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林
目的:分析急性阑尾炎(包括不同病理类型)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并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对110例手术病理证实的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超声声像图的分析。结果110例急性阑尾炎中,超声确诊100例,漏诊10例,总符合率91.1%,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符合率88.7%(55/62),化脓性阑尾炎符合率93.7%(30/32),坏疽性阑尾炎符合率92.6%(11/12),阑尾周围脓肿符合率100%(4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根据超声声像图特征进行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及分型,对诊断急性阑尾炎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阑尾炎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龚赞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后路小切口微创椎弓根螺钉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医师选择术式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10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全部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分别有患者5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切口手术治疗,治疗组患者实施后路小切口微创椎弓根螺钉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卧床时间均要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患者手术后的VAS评分以及Cobb角要明显小于对照组和手术前( 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是3.64%,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是21.82%,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要明显小于对照组( P<0.05)。结论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应用后路小切口微创椎弓根螺钉治疗具有非常理想的临床疗效,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以及术后恢复快等特点,能够明显减少患者疼痛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孙忠利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分析依达拉奉在治疗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79例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的患者进行分析,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依达拉奉治疗与单纯一般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UPDRS评分情况。结果采用依达拉奉联合一般治疗的显效患者占比、总有效率均高于单纯采用一般治疗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精神、情绪、行为等方面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依达拉奉在治疗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上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生活质量水平。
作者:关韧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对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在糖尿病肾病检验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就诊的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比较两组的平均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含量与阳性率。结果观察组的平均尿蛋白含量为(56.32±7.32)mg/L,阳性率为18.3%(11/60),对照组未检出尿蛋白;观察组平均尿微量白蛋白含量为(26.34±5.53)mg/L,阳性率为53.3%(32/60),对照组平均尿微量白蛋白含量为(12.74±3.41)mg/L,阳性率为16.7%(10/60),组间比较观察组的平均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含量与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着病程增加,尿微量白蛋白的含量及阳性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结论在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诊断中,尿微量白蛋白更为敏感,因此较尿蛋白检测在疾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马琳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自我护理能力培养模式在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生活质量中的成效。方法按照入院日期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指导,观察组采用自我护理能力培养模式进行健康教育指导。于病人入院时、出院时、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时分别采用自我护理能力调查表、生活质量量表进行两组比较,对比分析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病人入院时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均处于较低水平,无统计学意义。采用自我护理能力培养模式进行健康指导,观察组病人出院时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结论自我护理能力培养模式提高了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及康复效果,成效显著。
作者:韩志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前瞻性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预防压疮的效果。方法选2013年7月在2016年3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脑梗死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采用前瞻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预防压疮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压疮发生情况要少于对照组患者,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前瞻性护理干预对于脑梗死患者的压疮预防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减轻患者治疗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及使用。
作者:王力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游离脂肪酸(FFA)、同型半胱胺酸(Hcy)、血尿酸(SUA)、β2微球蛋白(β2-MG)和C反应蛋白(CRP)在糖尿病性肾病(DN)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0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260例,其中:①单纯糖尿病组( SDM组)105例;②早期糖尿病肾病组( EDN组)85例;③临床糖尿病肾病组( CDN组)70例,并以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者组。采用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7600-010型检测CysC、FFA、Hcy、SUA、β2-MG和CRP含量。结果①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ysC、FFA、Hcy、UA、β2-MG和CRP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明显显著变化(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②各组相互比较:对照组、SDM组、EDN组和CDN组的CysC、FFA、Hcy、SUA、β2-MG和CRP水平呈趋势性升高,差异有明显显著变化(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CysC、FFA、Hcy、SUA、β2-MG和CRP水平与糖尿病肾病有密切关系,可作为糖尿病患者早期肾脏损伤的敏感指标,若将这六种指标作为糖尿病患者的常规检查,对糖尿病患者的肾损伤预测及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应用价值,可以大大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王修石;冷小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醒脑静注射液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重症手足口病患儿88例,按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观察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73%,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神经系统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症治疗的同时联合醒脑静注射液可缩短发热、神经症状消退时间,从而促进疗效提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白晓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在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过程中出血并发症发生的时间。方法分析收治的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5例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用药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的部位、时间以及严重程度等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实验研究中共有患者45例,其中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后未出现出血并发症的患者有34例,出现不同部位出血症状的患者有11例,治疗后NIHSS评分与治疗前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运用阿替普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静脉溶栓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密切的对患者出血这一并发症的发生进行观察,及早的给予针对性处理,避免对患者治疗造成影响,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和质量。
作者:赵微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对酮替芬联合孟鲁司特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的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收治的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将所选取的10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为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和孟鲁司特治疗,为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酮替芬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58%(39/53),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45%(49/53),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酮替芬联合孟鲁司特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能够获得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程秀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不同手术时机在治疗急性肠梗阻中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将治疗的急性肠梗阻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在48 h内进行急诊手术的66例患者分在观察组,48 h后进行手术的36例患者分在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病为96.97%、13.5%,48 h后手术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为97.22%、10.5%,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病率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急性肠梗阻临床症状及疾病类型不同,手术时机的选择至关重要,外科医生应依据患者的疾病类型及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手术时机。
作者:施岸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横纹肌溶解症( rhabomyolysis 简称RM)是一个综合征。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广泛横纹肌细胞坏死,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肌痛、肌红蛋白尿、血清CK增高。肌细胞内容物外漏至细胞外液及血液循环中,可导致急性肾衰竭、电解质紊乱等一系列并发症,有时病情凶险可危及生命。肌红蛋白尿通常作为横纹肌溶解症的同义词,肌红蛋白尿肯定由横纹肌溶解症所致,但横纹肌溶解症并不一定引起肉眼所见的肌红蛋白尿症[1]。在进修期间遇到3例RM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陈洪云;蔡胤浩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生化检测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共62例,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人员共62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的尿微量白蛋白及其肌酐,分析测定结果。结果观察组阳性率为41.9%显著高于对照组0%,经χ2检测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χ2=32.8980,P<0.05);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值(44.32±11.84)μg/mL高于对照组(9.85±4.78)μg/mL,经χ2检测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χ2=21.2568,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中进行尿微量白蛋白生化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能够有效评估患者的病情,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马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生命网”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以住院治疗的13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知情同意加入“生命网”模式。136例患者中女患者50例,男患者86例。给予13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命网”建立、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的护理干预及出院后的健康随访指导。分别于刚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一个月等3个时间节点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评价患者的自我效能。结果13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效能评价显示:患者的症状管理、疾病共性管理在3个时间节点上相比分别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生命网”模式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症状及疾病共性管理的自我效能感,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苏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应用不同护理方式对顺产产妇产程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98例产科接收的顺产产妇进行研究,并根据其分娩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采用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9例,采用导乐陪伴护理),对比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①经对比,观察组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和总产程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各项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②组间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的91.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51%,差异显著有意义( P<0.05)。结论和常规护理比较,在产妇顺产的过程中应用导乐陪伴护理可以明显缩短各个产程的时间,促进分娩的顺利进行,减少产妇的痛苦,提高产妇的满意度,更适合进行临床应用。
作者:王磊;宁海燕;杨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采用横断面调查全面监测医院感染的现状、日抗菌药物使用率及医院感染控制中存在的不足,为预防疾病感染控制提供有效依据及对策。方法各病房负责感染控制的医生对2014年5月15日00:00~24:00住院患者(含当日出院、转科和死亡的病例,排除当日入院病例)进行横断面研究,调查医院感染现患率并进行分析。结果调查患者为335人,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情况为:一联为107人,占74.82%,二联为33人,占23.07%,三联为3人,占2.09%。使用抗菌药物过程中标本送检率为80.41%。结论通过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可见:医院感染发生率较低,感染主要部位为呼吸道,科室中存在有感染漏报及抗菌药物使用率过高等现象,标本送检率仍存在不足,导致抗菌药物使用不能根据药敏结果指导用药,存在不合理现象。
作者:魏素敏;鲁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尿毒症患者血磷的清除作用及其影响因素,为尿毒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方法研究以2014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93例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血液净化方式的不同,分为血液透析( HD )组、血液透析滤过(HDF)组以及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组,每组31例。通过静脉采血并分离血清,分别检测三组不同血液净化方式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6个月后血磷水平。结果三组患者在接受研究治疗前静脉血中血磷水平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经过6个月治疗后, HDF组和HFHD组患者静脉血中血磷水平均发生显著变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HD组患者治疗前后静脉血中血磷水平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 P>0.05)。 HDF组和HFHD组与HD组比较,患者静脉血中血磷水平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HFHD组与HDF组比较,患者静脉血中血磷水平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血液透析滤过和高通量血液透析两种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均可以有效改善尿毒症患者体内高血磷症状,降低血磷水平,且高通量血液透析对血磷的的清除作用明显优于血液透析滤过。
作者:于革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对于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行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胫骨平台骨折患者70例,根据其临床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手术进行治疗,35例研究组患者通过关节镜下辅助微创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后疼痛情况、关节面塌陷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85.71%的临床治疗有效率( 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71%,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14.29%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胫骨平台骨折微创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王煜;候春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对尿毒症并发难治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34例尿毒症并发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并记录治疗前患者血液中PTH、RA、AT II、血压、24 h尿量以及体重,并与治疗后进行比较。结果34例患者经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后,血液中PTH、RA、AT II、体重以及血压中MPA、SBP、DBP显著( P<0.05)降低;截止目前随访结果显示,显效12例,有效16例,无效6例,总有效为82.3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方法可以将尿毒症并发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以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连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依那普利联合不同药物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入住并接受治疗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60例,30例患者通过依那普利联合灯盏细辛注射液进行治疗为灯盏细辛组,30例患者通过依那普利联合肾炎康复片进行治疗为肾炎康复组,两组患者分别4周共2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 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以及血肌酐等临床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 P <0.05),灯盏细辛组患者治疗后各项临床指标改善情况优于肾炎康复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灯盏细辛组患者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高于肾炎康复组83.3%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依那普利联合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效果优于依那普利联合肾炎康复片的治疗效果。
作者:聂东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