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析中药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

马黄璜;郑芳;郑婉玉;张增弟

关键词:十八反, 瓜蒌, 贝母, 白蔹, 白及, 乌头
摘要:本文对半蒌贝蔹及攻乌的临床应用以及毒理和药理试验中存在的争议进行分析讨论。
海峡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痔疮患者应用马应龙痔疮栓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对痔疮患者应用马应龙痔疮栓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6月期间于我院治疗的128例痔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应用马应龙痔疮栓予以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应用洗必泰痔疮栓予以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两组患者都未发生较为明显的不良反应情况。结论马应龙痔疮栓用于痔疮患者的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并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情况,值得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俞鑫;宋华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1例肺部感染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药学监护

    目的:通过对1例肺部感染并心衰患者的药学监护探讨临床药师在复杂病例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查房、对医师给药方案提出建议意见、实施药学监护、对患者做用药指导等。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可以提高患者药物治疗效果,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范金荣;钱彦华;田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葛根素自微乳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分析

    目的:对大鼠体内葛根素的血药浓度经时过程进行测定,对其药代动力学进行评价。方法对大鼠给予单剂量的葛根素自微乳与葛根素混悬液,采用HPLC法对血浆中葛根素质量浓度进行测量,采用 DAS2.1.1程序绘制药物浓度-时间曲线,对药动学参数、生物利用度进行计算。结果大鼠口服葛根素自微乳后,其大 Cmax,是口服葛根素混悬液达峰浓度的约1.83倍,生物利用度约为140.65%,且达峰时间为0.67 h。结论与葛根素混悬液相比,葛根素自微乳能够提高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

    作者:陈丽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替吉奥联合伊立替康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替吉奥联合伊立替康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3例符合入选条件的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替吉奥胶囊,60mg/m2,1天两次,于早和晚饭后各服1次,连续14d,伊立替康180mg/m2静滴,静脉滴注90min,21d为一疗程;对照组采用FOLFOX4方案奥沙利铂130mg/m2静滴,第一天,5-氟尿嘧啶750mg/m2静滴,第一~五天,亚叶酸钙200mg/m2静滴,第1~5天,21d为一疗程。每个患者预计4~6个疗程的治疗,每两程评价化疗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59.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3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重度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腹泻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外周神经毒性高于试验组。结论替吉奥联合伊立替康治疗晚期胃癌疗效优于 FOLFOX4方案,毒副反应轻,有利于提高化疗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可以用于晚期胃癌的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牛国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盐酸氨溴索口服液治疗63例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并分析采用盐酸氨溴索口服液的方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6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配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63例,对照组患者63例。治疗组给予患者盐酸氨溴索口服液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患者溴己新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服用一个疗程药物后的的总有效率。结果通过两组比较,对照组患者服用一个疗程药物后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治疗组患者服用一个疗程药物后的总有效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服用盐酸氨溴索口服液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其安全性高,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深受人们的青睐与支持,提高了人们对治疗的依从性,值得临床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宋海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穿山龙超声波醇提工艺研究

    目的:研究穿山龙超声波醇提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超声波醇提工艺提取穿山龙中的有效成分,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测定薯蓣皂苷含量,以薯蓣皂苷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考察提取因素对有效物质含量的影响,考察因素为提取溶剂乙醇的浓度、提取温度、提取的时间,从中优选出穿山龙超声波醇提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佳的提取工艺用80%的乙醇提取2次,每次提取时间为30min,提取温度为70℃。提取的薯蓣皂苷平均含量1.89mg? g-1,RDS为3.592%,结论该提取工艺稳定、可靠。

    作者:时光霞;刘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抗痨药物吡嗪酰胺引起血尿酸水平变化的临床观察

    目的:了解我院应用吡嗪酰胺抗痨治疗,患者血尿酸变化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方法选取2011至2012年我院住院抗痨治疗病人80例,检测口服吡嗪酰胺前以及口服一周、口服两周复查血尿酸,观察吡嗪酰胺对血尿酸的影响。结果肺结核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变化与抗痨药物吡嗪酰胺的治疗有明显相关性。结论动态监测血尿酸含量的变化能够减少痛风的发作几率。

    作者:董雪松;李树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顶空GC-MS测定白术不同炮制品中焦香味醛类物质的含量

    目的:比较白术饮片不同炮制品种中的焦香味物质2-甲基丁醛,3-甲基丁醛的含量变化趋势。方法对白术的生品、清炒品、麸炒品和从表面刮下来的物质进行GC-MS测定,GC-MS色谱条件:色谱柱为 HP-5MS毛细管柱(0.25μm ×0.25mm ×30m),柱温60℃(1min)以4℃/min升至220℃;进样口220℃,载气He,顶空进样量1min,分流比20∶1。结果麸炒白术和刮麸炒白术中2-甲基丁醛、3-甲基丁醛的含量比生品和清炒品的要高,刮麸炒白术中高。结论白术经过麸炒后,产生的2-甲基丁醛,3-甲基丁醛等物质比生品种要高,而刮麸炒品的含量高,这说明麸炒产生的焦香味产物质吸附在药材表面。

    作者:孔翠萍;刘华红;于生;柴川;崔小兵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造影剂在CT增强中运用体会

    目的:对造影剂在CT增强中的运用体会进行分析和介绍。方法对我院近年来所接收的CT扫描患者8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0例,患者均采用GE16排CT机进行检查,对其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病理及生理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远多于实验组。结论离子型造影剂的副作用要高于非离子型的造影剂的副作用。

    作者:陈琼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热毒宁和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热毒宁和喜炎平均能清热解毒,用于瘟病热证,有明显退热、抗病毒作用。本文通过随机分组对两药治疗儿科手足口病疗效对比观察,旨在探讨比较近似药物的疗效,以进一步为临床规范选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符合条件的儿科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对照分组,观察两药临床疗效,以秩检验统计分析。结果热毒宁在体温正常时间、皮疹减少、口腔疱疹消退等疗效指标均明显高于喜炎平组,两组总体疗效经秩检验有显著性差异( P<0.01)。结论儿科手足口病普通病例首选热毒宁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不良反应较重,儿童不宜使用。

    作者:郑沁鈊;曾茂贵;张松青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精细化管理在医院门诊药房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医院门诊药房管理中应用精细化管理的措施和效果。方法根据我院门诊药房的具体情况制定精细化管理方案,对比管理方案实施前后各1年的单方调剂平均时间、每人日调剂量、调剂差错率和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实施精细化管理后,门诊药房单方调剂时间显著缩短,每人日均调剂量明显增加,调剂差错率从1.52‰大幅下降到0.68‰,患者服务满意度由89.45%提升到94.14%,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门诊药房应用精细化管理,可优化人力资源,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提升药房管理水平。

    作者:赵新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中草药治愈不明原因鼻出血1例报告

    鼻出血又称为鼻衄。我院中医科以阴虚阳亢辩证治愈1例不明原因鼻出血收到较好效果,现就辩治思路小结如下,与同道分享。

    作者:陈丽争;杜苗云;张炳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复方福尔可定口服液佐治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复方福尔可定口服液协助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支原体肺炎发病机制。方法将89例肺炎支原体肺炎住院患儿完全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对照组41例,两组患儿均采用阿奇霉素抗感染联合普米克令舒雾化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沐舒坦口服液,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复方福尔可定口服液,连续治疗7d。观察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率并记录病情好转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明显好于对照组的8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4,P<0.05)。住院期间治疗组患儿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止咳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均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福尔可定口服液具有祛痰、消除刺激性咳嗽、消除呼吸道黏膜充血、缓解过敏症状的作用,且没有第一代抗组胺药的不良反应,其联合阿奇霉素及普米克令舒雾化治疗支原体肺炎疗效确切,安全,有助于缩短疗程。

    作者:郑鑫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

    1病例患者,女,53岁。于2014年4月22日中午13∶15许静脉滴注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约50 mL时,出现全身红斑、肿胀,随后出现恶心、胸闷等症状。立即更换输液器,予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500 mL 静滴,肌肉注射异丙嗪注射液50mg,静脉推注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心电监护提示心率40次/min,外周氧饱和度60%,血压测不出,考虑过敏性休克。于13∶20予以静推肾上腺素注射液1mg,并加快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的补液速度,患者心率逐渐恢复至130次/min,但出现寒战,四肢冰凉,血压仍然无法测出,外周氧饱和度逐渐上升至85%以上,迅速建立第二路输液通道,予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500 mL 静滴,两组液体输入速度至1500 mL/h。患者仍然寒战不止,诉发冷,予以保暖同时再次肌肉注射异丙嗪注射液50mg,静推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14∶00患者发抖情况逐渐稳定,精神恢复,血压稳定在90~99/56~66mmHg,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100%,心率维持在120~140次/min,14∶20患者病情逐渐稳定。

    作者:陈雨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我院门诊中成药处方分析

    为临床合理使用中成药提供参考,以提高我院中成药应用水平。抽查我院2014年6月的门诊中成药处方1252张,对其不合理用药进行统计分析点评。结果中成药不合理处方213张,占总处方数17%,不合理用药表现在诊断与用药不符,配伍用药不合理,超剂量疗程用药,禁忌症用药不当,重复用药。中成药应用中存在不合理现象,医院应该加强中成药临床合理应用相关知识的培训,促进我院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作者:许跃顺;陈丽争;潘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黄体酮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治疗肾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黄体酮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治疗肾绞痛的疗效观察。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3例对照组57例。治疗组予酮咯酸氨丁三醇60mg及黄体酮40mg肌肉注射;对照组予哌替啶100mg及山莨菪碱10mg肌肉注射,用药后30min后进行观察患者的镇疼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治疗组镇疼效果与 B组镇疼效果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不良反应差异显著,治疗组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黄体酮治疗肾绞痛是一种快速、安全、高效、不良反应小的解除肾绞痛的方法。

    作者:吴祥祯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果糖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剖宫产术后血糖及胰岛素的影响

    目的:研究果糖与葡萄糖、生理盐水相比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剖宫产术后血糖、胰岛水平素的影响。方法201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剖宫产术后随机分组,术后禁食,分别予以500mL的生理盐水(69例)、5% GS+6u胰岛素(65例)或5%果糖注射液(67例)补液支持。于输液过程中测定血糖、胰岛素、血尿酸水平和尿酮体阳性情况。结果组内比较:输液前后对比,果糖和生理盐水组患者血糖和胰岛素波动较小,葡萄糖组出现较大波动。组间比较:3组患者果糖与葡萄糖相比对血糖水平的影响和胰岛素的刺激较小。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术后应用果糖注射液对血糖无影响,不刺激胰岛素分泌,可安全使用。

    作者:余瑞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对检验实验教学质量的影响

    优质的实验准备是保证检验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可有效地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探讨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要点,指导学生参与实验的方法和意义,教学研究和尝试表明,学生参与实验准备有助于促进师生交流,从而促使调动积极性,激发实验兴趣,实现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作者:吴梅姐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余甘子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糖尿病并发症则是导致糖尿病致死率增高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余甘子具有调节免疫、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能够降低血糖,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对糖尿病及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降低糖尿病引起的消耗等都有肯定的治疗作用。本文就余甘子在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郭志英;黄玉香;王国权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口服蚓激酶微乳及其与片仔癀联用对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蚓激酶微乳及其与片仔癀联用对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研究。方法 SD大鼠采用 CCl4法诱发大鼠肝纤维化模型,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阴性组、模型组、蚓激酶微乳组( YR)、片仔癀组( P)、蚓激酶微乳+片仔癀组( YRP),8周末取血测定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 AST)活性。给药8周后取肝组织进行病理学相关检查以观察大鼠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同时进行 mmp13表达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与模型组相比,YRP、YR、P3组血清转氨酶 ALT和 AST及其比值AST/ALT均降低,有显著性差异;YRP、P、YR组 HE染色显示的肝小叶结构破坏程度、纤维组织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均较模型组轻,其中YRP组表现更甚;YRP、P、YR组 mmp-13免疫组化胞浆棕黄色着色明显增多,提示mmp-13表达皆高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YRP组仍强于 P组和 YR组。结论片仔癀或蚓激酶微乳对改善大鼠肝纤维化程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片仔癀与蚓激酶微乳联合用药对大鼠肝纤维化有较明显抑制作用。

    作者:林国威;林丹红;叶榕;杨坦;沈惠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海峡药学杂志

海峡药学杂志

主管: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药学会福建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