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恩他卡朋与复方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的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潘月

关键词:恩他卡朋, 复方左旋多巴, PD, 近远期疗效, 安全性
摘要:目的:观察恩他卡朋辅助复方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 PD)的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66例PD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给予复方左旋多巴,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加恩他卡朋。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周、4周、12周“开”、“关”期时间,12周后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 UPDRS)Ⅱ、Ⅲ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评分评定患者生活能力并比较两组副作用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周、4周、12周“开”期时间长于对照组,“关”期时间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12周后UPDRSⅡ评分(13.02±4.29)分、UPDRSⅢ评分(30.12±7.65)分均低于对照组(17.26±4.63)分、(34.99±7.52)分,ADL评分(37.52±8.10)分高于对照组(31.96±8.07)分,差异明显( P<0.05)。两组副作用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恩他卡朋辅助复方左旋多巴治疗PD能显著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延长患者“开”期时间,缩短“关”期时间,疗效显著,副作用较少,安全性高。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血并发症发生时间的观察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在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过程中出血并发症发生的时间。方法分析收治的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5例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用药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的部位、时间以及严重程度等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实验研究中共有患者45例,其中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后未出现出血并发症的患者有34例,出现不同部位出血症状的患者有11例,治疗后NIHSS评分与治疗前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运用阿替普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静脉溶栓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密切的对患者出血这一并发症的发生进行观察,及早的给予针对性处理,避免对患者治疗造成影响,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和质量。

    作者:赵微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TAPP术式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TAPP术式在临床腹股沟疝手术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总结自开展31例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全部应用TAPP术式,总结术式选择及操作要点。结果手术顺利,术后并发症少,术后随访无复发。结论 TAPP术式简单易学,恢复快,疗效好,适合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杨小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依那普利与不同药物联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依那普利联合不同药物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入住并接受治疗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60例,30例患者通过依那普利联合灯盏细辛注射液进行治疗为灯盏细辛组,30例患者通过依那普利联合肾炎康复片进行治疗为肾炎康复组,两组患者分别4周共2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 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以及血肌酐等临床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 P <0.05),灯盏细辛组患者治疗后各项临床指标改善情况优于肾炎康复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灯盏细辛组患者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高于肾炎康复组83.3%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依那普利联合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效果优于依那普利联合肾炎康复片的治疗效果。

    作者:聂东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协同护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住院的145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73例,对照组72例,对照组行呼吸内科常规护理,对照组行协同护理,调查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1个月、3个月的自我护理能力变化。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一般性自护需求、健康偏离性自护需求及自我护理行为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1个月及3个月,干预组患者的一般性自护需求、健康偏离性自护需求及自我护理行为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协同护理有助于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可以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杨丽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前瞻性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预防压疮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前瞻性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预防压疮的效果。方法选2013年7月在2016年3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脑梗死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采用前瞻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预防压疮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压疮发生情况要少于对照组患者,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前瞻性护理干预对于脑梗死患者的压疮预防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减轻患者治疗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及使用。

    作者:王力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宫颈癌组织高危型HPV感染与HWAPL蛋白表达的关系

    目的:探讨宫颈癌高危型HPV感染与HWAPL蛋白的关系。方法选取收集的宫颈组织石蜡标本,92例为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组织,包括CINⅠ级28例,CINⅢ级36例,CINⅡ级28例,均进行HPV分型检测及HWAPL蛋白的检测。结果宫颈癌、CINⅢ组织高危型HPV阳性率明显高于CINⅠ、CINⅡ( P<0.05);宫颈癌与CINⅢ组织中HWAPL蛋白强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CINⅠ、CINⅡ( P<0.05);高危HPV感染与HPV阴性和低危HPV感染标本在HWAPL蛋白表达上有明显差异性( P<0.05),且HWAPL蛋白表达与高危HPV感染呈正相关( r=0.450,P=0.000)。结论 HWAPL异常表达可能是HPV致病的重要环节。

    作者:李明伟;姚金娥;张悦娇;詹雪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三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5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三镜联合在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10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开腹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较对照组有显著下降( 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结论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采取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疗效显著。

    作者:吴洪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临终患者护理的必要性

    目的:探讨临终患者的临床护理及预防措施对患者的意义。方法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有关疾病方面的基本知识,包括治疗及预防,强调按时治疗的必要性。结果通过护理减少临终患者的恐惧与痛苦。结论加强护士的责任心,耐心,技术水平,让患者没有痛苦的走完后旅程。

    作者:苏秋平;曹雪娇;张乐乐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醒脑静注射液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醒脑静注射液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重症手足口病患儿88例,按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观察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73%,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神经系统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症治疗的同时联合醒脑静注射液可缩短发热、神经症状消退时间,从而促进疗效提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白晓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多普勒超声对于心脏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儿的诊断价值

    目的:研究多普勒超声对于心脏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调查对象采用就诊的房间隔缺损患儿38例,所有患儿均手术证实为房间隔缺损,所有患者均采用多普勒超声进行术前诊断,观察指标为房间隔缺损的大小、数目、形态以及长度等,并且观察诊断的符合率。结果38例房间隔缺损患儿中共有40处缺损,其中40处缺损有Ⅰ孔型12例、Ⅱ孔型26例、静脉窦型3例,且均有不同程度的右室扩大。12例Ⅰ孔型房间隔缺损中缺损大小为19 mm ~34 mm,且均未见闭合。诊断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儿的符合率为92.31%。结论多普勒超声在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儿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可用于确立诊断。

    作者:李冬梅;马笮;张卓;杨洪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优质护理模式与护理垂直绩效管理分析

    目的:探究护理垂直管理下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的效果。方法将护士分为3个层级,对不同层级的护士制定相应的岗位职责,不同层级护士对不同级别的患者进行管理。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均显著提高,与管理前相比差异显著( P<0.05)。结论实施护士分层管理的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显著提高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作者:王秋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前磨牙(MO/DO)根管治疗后冠修复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前磨牙( MO/DO)根管治疗后冠修复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28例患有慢性牙髓炎或根尖周炎的前磨牙( MO/DO ),随机分成两组,根管治疗后分别给与复合树脂充填和烤瓷冠修复,随访观察3年,比较两组成功率。结果复合树脂充填组患牙成功率为71.8%,烤瓷冠修复组患牙成功率为96.8%。结论烤瓷冠修复能避免永久充填物脱落和牙折断,提高了根管治疗后前磨牙的保存率。

    作者:赵云瑾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不同手术时机在治疗急性肠梗阻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通过对不同手术时机在治疗急性肠梗阻中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将治疗的急性肠梗阻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在48 h内进行急诊手术的66例患者分在观察组,48 h后进行手术的36例患者分在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病为96.97%、13.5%,48 h后手术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为97.22%、10.5%,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病率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急性肠梗阻临床症状及疾病类型不同,手术时机的选择至关重要,外科医生应依据患者的疾病类型及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手术时机。

    作者:施岸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横纹肌溶解症3例报告

    横纹肌溶解症( rhabomyolysis 简称RM)是一个综合征。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广泛横纹肌细胞坏死,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肌痛、肌红蛋白尿、血清CK增高。肌细胞内容物外漏至细胞外液及血液循环中,可导致急性肾衰竭、电解质紊乱等一系列并发症,有时病情凶险可危及生命。肌红蛋白尿通常作为横纹肌溶解症的同义词,肌红蛋白尿肯定由横纹肌溶解症所致,但横纹肌溶解症并不一定引起肉眼所见的肌红蛋白尿症[1]。在进修期间遇到3例RM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陈洪云;蔡胤浩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尿毒症患者血磷的清除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和分析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尿毒症患者血磷的清除作用及其影响因素,为尿毒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方法研究以2014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93例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血液净化方式的不同,分为血液透析( HD )组、血液透析滤过(HDF)组以及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组,每组31例。通过静脉采血并分离血清,分别检测三组不同血液净化方式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6个月后血磷水平。结果三组患者在接受研究治疗前静脉血中血磷水平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经过6个月治疗后, HDF组和HFHD组患者静脉血中血磷水平均发生显著变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HD组患者治疗前后静脉血中血磷水平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 P>0.05)。 HDF组和HFHD组与HD组比较,患者静脉血中血磷水平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HFHD组与HDF组比较,患者静脉血中血磷水平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血液透析滤过和高通量血液透析两种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均可以有效改善尿毒症患者体内高血磷症状,降低血磷水平,且高通量血液透析对血磷的的清除作用明显优于血液透析滤过。

    作者:于革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状况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状况的作用效果。方法将112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5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对所有患者进行入院时和出院时问卷调查。结果干预组冠心病患者焦虑状况明显缓解,综合护理干预能缓解冠心病患者焦虑状况(P<0.05)。结论护理人员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缓解冠心病患者的焦虑状况,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白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 Erythropoietin , EPO )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 retinal ischema-reperfusion,RIR)的保护作用。方法以24只大鼠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各组8只。 A组大鼠为正常健康大鼠;B、C两组大鼠均为经前房灌注加压法制作缺血再灌注的动物模型,建模后B组不作任何处理,C组同时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观察三组大鼠3 d后视网膜形态学变化,统计各组不同时间段视网膜细胞凋亡指数( Apotosis index ,AI)和视网膜神经元中热休克蛋白72(heat shock protein72,HSP72)的表达。结果 A组大鼠未见视网膜凋亡细胞,视网膜神经元中HSP表达微弱,视网膜细胞结构正常,排列整齐。缺血再灌注1 d后, B、C组AI值和HSP表达显著升高( P<0.05);缺血再灌注后3 d,C组AI值(13.66±0.84)显著低于B组(36.52±2.54),HSP表达(0.432±0.038)显著高于B组(0.203±0.0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大鼠视网膜形态均有明显改变, C组变化较B组轻微。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能有效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视网膜细胞凋亡,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视网膜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包赫;孙丹宇;姜仕先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恶性肿瘤的三级预防与社区护理解析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在肿瘤的三级预防工作中的重要性,提到恶性肿瘤病人的治愈率和生存质量。方法对社区36例不同阶段的患者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及社区护理指导。结果36例不同阶段的患者都比同阶段的患者病情好转和治愈率有所提高。结论癌症的1/3是可以预防的;1/3通过早发现是可以治愈的。因此,肿瘤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是十分重要的,社区护士是此工作的主力。

    作者:兰国红;朱颖;孙志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外科手术联合药物治疗胆结石患者5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外科手术联合药物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胆结石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外科手术联合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4.0%,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外科手术联合药物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申耀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采用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筛查早期肺癌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筛查早期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2013.5~2015.5体检的高危人群100人行低剂量胸部CT扫描,分析低剂量扫描在图像质量与诊断上与常规剂量之间的差异,并经过临床手术及术后病理进行分期。结果100例受检者中,筛查出结节性病变者47例(47%),其中早期肺癌者13例,并经病理证实,余者进行观察随访。结论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进行早期肺癌筛查及复查随访中既满足了图像诊断要求又能降低X线的辐射量,有助于肺癌患者早期治疗,且可广泛应用于早期肺癌筛查。

    作者:刘芳芳;王端福;黄文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