(χ2=4.07,P<0.05);两组治疗中共发生不良反应6例,其中观察组4例,对照组2例,症状较轻,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P>0.05)。结论左卡尼汀是一种辅助治疗老年人CHF安全有效的药物,作用机制与降低血清BNP和β-内啡肽水平、调节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密切有关。

    作者:潘旭灿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与肌力恢复的影响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患者10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按脑梗死护理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干预。在入院8周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Fugl-Meyer评分,进行生活能力对比,并对比患者的肌力。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Barthel指数评分、Fugl-Meye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8周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Fugl-Meyer评分等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63、3.27,均P<0.05);两组上、下肌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32、7.16,均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可提高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致残率。

    作者:陈惜珠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重症监护病房综合征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肿瘤重症监护病房( ICU)综合征相关危险因素危险因素,探讨护理干预策略,为防治ICU综合征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ICU综合征患者63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肿瘤ICU非综合征患者42例为对照组,分析ICU综合征相关因素及护理策略。结果观察组年龄(61.58±3.17)岁,高于对照组的(53.74±2.65)岁(t=6.28,P<0.05);观察组乐观/消极分别为25.40%(16/63)/74.60%(47/42),对照组为69.05%(29/42)/30.95%(1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4、5.73,均P<0.05);观察组健康知识得分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1.66±2.38)分和58.73%(37/63),均低于对照组的(84.28±3.42)分和92.86%(39/42)(t=4.83,χ2=5.90,均P<0.05);观察组APACHEⅡ评分为(20.12±1.0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34±1.15)分(t=5.74,P<0.05)。≥60岁者发生率为80.95%(51/63),高于<60岁人群(χ2=4.88, P<0.05);无意识障碍和伴有其他疾病者发生率分别为73.02%(46/63)和71.43%(45/63),均高于有意识障碍和伴有其他疾病者的26.98%(17/63)(χ2=6.12、4.93,P<0.05);机械通气时间≥7 d和住ICU时间≥5 d者发生率分别为68.25%(43/63)和74.60%(47/63),均高于机械通气时间<7 d和住ICU时间<5 d患者的31.75%(20/63)和25.40%(16/63)(χ2=5.66、7.01,P<0.05);月平均经济收入收入≥3000元患者发生率为30.16%(19/63),低于<3000元患者的69.84%(44/63)(χ2=5.42,P<0.05)。结论 ICU综合征发病率与年龄、机械通气时间、意识障碍、伴有其他疾病、经济收入、住ICU时间史、伴有其他疾病、心理状态和服务质量等相关因素有关,加强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ICU综合征的发生。

    作者:贺华香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新疆贫困县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利用现况分析

    目的:了解新疆贫困县卫生服务利用现状,为促进新疆贫困县卫生服务的合理利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从新疆36贫困县中随机抽取6个贫困县的46个乡镇卫生院进行调查和数据收集。定量资料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定性资料采用内容归纳法整理。结果2007-2011年新疆六贫困县乡镇卫生院总诊疗人次,门急诊占总诊比重,入院占总诊比重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2.12%,-0.76%和15.15%,仅入院占总诊比重的平均增长率高于全疆全国平均水平。2011年总诊疗人次和门诊人次主要来源于乡镇卫生院;入院人次和急诊人次主要来源于县医院。2011年新疆六贫困县乡镇卫生院的床位使用率和床位周转次数分别为:87.18%和43.78次,均高于全疆和全国平均水平。结论县医院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中的龙头作用正逐步凸现,乡镇卫生院的中心枢纽地位也正处于不断巩固上升之中,而村卫生室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中的基础地位仍有待提高。

    作者:麦尔当·艾力木;古丽巴哈尔·卡迪尔;阿依古丽;路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穴位按摩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将96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处理,观察组给予穴位按摩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糖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6.92±0.66)mmol/L、(8.12±0.70)mmol/L、(6.88±0.3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93±1.03) mmol/L、(9.54±1.33)mmol/L、(7.95±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7、2.39、2.73,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清C肽和餐后2 h C肽水平分别为(0.50±0.07)nmol/L、(0.54±0.06)nmol/L,均较对照组治疗后的(0.38±0.04)nmol/L,(0.49±0.04)nmol/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2.15,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每天平均胰岛素用量为(55.84±8.73)u,观察组为(32.24±5.03)u,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4,P<0.05)。观察组孕妇剖宫产、羊水过多、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妊娠高血压的发生比率(12.50%、4.17%、2.08%、4.17%、0.00%)低于对照组(29.17%、16.67%、12.50%、22.92%、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2、3.877、3.852、7.206、6.400,均P<0.05)。结论穴位按摩可以有效增强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

    作者:李淑娟;郭慧;齐慧芝;陈丽君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个性化护理干预在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PKP)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按骨科疾病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不同的护理需求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并进行干预。分别对两组不良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健康教育内容掌握情况、遵医行为、医生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出院后随访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前焦虑、抑郁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改善(t=5.14、5.32,均P<0.05);两组患者遵医行为、健康教育掌握情况、患者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出院后功能锻炼依从性、按时复诊率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合理饮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出院后功能锻炼依从性以及按时复诊率,并提升患者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闫长红;闫江涛;于铭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疗效比较。方法选取腹股沟嵌顿疝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纳入患者分为观察组( n=42例)和对照组( n=42例),分别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和传统疝修补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镇痛率、术后住院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镇痛率和术后住院时间[(45.7±10.3) min、(28.7±7.5) h、14.29%、(4.13±0.97) d]均明显少于对照组[(53.9±11.7)min、(41.5±10.3)h、35.71%、(6.07±1.04)d](t或χ2=2.15、2.39、5.14、2.41,P<0.05或P<0.01)。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分别出现并发症3例和10例,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46,P<0.05)。术后随访6~67个月,观察组术后未出现复发,对照组术后出现复发6例,观察组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49,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疗效确切,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术后镇痛率低、术后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可逐渐取代传统疝修补术成为治疗无肠管坏死腹股沟嵌顿疝的首选术式。

    作者:王梦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内窥镜下缝合法用于泪囊鼻腔吻合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内镜下经鼻泪囊鼻腔吻合术( ET-DCR)中缝合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慢性泪囊炎患者85例98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当双眼均为泪囊炎时,确定右眼是对照组还是观察组,左眼为另一组)对照组(不缝合)和观察组(缝合)。所有患者均随访超过12个月。比较两组治愈率和肉芽组织形成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率96.00%(48/50),高于对照组的81.25%(39/48)(χ2=5.35,P<0.05)。在随访期间,观察组有14.00%(7/50)、对照组有31.25%(15/48)患者吻合口周围发生肉芽组织增生(χ2=4.19,P<0.05)。结论应用缝合技术的ET-DCR可减少肉芽组织形成,提高手术成功率,特别是对小泪囊患者可能存在特别优势。

    作者:裘项旭;胡美君;叶响荣;何锐;沈凌飞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同期外科手术治疗主动脉根部瘤合并漏斗胸

    目的:探讨主动脉根部瘤合并漏斗胸同期外科手术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主动脉根部瘤合并漏斗胸的临床资料。主动脉根部瘤外科手术方法:5例行Bentall手术,1例行David手术。漏斗胸的矫形均采用带血管蒂胸骨翻转术。结果6例患者均恢复顺利。术后出血量300~800 mL,平均(510±80)mL;术后住ICU时间36~47 h,平均(39.01±3.14) h;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2~38 h,平均(16.31±1.12)h;术后花费4.5~7.8万元。随访6~48个月,患者均心内病变恢复良好,心功能Ⅰ~Ⅱ级,胸骨稳定性好,切口愈合良好,无积液或感染,胸廓外观满意。结论对于主动脉瘤合并漏斗胸的患者,分期手术如果常规正中劈开胸骨,易损伤心脏,且再次行漏斗胸矫治术带来极大的困难,且动脉瘤手术完成关闭胸骨时易压迫心脏及主动脉。尽管同期手术使手术本身变得复杂,尤其是术后出血、胸骨感染、纵隔感染、主动脉吻合口感染、迟发出血的风险进一步增加,但仍需同期手术。

    作者:刘海霞;张力;王平凡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某肿瘤医院2011-2013年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某肿瘤医院2011-2013年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探索干预管理措施对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成效。方法选取肿瘤外科Ⅰ类切口病例,以2011年6月为未干预组,2011-2013年实施3个阶段连续性综合干预,对干预前后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进行评价分析。结果通过干预管理措施,抗菌药物应用率由干预前61.73%分别下降为干预后3个阶段的47.03%、26.78%、24.85%;平均用药时间由干预前81 h,分别下降为干预后3个阶段的53 h、33 h、21 h;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率明显提高,干预后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表现形式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经过干预管理措施,可提高肿瘤医院Ⅰ类切口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水平,达到卫生部门要求的控制目标。

    作者:李艳;潘文;雷宇;黄天文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礼仪化护理服务在感染科整体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礼仪化护理服务在感染科中的护理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感染科接受治疗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感染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礼仪化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48.79±4.21)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41.46±4.04)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21、4.447;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25例,一般12例,不满意2例,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03;P<0.05)。结论对感染科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礼仪化护理服务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焦虑和抑郁的负性情绪,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晓英;奚琼霄;刘聪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