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上海地区飞行员变应性鼻炎患病率调查

邵燕;金清清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 飞行员, 患病率, 自我评估问卷, 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
摘要:目的 调查上海地区飞行员变应性鼻炎患病率并探讨其发病特点及影响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2015年9月-12月参加上海地区年度体检在职飞行员1135例,根据问卷调查表选取高度可疑变应性鼻炎的飞行员进行专科检查和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SPT)予以确诊,并统计其患病率.对终确诊81例飞行员进一步做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鼻炎症状评分(TSS4)表调查.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上海地区飞行员变应性鼻炎患病率为7.49%(81/1082).发病特点以季节性、轻-中度间歇性发作为主;鼻炎症状以喷嚏、流涕为主.VAS评分以0-4分为主;TSS4总评分以5-8分为主;吸入类变应原阳性率前三位为粉尘螨/户尘螨,室内尘土、花粉组合,食物类变应原阳性率前三位为花生/腰果、牛奶/鸡蛋、河海鲜组合.不同总飞行时间的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总飞行时间在6-10年段患病率高.航线的飞行时间、飞行两地气象因素变化(气温、大气污染)与变应性鼻炎发病密切相关,而与所在位置在飞行器上发病无相关性.结论 研究初步了解上海地区在职飞行员变应性鼻炎流行病现状,为今后航卫保障提供重要信息.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的临床护理要点分析

    目的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状况采用临床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研究其应用效果以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选择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50例,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包含5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则采用综合护理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并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实验组,并且实验组患者血糖值恢复更加快速、稳定,说明实验组患者恢复状况更好,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状况进行护理时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感受,提高患者的治疗恢复,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

    作者:游娟萍;朱小英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PDCA在儿科重症监护室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分析PDCA在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意义.方法 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到儿科重症监护室中,分析“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提升整体护理服务水平”中的重点、指标、环节和结果,设置合理的护理策略、实际实施、结果检查,同时调整下一环节的循环模式质量.结果 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有效提高了患儿和其家属的满意率,使儿科的护理质量得到肯定,进一步改善了护理人员的自信心和成就感.结论 PDCA在儿科重症监护室优质护理服务中有重要应用意义.

    作者:郭红丽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空勤人员腰肌劳损与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

    目的 通过对空勤人员腰肌劳损与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为预防和治疗空勤人员腰肌劳损提供临床指导,保障空勤人员健康飞行.方法 通过问卷与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调查300名空勤人员(乘务员100名、安全员100名、飞行员100名)腰肌劳损的患病情况,按年龄、总飞行时间和工种进行分组比较.调查空勤人员睡床软硬情况及日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结果 82名空勤人员患有不同程度的腰肌劳损,总患病率为27.3%.腰肌劳损患病率随年龄和总飞行时间增长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乘务员患病率较安全员及飞行员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安全员与飞行员患病率无显著性差异;睡硬板床及坚持规律参加体育锻炼者患病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空勤人员因职业的特殊性,腰肌劳损患病率较高,应加强宣传教育,指导采取正确的预防及治疗措施,减少腰肌劳损给空勤人员带来的对工作和生活的不利影响.

    作者:吴鲁卿;邓明钊;陆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腰椎后路手术后早期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腰椎后路手术后早期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腰椎后路手术的患者916例,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的术前状况:年龄、性别、有无糖尿病,术中处理:手术节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有无脑脊液漏、深筋膜层缝合方式、术中拉钩的使用情况,术后引流管保留时间进行评估对比分析,探讨各种危险因素对术后早期感染的影响.结果 术后早期感染者23例.年龄≥55岁、有糖尿病、手术节段≥3、手术时间≥3 h、术中出血量≥1 000mL、术中有脑脊液漏、术中深筋膜层间断缝合、术中使用多钩手摇式牵开器、术后保留引流管时间≥4天的患者较对照组感染率明显增高.性别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超过55岁的体弱者、糖尿病者行腰椎后路手术应警惕术后感染.手术方式的选择非常重要,准确选择责任节段,靶向治疗,避免过多节段手术,减少出血量.术中尽量使用与软组织接触面积小的单钩自动牵开器,保护软组织.减压过程中仔细操作,尽量避免硬膜损伤,出现脑脊液漏者深筋膜层连续严密缝合,以期术后早期拔管.这样才能降低腰椎后路手术后早期感染的风险.

    作者:王军;郜顺兴;刘晓慧;郑守超;田伟荣;韩庆林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小儿危重评分配置护理资源在PICU患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 分析研讨小儿危重评分配置护理资源在PICU患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随机抽签方式,从2015年4月-2016年3月危重症(PICU)患儿中,抽取80例纳入到讨论中,用随机数字法分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责任制护理模式,研究组接受小儿危重评分配置护理资源,观察两组患儿护理状况,并对比,如护理满意度、并发症、MOSF发生率、入院PICU时间、多器官衰竭等.结果 对比小儿危重评分状况,入院时、入院1d时其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入院3d、7d时,小儿危重评分状况,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比两组患儿并发症、住PICU时间、MSOF发生率、功能衰竭气管数等,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对比满意度评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危重症评分配置护理资源可按照其实际病情有效指导护理工作,改善其预后,进而提升满意度.

    作者:许丹丹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月经不调不孕症患者采用调经促孕类中药进行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与研究观察月经不调不孕症患者采用调经促孕类中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月经不调不孕症患者80例,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两组/40例.实验组月经不调不孕症患者使用调经促孕类中药进行治疗,对照组服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和统计两组促孕疗效.结果 实验组月经不调不孕症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优于对照组月经不调不孕症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的75.00%,P<0.05.结论 月经不调不孕症患者可以采用调经促孕类中药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褚威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单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人脊柱脆性骨折的有效性观察

    目的 探讨单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人脊柱脆性骨折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94例老年脊柱脆性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平分为常规、研究组,人数47例.常规组采用双侧经椎弓根入路手术方式,研究组则采用单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并将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时间、骨水泥填充量、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x2=10.726,P=0.001);研究组在手术时间、骨水泥填充量、住院时间等方面与常规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t=-15.388,P=0.000)、(t=-16.905.P=0.000)、(t=-8.698,P=0.000).结论 对老年脊柱脆性骨折患者行单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并减少骨水泥填充量,具备临床意义与价值.

    作者:马楠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控制现状的研究

    目的 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水平对其血糖控制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糖尿病患者2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对其日常自我管理行为进行调查.结果 自我管理行为得分(39.55±1.59)分,在中等及以上自我管理水平者191 人(68.2%),患者在足部护理及血糖监测方面得分偏低、糖化血红蛋白达标(<7%)的患者为64人(22.86%).结论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水平将直接影响血糖控制效果,尤其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全面完善自我管理行为是促进血糖达标的金指标.

    作者:曹宏伟;谌静;甘宇;代璐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及护理干预

    目的 研究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及护理干预.方法 选择60例妊娠期高血压孕妇为临床研究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采用硝苯地平与硫酸镁联合控制疾病发展的为观察组;单纯硫酸镁注射液进行疾病控制的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全方位的护理干预,治疗七天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血压控制:观察组血压控制优于对照组(P<0.05);分娩方式:观察组中,阴道分娩19例(63.33%),剖宫产11例(36.67%);对照组阴道分娩13例(43.33%),剖宫产17例(56.67%);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应用安全,结合全方位的护理干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裴莹莹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Taq Man探针法与幽门螺旋杆菌(HP) IgG抗体联合检测在诊断HP感染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比较,探讨TaqMan探针法与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 IgG抗体联合检测在诊断胃黏膜HP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0月经病理确诊的胃黏膜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标本80例,行Taq Man探针法与HPIgG抗体分别检测和联合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Taq Man探针法检测的阳性率为52.50%(42/80),HPIgG抗体检测阳性率为78.75%(63/80),Taq Man探针法与HP IgG抗体联合检测幽门螺旋杆菌的阳性率为91.25%(73/80),两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单独检测(P<0.05);Taq Man探针法检测在轻度慢性胃炎组的阳性率为15%,中度慢性胃炎组的阳性率为56.52%,重度慢性胃炎组的阳性率为92.86%,两两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幽门螺旋杆菌IgG抗体检测在轻度慢性胃炎组的阳性率为55.00%,中度慢性胃炎组的阳性率为86.96%,重度慢性胃炎组的阳性率为100%,轻度与中度比较(P<0.01),轻度与重度比较(P<0.01),中度与重度比较(P>0.05),两种HP的检测方法的阳性率都随着胃黏膜感染程度的加重而增加.结论 Taq Man探针法与幽门螺旋杆菌IgG抗体联合检测对诊断胃黏膜HP感染,两者优势互补,可满足临床需要,为HP感染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李卫兵;姚辉;喻海忠;袁建芬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院前急救中的潜在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中的潜在风险因素及医患纠纷焦点,建立完善的院前急救管理制度.方法 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接到呼叫“120”电话的6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接到呼叫电话并按常规院前急救方式救治的病例随机抽取300例作为对照组;2015年1月~2015年12月接到呼叫电话并采取经过院前急救风险因素分析后根据患者情况采用的针对性急救方式随机抽取300例作为观察组.结果 观察组在采用针对性急救方式后急救满意度高达97.6%.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前急救方式满意度为76.0%,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4.6% (P <0.05).结论 分析院前急救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及医患纠纷焦点分析后,提出了针对性急救方案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大大减少医生、护士在忙乱中出现差错及减少医患矛盾,提高急救质量.

    作者:葛海明;张明;陶旭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间苯三酚应用于绝经后妇女取环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间苯三酚注射液用于绝经后妇女取环术前用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来医院门诊取环的绝经后妇女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术前15 min静脉注射间苯三酚注射液,对照组术前4h阴道后穹隆放置米索前列醇片400 ug.比较两组在宫颈软化程度、疼痛程度、取环成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苯三酚用于绝经后妇女取环术前用药,有效软化宫颈,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术者疼痛,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安全性高.

    作者:汪帆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肝功能指标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观察分析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以及总胆红素(TBIL)等肝功能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HC)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门诊或住院的PHC患者70例为PHC组,同期临床确诊的70例良性肝脏疾病患者作为良性对照组,另外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对三组血清ALT、ALP、GGT以及TBIL的水平进行检测,并比较分析.结果 PHC组患者血清ALT、ALP、GGT以及TBIL活力与良性对照组以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血清ALT、ALP、GGT以及TBIL等4项肝功能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明显高于单项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肝功能指标联合检测对PHC的早期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马智贤;霍鹏飞;董帅鹏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治疗Ⅱ型糖尿病的四种药物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 对治疗Ⅱ型糖尿病的四种药物的成本-效果进行分析,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用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诊治的Ⅱ型糖尿病患者80例,并随机将其分为四组(A组、B组、C组、D组),每组20例.A组实施格列齐特治疗,B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C组使用格列吡嗪治疗,D组应用瑞格列奈治疗.比较四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计算其用药成本.结果 在临床疗效方面.D组显效患者15例、有效患者3例、无效患者2例,临床总有效率(90.00%)显著高于A组、B组、C组三组Ⅱ型糖尿病患者的总有效率65.00%、55.00%、60.00%(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0%)显著低于A组、B组、C组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00%、25.00%、20.00%),P<0.05;在用药成本方面,B组患者的成本为96.81元,显著优于A组、C组、D组三组患者的241.07元、138.15元、555.01元,P<0.05.结论 二甲双胍为经济实惠的药物,瑞格列奈为治疗效果佳的药物,应根据Ⅱ型糖尿病患者实际情况,考虑机体以及B细胞功能对人体胰岛素敏感性等问题,能利于患者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提高,为患者选择一项费用合理、安全性高的治疗方案.

    作者:郜勇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 观察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66例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83例为一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经不同护理干预后进行效果比较.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护理有效率高,住院天数少,护理满意度高,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护理中应用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作者:江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左卡尼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Levocarnitine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脂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0例采用左卡尼丁治疗;对照组40例子多烯磷酯酰胆碱胶囊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左卡尼丁组治疗后TC、TG、LDL-C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HDL-C升高.左卡尼丁组治疗后TC、TG、LDL-C均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ALT、AST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对照组治疗后ALT、AST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显示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左卡尼丁具有明确的降脂保肝作用.

    作者:朱娜;李昊;曹兴国;李进营;白萍萍;许琨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43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药物标准化治疗依从性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基层医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接受药物标准化治疗情况及接受长期药物标准化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就诊的43例慢性稳定性心衰恶化患者,根据心衰指南积极纠正急性心力衰竭症状后给予慢性心力衰竭标准化药物治疗(ACEI+β-受体阻滞剂,或再联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随访1周、1月、半年、1年,统计分析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心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仅有3例患者能遵医嘱长期按时服药、定期复诊,该3例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EF值恢复至正常范围.结论 基层医院患者长期接受药物标准化治疗的依从性极差,而能遵医嘱接受药物标准化治疗的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

    作者:周霞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运用中医补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

    目的 运用中医补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探讨其临床效果.方法 筛选循环科与中医科协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162例冠心病患者作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n=81)与研究组(n=81),对照组应用冠心痛常规西医手段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以中医补气活血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得出结论.结果 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6%,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1.6%,两组数据分析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冠心病患者应用中医补气活血法治疗较单纯应用西医疗法,能更有效地改善心肌缺血,从根本上减少心悸、心绞痛、心力衰竭等症状的发生,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作者:王宪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偏瘫治疗仪配合运动疗法在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对偏瘫治疗仪配合运动疗法在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神经内科2014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分配法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运动疗法相结合,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偏瘫治疗仪配合运动疗法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的上下肢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经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上下肢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在治疗1个月后上下肢功能比较上,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偏瘫治疗仪配合运动疗法在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中意义重大,偏瘫治疗仪配合运动疗法可缩短患者的上下肢功能恢复时间,使患者尽快回归社会.

    作者:彭青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耳鼻喉急性感染及术后疼痛的临床治疗方法探析

    目的 分析通过不同镇痛药物的使用,为耳鼻喉急性感染患者及其术后疼痛带来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从进行耳鼻喉急性感染治疗的60名患者中,通过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各为30人的两个小组.其中,对第一个小组的患者使用芬必得进行镇痛,设为对照组;对第二个小组的患者使用丙帕他莫进行镇痛,设为实验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镇痛方式后的疼痛评分(VAS)、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出现的情况.结果 首先是疼痛评分(VAS)方面,不论是在手术结束后还是手术后4h、手术后8h和手术后24h,实验组患者的分数都要比对照组患者的低.其次是治疗有效率方面,实验组耳鼻喉急性感染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3.33%,高于对照组耳鼻喉急性感染患者的76.67%.后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面,实验组耳鼻喉急性感染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67%,比对照组耳鼻喉急性感染患者23.33%的发生率要低很多.结论 在对耳鼻喉急性感染患者进行镇痛的过程中使用丙帕他莫药物,能够有效减小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并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不仅为患者带来了良好的治疗体验,也提高了其临床疗效,为其病情改善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高歌;王晓一;杨蕊 刊期: 2017年第11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