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贲门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毕建萍;蔡琳

关键词:贲门癌, 分子流行病学, 基因多态性
摘要:近年来,欧美等发达国家贲门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贲门癌的研究受到重视,同时先进的分子流行病学方法也应用于贲门癌的研究.本文介绍近年来关于贲门癌的毒物代谢酶、叶酸代谢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细胞周期因子、DNA损伤修复基因和免疫相关因子等分子流行病学方面的研究进展.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某高校大学生吸烟调查

    [目的] 了解大学生吸烟状况及对控制吸烟的态度,为今后教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现场问卷调查方式,对1 030名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 男生吸烟率达50.3%,女生吸烟率达9.2%,男生吸烟率高于女生(P<0.005);开始吸烟的首要原因主要为好奇心,其次为社交需要和烦闷,时间主要在小学和大学阶段;大部分学生对控制吸烟行为有正确的认识,有92.6%的学生认为吸烟肯定会损害健康,但仍有25.2%的男生和4.4%的女生表示可能或肯定会在今后吸烟. [结论] 应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干预策略,改变学生的不健康行为,控制吸烟.

    作者:吴扬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厦门市艾滋病流行特征和趋势分析

    [目的] 探索厦门市HIV/AIDS的流行特征和趋势,为制定本地区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对我市1990-2004年艾滋病血清学监测、国家哨点监测及各人群行为调查进行分析. [结果] 15年共监测各类重点及高危人群266 536人,累计报告HIV感染者56例,其中AIDS病人9例;性接触是主要传播途径(58.9%);吸毒人群有56.1%为注射吸毒,其中共用注射器者占34.8%;工人、小业主有多性伴的比例分别为17.2%和22.5%;媒体调查同性性行为发生率5.0%,多性伴的发生率为27.0%. [结论] 我市艾滋病流行已至快速增长期,扩散蔓延的因素不断增加,建议加大防控力度,遏制艾滋病疫情上升的势头.

    作者:张一中;苏成豪;牛建军;陈娟娟;马桂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HPLC法同时检测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的研究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简便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同时测定食品中黄曲霉毒素(AFT)B1、B2、G1和G2的方法. [方法] 样品经提取、净化、衍生后直接进入具有荧光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 [结果] 15 min内可完成AFT 4种组分的分离.检测大米和花生的方法检测限分别为 B1(7.52×10-3、7.48×10-3 ng/g)、 B2(3.96×10-3、0.013 ng/g)、 G1(0.032、0.046 ng/g)、G2(0.024、7.36×10-3 ng/g);标准曲线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994;大米和花生的回收率分别为85.3%~96.0%和85.3%~97.0%,相对标准偏差分别小于2.2%和4.8%. [结论] HPLC法测定AFT,快速、简便和灵敏度高.

    作者:贾玉珠;骆和东;林健;李晓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奉化市市场酱咸菜中残留二氧化硫的调查

    为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规范市场经营活动,我中心对奉化市各市场中销售的酱咸菜进行二氧化硫监测.从我市6个市场出售的酱咸菜中,随机抽取23份酱咸菜样品.按GB/T 5009.34-2003盐酸副玫瑰苯胺法(第1法)检测[1].

    作者:汪继昌;宋家铨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157份果蔬制品中亚硫酸盐含量的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对157份果蔬样品进行亚硫酸盐检测,以了解果蔬制品中二氧化硫含量,并提出整改意见. [方法] 选择干果、水果罐头、速冻蔬菜和腌制蔬菜等4大类果蔬制品,用GB/T 5009.34-2003盐酸副玫瑰苯胺法检测. [结果] 157份果蔬制品,符合国家卫生标准127份,超标30份. [结论] 受食品添加剂的影响,市区果蔬制品中亚硫酸盐的含量超标严重,干果类的黄花菜样品均不合格.

    作者:林龙午;许财钦;方跃珍;杨元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2003年五华县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我县缺碘地区人群碘营养状况,为消除碘缺乏病提供指导. [方法] 按<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抽样和检测. [结果] 400名8~10岁学生的甲状腺肿大率3.8%,尿碘中位数192.0 μg/L,盐碘中位数30.0 mg/kg,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3.0%. [结论] 我县居民碘营养处于较理想水平,各项指标均达到消除碘缺乏病的标准.

    作者:周荣群;温兴章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食用未熟芸豆引起一起植物性食物中毒的调查

    2003年5月29日威海市某工厂36人食物中毒.经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病人所剩食物、呕吐物等进行逐项实验室检验,结合临床表现证实为食用未熟芸豆引起的植物性食物中毒.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刘晓云;于建华;李春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台风后农村生活饮用水监测分析

    [目的] 探索台风后饮用水消毒方法和消毒效果.[方法] 对台风后受淹水源的饮用水用漂白粉、漂白粉精片进行消毒,按<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和<全国生活饮用水质卫生标准>进行检测和评价.[结果] 495个点饮用水经消毒后有效氯含量合格率为94.9%;161个点进行细菌学监测,合格率为94.4%,消毒后细菌学指标合格率高于消毒前( x2= 54.18, P<0.01);台风后2个月仙居县传染病总发病率和肠道传染病发病率(78.92/10万和46.32/10万),未超过去年同期发病率(83.75 /10万和53.31/10万)水平.[结论] 台风后饮用水源受到严重污染时如何及时做好清理和消毒对保证饮用水卫生和安全非常重要,是控制灾后肠道传染病发病的主要措施之一.

    作者:张意坚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实验室检测研究进展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是一种新型致病性大肠杆菌,可引起出血性结肠炎、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该菌致病性强,病死率高,通过食物和水传播.本文介绍该病原菌实验室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细菌的培养分离、胶体金免疫技术、免疫磁珠分离法(IMS)、免疫荧光酶标法(VIDAS和mini VIDAS)、直接PCR、多重PCR和荧光定量PCR等.

    作者:张建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一起细菌性痢疾暴发调查报告

    2003年6月29日至7月11日,滕州市姜屯镇后李店村发生一起细菌性痢疾暴发,该村有260户,1 050人,发病546例(52.0%),其中男298例,女248例;年龄2~78岁.发病251户(96.5%),其中每户发病1例的 7户,2例的132户,3例的72户,4例的35户,5 例的7户.

    作者:李文;张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漳州市港尾新开发区口岸蜚蠊种类及季节消长调查

    为了解港尾新开发区口岸的蜚蠊种类及季节消长情况,我们于2000年5月至2001年4月,在口岸区域内进行蜚蠊种类、季节消长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德生;郭元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清流县医疗单位室内空气消毒质量监测分析

    为了解我县医疗单位空气消毒质量,我站于2004年6~8月,对县、乡(镇)、村三级医疗单位的室内空气消毒效果进行监测,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刘源彬;张爱文;张日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小儿应激性高血糖防治问题初探

    [目的] 探讨危重病儿应激性高血糖未用外源性胰岛素治疗其血糖变化及病情转归. [方法] 患儿血糖以11.1~40 mmol/L为观察对象,共32例,未用胰岛素治疗,采用综合治疗措施,以病因治疗为主,控制葡萄糖输入量<4 mg/(kg.min),治疗期间监测16例血糖. [结果] 血糖被监测的16例患儿均在2 d内血糖值降至正常.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痊愈或好转31例,自动出院1例.远期电话随防18例,除自动出院1例死亡外,余均生长发育良好. [结论] 危重病儿应激性高血糖≤40 mmol/L可不用胰岛素治疗,而以病因治疗为主,严格控制葡萄糖输入量.

    作者:郑启安;黄文红;卓碧敏;葛品;王子敬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县(区)疾控中心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县(区)疾控中心肩负区域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与控制重任.但就目前的装备与能力而言,已严重滞后;表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报网络不健全,疫报效率低下;技术力量较薄弱;检测仪器设备落后,缺乏现场快速检测能力;缺乏有效指挥和协调力等.为尽快提高基层疾控中心的应对能力,对策是:①建立统一指挥系统,依法防治突发事件;②在<条例>实施办法中要有法律条文赋予疾控中心更大的权力;③健全基层3级疾病防治网络,提高预警能力;④省市疾控中心应加强对基层专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整体技术力量;⑤政府增加投入配备较先进检测设备;⑥保证人员编制、增加经费投入.

    作者:纪汉良;康天尝;叶永同;陈重坡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浅谈广东高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预防和控制

    各种原因造成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在高校不断发生,为做好预防和控制高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制度,保证防控监测网络正常运行,紧抓学校卫生管理,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提高医务工作者自身素质.

    作者:尹铁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福建铁路客运人员戊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

    [目的] 掌握铁路客运人员戊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制定预防措施,防止籍铁路传播. [方法] 福建铁路客运人员为调查对象,采取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手段用ELISA法检测抗-HEV. [结果] 福建铁路客运人员戊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率为19.2%.不同性别、年龄和工种之间的阳性率相近.餐车服务人员的感染率明显高于车站工作人员,家庭聚集比例为27.1%.[结论] 戊型病毒性肝炎可能籍餐车感染者提供的食物造成传播,具有家庭聚集趋势.

    作者:侯梦芹;陈锦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南安市一起流动人口麻疹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分析流动人口麻疹暴发疫情,为今后控制麻疹流行提供参考. [方法] 全部病例作个案调查,对急性期患者采末梢血,用ELISA法检测麻疹IgM抗体. [结果] 以流动人口为重点,采取宣传、搜索隔离、治疗和应急接种等措施控制了流行. [结论] 针对流动人口免疫水平低下、防病意识差等情况,应认真掌握易感儿童情况,及早发现、及时采取措施方能控制疫情.

    作者:黄少琼;卢康胜;游丁浩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贲门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近年来,欧美等发达国家贲门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贲门癌的研究受到重视,同时先进的分子流行病学方法也应用于贲门癌的研究.本文介绍近年来关于贲门癌的毒物代谢酶、叶酸代谢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细胞周期因子、DNA损伤修复基因和免疫相关因子等分子流行病学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毕建萍;蔡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论宣传工作在卫生监督执法中的作用

    根据卫生监督工作当前面临的实际,阐述宣传工作与卫生监督执法的相互关系、宣传工作在卫生监督执法中的重要作用,努力营造良好的卫生监督执法氛围和环境.

    作者:谢宁;金乐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临床常见沙门菌及其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浙东南沿海地区临床分离的常见沙门菌分布及耐药情况. [方法] 采用ATB药敏反应和鉴定系统对395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9株伤寒沙门菌及1株猪霍乱沙门菌进行鉴定,对395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进行药敏试验. [结果] 405株沙门菌经鉴定,甲型副伤寒菌395株(97.5%)、伤寒沙门菌9株(2.2%)、猪霍乱沙门菌1株(0.25%).其中2000年检出109株(26.9%),2001年检出38株(9.4%),2002年检出135株(33.3%),2003年检出115株(28.4%). [结论] 2000-2003年本市临床检出的沙门菌以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为主并呈散发流行.第3代头孢类抗生素仍是目前耐药性较低的药物.

    作者:毛文祥;刘玲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福建省卫生厅

主办:福建省预防医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