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兰;魏莹;李艳平
目的 探讨不同种类常规剂量他汀类药物对心梗PCI术后患者的降脂效果及副作用,并分析患者用药的依从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医院心内科完成PCI手术的1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三组.A组44例给予辛伐他汀1日40mg,B组44例给予氟伐他汀1日40mg,C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日20mg,电话督导患者用药,随访2个月检查患者血脂,肝、肾功能及肌酶,血糖水平,评价不同他汀常规剂量下的降脂效果,副作用和患者用药依从性.结果 三组患者CHOL和LDL-C指标均较服药前有显著下降(P<0.05);A、B两组患者TG、HDL-C指标与服药前比较无显著性变化(P>0.05),C组患者TG指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三组患者服药后ALT、AST、BUN、CREA和GLU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未见肌痛状况出现.结论 PCI术后2个月内口服常规剂量的辛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效果确切,且无副作用,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好.
作者:林昆山;邓健浩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T2DM)伴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 80例T2DM伴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预混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阿卡波糖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评价两组治疗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FPG、2hPG、HbA1c、血尿素氮(BUN)、肌酐(Cre)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T2DM伴早期DN可改善血糖水平,延缓DN的进展,且不易出现低血糖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叶银增;黄德波;廖文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对已有的奥美替尼的合成方法进行分析,从而找到适宜工业化生产的路线.方法 对奥美替尼的合成路线进行概括、归纳.结果与结论 路线2原料价廉易得,反应路线短,更加符合工业生产要求.
作者:王希;刘水平;王宗成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儿科中使用阿奇霉素静脉输液时致胃肠道不良反应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 将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儿科采用阿奇霉素静脉输液治疗的20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儿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输液依从性、护理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两组问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患儿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放弃输液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在儿科中使用阿奇霉素静脉输液时致胃肠道不良反应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利于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强患儿输液依从性,利于治疗顺利完成,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房萍;关晓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学龄前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应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学龄前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5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辅以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法,干预组予以常规治疗辅以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记录比较两组应用效果及不良症状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2周后,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94.55%)和干预组患儿的总有效率(92.73%)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期间,对照组患儿的不良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进行治疗,其应用效果良好,且静脉用药3d序贯疗法的不良症状较少,可在基层医院中推广使用.
作者:陈巧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脑梗塞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效果和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60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2015年12月到2016年12月之间在我院进行过相关治疗.按照每组30例将患者分成两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阿司匹林治疗用于对照组患者,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结果.结果 14天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3.33%,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脑梗塞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临床疗效更为显著,有在临床上普及、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陈方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异甘草酸镁治疗抗肿瘤药物引起的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肝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抗肿瘤药物引起的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80例,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异甘草酸镁组(n=40)和硫普罗宁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肝功能恢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异甘草酸镁组患者的血清AST、ALT、TBIL、AKP水平均显著低于硫普罗宁组(P<0.05),治疗的总有效率92.5%(37/40)显著高于硫普罗宁组80.0% (32/40) (P <0.05),但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8/40)、15.0% (6/40)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异甘草酸镁治疗抗肿瘤药物引起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治疗效果较硫普罗宁好,能更有效恢复患者的肝功能.
作者:孔珊珊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西瓜霜喷剂联合贞芪扶正胶囊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溃疡愈合时间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6年12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维生素C治疗,观察组采用西瓜霜喷剂联合贞芪扶正胶囊治疗,统计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溃疡愈合、症状(灼痛、红肿)消失时间、复发间歇期及治疗前后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分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55%高于对照组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溃疡愈合、灼痛、红肿消失时间低于对照组,复发间歇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瓜霜喷剂联合贞芪扶正胶囊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显著,能减少溃疡愈合、灼痛、红肿消失时间,延长复发间歇期,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迎晓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润燥止瘁胶囊联合咪唑斯汀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到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4)、对照组(n=44).观察组给予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咪唑斯汀治疗,对照组给予咪唑斯汀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临床症状积分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临床症状积分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轻度嗜睡、口干等不良反应,停药后不良反应均消失,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润燥止瘁胶囊联合咪唑斯汀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艳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52岁,于2017年5月16日因车祸伤及右小腿,小腿肿胀疼痛,不能站立及行走,家人急送至当地医院摄X线片提示:右胫骨近端及腓骨颈处骨皮质连续性中断,骨折线累及关节面,骨折端稍移位,为进一步治疗,当日转入我院.无食物、药物过敏史.体格检查:右小腿近端肿胀畸形明显,右膝、右小腿后内侧、右足背及外踝见多处皮肤挫裂伤,右小腿上段压痛明显,局部皮肤张力高.摄X线片提示:右胫骨近端及腓骨颈处骨皮质连续性中断,骨折线累及关节面,骨折端稍移位.诊断:右胫骨平台骨折、右腓骨颈骨折、软组织挫伤、皮肤挫裂伤.
作者:张晓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人血浆中万古霉素浓度,用于临床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方法 以对乙酰氨基酚为内标,血浆样品经甲醇沉淀后,经UPLC-MS/MS分离-分析.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2.1×150mm,5μm),以甲醇(含0.1%甲酸):水(含0.1%甲酸)=50:50为流动相;流速:0.2mL·min-1,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以多离子反应监测方式(MRM)进行正离子监测,万古霉素和内标对乙酰氨基酚的定量分析离子对分别为m/z 725.0→144.0和m/z 151.8→109.8.结果 万古霉素的线性范图为0.2~100.0mg·L-1,定量下限为0.2mg·L-1.批内和批问精密度均小于12%.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准确,适用于万古霉素的治疗药物监测.
作者:陈鹭颖;庄波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研讨子宫肌瘤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药物疗法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诊疗的128例子宫肌瘤患者作试验分析,并根据随机自愿原则归组(64例/组),Ⅰ组接受常规西医(米非司酮)用药,Ⅱ组接受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评估该两种方案的应用疗效.结果 Ⅱ组方案的总有效率为92.2%,与Ⅰ组方案的73.4%相比,组间差异显著(P<0.05).方案治疗前,两组接受肌瘤体积检测,检测值差异不显著(P>0.05),方案治疗后,Ⅱ组的检测值显著下降,与Ⅰ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子宫肌瘤患者行中西医结合药物疗法治疗有显著药效,且可有效缩小肌瘤体积,值得推荐.
作者:王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急性胆绞痛患者使用间苯三酚进行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60例急性胆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2015年12月到2016年12月之间在我院接受过相关治疗.分为对照组中30例和观察组30例.使用间苯三酚用于治疗观察组,使用山莨菪碱用于对照组的治疗,将两组治疗后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在治疗的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患者以96.67%的有效率胜于对照组的80%,差异比较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两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来看,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有出现口干、头晕的不良反应者各为20例和2例,发生率高达73.33%,差异比较巨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性胆绞痛患者来说,使用间苯三酚进行治疗治疗的有效率高,不良反应率低,具有深远的临床意义.
作者:韩巧利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无痛人工流产术中应用地佐辛和芬太尼分别复合丙泊酚的效果差异.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5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78例行人工流产术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采用地佐辛和丙泊酚复合麻醉作为甲组,将采用芬太尼和丙泊酚复合麻醉的39例患者为乙组,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甲组和乙组的麻醉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甲组的术前麻醉诱导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明显长于乙组,甲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乙组(P<0.05);甲组出现呼吸障碍和体动反应发生率较乙组明显降低,甲组苏醒后VAS评分较乙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在无痛人流中分别应用地佐辛联合丙泊酚的麻醉和芬太尼和丙泊酚复合麻醉,两种麻醉效果相当,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的稳定性更好,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树旗;杨远琪;刘广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帕瑞西布联合胸段硬膜外镇痛对胸外科手术后镇痛效果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22例胸外科手术患者参加本次随机性、双盲性和前瞻性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1例,所有患者均手术后实施胸段硬膜外镇痛,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帕瑞昔布镇痛,对照组患者镇痛方法同研究组,但帕瑞昔布改为0.9%生理盐水,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2h镇痛效果以及术前后应激激素水平.结果 术后72h后,研究组患者疼痛VAS评分为(2.0±0.4)分,对照组患者疼痛VAS评分为(3.8±1.2)分,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研究组患者促肾上腺激素和皮质醇水平与对照组患者相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h,研究组患者促肾上腺激素和皮质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瑞西布联合胸段硬膜外镇痛不仅有助于缓解胸外科术后疼痛程度,同时还能减少其应激水平,其值得推广借鉴.
作者:赵梅珍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DN)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DN)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进行治疗,对照组单一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用药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尿微量蛋白排泄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DN)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作者:翟慧云;宋晓慧;韩晓红;霍海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应用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的治疗效果及对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100例腹型过敏性紫痰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常规组(50例,抗感染药物+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组(50例,甲基强的松龙+丙种球蛋白),并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及机体体液免疫功能.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IgA、IgG、IgM值优于常规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值较治疗前均显著的好转,联合组好转更加显著(P<0.05);联合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的78%,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甲基强的松龙基础上联合丙种球蛋白,能够显著治疗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提高其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体液水平,增强机体免疫力,消除过敏原,促进机体康复.
作者:何春荣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药物联合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术对颅脑术后颅内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 入选2012年4月至2017年4月的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67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为33例和34例.对照组应用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鞘内注射药物联合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在治疗后,观察组的脑脊液中的葡萄糖和氯化物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蛋白质,白细胞和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的有效率分别为94.1%与75.8%,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鞘内注射药物联合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术对颅脑术后颅内感染的治疗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孙书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潘妥拉唑钠注射液对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的疗效.方法 于2015.9月~2017.10月间收治的94例消化道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划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各47例,观察组提供潘妥拉唑钠注射液治疗,常规组提供奥美拉唑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用药后显效率及两组用药前后空腹胃液pH值变化.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为32例(68.09%),优于常规组21例(44.68%),(x2=11.142,P=0.001).用药前,两组患者空腹胃液pH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0.479,P =0.633);用药后观察组患者胃液pH值优于常规组,(t=12.527,P =0.000).结论 对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提供潘妥拉唑钠药物治疗,相较于奥美拉唑药物疗效较好,且用药后可提高胃内pH值,止血效果较好.
作者:张朝和;李康;王念林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氨磺必利致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与特点.方法 在中国知网(CNKI)、雏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以“氨磺必利”“不良反应”为关键词,对2011年1月~2017年4月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应用氨磺必利致ADR病例进行文献统计、分析.结果 氨磺必利致ADR共计10例,男性发生比例高于女性(70.00%VS.30.00%).所致不良反应可累及五官、血液系统、循环系统、皮肤及其附件、神经系统、精神、内分泌系统等多个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神经系统、循环系统较常见.结论 临床应重视和警惕氨磺必利所致的ADR,加强氨磺必利应用时的监测,谨防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阮淑芳;陈昌文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