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患者使用非处方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高兰玉

关键词:非处方药, 使用, 问题
摘要:使用非处方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正确认识非处方药;准确选用非处方药,避免作用混淆;提高自我诊断,自我评价疾病严重性的能力;服用剂量掌握准确.
海峡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粉碎三七应注意的事项

    本文就粉碎三七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供同行参考.

    作者:唐文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固定化酰化酶在青霉素裂解反应中的影响因素分析

    在酶促脱酰法裂解青霉素工业钾盐生产药用中间体6-氨基青霉烷酸(即6-APA)的反应机理中,在不同反应物浓度、pH及温度下将直接影响酰化酶的活性及其使用寿命.本文通过多组实验进行比较分析摸索出酰化酶的适宜的工艺条件以达到延长酰化酶的使用寿命,降低6-APA的生产成本的目的.

    作者:刘常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复方水杨酸洗剂中抗氧剂的选择

    目的对复方水杨酸洗剂中抗氧剂进行选择.方法在原处方中加入4种不同抗氧剂,用HPLC测定水杨酸和间苯二酚的含量,并在不同储存温度下比较其抗氧作用.结果以0.2%亚硫酸氢钠或0.2%焦亚硫酸钠为抗氧剂效果好,同时降低储存温度也可延缓间苯二酚的氧化变色.结论加入合适的抗氧剂可保证制剂质量,增加稳定性.

    作者:商国美;叶淑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卡氏滴定法测定地奥心血康胶囊中的水分

    目的提供一种中药制剂新的水分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卡氏(Karl Fischer)滴定法并与甲苯法作比较.结果卡氏滴定法的平均回收率为101.2%,两种方法测定的数据基本一致.结论卡氏滴定法测定地奥心血康胶囊中的水分简便、准确.

    作者:林晓辉;张雪原;池浩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基层医院药剂人员的状况与教育对策

    为调查市场对药学人才的需求情况,我们对福建省78所县、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院886位药剂从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为基层医院普遍存在药剂从业人员素质偏低、非药学技术人员从事药剂技术工作等情况.从学校教育角度提出应该发展高等学历教育;一定程度上继续保留药学中等学历教育;举办各种培训班,满足社会多层次需要,提高在职药学专业人员和非药学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的对策.

    作者:王琼珺;柳港生;巫庆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HPLC法测定地黄及增液口服液中梓醇的含量

    目的测定地黄药材及成药增液口服液中梓醇的含量.方法地黄药材用甲醇加热回流1h提取;成药增液口服液正丁醇萃取.采用反相液相色谱法测定,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1 : 99),检测波长为210nm.结果可测出地黄药材中梓醇的含量,回收率为98.3%,RSD小于2%.并可测出增液口服液是否含有梓醇.结论本方法简便可靠,可用作地黄药材和增液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作者:林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复方间苯二酚洗剂稳定性考察

    目的考察复方间苯二酚洗剂的稳定性.方法采用经典恒温法预测其稳定性.结果以各温度下样品含量的自然对数对时间进行线性拟合,结果呈一直线,说明样品分解为表观一级反应,Arrhenius回归方程为1nk=16.448936-7839.411/T,r=-0.995463.结论复方间苯二酚洗剂凉处贮存期4.3个月,与留样观察结果基本一致,可作为制定样品贮存期的依据.

    作者:谢友亮;李枝端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浅谈中药牡丹皮的掺假

    牡丹皮与白芍药虽是同一科属的常用中药材,但两种药材的性状、成份、性味、功效均有区别,近年来在中药材饮片中发现有白芍尾片掺入到牡丹皮饮片中的现象,为避免混淆与安全用药,特将牡丹皮与白芍药的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化学成份、性味功效等给予对比,供经营与临床应用时的区别.

    作者:陈祖龙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白芥子多糖的微波提取与含量测定

    目的从白芥子中提取多糖,并测定其含量.方法运用微波技术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白芥子多糖,用酚-硫酸比色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测得白芥子中多糖含量为4.023%,平均回收率为98.8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68%(n=5).结论首次运用微波技术从白芥子中提取出多糖,反应速度大大加快,收率提高.

    作者:王自军;王国卫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祛痰合剂出现分层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目的分析祛痰合剂出现分层的原因,找出解决分层的方法.方法在祛痰合剂中分别加入1‰、2‰、3‰的聚山梨酯80,2‰、4‰、8‰的西黄蓍胶.结果不同比例的聚山梨酯80和西黄蓍胶都能延缓祛痰合剂的分层时间.结论祛痰合剂分层是因为乳化不彻底;加入8‰的西黄蓍胶能使祛痰合剂在3个月内不分层.

    作者:陈桂荣;罗梓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

    近年来阿司匹林是临床用于预防心肌梗塞、动脉血栓、动脉粥样硬化、胆道蛔虫、痛风、预防搭桥术后在狭窄、儿科用于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等的常用药物.广泛的应用出现不少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与不合理的应用时间、剂量、自身疾病、年龄大小等有关,现在介绍一些临床常见的不良反应.

    作者:姜晓燕;刘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罗红霉素的不良反应

    罗红霉素抗菌谱广,可用于革兰氏阳性菌、厌氧菌、衣原体和支原体等的治疗,临床上已广泛应用.本文就罗红霉素的不良反应作一简述,供临床应用参考.

    作者:卢玉秀;薛金春;严章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我院中药房咨询工作分析及意义

    目的分析我院中药房窗口咨询工作情况.方法对半年中登记的患者咨询问题按六类进行统计.结果每一类咨询问题均有一定的比例.结论开展咨询工作意义重大.

    作者:张小平;方子正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HPLC法测定可待因甘草合剂中磷酸可待因含量

    目的建立了用HPLC法测定可待因甘草合剂中磷酸可待因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ODS(4.6mm×250mm,5μm),甲醇-0.05mol·L-1磷酸二氢钾(20:80)为流动相,流量为1.0mL·min-1,检测波长:212nm.结果线性范围0.519~10.380μg,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9%(RSD=1.52%,n=9).结论本法可有效消除甘草合剂对磷酸可待因的干扰,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高磊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我院麻醉药品专用卡使用情况及药物利用分析

    目的回顾性调查近3年我院麻醉药品专用卡和所涉及的麻醉性镇痛药使用情况.方法统计从2002年11月~2004年5月由我院发放的147份麻醉药品专用卡和涉及的710张麻醉药品处方,以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分析药物利用情况.结果3年中我院麻醉药品使用基本符合卫生部的要求,麻醉药品用量基本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结论本院麻醉药品使用基本合理,推荐晚期癌症患者首选吗啡止痛.

    作者:唐健;郑振;林岗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咳特灵片中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含量

    对咳特灵片中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回收率高,呈良好的线性,重现性好及样品稳定.

    作者:张耕武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青羚散成分鉴别的研究

    目的建立青羚散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CL法对方中大黄、平贝母、人工牛黄、黄芩、甘草进行了鉴别.结果在TCL色谱中均能检出大黄、平贝母、人工牛黄、黄芩、甘草.结论方法可靠,结果稳定,重现性好,可有效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作者:胡广利;李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CAI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与体会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分析了CAI在药剂学教学中应用的优势,并提出了在应用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作者:吴宏霞;刘玉雯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大蒜素注射液引起静脉炎及其处理

    本文通过对我院临床上应用大蒜素注射液发生静脉炎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研究其处理对策,以供临床使用参考和指导作用.

    作者:谢黎崖;卓素联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医院开展临床药学的思考

    临床药学是医院药学中科技含量较高,能体现药学专业水平,提高药师在医疗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服务项目,它对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及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察,防止并减少药源性危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临床的重要性及存在的困难,建议有关行政部门制定相适应的政策、法规、制度、积极支持医院设立临床药学基地或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并使临床药学名正言顺,又推动医院临床药学向更高层次发展.

    作者:詹湘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海峡药学杂志

海峡药学杂志

主管: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药学会福建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