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危型HPV分型检测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临床分析

张苑平;叶国玉

关键词:宫颈癌, 癌前病变, 人乳头瘤病毒
摘要: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分型检测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价值.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于我院接受宫颈癌筛查的受试者6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均行高危型HPV检测,记录HPV感染情况,包括感染率、感染者年龄等,比较不同年龄HPV感染、不同宫颈病变患者高危型HPV分型情况.600例筛查对象中,HPV感染者125例,占20.83%,其平均年龄明显高于未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以上受试者HPV感染率明显高于20~39岁、40~59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宫颈病变患者HPV16型、18型感染率明显高于HPV52型、58型等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型HPV分型检测有助于提升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诊治水平,做到及早预防宫颈癌,减少宫颈癌对女性健康造成的威胁,可作为临床筛查宫颈病变的重要手段.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电子鼻咽喉镜直视下直接咽鼓管吹张法治疗儿童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分析

    分析电子鼻咽喉镜直视下直接咽鼓管吹张法治疗儿童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选取我医院耳鼻喉科2014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7例儿童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给予鼓膜穿刺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电子鼻咽喉镜直视下直接咽鼓管吹张法治疗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电子鼻咽喉镜直视下直接咽鼓管吹张法通过快速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引流,去除患者症状,治疗儿童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乔永威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当归芍药汤对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血流的效果分析

    探讨当归芍药汤对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血流的临床效果.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9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当归芍药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胃窦部胃黏膜血流量.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胃窦部胃黏膜血流量均明显改善(P<0.05),其中研究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当归芍药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胃黏膜血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饶建跃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脑血栓患者血小板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脑血栓患者血小板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将126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口服氯吡格雷,观察组同时口服氯吡格雷和阿托伐他汀.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参数以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小板粘附率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粘度、高切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血沉、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改善脑血栓患者血小板和血流动力学参数.

    作者:梁成坤;杨粟毅;黄辉传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有创机械通气用于重症急性左心衰患者急诊抢救中的临床效果

    探讨有创机械通气用于重症急性左心衰患者急诊抢救中的临床效果.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10例重症急性左心衰行急诊抢救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两组入院后均立即施以常规基础治疗,参照组给予无创机械通气,观察组给予有创机械通气,对比两组抢救的临床效果.经通气结束后,两组HR、RR、SaO2、PaO2、PaCO2、BNP等指标均有所改善,且相较于参照组,观察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创机械通气用于重症急性左心衰患者急诊抢救中效果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抢救措施.

    作者:曾慧祺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新型溶血素和传统溶血素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分析新型溶血素和传统溶血素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效果.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人群50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250例.两组人群均行血常规检验,其中常规组采取传统溶血素进行检验,观察组采取新型溶血素进行检验,对比两组检验结果.观察组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白细胞计数与血小板计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在血常规检验中采取新型溶血素进行检验将使得血红蛋白的含量明显偏高,但是可采取相应的措施给予纠正,且新型溶血素具有更高的生物安全性与较低的检测成本.

    作者:朱晓颖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优质护理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探讨优质护理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将72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组,对照组36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6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况、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两组护理前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较低,生活质量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22%(35/36)高于对照组75.00%(2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护理应用于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患者可显著缓解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作者:王凤利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并比较传统开腹术以及腹腔镜手术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选取我院于2008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6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根据手术方案分成两组,开腹组行开腹胆囊切除术,腹腔镜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24h疼痛评分、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24h疼痛评分、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显著较短,且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可以有效地节约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的身体康复,缓解患者的疼痛,提升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徐孝义;李波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宫腔镜下不同方式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研究宫腔镜下不同方式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的临床效果.选择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53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宫腔镜下刮匙定点刮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复发率、妊娠率.观察组患者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相较于宫腔镜下刮匙定点刮除术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复发率,提高妊娠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丹燕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米非司酮对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观察

    了解术前米非司酮处理对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4例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2例,两组患者均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术前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米非司酮处理,剂量为12.5mg/d,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血红蛋白、肌瘤直径,手术时间、手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前贫血状况改善明显于对照组,肌瘤直径缩小明显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手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米非司酮处理可改善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贫血情况,减少肌瘤直径,缩短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为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李海玲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行为神经评分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究行为神经评分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择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160例高胆红素血症足月新生儿设置为观察组,其中血清总胆红素≥342μmol/L为观察A组,血清总胆红素>221μmol/L且<342μmol/L的为观察B组,另选择同时间段的8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设置为常规组,同时对观察组患儿进行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监测,比较NBNA评分.结果 当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增高时,显示NBNA评分降低,且观察组患儿的NBNA评分相比常规组新生儿的评分明显较低,比较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采取NBNA评分有利于早期发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引发的神经行为能力异常现象,利于对患儿进行早期疾病治疗,值得实践推广.

    作者:邝奇兰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后路小切口微创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的临床疗效

    观察分析后路小切口微创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的临床效果.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30例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运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切口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后路小切口微创椎弓根螺钉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情况.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床时间、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Cobb角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08%,与对照组21.54%比较显著降低(P<0.05).针对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小切口微创椎弓根螺钉疗法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疼痛轻、恢复快等优势,值得临床积极推广应用.

    作者:万仲贤;陈泽;熊福生;李强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支架植入后的预后效果探究

    研究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支架植入后的预后效果.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9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对照组采用降糖、调脂等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观察组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狭窄程度、生存质量的差异.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低,仅有2例再狭窄发生.治疗前两组狭窄程度、生存质量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狭窄程度均显著降低,生存质量均显著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支架植入后的预后效果确切,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降低狭窄程度,提升患者生存质量,跟保守治疗对比具有明显优势,值得推广.

    作者:廖成标;蒋爱忠;乐建华;张惠琪;刘国欢;黄松彬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基于健康信念模式为框架的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遵医行为及自护能力的影响

    分析基于健康信念模式为框架的健康教育对冠心病(CHD)患者遵医行为及自护能力的影响.选取2014年4月~2016年3月我院86例CHD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基础健康教育,在此基础上,研究组予以基于健康信念模式为框架的健康教育.统计两组遵医行为、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经秩和检验,研究组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6个月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健康信念模式为框架的健康教育可提高CHD患者遵医行为、自护能力.

    作者:朱继红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牙体牙髓病应用多次法根管治疗与一次性根管治疗的价值探讨

    探讨应用多次法根管治疗与一次性根管治疗牙体牙髓病的临床价值.从我院牙科在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牙体牙髓病患者中随机选取102例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多次法根管治疗,研究组则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随访1年的复发率.经观察比较发现,研究组患者平均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同时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且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对牙体牙髓病患者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比多次法根管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少,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方芳;吕道志;陈雷;毛秀芝;彭文锟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疗效观察

    探讨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选取2014年7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6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将所有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实施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给予治疗组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肺功能及血氧饱和度.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肺功能指标、血氧饱和度均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肺功能指标、血氧饱和度显著更优(P<0.05).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改善患儿的肺功能,血氧饱和度以及临床症状,促进患儿的恢复.

    作者:闫宇娇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AECB)患者血清NT-proBNP、hs-CRP和PCT的水平变化分析

    探讨分析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AECB)患者血清脑利钠肽N端前体肽(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情况.选取118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按照患者病情,将其分为重症组45例和轻症组73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急性发作期以及缓解期血清NT-proBNP、hs-CRP以及PCT水平变化.无论发作期还是缓解期,重症组患者其血清NT-proBNP、hs-CRP以及PCT水平均显著高于轻症组(P<0.05);无论重症组还是轻症组,发作期患者血清NT-proBNP、hs-CRP以及PCT水平均显著高于缓解期(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NT-proBNP、hs-CRP以及PCT水平两两互呈正相关关系(P<0.05).血清NT-proBNP、hs-CRP以及PCT水平能够反映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为患者的预后及治疗提供了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作者:陈永生;陈小红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舒洛地特联合瑞格列奈治疗糖尿病肾病40例疗效分析

    分析舒洛地特联合瑞格列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代谢指标水平变化的影响.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舒洛地特治疗,观察组给予舒洛地特联合瑞格列奈治疗,两组均治疗4个月.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流动力学及代谢指标变化情况.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高切粘度(HBV)、全血低切粘度(LBV)、纤维蛋白原(Fbg)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变化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洛地特联合瑞格列奈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及代谢指标水平.

    作者:张海林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新生儿出生后肺功能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新生儿出生后肺功能测定的意义.方法 选取我科室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出生的符合标准的220例足月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分为1~7d、~14d、~21d和~28d日龄组.采用福尔康盛公司生产的肺功能仪(uasterscreen)测定以上新生儿的肺功能参数,包括潮气量(VT/kg)、每分通气量(MV/kg)、呼吸频率(RR)、达峰时间比(TPTEF/TE)等指标.结果 足月新生儿随着日龄的增长,RR有逐渐下降的趋势,VT/kg、MV/kg、TEF75、TEF50有逐渐升上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随着日龄的增长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肺功能检测是评价新生儿肺发育的重要手段,新生儿随着年龄的增加肺功能逐渐上升,可以容量增长为首选.

    作者:张冰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联合显微镜下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溢血合并脑疝的临床疗效

    探讨大骨窗开颅联合显微镜下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溢血合并脑疝的临床疗效.67例患者均为本院2012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性脑溢血合并脑疝病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接受单纯开颅手术治疗的32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大骨窗开颅联合显微镜下手术治疗的35例患者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并就两组患者生存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观察组患者手术恢复良好21例、轻残7例、重残5例,死亡2例,对照组患者手术恢复良好15例、轻残8例、重残4例,死亡5例.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43%显著低于对照组2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高血压性脑溢血合并脑疝患者可实施大骨窗开颅联合显微镜下手术,不但治疗效果较好,且能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作者:任光辉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MACC1和c-Met蛋白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术后复发预测应用分析

    探讨分析MACC1和c-Met蛋白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术后复发预测应用价值.选取我院2001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肺腺癌患者术后病理标本38例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癌旁组织35例作为对照组,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患者MACC1和c-Met蛋白在肺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分析MACC1和c-Met蛋白表达与患者术后病情复发关系.实验组的MACC1和c-Met蛋白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55.26%、68.42%,对照组两者阳性表达率分别是25.71%、31.43%,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ACC1和c-Met蛋白表达与肿瘤T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病理TNM分期有关,P<0.05.MACC1和c-Met蛋白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与肿瘤T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病理TNM分期有关,属于复发转移危险因素.

    作者:黄美欧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