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280名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现况分析

蒋守海

关键词:流动儿童, 儿童计划免疫, 计划免疫管理, 计划免疫工作, 追踪调查, 市场经济体制, 登记表, 预防接种证, 乡镇卫生院, 生物制品, 深度发展, 社会主义, 免疫现况, 流入儿童, 境内, 接种情况, 汇总统计, 户口, 国营农场, 方法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一直困扰着计划免疫工作向深度发展,是当前计划免疫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为掌握全县境内0~7岁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现况,我站自1996年~1997年对1 280名流动儿童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调查范围、对象和方法1·1 范围为本县境内所辖各乡镇、国营农场。1·2 对象为所有0~7岁流动儿童,包括本地户口流出和外地户口流入后居住满1个月以上者。1·3 方法统一拟定《射阳县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个案卡》和《登记表》。流入儿童由乡级计划免疫医生逐村、逐户登门调查,询问儿童家长,查看预防接种证,做好各种记录。流出儿童由乡镇卫生院发信函联系,追踪调查儿童的生物制品接种情况,填报《登记表》,由县站计划免疫科专人汇总统计。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极低出生体重儿62例临床分析

    6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男35例,女27例;胎龄28~34周,体重1 000~1490g并发症以呼吸暂停(58.1%)、吸入性肺炎(45.2%)、窒息(21%)及RDS(16.1%)为常见。死亡22例,死亡率为35.5%,死因以肺出血、反复呼吸暂停及颅内出血为主。除加强围产期保健,预防早产外,还应积极治疗各种并发症,包括早期保暖、静脉营养及生后6小时内静注鲁米那钠降低颅内出血率,预防核黄疸及处理呼吸暂停等综合治疗,才能降低婴儿死亡率。

    作者:刘建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结核性腹膜炎并乳糜腹1例分析

    患者,女性,38岁,于1998年1月2日以腹胀、腹痛入院,伴有乏力,盗汗,低热。查体:体温37.1℃,血压120/80mmHg,慢性消耗病容,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腹肌紧张,有压痛及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浮肿。血常规:WBC7.2×10 9/L,SO.38,LO.62,血沉第1小时为102mm,CEA、CA50、CA99等癌标记物阴性,B超示腹腔积液,心电图及胸片均正常。骨穿骨髓增生良好,细胞分类无异常。PDD试验强阳性,血清抗结核抗体阳性。诊断为结核性腹膜炎。给予常规抗痨治疗,PAS、雷米封、链霉素、利福平四联治疗。同时做腹腔穿刺,每5天1次,腹液为草黄色,利凡陀+,细胞数0.58×10 9/L,LO.80,腹腔内注入雷米封及地塞米松,于第4次穿刺时,腹液呈乳白色,加入乙醚后可变清,苏丹Ⅲ染色阳性,微生物学检查阴性。继续给予抗痨及支持治疗,同时给予低脂饮食,2周后腹水乳糜试验转阴性,2个月后痊愈出院,随访一年无复发。

    作者:冯艳萍;陈杰;刘海虹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基础流行病学》讲座第一讲什么是流行病学

    前言目前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和农村基层卫生管理工作的同志,多数来自临床的医疗、护理岗位,流行病学、社会卫生管理、人际交流和心理学知识既是其从事日常工作的重要工具和方法,也是这些同志知识结构中的缺项。在编辑部的指导和支持下,历经两年多的努力,《基础流行病学》讲座终于同读者见面了。作为一种尝试,我们力图深入浅出地介绍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进展,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并诚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在新世纪到来之际,我愿把这份薄礼献给我的启蒙老师——著名的流行病学和社会医学家杨建伯教授。同时,还要感谢WH0环境流行病专家组为我们提供了他们编写的《Basic Eiolemiology》一书。王志东2000年2月4日于长春第一讲什么是流行病学1 引言流行病学一词对于广大基层卫生工作者来说,现在已经不会感到陌生了。因为近50年来,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各种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工作,吸收了一大批基层人员参加研究和实际工作。如妇女“四病”(子宫脱垂、尿瘘、阴道炎、宫颈糜烂)的普查、儿童营养不良性贫血的流行病学调查、孕产妇死亡和婴儿死亡的回顾性调查,以及城市、农村卫生服务研究,家庭健康调查,儿童出生缺陷和生长发育监测等。广大基层卫生工作者已经对流行病学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难。为了响应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流行病学应在支持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全球策略方面发挥作用”的号召,为广大基层卫生工作者提供一些有关流行病学领域中的基本理论和常用方法。此乃本讲座的宗旨。

    作者:王济东;宋哲明;张嘉喜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医院物体表面、医疗器械污染情况调查

    由于消毒灭菌不严格而引起的医院感染时有发生,为了进一步落实《消毒管理办法》,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有效的预防措施,我们于1997年10月至1998年3月对哈尔滨市20所不同级别医院的重点科室的物体表面(包括工作人员手)、医疗器械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1 内容与方法1·1 全部样品均用棉拭子涂抹法采样,进行细菌菌落总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检测。1·2 细菌菌落总数:检验方法按GB15982-1995进行。1·3 HBsAg: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 结果结果见表1、表2。

    作者:邱晓茹;牟亚男;刘英涛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崇左县基本消灭疟疾后的管理措施与效果评价

    广西崇左县历史上是高疟区,中华按蚊是主要传疟媒介。经过多年的防治,至1993年已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此后,重点抓了传染源的检索、流动人口及重点人群的管理。由于措施得力,6年来没有发现内源病人,疟疾发病稳定在较低水平,现将6年来的管理措施和效果报告如下:1 监测和管理措施1·1 传染源检索各乡镇镜检站继续对“四热”(疟疾、疑似疟疾、感冒和不明原因发热)病人血检疟原虫,并要求凡近3年内疟原虫阳性所在村屯年血检率10%以上,其余血检率5%以上(1999年改为2.5%以上),村屯覆盖率达100%。各乡镇镜检站月底将血检情况报县防疫站,对阳性血片及时上送县防疫站寄防科鉴定虫种。1·2 现症病人管理及病灶点处理现症病人一律用血检疟原虫阳性确诊,并用氯、伯5日疗法治疗,采用专人送服(送服到手,服后再走),进行个案病例调查,建立档案;凡发现疟疾病人的村屯,一律列为病灶点。在流行季节出现病人时,除治疗传染源外,对病家及周围人群进行预防服药。同时使用杀虫剂对居民住房及牲畜房进行喷洒灭蚊。

    作者:张世京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社区卫生服务中护士的角色和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寿命不断延长,老年人口的比例也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预计到下世纪中叶,我国老年人口数将占全部人口的1/4[1]。人口老龄化必然伴随着一系列老年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和致残率的增高,以及随之而来的需要长期护理的老人的数量在成倍增长。另外,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表明:我国的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已成死因顺位的前列[2]。此外,我国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妇女死于流产和不安全的分娩,新生儿、婴幼儿死于感染和营养不良的比例仍很高。以上事实说明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尤其是社区护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随着医学和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和健康观的转变,护理模式也面临着一次新的转折:即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转向以人为中心、以健康为中心的全人护理模式[3]。全人护理面对的是整个人类,它的服务对象包括从出生到死亡、从疾病到健康、从医疗机构到家庭和整个社会,社区护理是这种新的护理模式的重要体现。目前社区护理在国外发展非常迅速,而国内由于种种原因未能真正很好地开展。1998年国际护士协会的主题是“携手共促社区保健”,这进一步强调了发展社区护理的紧迫性。

    作者:张军;尤黎明;张利峰;谭瑞珠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国家计委、卫生部编制两年规划 300家贫困县医院将“脱贫”

    继去年下半年国家计委和卫生部启动贫困县县医院建设规划,并安排中央补助6 000万元用于51个贫困县县医院项目建设后,两部委日前正着手编制2000~2001年的两年规划,准备再对300个左右的贫困县县医院进行改造建设。据介绍,经过历时8年的农村卫生三项建设工作,全国大部分贫困地区农村乡镇卫生院得到了改造建设,使这些地区的农民群众享受初级医疗保健的基础条件有了显著改善。但由于种种原因,全国绝大部分贫困县县医院房屋破旧、基本装备老化、管理落后,仍无力承担对基层医疗单位的技术指导、医治广大农民群众疑难病症的繁重任务,已成为制约贫困地区农民群众健康水平提高的“瓶颈”。为改变这一状况,国家计委、卫生部于去年设立了贫困县县医院建设专项资金,计划从去年起用3年时间,投入数亿元,按照“一无四配套(无危房,业务用房、主要常规设备、卫生技术人员和管理配套)原则,在全国完成250~300个贫困县县医院建设。改造后的贫困县县医院要健全规章制度,建立起正常的运营机制,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医疗卫生服务。为保证项目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效益充分,两部委要求,对贫困县县医院的建设改造,要按照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原则,严格控制新建翻建规模,注意做好各类用房之间的结构调整,主要考虑常规设备的配备。各地在选择确定项目时,必须优先考虑每张床拥有的业务用房面积不足43平方米、且危房比例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8%的现有国家级和部分省级贫困县县医院。两部委将组织力量,为每一项目医院培训1名院长。(摘自《健康报》2000年3月10日第一版)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肥胖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on syndrome,PIH,简称妊高征)是妊娠期所特有的疾病。迄今为止,妊高征仍为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妊高征的发病原因尚未阐明[1]。本研究旨在探讨肥胖在妊高征发病中的作用,为妊高征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分为两组,一组为病例组,一组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均从1998年1月~12月在潍坊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的妊高征病人和正常孕产妇中选择。病例组的人选标准为:初产,年龄为22~38岁,入院诊断和出院诊断均为妊高征的所有病人,共计138人;对照组的入选标准为:正常孕产妇,初产,年龄为22~38岁,按住院号随机抽取确定138人。1·2 研究方法采用非匹配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使用OR、OR值95%的可信限、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P)、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P)等指标确定体重指数在妊高征发病中的作用[2]。

    作者:陈会波;周兰英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糖尿病的防治教育在农村社区糖尿病防治中的作用观察

    农村社区糖尿病(DM)患者,因受经济、医疗、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缺乏DM教育,对DM认识不一,谬误趋向很多,给治疗与管理带来相当的困难。为纠正这种状况,把社区DM患者引向科学的一方,我们在糖尿病院外管理时对农村DM患者进行防治知识的学习教育,收到一定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及基本状况农村社区中DM患者365例皆符合1985年WHO诊断标准。未接受过DM教育。对DM不了解,而对DM误解、曲解、错误的概念且较多。血糖控制不满意,1/3的患者伴有急性并发症(主要是各种感染和酮症酸中毒)[1],不能向正常人一样生活,见表1。上述患者不分初诊复诊,在常规的药物治疗的同时将其随机分为教育组262例(其中Ⅰ型21例),男122例、女140例;年龄9~63岁平均51.3岁,病程0.1~7.0年,平均3.8年。对照组103例,男47例、女56例,年龄病程等状况与教育组大致匹配。

    作者:宋怀方;高秀芝;朱允文;蔡迅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救灾防病健康促进的效果评价

    1999年夏季,我县境内暴雨成灾,6月份累计降雨量达到751.3cm,超过历史高记录。位于境内西苕溪下游的梅溪镇高水位8.76m,超过警戒水位持续时间长达192个小时,致使全县26个乡镇252个行政村不同程度受灾。有8个乡镇受灾较为严重。为了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的目标,确保救灾防病工作的全面胜利,我们扎扎实实地开展了一系列健康促进活动,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1 救灾防病健康促进的过程概述县卫生局组织县级医疗单位和县卫生防疫站成立了5个救灾防病健康促进小分队,奔赴荆湾、章湾、宗址、孙家、徐村湾、荆南等受灾严重的行政村开展救灾防病健康促进及医疗咨询服务活动。使4422人次接受了面对面的健康教育,我们共编印、转发《救灾防病》卫生小报、《救灾防病专刊》以及传单等各种健康教育资料12 500份。在此同时,我们还依靠社会力量协调新闻单位共同参与救灾防病的健康促进活动。在县广播电台增设“救灾防病卫生知识系列讲座”,《安吉报》开辟“救灾防病系列报道”栏目,与县电视台合作,共同拍摄“灾后防病系列知识”和“饮用水卫生与环境消杀”专题片。在抗洪救灾期间,3家县级新闻单位刊播卫生新闻、卫生知识稿件、图片、声像资料46篇次。在整个抗洪救灾过程中,做到了灾后防病工作广播电台有声音、报纸上有文字图片、电视台有声像,使灾区群众从不同渠道获得灾后防病的各种卫生知识。当洪水退去后,我们立即制作了《灾后防病知识》宣传版面6块,先后在4个重灾区乡镇进行巡回展出,接受版面宣传教育人数达1 235人次。

    作者:沈伟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湖北、广西两省农村初保提前一年实现国家规划目标

    湖北衣村初保工作历时13年、1999年12月20日在阳新县通过了湖北省初保委组织的验收后,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按照湖北省政府的要求,提前1年实现了该省衣村地区以县力单位“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规划目标。自1987年湖北省政府在天门市召开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会议以后,13年来,湖北省农村初保工作总体上经历了试点和扩大试点、普及、巩固和提高三个阶段,工作按国家要求进行。1992年湖北省被评力全国初保试点阶段的先进省。江陵县被评力全国先进县。从湖北省83个县(市、州、区,实施初保规划目标的情况看,湖北农村卫生事业取得的成效是显著的。第一、各级政府将初保工作纳入了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纳入了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政府目标管理。通过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强化了政府行为,加强了对衣村卫生工作的领导。部分市(县)政府还把初保纳入一级目标管理,确定一把手力责任人,并作力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各市(州)、县(市、区)、乡(镇)、村四级还成立了相应的初保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我国食品质量现存主要问题之分析

    现在,中国城镇居民对食品的需求已趋于营养型且多样化、多层次,这表明消费市场的需求已经由数量型向质量型靠拢。因此,提高食品质量,是食品企业的首要任务。1 我国食品质量的现状食品工业虽然在改革开放以后发展很快,质量水平提高很大,但同其他行业一样,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但据近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卫生部历次市场抽查结果分析,奶粉、糕点、肉制品、果汁、蜜饯、方便面、冷饮、茶、烟、酒等的台格率始终在50%至80%的中低位徘徊。1996年全国受理投诉情况反映,食品类投诉达112 759件,比1995年增加21.6%;占投诉商品总数的21.4%,增加幅度和投诉量均居第二。粮油食品份量不足、肉禽蛋鱼新不新鲜、糕点熟食有没有过变质,仍是老百姓关心的基本问题。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统计,食品投诉中质量问题占6%,虚假广告、欺诈骗钱各占1%,从统计数字来看,食品的质量问题是主要的问题。目前,我国食品质量,服务质量总体水平还不能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生产过程中不良品损失严重:不少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不高,规章制度不健全,自我约束力不强,质量管理有效手段不足,法制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与加强。

    作者:赵克华;宋伟静;徐宏伟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流行性乙型脑炎灭活疫苗免疫学效果观察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我国常见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为主要特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病死率高,后遗症重。儿童接种乙脑疫苗是预防乙脑的有效手段。为评价乙脑灭活疫苗接种后的免疫血清学效果,我们对93名儿童接种了该疫苗,并在免疫前后检测了血清中和抗体,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对象在本市炮车和北沟两乡镇随机选择无免疫史的健康儿童93名,于免疫前、免疫后1个月分别采集静脉血,分离血清后检测血清乙脑中和抗体。1·2 疫苗系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灭活乙脑疫苗,批号:951140,有效期内使用。1·3 检测方法用血凝抑制试验方法检测乙脑中和抗体。免疫前抗体阴性、免疫后抗体阳性(≥1:10)者或免疫后较免疫前抗体呈4倍以上增长者均判为免疫成功。2 结果2·1 乙脑疫苗的免疫成功率随机接种乙脑疫苗的93人中,抗体阳转或呈4倍以上增长者60人,总免疫成功率为64.5%。免疫前抗体阴性的73人中有51人免疫后抗体阳转,免疫成功率69.9%,免疫前抗体阳性的20人中有9人免疫后抗体呈4倍以上增长,免疫成功率为45%。说明免疫后抗体应答强弱与免疫前抗体滴度高低有一定的关系,经统计学检验(X2=17.1,P<0.01),免疫前抗体滴度越高,免疫后抗体呈4倍以上增长越少(见表1)。

    作者:朱恩学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清远市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评估报告

    为了解清远市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现况,根据卫生部等五部局《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评估方案》和《广东省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评估实施细则》要求进行评估;结果显示:碘盐抽样监测,居民户碘盐合格率为95.31%。学龄儿童尿碘中位数246.0mg/L;8~10岁学龄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为4.31%,校正肿大率为4.15%。健康教育现况问卷调查,知识合格率94.0%;行为合格率为83.5%,家庭主妇知识合格率为87.1%;行为合格率为91.7%,已经达到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

    作者:刘清源;华卫平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如东县1988~1998年疟疾流行态势及防治

    60年代后期,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采取“两全两复”措施,即全民性休根和15岁以下疟史儿童复治,流行季节每半月一次的全民预防服药和当年疟史者复治,取得显著效果,发病率大幅度下降。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流动人口增多,出现疟疾疫情有所反复。80年代后期积极采取检索传染源,现疟病人管理、病灶点处理和流动人口管理为主的措施,疫情很快得到有效控制,1988年疟疾发病率首次降至0.1‰以下。在不同流行阶段针对不同流行态势及时调整防治政策,1998年已通过江苏省对如东县疟疾基本消灭的考核验收。现将1988~1998年疟疾流行态势及防治情况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以1988~1998年全县各乡镇疟疾疫情报告卡统计分析。凡血检阳性、抗疟药物试治有效和临床症状典型的发热病人均作为疟疾病例。根据疟疾个案调查登记表进行疟疾病例分类。凡在本县住10天以上而发病者列为本县感染病例,凡在本县居住不足10天而发病均列为外源输入性病例[1]。

    作者:张爱红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手法旋转纠正胎头位置异常97例临床分析

    为了探讨在头位难产中手法旋转纠正异常胎头的位置的效果及临床作用,提高产科质量,减少阴道助产手术和剖宫产,在具备适应征的情况下,手术者右手食指、中指伸入阴道紧贴胎头枕部,根据胎方位施行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成枕前位。本组选择对象97例,成功81例,成功率83.5%,失败16例,失败率16.5%,转位成功86.4%阴道自然分娩,13.5%阴道助产分娩。失败16例均以剖宫产结束分娩。认为胎头位置异常引起的滞产、难产适时手法旋转纠正异常胎方位是缩短产程,减少难产发生率,降低手术产的有效措施,尤其在基层医院,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查向荣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

    昆山市辖20个镇,1个经济开发区,总面积921平方公里,人口58万,其中城区由玉山镇和开发区组成,设有6个街道办事处,人口近15万。全市拥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95个(不包括村卫生室),病床1 600张,卫技人员2 831人,其中市属医疗卫生机构11个,全市平均每千人口占有病床2.7张,占有卫技人员4.1人。近年来,在昆山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我市的卫生工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不断加大改革力度,特别是针对市场经济运作下全市城乡卫生事业发展中出现的诸多矛盾和困难,进一步解放思想,理清思路,树立“围绕大局、紧贴需求、服务群众”的观念,把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事关卫生事业发展全局的重要工作,摆上战略位置,因地制宜,大胆实践,初步走出了一条符合昆山特点的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路子。医院“推倒围墙”,走出院门,服务社区,入户到人,为居民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既促进了卫生工作人员思想观念的转变,又使医院在这一改革中拓宽了办院思路,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社区卫生服务的广泛开展,使全市的卫生资源呈现出了合理配置和有效调整利用的好势头。

    作者:江苏省昆山市卫生局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实践中探新路改革中求发展——阳泉市农村合作医疗稳步发展的思路

    1 农村合作医疗发展历程回顾第一阶段,从1967年~1979年为初级阶段。这个时期在计划经济和农村单一的集体经济体制下,农村社员的政治活动、经济收入、劳动分配和生活全部由村委会统一管理。其特点是合作医疗的资金好筹集、医生的报酬好解决、防病灭病工作好组织。合作医疗主要以土、单、验方和简单易行的方法对农民进行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虽然档次不高,但开展普遍,人人受益。作为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网底坚实,赤脚医生是当时活跃的骨干力量。第二阶段,从1980年~1996年为分化阶段。这个时期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初级发展阶段。农村先后推行了土地承包、联产承包和家庭经营责任制度。农村经济由传统的计划经济、集体经济体制转变为集体经济、家庭经营为主的多种经济形式。农村经济体制的转变导致了合作医疗的分化,出现了免四费(注射、诊断、小处置、出诊)、合医、合药合医、包大不包小、福利风险型等不同形式的合作医疗制度。一些集体经济较好的农村,合作医疗可给农民报销医药费20%~50%或给予一定量的就医补助。这个时期的合作医疗档次较高,农民受益程度较高,但受益面不广、不平衡。

    作者:王保柱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有效利用卫生资源将社区服务纳入基本医疗保险

    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服务的重要内容,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起步较晚,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疾病谱的变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日趋突出,社区卫生服务正在逐步深入到每一个社区,受到人们的欢迎。本文拟就实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与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结合昆明市实施情况进行论述。1 将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医疗服务纳入基本医疗保险从我国的卫生资源现状看,三级医院的医疗手段、治疗技术均高于二级和一级医院,城市患者的就医心理也是无论大病小病首选三级医院,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这些就诊者中有30%的患者不需要到三级医院治疗。根据这一特点昆明市将该市的社区卫生服务内容界定为以处理社区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开展院前急救为主,并做好儿童保健、妇女保健和老年保健工作,重点做好登门服务、咨询服务、家庭病床和双向转诊等方面的工作。

    作者:王启林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虹口区慢性病管理模式探讨

    虹口区位于上海市北首,黄浦江苏州河交界处,占地22.99平方公里,有10个街道(镇),268个居委会,1998年平均人口数803 823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20.66%,平均期望寿命77.30岁。自60年代以来,心脑血管病一直高居首位,成为第一位死因。心脑血管病不仅严重威胁人体健康,降低生活质量,而且造成医疗费用急速上涨。尽管心脑血管病的治疗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进,但它们的一些主要危险因素却是可以预防干预,并为发达国家的经验所证实,因此,在积极控制急性传染病的同时,努力降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已是当务之急。10多年来,我区把心脑血管病防治提到议事日程,作为政府职责行为,努力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作者:谭莉疆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杂志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初公卫生保健基金会,黑龙江省农村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