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梅;杨秀丽;赵远利;张安龑;刘旭
航空性中耳炎是航空性气压伤常见的类型之一,在空勤人员因耳鼻咽喉科疾病请假、住院及停飞原因中均排首位[1],航空性中耳炎也是空勤人员中引起空中失能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现在航空医学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者:陈宇明;冯超宇;陈环;叶伟雄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索研究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予以肩手综合征预防性护理的作用和效果。方法将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分组研究,对照组均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均同时予以预防性护理。结果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肩手综合征发病率明显偏低,其疼痛及水肿情况也明显偏低,而Fugl-Meyer评分则明显偏高( 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肩手综合征发生率。
作者:万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护理中应用系统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在消化内科住院的患者。用随机数表法把所有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消化内科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系统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程度以及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干预前SAS、SD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依从性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总满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升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李红梅;杨秀丽;赵远利;张安龑;刘旭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科林扶宁沙棘油对剖宫产术后瘢痕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05例剖宫产手术患者,随机分组,50例为治疗组,55例为对照组。在完成手术后,对照组患者使用科林扶宁沙棘油,对照组不使用,观察两组患者的瘢痕治疗情况,不良反应和增生情况。结果105例伤口均一期愈合,治疗组47例(94%)、对照组29例(52.7%)瘢痕恢复良好,细小平整,颜色淡,质软,不明显,无痒痛等主观症状;治疗组3例(6%)、对照组26例(47.3%)瘢痕有痒或刺痛等症状,颜色红,增宽,突出皮面,质地硬。外院感染切口治疗组平均10天愈合,对照组18天愈合。结论科林扶宁沙棘油可有效减少瘢痕增生,促进伤口愈合,是术后防止瘢痕及感染的一种较好的治疗手段。
作者:吴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以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选行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的6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主要研究指标有性别、年龄、糖尿病、高血压、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肝肾功能异常等合并症、手术时间、中转手术、术中失血量等。术后并发症:肠梗阻、吻合口漏、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切口感染、低蛋白血症、伤口裂开。临床指标及并发症的单因素分析采用χ2进行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sitiC回归检验。终分析总结引发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症与肺部疾病和手术时间≥180 min有相关性,与性别、年龄、糖尿病、冠心病、中转手术等无相关性。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独立风险因素是肺部疾病(相对危险度为4.385,95%可信区间为1.282~15.617)和手术时间(相对危险度为5.146,95%可信区间为1.592~15.81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症中以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高,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合并肺部疾病以及手术时间。在进行结直肠癌手术时,选择经验丰富的医生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李永智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索肉蔻五味丸在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治疗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将127例诊断为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的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肉蔻五味丸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柳氮磺吡啶治疗,两组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So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评分表进行评分,比较评分结果和痊愈好转率,并于3个月后随访追踪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So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7,P>0.05),治疗后评分分别低于治疗前(t=14.37,12.59,P<0.01),研究组治疗后评分低于对照组(t=2.458,P<0.05),研究组痊愈率和痊愈+显著进步率高于对照组、无效率低于对照组(χ2=9.515,P<0.01),研究组复发率28.13%低于对照组复发率47.6%(χ2=8.69,P<0.01)。结论依据“湿阻下焦”的中医理论,采用肉蔻五味丸“芳香化湿”之功效及理气止痛作用治疗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具有使用方便、疗程短,疗效较好,复发率较低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英;周朝当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护理流程在口腔种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0例口腔种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流程,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术后对照组患者种植成功率71.4%,观察组患者种植成功率94.3%,观察组患者种植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20例,较满意6例,不满意9例,护理满意度74.3%;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28例,较满意5例,不满意2例,护理满意度94.3%,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理流程在口腔种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高,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郑喜璇;邓雪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利奈唑胺治疗老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肺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7月入住呼吸监护室的96例利奈唑胺治疗的老年MRSA肺炎患者进行的临床分析研究,均采用利奈唑胺静脉用药,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对照组与常规组各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每组48例,对两组有效率、细菌清除率,退热时间,不良反应,咳嗽消失时间,患者满意度,平均住院时间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有效率为9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 P<0.05);细菌清除率9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1%( P<0.05);满意度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 P<0.05);退热时间,不良反应,咳嗽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于利奈唑胺治疗的老年MRSA肺炎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李笑爽;徐旺达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了解营口市居民死亡原因及死因分布特点,为针对影响居民健康状况的主要死因进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卫生部指定的死因专用软件“DeathReg2005”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的“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分类统计。结果2015年营口市居民总死亡率为757.97/10万,标化死亡率为419.23/10万,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499,P<0.05)。前5位死因依次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损伤中毒,死亡率分别为417.78/10万、212.14/10万、40.14/10万、24.89/10万和22.65/10万。结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已成为营口市居民的主要死因。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加强健康教育和疾病监测,以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作者:李岩;赵博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现代医学经过长期发展已经向“医疗-社会-心理”模式转变,任何疾病都多多少少和心理因素发生关系。现代人的生活成本增高,社会压力增大,极易产生与心理因素相关的疾病。在人群调查中约35%~45%的人在某些时候有某种类型及不同持续过程的耳鸣[1],有些人不治自愈,通过对大量临床病例的观察与研究都与心理修复是分不开的。
作者:赵惠智;吴连君;李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住院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标作用效果。方法将某医院从2015年2月~12月收治的114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调查两组患者平均血糖水平、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和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及两组患者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结果干预组患者平均血糖水平、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和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干预组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的合格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管理,能有效提高降血糖效果,并稳定患者的血糖波动。
作者:白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治疗中阿托伐他汀结合曲美他嗪产生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冠心病患者87例,随机进行分组行不同方式治疗,给予其中43例患者曲美他嗪治疗(对照组),另44例给予曲美他嗪+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对两组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存在差异,对照组为83.72%,观察组为95.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发生的不良反应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为3例(6.97%)、4例(9.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治疗中,联合使用曲美他嗪、阿托伐他汀用于治疗,较单纯的曲美他嗪治疗,临床疗效更为显著,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志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综合防治措施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本地区血吸虫病重度流行的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全面实施改水改厕和居住环境改造以及封洲禁牧、以机代牛,辅助健康教育和人畜化疗的全面传染源控制措施,连续实施3年,比较实施前后该地区人群的肠道寄生虫、水体危险性、钉螺感染率、虫卵污染环境状况的变化情况。结果实施综合防治措施3年后,人群吸血虫感染率由2.57%降低至0.19%,下降幅度超过97.36%;人群鞭虫和蛔虫的感染率分别由原来的53.92%和26.54%下降至7.31%和3.64%;感染螺点数由防治前的39个降低至0个。钉螺感染率、感染螺平均密度、水体危险性、感染螺点数均明显降低。结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防治措施可在短期内有效控制人群感染率,,通过改变疫区农民的生产好生活方式有效净化草洲,控制传染源,同时有效控制其他肠道寄生虫的流行。
作者:黄志伟;邓金庭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L-plastin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癌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S-P法),检测45例子宫内膜癌、2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6例正常子宫内膜中的L-plastin的表达。观察其在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分析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结果在子宫内膜癌中L-plastin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非典型增生内膜及正常增生期内膜组织( P<0.01)。在不同手术病理分期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有显著性差异( P<0.05),在不同病理分级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不同肌层浸润深度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有无淋巴结转移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L-plastin蛋白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癌变的病理过程.L-plastin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存在过度表达,L-plastin的过度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和肌层浸润深度有关。
作者:张璐;刘贵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鼻内镜下鼻窦开放联合下鼻甲翻转下鼻道开窗术的疗效表现,分析鼻内镜下鼻窦开放、下鼻甲翻转下鼻道开窗术联合治疗的优势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采用鼻内镜下鼻窦开放联合下鼻甲翻转下鼻道开窗术治疗方法,根据每例患者临床表现,分析治疗效果。结果100例患者,治愈82例,好转15例,一般2例,无效1例,治疗有效率为97%。结论鼻内镜下鼻窦开放联合下鼻甲翻转下鼻道开窗术治疗技术在临床应用时治疗效果显著,其在治疗效果、安全性、服务表现等方面均表现良好。
作者:万志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应用于高龄心血管患者手术风险因素中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人文关怀护理。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血压和心率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血压和心率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应用于高龄患者手术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情况,对于患者手术风险因素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能够在在临床中应用。
作者:范军;王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96例股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下由麻醉医师采取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实施硬膜外麻醉,给予观察组实施全身麻醉。结果对照组在麻醉后24 h的精神状况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麻醉后48 h认知功能障碍发生例数为3例,占比6.25%,对照组麻醉后48 h认知功能障碍发生例数为2例,占比4.16%。观察组在麻醉术后24 h内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较对照组要大,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老年骨科患者手术中,采用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术后1d内对于患者短期认知功能障碍均产生影响,全身麻醉的影响与硬膜外麻醉相比更为明显。
作者:原忠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分析健康护理干预在预防肾病综合征并发症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就诊的肾病综合征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护理辅助,比较两组患者肾病综合征并发症的发病率。结果5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经过药物治疗和不同的护理方式护理后,其中干预组患者病情完全缓解的有21例,部分缓解的有3例,未缓解的有1例,缓解率为96.0%,治疗过程中有2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其中上呼吸道感染1例,泌尿系统感染1例;对照组病情完全缓解的有10例,部分缓解的有9例,未缓解的有6例,缓解率为76.0%,治疗过程中有5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其中上呼吸道感染2例,泌尿系统感染1例,皮肤溃烂2例。结论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能够提升肾病综合征患者的疾病缓解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陶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单纯正加速度(+SGZ)和正负加速度(±SGZ)交替暴露对大鼠心脏的危害程度。方法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8SGZ及±8SGZ组)。经动物离心机相应暴露后立即麻醉采血,测定各组大鼠心肌酶含量。结果+8SGZ及±8SGZ暴露组与对照组比较,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均显著增加(P<0.01);两实验组间比较,AST、CK、CK-MB有显著性差异(P<0.05),LDH和α-HBD两项指标有差别,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8SGZ及±8SGZ交替暴露均可使心肌酶含量有明显变化,且±8SGZ交替暴露的作用更为明显。提示±GZ交替暴露对心脏的损害影响较单纯+GZ暴露更为显著。
作者:王天华;刘莉;王璐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分级分区管理模式用于急诊输液安全管理的重要价值。方法对急诊收治输液患者3082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由15414例输液患者组成,对照组患者运用常规输液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运用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输液意外情况发生率和护理人员投诉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输液意外情况发生率、护理人员投诉率等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结论分级分区管理模式运用于急诊输液管理中不仅可大限度降低输液意外情况发生率、降低护理人员投诉率,且可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的满意度,有效确保输液安全。
作者:陈智萍;黄美娟;罗静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