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茶多酚减轻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Pradip Adhikari;吕祥威

关键词:茶多酚, 炎性细胞因子, 氧自由基,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摘要:目的:研究茶多酚对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MIRI)过程中炎性细胞因子与氧自由基的影响,探讨茶多酚减轻MIRI的机制。方法30只雄性C57BL/6小鼠被随机分为3组:(1)对照组;(2)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组(MIRI组);(3)茶多酚组。以上三组小鼠分别于MIRI手术后2 h收获标本,分别测定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髓过氧化物酶活性(MPO)、血清丙二醛(MDA)与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含量。结果茶多酚可显著降低小鼠血清IL -6、TNF-α、MPO水平( P<0.01),减少MDA 含量( P<0.01)并提高SOD活性( P<0.01)。结论茶多酚可能通过减轻炎性细胞因子的聚集与浸润以及降低氧自由基的产生来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主动脉球囊反搏联合新活素对冠脉旁路移植术后低心排综合征的应用疗效

    目的:研究主动脉球囊反搏联合新活素对冠状旁路移植术后低心排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冠状旁路移植术且在术后发生低心排综合征的患者纳入研究,分为给予主动脉球囊反搏联合新活素治疗的观察组和仅给予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舒张早期充盈峰速度、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高于对照组。结论主动脉球囊反搏联合新活素治疗有助于改善心功能的恢复,是治疗冠状旁路移植术后低心排综合征的理想方法。

    作者:潘曦;白准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血液净化中心的合理布局与交叉感染的预防

    目的:通过对血液净化中心科学合理的布局,对阴阳性病人进行物理隔离,清洁区与污染区的隔离,以达到对交叉感染的有效预防。方法根据国家卫生部(2010版)《血液净化标准操作流程( SOP )》和《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15982-1995)的要求,对阴阳性病人的治疗区进行阴阳分区,各区又分清洁区、半清洁区、污染区。建设标准的三通道模式,即工作人员通道、病人通道、污物通道,对工作人员和病人分流,人和物进行分流,避免人员之间的交叉活动和物品之间的交叉。结果进行严格分区后,全年未发现交叉感染的情况发生。结论通过对血液净化中心的合理布局,并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执行,可有效预防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的交叉感染,保护患者的安全,减少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

    作者:李凤娥;陈萍;董万平;贺欣;汤锋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及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影响,为老年患者高血压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2009年~2013年收治的8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其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其中观察组(单数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双数组)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临床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态及治疗2月后用药依从性、疗效及生活质量四项指标。结果采取心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用药依从性、疗效及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普遍存在心理问题,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

    作者:赵春生;杨奕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糖尿病合并皮肤病60例临床护理探讨

    目的:对糖尿病患者常见的皮肤病主要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提出正确有效的皮肤护理措施。方法对5种常见的皮肤病问题进行相关原因分析。结果皮肤病变与高血糖、代谢障碍、皮肤抵抗力下降、血管性病变、周围神经病变有显著相关性一旦出现血管性病变和周围神经病变,将会出现比较严重的皮肤病变,病变程度越高出现的皮肤病变就越严重。结论积极控制血糖、制定对皮肤感染切实有效的护理方法,做好预防感染及皮肤护理等是防止和减少糖尿病皮肤病变及感染,是防止和减少糖尿病患者发生皮肤病变的关键。

    作者:孟庆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骶尾骨骨折脱位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手术切开解剖复位锁定钛板双皮质固定治疗骶尾骨骨折脱位的效果。方法对5例资料完整的骶尾骨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患者术中、术后未见明显不良反应,随访6~24月,所有患者均解剖复位,骨折愈合良好,根据疗效判定标准,痊愈4例,显效1例,治疗效果满意。结论骶尾骨骨折脱位患者采用手术切开解剖复位锁定钛板双皮质固定效果较为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国良;柴旭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568例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超声筛查分析

    目的:探讨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超声诊断筛选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幼儿共568例,对髋关节异常的幼儿进行统计分析,并且总结、归纳影响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相关性因素。对需要跟踪观察或治疗的病例进行超声随访。结果选取的568例超声筛选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婴幼儿中,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患者66例,占总人数的11.62%,其中属于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幼儿有10例,占15.15%,60例为髋关节不稳定。幼儿性别、妊娠胎位等是影响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重要因素。结论超声诊断和筛选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具有准确性高、灵敏性强的特点,是临床上用于诊断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首选方法,值得临床医师高度重视和思考。

    作者:伍月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P16 INK4 a和P19 ARF在胃癌中的表达

    目的: p16INK4a和p19ARF抑癌基因在可切除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形式,从而对其肿瘤的发生、发展有一个初步认识。方法胃癌切除标本30例的石蜡标本,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ABC法同时测定肿瘤组织的p16、p19蛋白的表达。结果胃癌的p16高分化阳性率85.7%,P19高分化阳性率42.9%。大血管浸润的胃癌p16阳性率(20%)低于无血管浸润者(72.2%, P=0.01), p19阳性率与无血管浸润者无显著差异(10% vs 16.7%,P>0.05)。结论 P16基因表达可作为预测胃癌患者预后的指标,P19的异常可能是胃癌后期加速进展的一个因素。

    作者:马晓瑞;苏加峰;高喆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17例骨折内固定术中导针断裂的原因分析及处置

    目的:探讨各种骨折内固定术中导针断裂的情况及处理方法,分析导针断裂发生原因。方法分析治疗17例骨折内固定术中导针断裂的病例资料。结果17例患者术中发现导针断裂,13例立即成功取出,2例作为内固定的一部分予以保留,两例未予处置,其中1例术后60天复查发现断裂导针进入盆腔,经开腹探查后取出。结论导针使用后要定期更换,术前要检查导针,如发现有弯曲、磨损,则更换新导针,断裂后要及时发现,酌情处置。尽量利用原切口及孔道取出。

    作者:张汉军;陈彦文;熊青林;马欣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6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征象研究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CA术后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就诊的甲状腺乳头状CA者共80例,观察和分析患者临床就诊资料。选取患者均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法,对影响甲状腺乳头状CA术后复发的相关的因素进行分析,分别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以及甲状腺包膜有无浸润等方面进行线性分析。结果80例甲状腺乳头状CA患者中,接受手术治疗之后,肿瘤复发23例,复发率达到28.7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性别以及肿瘤大小甲状腺包膜等与复发率高低存在直接的关联, 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淋巴转移情况以及手术方式等与术后复返存在密切关联。结论肿瘤大小、淋巴转移情况以及手术切除范围等可能是导致甲状腺乳头状CA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值得临床重视和思考。

    作者:李妮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影响因素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并分析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取2013年5月~2013年12月妇产科收治的1021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妇科常规检查,确认其是否存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并通过自制调查问卷收集产妇孕产期一般情况,询问产妇是否在孕期以及产后出现盆底功能障碍的相关症状,整理各项研究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初次妊娠分娩女性相比,多次妊娠分娩女性具有更高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二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产程正常产妇相比,第二产程延长产妇具有更高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二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出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产后女性而言,其第二产程延长以及分娩次数均会对疾病发生率产生显著影响,但新生儿出生体重以及孕期体重增加过量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并无相关性。

    作者:黎佩莹;冯珀霖;殷婉萍;吴锦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肝素抗凝血浆用于急诊生化检验的可行性分析研究

    目的:通过对病例患者进行观察与分析,探讨出肝素抗凝血浆用于急诊生化检验的可行性。方法通过选择病例患者,对患者进行相应的血液分析。根据比较常规的检测方法,对每一位患者进行血液抽取,分别将血液注入两支不同的试管内,进行不同的操作。结果对患者的血清或者是血浆中的各种成分的浓度进行检测,并对二者进行相应的比较,存在的差异具有相应的统计学意义( P<0.05);血清中的葡萄糖的含量与血浆中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使用肝素抗凝能够将血液的凝固过程进行规避,能够降低血溶的产生。使用血浆钾进行测定,其测定值能够更好地反映出患者体内真实的状况,可以在急诊时用于生化检验分析。

    作者:时芳芳;秦东春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益心舒胶囊治疗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益心舒胶囊治疗心绞痛的临床观察。方法分析120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2)治疗组的头晕、头疼等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结论益心舒胶囊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对于提高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王菊容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矮小症患儿主观生活质量状况研究进展

    矮小症患儿由于身材矮小,异于常人,时常被周围儿童甚至成人所歧视,承受着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各个方面较大的心理压力,加之身材矮小带来的学习、生活上的诸多不便,使生活质量受到相当程度的影响。为了探讨矮小症患儿的主观生活质量,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其生活满意度,促进矮小症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本文就矮小症患儿的主观生活质量状况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姚俊;王杭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老年脑梗塞复发的实验室危险因素探讨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复发的实验室危险因数检查的价值,从而为急性脑梗塞的复发的诊断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收治的急性脑梗塞的老年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疾病复发频度分为首次发病、两次发病、两次以上发病组,三组分别为32例、30例及18例。分别监测患者入院时血尿酸( UA)、纤维蛋白原( Fib)以及血小板参数:血小板平均体积( MPV)、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统计学比较四项实验室参数与急性脑梗塞复发频度的相关性。结果三组患者四项参数比较均存在差异( P<0.05),复发频度与实验室四项参数成正相关。结论 UA、Fib、MPV、PDW均为急性脑梗塞复发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是准确判断急性脑梗塞发生及进展的重要依据,在急性脑梗塞的预防、诊断及治疗中有着显著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敏;杨惠钧;杨华;郄俊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耳穴贴压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肛门排气的影响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患者肛门排气时间的影响。方法将住院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阑尾炎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耳穴贴压,对两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进行记录、对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采用耳穴贴压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进行干预,能有效地加快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促进肛门排气,从而使患者尽早进食,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任登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MRI与CT分别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MRI与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31例患者术前均进行CT及MRI检查,之后经手术治疗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比影像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证实结果,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3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CT、MRI检查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均较高;CT显示钙化、积气效果显著优于MRI,而MRI对硬膜囊受压、椎间盘变性及脊髓变性检出率显著优于CT( P<0.05)。结论 CT、MRI诊断腰椎间盘突出具有各自独立优势,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检查方法,从而减少误诊、漏诊几率,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

    作者:刘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西药对脑缺血损伤炎症机制的干预作用

    现阶段,脑缺血疾病作为一种高发病率、高复发率以及高致残率的临床疾病,对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在导致脑缺血损伤的各类因素中,脑缺血后患者脑组织局部出现过度炎性反应是其中的主要因素。所以,在患者发生脑缺血后及时控制炎性反应进展,对缺血半暗带加以保护,成为临床治疗脑缺血性疾病的关键所在[1]。现阶段脑缺血疾病的治疗方案相对较多,其中组织性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是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治疗用药中唯一经过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的有效药物,但是超早期溶栓治疗时间窗往往较短(不超过3h),同时在溶栓治疗时有较大几率发生脑出血等相关并发症[2]。所以观察并研究西药对脑缺血损伤炎症机制的干预作用在此情况下体现出重要的理论价值以及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玉耀珠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肌肉注射致双侧臀部血肿1例护理分析

    2013年9月我科发生1例肌肉注射诱发的臀部血肿。因肌肉注射时损伤小的毛细血管,抗凝药物的应用导致血液逐渐渗入皮下及组织间隙,形成臀部深部的大面积血肿,总结如下。

    作者:王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中医药在地震伤员四肢骨折救治的应用与结果分析

    目的:就各大医院和灾区当地医院震后收治的71例四肢骨折伤员统计分析。了解伤员在受伤第一时间接受中医药治疗的情况及治疗方案,在救命为先,救治为主。方法中医为主,西医为辅;中西医相结合,手法与手术相结合,中药内服与中药外治相结合。结果临床救治与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治疗原则指导下。结论充分体现出中医药在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中救治伤员的特色及优势。

    作者:敬平福;李盛华;周明旺;叶炳霖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声明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