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实验室-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早期救治中的重要参与者

肖作淼(综述);王小中(审校)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早发现, 早诊断, 早期死亡, 临床实验室
摘要: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一种特殊的髓系白血病,在英法美(FAB)分型中属于M3型。常发病急、病情重、出血倾向严重,易并发DIC及原发性纤溶导致病死率高,被视为内科中的急症。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砷剂的应用使APL成为完全缓解率(CR)和无病生存率(DFS)都很高,甚至免化疗亦能治愈而视为治疗价值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早期死亡(ED)占APL总死亡率的主要比例,是救治过程中面临的大障碍,而ED主要与未早发现早诊断、未及时得到专业救治有很大关系。故临床实验室在早发现早诊断APL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是重要的参与者。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2017份临床输血申请单填写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输血申请单规范填写的情况,分析填写不规范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规范临床输血申请单填写,以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逐项核查统计临床输血申请单2017份,以项目填写完整、规范为合格。结果临床输血申请单2017份中,合格的1606份,占79.6%;不合格的411份,占20.4%,不合格项目共计532处。输血申请单不规范填写情况在ICU、血液科及感染科为常见。结论输血申请单不规范填写情况相对明显,主管职能部门应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不断增强医护人员责任心及自我保护意识,规范申请单填写,提高输血安全性,防范输血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朱洁好;周涛;林楚霞;叶伙梅;吴绮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常用染色体分析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经典的细胞培养和细胞染色体分析是染色体病诊断的金标准,但该方法有实验周期长,对部分复杂、微小异常诊断困难等缺点;随着分子遗传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基础上衍生发展了多项染色体分析诊断技术,如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比较基因组分析、光谱核型分析等不断应用于产前诊断染色体病中。这些新技术具备实验周期短,特异性强,分辨率高等优点。本文将就常用染色体分析技术原理、特点作一综述,并探讨将这些新技术与传统的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相结合,合理运用,使得产前诊断中更多复杂的染色体异常核型的明确诊断成为可能。

    作者:黄宁(综述);刘艳秋(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乙肝病毒全S蛋白反式激活蛋白1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

    目的:分析乙肝病毒全S蛋白反式激活蛋白1(CSTP1)基因mRNA及蛋白在膀胱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利用RT-PCR和免疫组化法分析CSTP1 mRNA及蛋白在膀胱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表达情况。结果 RT-PCR和免疫组化分析显示CSTP1mRNA和蛋白在膀胱癌组织中较来源于同一病人的癌旁组织表达明显降低。结论 CSTP1基因在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在膀胱癌组织中表达均较癌旁组织中表达明显下调,可能是一个潜在的抑癌基因。

    作者:林丽华;吴秀珍;黄绍娥;卓德祥;涂文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CBC联合LDH对白血病、淋巴瘤骨髓侵犯诊断价值的ROC分析研究

    目的:探讨血细胞计数(CBC)联合乳酸脱氢酶(LDH)对白血病、淋巴瘤骨髓侵犯早期筛查的临床诊断价值,建立筛查规则。方法收集我院260例白血病、淋巴瘤骨髓侵犯患者初诊或复发时初次CBC、LDH结果,运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白细胞总数(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淋巴细胞绝对值(L#)、淋巴细胞百分比(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单核细胞绝对值(M#)、单核细胞百分比(M%)及LDH 对白血病、淋巴瘤骨髓侵犯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筛选出具有诊断价值的指标。分析这些指标联合诊断的灵敏度(SE)、特异性(SP)、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建立筛查规则。结果增高有诊断价值的指标有WBC、L#、L%、LDH、M#;减低有诊断价值的指标有N%、HB、PLT、N#。建立的CBC+LDH筛查规则如下:WBC≥20×109/L或≤2.7×109/L;HB≤60 g/L;PLT≤55×109/L或≥355×109/L;L#≥3.5×109/L;L%≥52%;M#≥0.7×109/L;LDH≥400U/L;WBC不能分类或分类不全;当WBC≥20×109/L,HB、PLT不减低,L#、L%、PLT不增高,不存在WBC不能分类或分类不全情况,则可排除白血病及淋巴瘤骨髓侵犯的可能性。该筛查规则对白血病、淋巴瘤骨髓侵犯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4%、62.5%、80.5%、89.3%。结论 CBC+LDH法优于CBC法,可作为白血病、淋巴瘤细胞骨髓侵犯的有效筛查手段。

    作者:万祥辉;杨细媚;邹学森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与高血压病人血脂水平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通过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与高血压患者的血脂水平,了解两种疾病的血脂异常率,为更好的对患者进行健康生活的指导和提供合理的治疗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2014年3月-2014年10月间来我中心进行健康体检并建立了完整档案资料的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对他们的血脂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和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异常率明显高于高血压患者的血脂异常率,女性异常率高于男性。结论应该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检查纳入常规体检范围并定期复查,对患者进行干预管理,合理治疗,对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付晓萍;陈国荣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降钙素原测定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测定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患儿72例,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分为重症感染组37例和一般感染35例,另选取同期健康患儿40例作为对照组,三组受检对象均于治疗前采集血液标本检测CRP、WBC及PCT。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细菌感染组CRP、WBC及PCT均明显增高,且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PCT的阳性检出率高于CRP及WBC,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感染组94.59%的患儿PCT检测结果为阳性,一般感染组患儿PCT阳性检出率为68.57%,健康对照组PCT的阳性检出率为7.50%,重症感染组PCT阳性检出率高于一般感染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 PCT对于细菌感染性疾病尤其是重症感染性疾病的敏感性较高,PCT检出值越高,感染程度越严重,应给予高度重视。

    作者:刘小燕;林炳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精神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脂检验结果分析

    目的:对精神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脂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为精神疾病合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精神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123例为研究组,同时随机选择10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取两组早晨空腹时血清,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对数据进行统计比较分析。结果123例精神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中TG、HDL-C、LDL-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C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易发生血脂异常,临床医师应对这类患者血脂进行定期检验,对及早治疗及其并发症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作者:袁招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实验与检验医学》被江西省列为国家级期刊

    经江西省有关部门研究批准,《实验与检验医学》自2013年起列为国家级期刊,在卫生系列正高职称评审中,在我刊发表的学术论文与中文核心期刊一样可作为评审重要条件之一。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PCT、NSE和凝血功能检测与危重症新生儿诊断价值的探讨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凝血功能对危重症新生儿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符合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诊断标准的新生儿68例,另选同期病房中非SIRS新生儿36例为对照,在入院24h内采血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定量(Fg)及D-二聚体(DD)水平,观察PCT,NSE与凝血功能紊乱之间的关系。结果随着SIRS评分级别的增加,PCT、APPT 、NSE及DD也增高,而PT、TT、Fg三者指标变化不大。危重症组PCT、APTT、NSE、DD与非危重症组比较,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P<0.05)。 PCT诊断SIRS的敏感度为95.6%,特异度为85.7%;NSE诊断SIRS的敏感度为71.4%,特异度为78.7%;APTT诊断SIRS的敏感度为81.0%,特异度为80.8%;DD诊断SIRS的敏感度为89.3%,特异度为80.9%。且SIRS 组PCT、NSE与APTT、DD呈正相关。结论 SIRS患儿存在凝血功能紊乱,其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PCT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早期检测感染性疾病的标志物。血清NSE 水平升高,提示手足口病患儿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联合PCT、NSE与凝血功能测定能够更早更灵敏地诊断危重症患儿及预测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早期指标。

    作者:黄震;迟秀文;束振华;孙俊生;王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粪便隐血胶体金法和氨基比林法的对比及意义

    目的:通过对黑色柏油样粪便同时使用胶体金免疫法和氨基比林半定量法(化学法)测定并分析结果,了解粪便隐血试验的佳方法及意义。从而给临床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的住院及门诊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黑色柏油样粪便100例,同时取正常外观黄色软粪便100例(健康体检者提供)作为对照,每份标本用两种方法测定。结果正常外观黄色软便胶体金免疫法阳性率为8%,氨基比林半定量法阳性率为2%,两种方法同时阳性为0;黑色柏油样便胶体金免疫法阳性率为77%,氨基比林半定量法阳性率100%。结论用于临床筛查早期消化道肿瘤及胃肠道微量出血和鉴定出血部位时胶体金免疫法较适用;用于上消化道出血和判断出血量时则氨基比林半定量法(化学法)较适用。

    作者:伍志莲;赖书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2009年至2013年景德镇市涉及公共卫生从业人员肠道沙门菌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景德镇市涉及公共卫生从业人员肠道沙门菌带菌情况。方法收集2009年至2013年涉及公共卫生从业人员肠道沙门菌检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测31017例,检出沙门菌50株,以B群、E群为主,每年沙门菌阳性率分别为0.43%、0.13%、0.058%、0.10%、0.048%,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沙门菌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季节沙门菌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市涉及公共卫生从业人员肠道沙门菌阳性率呈下降趋势,继续加强食品、公共场所监管,加强从业人员肠道带菌检查,防止沙门菌污染食品引起中毒事件的发生。

    作者:吴集才;张敏;吴建英;曹健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江西地区0~6岁婴幼儿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分析

    目的:分析江西地区0~6岁婴幼儿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VD)水平,为临床诊断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检测血清中25-OH-VD水平。结果江西地区0~6岁婴幼儿血清25-OH-VD平均浓度为79.4±24.3nmol/L。1022例婴幼儿中,血清25-OH-VD充足组408例,占39.9%。缺乏组与不足组共610例,占59.7%。且0~1岁组和1~2岁组血清25-OH-VD浓度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间血清25-OH-V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江西地区0~6岁婴幼儿血清25-OH-VD缺乏率高,其中以3~4岁幼儿血清25-OH-VD水平低,且与性别无关。

    作者:王晔;黄凯;易丽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40例TPPA“可疑”结果的分析

    目的:了解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聚集试验(TPPA)结果呈“可疑”的发生率及原因。方法对本院近两年临床可疑梅毒患者3403例TPPA检测结果中的40例“可疑”样本,分析年龄因素、合并单纯疱疹病毒(HSV)或者合并HIV感染对TP-PA检测结果是否有影响。结果40例“可疑”样本中,年龄≤1岁的患者有2例;≥60岁患者有11例;合并HSV感染的患者有4例;合并HIV感染的患者有3例。结论年龄≤1岁及≥60岁的患者,或者合并HSV,或者合并HIV感染的患者的TPPA结果较易出现“可疑”结果,建议结合其他检测结果和临床症状进行综合评价。

    作者:陈波;王小明;廖洁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抗HIV抗体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归队可行性的调查分析

    目的: HIV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进行追踪检测,探讨其归队的可行性。方法对抗-HIV单试剂反应性的献血者,经6个月以上的屏蔽期后,抽血按常规标本进行复查。结果307例抗HIV抗体ELISA试剂单侧反应性献血者样本,仍呈单试剂反应性33例,双试剂反应性,核酸阳性及确证试验阳性1例。结论通过对抗HIV抗体ELISA试剂单侧反应性的献血者进行随访检测,有效地保障献血员的权益,保证血液安全。

    作者:李雪群;钟展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循环microRNA-335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循环miR-335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6例初诊AML患者和26例健康对照者,取外周血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335表达量并分析其与AML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以评估miR-335对新发AML的诊断价值。结果循环miRNA-335相对表达量在同组内纳入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比较上未见明显差异(P>0.05)。与AML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原始细胞计数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骨髓原始细胞计数及FAB分型无显著相关性(P>0.05)。当以相对表达量2.7为cutoff值时, miRNA-335诊断AML的AUC可达0.915(95%可信区间:0.828~1.000;P<0.0001),miRNA-335诊断AML的敏感性可达80.8%,特异性可达100%。结论血清循环miR-335表达量在AML患者中显著升高,可作为AML辅助诊断标志物。

    作者:黄淑英;鲁勇;刘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7例骨髓坏死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及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骨髓坏死(BMN)患者原发病、发病机理、实验室检查特点及临床特征。方法对7例BMN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BMN患者原发疾病均为恶性肿瘤,以骨痛、发热和贫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均有凝血功能、血清碱性磷酸酶和乳酸脱氢酶异常升高;骨髓涂片均呈典型坏死改变。结论 BMN是具有独特特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是诊断BMN的重要依据,多部位穿刺结合骨髓病理活检可提高诊断率,确诊BMN患者应积极寻找和治疗原发病。

    作者:黄亮;区敏怡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1733例婴幼儿ABO血型IgM抗体回顾性分析

    目的:分析江西省1岁内婴幼儿ABO血型正反定型结果相互符合情况,了解婴幼儿ABO血型IgM 抗体产生趋势及规律。方法选取1岁以内1733例婴幼儿患者(排除AB型患儿)进行ABO血型盐水试管法正反血型定型检测,并分析结果。结果1733例患儿按年龄从小到大依次分为3个组,其抗体检出率分别为55.2%、58.2%、96.5%。结论婴幼儿产生ABO血型IgM抗体在6个月前与6个月后存在明显差异,6个月龄以后的婴幼儿同时做正反定型,符合率明显增高,接近成人水平,应重视6个月以后婴幼儿ABO血型的正反定型检测以保证输血安全。

    作者:徐秀云;周根水;童小燕;刘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降钙素原动态监测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抗菌药物应用的指导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监测对CAP患者临床抗菌药物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住院CAP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做常规检查,观察组入院加做PCT,以后每隔5d复查PCT。结果观察组抗生素的联合使用及疗程均比对照组少(P<0.05),但两组在总疗效方面无差异(P>0.05)。观察组有效患者的PCT水平随着病情的好转较治疗前逐渐下降(P<0.05),而无好转患者PCT水平则无变化(P>0.05)。结论 CAP患者PCT监测有助于临床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措施,为早期抗菌药物有效使用提供参考。

    作者:肖翔宇;陈运和;陈文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社区医院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状况及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通过对患者肺炎支原体(Mp) IgM抗体检测结果分析,探讨社区医院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状况。方法用日本富士瑞必欧被动凝集法试剂盒对本院628例怀疑Mp感染儿童血清进行Mp-IgM抗体检测,按患者年龄、咳嗽时长及季节分成不同组,分析各组阳性率。结果628例患者标本中有230例结果呈阳性,检出率为36.6%,其中4~6岁组发病率高达50.5%,咳嗽超过15d的患者阳性率高达58.3%,各季节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炎支原体传染性强,具有小规模爆发流行特征,青少年群体应注意防治,长时间咳嗽不愈的患儿应做Mp抗体检测。

    作者:杨波;刘金国;王晓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临床实验室-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早期救治中的重要参与者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一种特殊的髓系白血病,在英法美(FAB)分型中属于M3型。常发病急、病情重、出血倾向严重,易并发DIC及原发性纤溶导致病死率高,被视为内科中的急症。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砷剂的应用使APL成为完全缓解率(CR)和无病生存率(DFS)都很高,甚至免化疗亦能治愈而视为治疗价值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早期死亡(ED)占APL总死亡率的主要比例,是救治过程中面临的大障碍,而ED主要与未早发现早诊断、未及时得到专业救治有很大关系。故临床实验室在早发现早诊断APL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是重要的参与者。

    作者:肖作淼(综述);王小中(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