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涛;陶智慧;马勇;谢强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甲状腺癌手术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期为甲状腺癌手术病人术后快速康复护理推广提供依据.方法 将收治的60例甲状腺癌手术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均分为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护理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FTS理念)进行护理,将两组患者术后的生活品质、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护理组患者术后生活品质明显比对照组要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要低;护理组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要高.结论 采用(常规护理+FTS理念)对甲状腺癌手术病人实施护理,能够让患者的心理处于较好的状态,增强手术安全性和术后生活品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孙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并分析综合性护理在重症监护的小儿呼吸性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2016年2月-2017年2月重症监护室接诊的小儿呼吸性衰竭患儿中随机抽出74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37),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接受综合性护理,对比两组患儿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率与对照组并发症率为8.11%和27.0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住重症监护室时间明显段与对照组,经比较,两组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症监护室内的小儿呼吸性衰竭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重症监护室的时间.
作者:陈魁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对中药配合温针灸调整女性HPOA轴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症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 选取无排卵性不孕症患者60例进行研究,经计算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30例为一组;接受常规治疗为对照组,开展中药配合温针灸治疗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排卵与妊娠概率,分析其子宫内膜厚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排卵概率及妊娠概率均明显较对照组高,其子宫内膜厚度明显较对照组优异,P<0.05.结论 中药配合温针灸调整女性HPOA轴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可观.
作者:褚威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横向环行捆绑式缝扎子宫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于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22例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常规组),行B-Lynch子宫捆绑式缝合;于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22例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研究组),行横向环行捆绑式缝扎子宫术.对比两组患者止血效果.结果研究组止血有效率高达90.91%,比较常规组72.73%的止血有效率更高,组间结果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或低于常规组,组间结果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难治性产后出血的患者,实施横向环行捆绑式缝扎子宫术,能够帮助患者有效止血,避免子宫切除,且此种术式止血效果好、术式简单,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刘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定量分析对比FS-LASIK和LASIK手术前后角膜瓣边缘密度值变化.方法 非随机选取2015年5月到2016年12月自愿在我院行角膜屈光手术患者且随诊3个月以上,资料完整者分两组进行对照研究,其中FS-LASIK组患者58例(115只眼),LASIK组共55例(110眼).分别于术前、术后1天、术后1周、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应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术眼角膜密度的平均值,使用SPSS13.0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均显著提高,术前及术后裸眼及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S-LASIK组与LASIK组术前、术后1天、1周、1月、3月角膜密度较术前均增加,FS-LASIK组较LASIK组角膜瓣密度值更高,但随着时间延长两组角膜密度值逐渐减小,组间差距逐渐缩小.结论 FS-LASIK与LASIK两种手术后早期角膜瓣边缘平均密度值较术前均有所增加,FS-LASIK组较LASIK组角膜瓣密度值更高,但随着观察时间延长这种差距逐渐缩小.
作者:魏静;李卫涛;秦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非晶状体及玻璃体源性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2月-2016年8月收治的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患者36例(36只眼),按照每组18人分成两组,对照组用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将两组治疗后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眼压为(39.46±5.12)mmHg(1 mmHg=0.133 kPa),术后一周患者的眼压为(18.50±4.36)mmHg,对照组患者术前眼压为38.38±5.21 mmHg,术后眼压为25.45±4.37 mmHg,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视力平均为0.78±0.11.术中和术后前房出血2例(2只眼)(11.11%),脉络膜脱离1例(1只眼)(5.55%),均经保守治疗痊愈;对照组患者术后视力平均为0.76±0.14,术中和术后前房出血5例(27.78%),脉络膜脱离3例(16.67%),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结膜瘘、角膜损害等手术并发症.两组患者比较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非晶状体及玻璃体源性的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孙晓萍;卢跃兵;王静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讨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对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非小细胞肺癌的病人92例,根据随机原则分为实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两组中的病人在胸腔镜手术后的并发症的情况实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的病人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实行胸腔镜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的病人使用常规的护理的基础上的针对性护理,可以有效的减少在手术后的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杜鹃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究脑-硬脑膜-颞浅动脉血管融通术治疗缺血性烟雾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5月收治86例缺血性烟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就诊时间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研究在给予脑-硬脑膜-颞浅动脉血管融通术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抗血小板凝集剂联合钙通道阻滞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分支供血血管血流量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硬脑膜颞浅动脉血管融通术相对于药物治疗可有效患者患者颈内、颈外血管压力和血流量,保护脑组织功能,减缓疾病进展.
作者:唐涛;赵博;单继东;宋守智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黄体酮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4年9月~2016年8月收治的82例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口服黄体酮胶囊、保胎灵胶囊,观察两组保胎结局、治疗前后β-HCG水平变化及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保胎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7%vs 75.6%),且治疗后β-HCG水平明显改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14.6%vs 17.1%),P>0.05,组间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黄体酮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能够有效改善保胎结局,提升β-HCG水平,而且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盖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探讨瑞舒伐他汀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HD)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对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研究采用随机、双盲法从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CHD患者中选出9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前者应用常规治疗方案,后者在常规治疗方案上家用瑞舒伐他汀,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内皮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液流变学及内皮功能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D患者在常规治疗上加用瑞舒伐他汀不近能够提高治疗效果,还能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内皮功能.
作者:张海文;杭妍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分析微创置管吸引术对脑出血患者hs-CRP、TNF-α、IL-8及MEP水平的影响.方法从选取的116例脑出血患者作为对象实施研究,以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各58例.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微创的置管吸引术式实施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临床普通的方式实施相应的治疗,对比观察两组不同方式治疗后作用效果以及对hs-CRP、TNF-α、IL-8及MEP水平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为优者为60.34%(35/58),优良率为98.28%(57/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48%(20/58)以及75.86%(44/58)(P<0.05).观察组患者当中发生呕吐,头痛以及食欲不佳的患者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评分在实施治疗之后均得到较为明显的调节,并且观察组的减小程度优于对照组效果较为明显(P<0.05).两组的TNF-α、IL-8及hs-CRP水平以及MEP潜伏期在治疗之后均得到有效减少,且观察组的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置管吸引术能够有效调节脑出血TNF-α、IL-8及hs-CRP水平以及MEP潜伏期水平,并且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减小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效果较好.
作者:尹小雨;张冬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研讨综合性护理降低ICU小儿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用随机抽签方式,从收治的ICU小儿气管插管患儿中,抽取80例纳入到讨论中,分组讨论以便区分护理方式,4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和40例研究组(综合性护理),观察护理状况,并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2.5%低于对照组15%,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85%高于对照组75%,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可将综合护理应用到ICU小儿气管插管中,非计划性拔管可能性和并发生,发生率均得到降低,确保患儿治疗安全,提升患儿家属满意度,建立并维持护患关系的和谐性.
作者:王启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增加基层医师对糖尿病足的认识,提高其诊断率并探讨糖尿病足有效的治疗方法,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查阅文献及结合工作实际对糖尿病足诊断、治疗等进行整理,归纳.结果 糖尿病足早起诊断治疗及清创的时机选择重要性,减轻糖尿病患者精神及经济负担.结论 糖尿病足患者晚期经济费用昂贵,早期综合治疗,减轻患者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罗永斌;赖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新产程标准后剖宫产率及指征的变化.方法 选择2014年 、2015年2、016年每年第一季度住院分娩病例,共计3100例.对这些产妇的分娩方式、剖宫产率及指征和母婴结局进行分析.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4年-2016年,每年上半年剖宫产率分别为59.8%(569/952)、53.8%(535/994)、48.9%(565/1154),产房中转剖宫产率分别为14.1%(54/383)、11.3%(52/459)、9.7%(57/5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年同期以瘢痕子宫、多胎、孕妇合并症及并发症为指征的剖宫产比例逐年递增,以巨大儿、社会因素、高龄初产、脐带绕颈和珍贵儿为指征的剖宫产比例逐年递减.2016年第一季度以胎儿窘迫、产程异常、宫内感染为指征的剖宫产比例较前两年同期降低.三年同期分娩结局比较,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产程标准后,通过严格观察产程,认真把握剖宫产指征,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和中转剖宫产率.
作者:王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究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小儿哮喘持续状态中实施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哮喘持续状态患儿84例进行观察,按照护理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加以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在哮喘持续时间、呼吸困难缓解时间及肺部啰音症状消失时间上比较,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更短(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于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小儿哮喘持续状态中能提高疗效,缩短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孔丹;陈娜;景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生长抑素和奥美拉唑对高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腹内高压及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月1月-2017年2月诊治的高龄重症胰腺炎患者76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生长抑素+奥美拉唑进行治疗.结果 ①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腹内高压、腹痛腹胀及肠道恢复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③研究组腹内高、D-乳酸及二胺氧化酶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早期应用在高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有助于降低腹内高压水平及改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值得临床参考.
作者:伏添;王彩凤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分析沙利度胺在百草枯中毒肺纤维化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百草枯中毒肺纤维化一星期后依然存活的患者22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治疗方式,给予研究组患者的传统治疗方式以及沙利度胺药物治疗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两个月之内的死亡率以及胸部CT检验结果变化情况.结果 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之后,对照组患者的胸部CT检验结果均呈现片状密度增高影,条索状改变,毛玻璃样以及双肺网格状均呈现加重发展态势,其中有3例患者出现纵膈气肿和双侧气胸症状,经过治疗之后,对照组患者全部死亡,死亡率为100%;研究组患者的胸部CT检验结果均呈现片状密度增高影,条索状改变,毛玻璃样以及双肺网格状均呈现逐渐减轻发展态势,有1例患者出现纵膈气肿和双侧气胸症状,研究组患者中有2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18.18%.结论 对于百草枯中毒肺纤维化患者使用沙利度胺药物治疗,能够极大改善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情况,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艳萍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针灸+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的9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针灸+康复训练,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性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生活质量评分、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针灸+康复训练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推广意义显著.
作者:吕强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主要分析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腹部手术患者,采用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联合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将两组患者心率、血压、躁动程度作为对比依据.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率(次/min)88.1±7.6,收缩压(mmHg)134.2±12.8;舒张压(mmHg)150.0±10.7,观察组患者在心率、血压、苏醒躁动程度等指标上均优异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腹部手术患者中采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有利于稳定患者血压、 心率,改善患者躁动症状.
作者:尹亮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经腹加阴道超声在诊断妇科疾病中的应用方法以及应用效果,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选取妇科在以往一年之内所接诊的通过病理证实属于子宫肌瘤患者资料100例实施分析,所选取的100例患者全部接受经腹与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观察子宫肌瘤的位置、大小、边界情况、内部回声以及数目等,记录两组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总结其在妇科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100例患者接受经阴道超声检查得到明确诊断的96例,诊断率为96.0%,一共发现160个肌瘤,经腹超声检查得到明确诊断的86例,诊断率为86.0%,一共发现140个肌瘤,经阴道超声诊断率明显高于经腹超声,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妇科疾病采取经阴道超声进行诊断的诊断率比较高,并且检查方式简单,不会对患者产生创伤,可重复性好,可以成为诊断妇科疾病的首选方式.
作者:鲁秋彤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