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脉冲加温针灸与单纯脉冲治疗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的疗效比较分析

曾团平

关键词: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 脉冲, 温针灸
摘要:目的:分析及对比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分别采用单纯脉冲和脉冲加温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6月本院接收的患腰椎退行性关节病的8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行脉冲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针灸治疗.治疗完毕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5%,与对照组(75.0%)相比明显更高(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的VAS评分、FFD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采用脉冲加温针灸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肌瘤伴卵巢囊肿患者的临床效果探析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肌瘤伴卵巢囊肿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探析.方法:将我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70例子宫肌瘤伴卵巢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瘤体直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8%,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子宫肌瘤直径、卵巢囊肿直径及复发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为子宫肌瘤伴卵巢囊肿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周建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奥氮平联合帕洛诺司琼预防顺铂化疗所致呕吐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奥氮平联合帕洛诺司琼预防顺铂化疗引起呕吐的疗效.方法:将使用顺铂(30 mg/m2)化疗的胃癌术后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每周期化疗前30 min给予盐酸帕洛诺司琼0.25 mg静脉滴注.观察组于化疗前1晚口服奥氮平5 mg/次,连服8d.观察两组患者化疗急性期、延迟期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急性期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延迟期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腹胀、便秘、乏力、头痛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使用帕洛诺司琼止吐的基础上加用奥氮平,预防顺铂化疗所致恶心呕吐有较好的效果,用于预防迟发性呕吐效果更佳.

    作者:王燕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治疗进展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女性在绝经前后因体内性激素波动或减少而引起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俗称更年期综合征[1].中医称之为绝经断前后诸症,以妇女在绝经前后出现烘热汗出、烦躁易怒、失眠健忘、头晕耳鸣、腰酸背疼、手足心热或伴有月经紊乱等临床症状为主[2].《金匮要略》说“妇人脏燥,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形象的描述了其发病时情志不遂的症状.据统计,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率普遍偏高,达到82.73%[3].

    作者:舒宏广;付志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分析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8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加用醒脑静,比较两组疗效和对炎性因子的影响.结果:两组各项评分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具有显著改善(P<0.05),且研究组比对照组改善更加显著(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7%(35/39)和69.2% (27/39),组间比较差异显著(x2=5.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NF-α、IL-6、CRP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讨论:给予急性脑卒中患者基础治疗合并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同时在抑制炎症反应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适合推广.

    作者:杨炯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DHS加防旋螺钉内固定治疗伴后侧皮质不完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和分析DHS加防旋螺钉内固定治疗伴后侧皮质不完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30例伴后侧皮质不完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DHS加防旋螺钉内固定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30例伴后侧皮质不完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为90.00%,平均手术耗时为(50.83±14.62) min,平均术中失血量为(104.25±32.41)ml,平均住院天数为(15.83±1.42)d,所有伴后侧皮质不完整股骨颈骨折患者骨折均愈合良好,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5.69±0.42)个月,有5例患者术后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症状.结论:对伴后侧皮质不完整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DHS加防旋螺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提高关节功能,术后愈合良好、愈合时间短,同时术后并发症少,相对安全,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

    作者:席红波;陶卫建;简争光;孙雪峰;龚晓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蝮蛇咬伤临床疗效评估及报道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蝮蛇咬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3年3月~2014年7月收治的60例蝮蛇咬伤患者动态随机化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与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医联合西医治疗蝮蛇咬伤患者的效果明显,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作者:黄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化痰清火汤治疗痰火扰心型青中年失眠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化痰清火汤治疗痰火扰心型青中年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青中年失眠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安定2.5 mg,临睡前30min口服;同时给予谷维素10 mg,3次/d,口服;维生素B110 mg,3次/d,口服.试验组给予化痰清火汤治疗,水煎服,1剂/d,早晚分次服用.结果: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6%(43/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7% (39/45),x2=3.146,P<0.05;试验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x2=9.268,P< 0.05;试验组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均顺利完成治疗过程,对照组患者出现9例嗜睡,10例乏力,5例心悸,但均未予特殊处理结论:化痰清火汤治疗痰火扰心型青中年失眠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且远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艳;曹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原发性肝癌的中医治疗进展

    原发性肝癌是发病率较高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有着“癌中之王”的称号.据2015年的调查显示,2012年全球新发肝癌患者78.25万(居癌症发病第6位),死亡患者74.55万(居癌症死亡第2位),其中在肝癌发病和死亡患者数上,中国均占全球总数的一半以上[1].肝癌起病常常不易被发现,发展速度快,预后较差,待出现症状来就诊时多半患者已是中晚期,已经失去了手术的机会,而且手术后复发转移率高,化疗毒副作用大,对患者健康和生命造成了很大的威胁[2].因此,中医药治疗成为临床的一个重要手段.

    作者:江南雪;熊墨年;唐晓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丹红注射液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患者后续疗效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应用瑞替普酶溶栓后的疗效.方法:选取泰安市中医医院急诊科及重症医学科2014年1月~2016年7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6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先应用瑞替普酶行溶栓治疗,观察组溶栓时即给予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加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常规治疗7d,对比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胸痛缓解情况,并测定肌钙蛋白T(cTnT)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心率失常发生率为43.8%,对照组的为64.6%;观察组血清cTnT及Hs-CRP的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瑞替普酶溶栓后加用丹红注射液,可降低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生率,并有效地缓解梗死后胸痛发作.

    作者:耿继飞;胡永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60岁以上脑梗死患者血清Hcy、hs-CRP、血糖、血脂水平及其相关性

    目的:探讨60岁以上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311例60岁以上脑梗死患者(实验组)和29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7项生化指标.随后将实验组再细分为1组(单纯脑梗死组)、2组(脑梗死合并高血脂组)、3组(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组),有37例(男21例,女16例,同时合并高血脂和糖尿病)放入3组;再将311例患者分成60~75岁组(A组)和75岁以上组(B组).将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A组与B组和实验组1、2、3组之间进行7项生化指标比较.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7项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A组与B组比较,只有FPG这1项指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6项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检出HHcy、高脂血症(HL)和糖尿病(DM)这3个指标上均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A组与B组检出HHcy和HL这2个指标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检出糖尿病患者明显高于B组(P<0.05);实验组1、2、3组相互比较,除了Hcy和hs-CRP两项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5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统计学意义(P<0 05).Hcy与年龄相关,与hs-CRP、血糖、血脂无明显相关性.结论:Hcy是脑梗死独立危险因素,对于脑梗死高危人群定期检测Hcy、hs-CRP、血糖、血脂浓度水平,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这7项生化指标在合理水平,可以有效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和发病人数.临床上对脑梗死患者定期检测Hcy、hs-CRP、血糖、血脂,对于了解患者病情、疾病发展以及预后均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陈厚爱;杨军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QC活动对产妇产后乳房胀痛发生率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应用QC活动降低产后乳房胀痛发生率.方法:随机调查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分娩的280例产妇产后乳房胀痛发生率,开展QC活动,应用柏拉图分析找出本次活动整改重点,根据产妇产后乳房出现肿胀的原因,实施针对性整改对策,于2015年10月再次随机调查在我院接受分娩的290例产妇产后乳房胀痛发生率,对比实施QC活动前后产妇乳房胀病情况及护理人员的管理质量评分.结果:实施QC活动后,产妇产后乳房胀痛发生率较实施前明显降低,产妇乳房胀痛持续时间较实施前明显更短,数据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实施QC活动后,不良情绪改善率(86.55%)、新生儿喂养成功率(82.76%)均高于活动前(P<0.05)结论:实施QC活动改善母乳喂养宣教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降低产妇产后乳房胀痛发生率,缩短产妇乳房胀痛时间,对不良情绪改善率及新生儿喂养成功率均有提高作用,值得推广及借鉴.

    作者:高少艳;刘肖平;陈加闰;李笑琴;周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冠心病验案拾萃

    冠心病是以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为病理基础,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心肌缺血缺氧甚或坏死从而引起的的一系列病理及功能性改变,其中心绞痛是发病率高的常见表现类型,分为稳定型及不稳定型两种.稳定型心绞痛通常指在1~3个月内疼痛发作诱因、时限、部位无明显改变的心绞痛,若进一步恶化可发展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1].该病中医学范畴隶属“胸痹心痛病”,病位主要在心,又时常波及肝、脾、肺、肾四藏,病因主要有寒凝于胸、热邪煎熬、肾气衰竭、七情内伤、饮食不节、痰饮或瘀血痹阻心脉,使得心脉失养,气机不畅.且不论以上何种原因致病,瘀血均参与整个发生发展过程,治疗亦当以活血化瘀为基本大法,临床中患者有因实致虚者,亦有因虚致实者,总为本虚标实之病因病机[2].作为心脑血管疾病主要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冠心病患者多伴有高血压,此时冠脉病更为严重.

    作者:王婧坤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远指间关节背侧肌腱及皮肤缺损11例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远指间关节背侧肌腱及皮肤缺损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1例远指间关节背侧组织缺损伴伸肌腱(及止点)缺损患者采用微型骨锚钉联合掌长肌腱移植重建伸肌腱止点加皮瓣修复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5~18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创口感染及骨锚植入后异物反应.1例4个月后患指下垂,二期行关节融合.手功能评定标准采用Dargan功能评定法:优5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达81.82%.结论:采用微型骨锚钉联合掌长肌腱移植重建伸肌腱止点加皮瓣修复术治疗远指间关节背侧肌腱及皮肤缺损,能取得良好疗效,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作者:岳球;杨民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初产妇产后访视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初产妇产后访视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效果,为临床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率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生产的初产妇22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12例.对照组按照围产期常规护理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再予以产后入户访视,重点了解产妇母乳喂养情况,对不当母乳喂养认知及行为进行纠正指导,比较两组初产妇入组前、产后1个月对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及两组产妇产后1个月内母乳喂养情况,按照母乳喂养情况判定母乳喂养成功率,比较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成功率.结果:两组初产妇入组前对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的认知调查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1个月观察组对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的认知调查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后观察组产妇纯母乳喂养98例(87.50%)、混合喂养11例(9.82%)、人工喂养3例(2.68%),对照组纯母乳喂养68例(60.71%)、混合喂养12例(10 71%)、人工喂养32例(28.57%),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人工喂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混合喂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产妇产后1周行入户访视,可有效帮助初产妇提高母乳喂养的认知水平,指导初产妇正确母乳喂养方式,提高母乳喂养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魏曙光;彭莹洁;杨妮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当归芍药散合猪苓汤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当归芍药散合猪苓汤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64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标准激素和西医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当归芍药散合猪苓汤加减,观察两组的尿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总胆固醇、凝血功能、D-二聚体等化验指标及临床症状和体征.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和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归芍药散合猪苓汤能明显改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症状、体征及化验指标,并减少激素的副作用.

    作者:柳志猛;吴国庆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刘铁军教授运用经方治疗老年性功能性便秘验案浅析

    刘铁军,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名老中医,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吉林省名中医.刘教授从事临床工作四十余年,精通医理,勤于实践,博采众方,遵经典而不泥古,擅创新而尚科学,擅长治疗诸多内科疑难杂症,尤其在消化病的治疗方面,形成了独到的学术思想和见解.刘教授提倡在便秘的治疗中重视辨证论治,强调不能单纯的运用“攻、泻”法通畅大便,更为重要是充分发挥“三因学说”理论,即“正气”、“气血”、“瘀滞”,辨证论治,四诊合参[1].笔者有幸跟师临证,深感恩师医术之精湛,本文旨在总结老师在治疗老年性功能性便秘的经验与用药规律,分析和传承刘铁军教授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为老年性功能性便秘的治疗提供临床参考.

    作者:李建武;高蕾;韩庆;刘铁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40家基层医院产房空气消毒效果调查

    目的:调查40家基层乡镇卫生院产房应用等离子空气消毒和紫外线灯管消毒的消毒效果,了解空气质量发生变化后产房内空气净化状况及细菌含量的改变情况.方法:选取基层乡镇卫生院40间产房,按日期的单双号随机分为两组,试验1组20间产房,采用等离子空气消毒器进行空气消毒;试验2组20间产房,采用紫外线灯消毒.两组消毒时间段均为8:30~11:00.净化消毒后立即采用PM2.5尘埃计数测试仪对两组产房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2.5)进行测试,利用空气细菌平皿琼脂培养基静态沉降培养方法监测空气菌落计数.结果:两组产房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和微生物菌落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管空气质量发生变化,等离子空气消毒和紫外线空气消毒产房空气具有类似的消毒效果,这两种消毒手段依然是目前基层医疗机构产房空气消毒经济有效且符合消毒基本标准的方法.

    作者:何明生;周欢欢;梁桃花;余于林;何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先天性子宫畸形1例

    随着腔镜手术的发展,先天性子宫畸形的诊断率较前有所升高,误诊率明显减少,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检查已经成为诊断子宫畸形的“金标准”[1].近期,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功应用腹腔镜治疗先天性子宫畸形1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史资料 患者陈某,女,14岁,未婚未孕,否认性生活,既往体健,否认他病,因“右下腹疼痛1周”于2016年6月17日入院.

    作者:欧阳莎;尹春华;杨丽兰;石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痛泻要方抑木组分缓解IBS-D高敏中医机理探讨及研究进展

    1 IBS-D发病机制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胃肠功能紊乱而引发的疾病,具体表现为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的腹痛、腹泻、排便习惯改变及大便性状(腹泻、便秘、腹泻便秘交替)异常,没有明显形态学或生化异常改变的症候群.根据不同症状,临床上将IBS分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Diarrhea,IBS-D)、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Constipation,IBS-C)及混合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Mix,IBS-M)三种,其中]BS-D占整个IBS患病率的40%~60%,长期不规律的腹泻、腹痛已经影响到广大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作者:兰翔;税杰;肖兴会;黄德铨;陈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白藜芦醇在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1型鼠模型中的疗效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1型大鼠骨折模型的的抗炎镇痛作用,并探索适合的白藜芦醇治疗剂量.方法:34只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5)、假手术组(n=5)、白藜芦醇治疗1组(n=8)、白藜芦醇治疗2组(n=8)、模型对照组(n=8).白藜芦醇治疗1、2组分别给予白藜芦醇20 mg/(kg·d)、40 mg/(kg·d)治疗;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及模型对照组予以5% DMSO溶液;连续腹腔注射14d.在治疗前、第7天、第14天分别测定大鼠疼痛行为,血MIF、TNF-α的表达结果:在治疗第7天及第14天后,Res治疗1、2组疼痛阈值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MIF、TNF-α表达明显下调(P<0 05),且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其中Res治疗2组比Res治疗1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在治疗第7天TNF-α已降至正常水平,治疗第14天MIF也降至正常水平.结论:白藜芦醇可有效抑制MIF及TNF-α表达,改善CRPS1型鼠模型的疼痛行为,且对MIF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作者:郭春燕;石小乐;柯诗文;余淑娇;吴锐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