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方磺胺甲口恶唑致左上唇固定药疹1例

朱功新

关键词: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片, 上唇, 碳酸氢钠片, 灼痛, 灼烧, 颜色, 水泡, 服药, 不良反应, 药店, 肾孟, 色泽, 瘙痒, 米粒, 麻木, 患者, 褐色, 感染, 唇部
摘要:患者男,33岁.1993年曾多次服用SB、SMZCO(均为1.0,1日2次)都未发现不良反应.1999年因肾孟感染,在药店购买并服用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片1.0,1日2次,碳酸氢钠片1.0,1日2次,共3d.服药的次日,其上唇出现瘙痒、麻木、肿胀和灼痛,但继续服药.第三天左上唇灼痛加重,并呈棕褐色,聚起米粒样水泡.而后灼烧痛随着减轻,唇部颜色转为褐黑色,第五天水泡破裂,1周后肿胀和灼烧痛消失.3周后颜色开始减退,6个月后左右上唇还有明显的色泽区别.
海峡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仙桃草的显微鉴别

    仙桃草,别名为蚊母草,为玄参科婆婆纳属植物(veronia pereprina L)的带虫瘿全草.在福建、江苏、浙江、安徽和江西等省均有分布.在福建省,尤其是闽南、闽西资源十分丰富.当地惯称八卦仙桃草,接骨仙桃等,民间应用广泛.现已收入<中国药典>(1977年版)一部.该药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止血补血消肿的作用.单味药用于月经不调、痛经、崩漏、产后恶露不尽等病证效果确切.如与当归,地黄等组成复方疗效尤为突出.其主要化学成份为木犀草素(lution),金圣草素(chrysoerial),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香草酸(Vanillicacid),甘露醇(mannitol)等.

    作者:林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烧伤油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我院制备的烧伤油,用于Ⅱ°Ⅲ°烧伤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该药可明显缓解创面疼痛,抗感染,促进创面愈合等作用.

    作者:蔡东向;刘婷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胞必佳制造工艺的改进

    采用正交试验法获得优化的红色诺卡氏菌的培养条件(Difco酵母膏1%,葡萄糖1%,32℃,静止培养),其菌体产量达51.7±4.8(g/L)、破碎率>80%.通过离心和过滤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300rpm×10min,500rpm×10min和1000rpm×10min离心乳化液或G4过滤器过滤乳化液均能去除黑色固形物,1000rpm×10min离心去除黑色固形物效果好,离心处理乳化液N-CWS含量损失小于10%,G4过滤器处理乳化液N-CWS含量损失小于15%.

    作者:张祝兰;林善;唐文力;王清波;洪金基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口服阿莫西林致过敏休克1例

    阿莫西林是一种较新型抗生素,我科收治服用该药致过敏性休克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叶丽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积极开展药理学实验设计,以培养高素质药学专科人才

    课题设计是中、高级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往,我校药学大专班学生在实习时才做一次课题设计,并作为毕业论文进行答辩.由于在校中从未开展过课题设计,因此在实习中面对课题往往感到束手无策.甚至有些课题是带教老师已事先设计好,只是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而已,这就失去了做课题的意义.因此,为了加强药学专科学生素质的培养,我们在药理学实验课题中开设实验设计课.

    作者:邱腾颖;潘莹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中药白芥子研究概述

    白芥子在中医临床上应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我国历代的医古文献对其均有描述,但对其成分及药理学,毒理学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试就后者及白芥子的一些新的临床应用及其潜在的药用价值作一综述.

    作者:欧敏锐;吴国欣;林跃鑫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浅述《四川省药品生产企业品种信息管理系统》

    利用计算机VFP3.0数据库应用软件编制开发的<四川省药品生产企业品种信息管理系统>,使药品信息保管安全可靠,信息处理迅速准确,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效率和水平.

    作者:郑婷婷;陈雄裕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115例解脲支原体感染对几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比较抗生素对临床标本中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抗菌作用.方法采用珠海浪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支原体药敏-体化试剂.结果115株解脲支原体(Uu)对四环素、乙酰螺旋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强力霉素、可乐必妥、氧氟沙星、美满霉素、交沙霉素、阿奇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8.3%、32.2%、59.1%、14.8%、6.9%、4.7%、27.0%、4.3%、8.7%、4.3%.结论提示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的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邱华红;钟海萍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温度对氯霉素注射液含量测定影响探讨

    卫生部药品标准收载的氯霉素注射液的含量测定方法为中国药典规定的微生物检定法,检定菌为藤黄八叠球菌[CMCC(B)28001],在pH值6.0的磷酸盐缓冲液和pH值6.5~6.6的Ⅱ号培养基中进行含量测定,培养皿规定在35~37℃中培养,按上述条件进行检定,边界容易模糊不清,有时还会产生双圈现象,给测量带来困难,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而且多次检验结果表明,在现有的检验条件下检验的平均可信限率经常容易超过5%,对在临界值旁的检品难以作出判定.我们通过对多批样品进行多次试验,试验的结果表明,氯霉素注射液的微生物检定法采用培养温度为39℃,在其他检定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检定指标包括抑菌圈的直径,高低剂量抑菌圈边缘清晰度以及可信限率均可达到要求,并且优于现行标准检验下的检定指标,调整温度后测定的含量测定结果与未调整时的含量结果比较,两者之间的误差均在允许范围内.

    作者:张力增;江旺明;陈琪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我院改进制水系统的体会

    本文结合目前《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换证工作,改进我院制水系统,结合塔式蒸馏水器和热压式蒸馏水器的具体结构对其作了对比分析.塔式蒸馏水器效率低,能耗高,制水水质较差,热压式蒸馏水器效率高,能耗低,制水水质好.

    作者:陈立;庄捷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委陵菜和鼠曲草不是白头翁

    白头翁为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常用中药,我们在药品检查中常发现有委陵菜和鼠曲草作白头翁用,其功用不用,不能混用,为杜绝继续误购误采误用,笔者将三者鉴别如下:

    作者:卢榜华;卢海先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中药前处理车间和提取车间GMP改造几个问题讨论

    讨论在中药前处理车间和提取车间GMP遇到的几个问题,提出改造过程中,一部分设施设备选择注意事项.明确对直接入药的药材、干膏、辅料处理过程应在相应洁净度洁净区进行的要求.

    作者:蔡万裕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丁香酚与丁香油薄层色谱鉴别

    丁香油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 Caryophyllata Tbunb花蕾提取的油,丁香酚系由丁香油经碱溶解后用酸析出分离得的单体.丁香酚具有消炎、止痛及驱风作用.口腔科常作为牙科填充材料及补齿消毒剂.由于丁香油与丁香酚在形状颜色、气味及理化性质基本相似,所以,近来市场上有用丁香油假冒充丁香酚出售,单凭一些理化检定方法很难将两者区别开,经研究,采用薄层色谱法可快速、准确、简便、直观将两者区别开,此法可供口腔科药物的快速分析.

    作者:陈星霞;黄鑫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卡那霉素引起血小板下降2例

    1 病例介绍例1,患者林××,男性,3岁,因发热、咳嗽,应用卡那霉素(有青霉素过敏史)0.15g,1日2次,次日患儿突然出现全身皮下散在性出血点.体温:腋下36.7℃,咳嗽症状减轻.查体:神志清楚,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咽喉无红肿,两侧扁桃腺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正常,心脏(一),肝脾未触及.

    作者:陈立忠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金属离子对蚯蚓CAT、GSH-Px及SOD酶活性的影响

    本文研究了几种金属离子在体内、外对蚯蚓CAT、GSH-Px及SOD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Zn2+、Fe3+、Mn2+在体外对蚯蚓CAT有抑制作用、Mg2+、Hg2+、Cd2+则对其有激活作用,但在体内Zn2+、Fe3+则转变呈激活作用;Zn2+、Fe3+、Mn2+等在体外对蚯蚓GSH-Px呈抑制作用,在体内24h对其也呈抑制作用,但48h却表现为激活作用;Zn2+、Fe3+、Mn2+、Hg2+等在体外对蚯蚓SOD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0%~30%,但在体内却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激活作用.

    作者:林少琴;兰瑞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HPLC法测定甲硝唑片及注射液中甲硝唑的含量

    采用HPLC法测定甲硝唑片及注射液的含量,自制对照品,C18预柱及分析柱,甲醇-1%乙酸溶液(40∶60)为流动相,流速0.8ml/min,检测波长277nm,结果表明自制对照品纯度良好,甲硝唑在0.5015~5.015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重现性良好(n=5),RSD为2.789%.本方法实用、快速,适用于临床医院的药检.

    作者:陈丽月;胡敏华;范芳;谢瑞祥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326份尿液标本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我院细菌室收检326份尿液标本,共培养出细菌241株,阳性率为73.93%,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64株,占68.05%,可见泌尿系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并对其作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泌尿系感染存在菌群分布分散,药敏结果存在差异,提示耐药菌株逐年增加,临床治疗根据药敏结果正确用药至关重要.

    作者:吕建平;陈英姿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外用复方南星止痛膏致过敏反应1例

    患者48岁,女性,因背颈项酸胀疼痛,上肢屈伸不利并伴有轻微麻木症状,反复发作半年有余,近日病情加重前来就诊.经CT诊断为颈推骨质增生,处以复方南星止痛膏外敷治疗.贴药约10min许,患者突感全身发热,面部潮红,呼吸困难,声音嘶哑.于是立即取下贴剂,约15min左右症状消失.由于该药膏价格较贵,而且说明书上无上述副作用提示,经患者同意继续贴.贴后不到8min,上述症状再现,躯干及四肢未见皮疹,遂取下贴剂,约40min左右症状自行消除.患者既往无哮喘病史,无其它药物过敏史.

    作者:章成全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HPLC法测定丹栀逍遥丸中芍药苷的含量

    选用Hgpersil-ODS(5μm,125mm×4mm)乙腈-水-磷酸(15∶85∶0.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0nm.流速为0.7ml*min-1.结果:线性范围1.0~5.0μg,r=0.9995,平均回收率为99.0%,RSD=1.2%.本法简便、灵敏、准确.

    作者:李卫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口服平消胶囊致不良反应1例

    患者,女,37岁,因双侧乳房胀痛1年,近日痛甚,来院就诊.乳腺红外线扫描诊断为双侧乳腺小叶增生.患者自述过去曾服用过天冬素片、逍遥丸、百消丹等药物,但疗效甚微.

    作者:林燕钦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海峡药学杂志

海峡药学杂志

主管: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药学会福建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