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热毒宁联合小儿肺咳颗粒治疗小儿麻疹合并肺炎疗效及对血浆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的影响

申炎杰

关键词:热毒宁, 小儿肺咳颗粒, 小儿麻疹合并肺炎, 血浆纤维蛋白原, C反应蛋白
摘要:热毒宁联合小儿肺咳颗粒治疗小儿麻疹合并肺炎疗效及对血浆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的影响.选取86例小儿麻疹合并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联合组采用热毒宁联合小儿肺咳颗粒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FIB、CRP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FIB、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热毒宁联合小儿肺咳颗粒治疗小儿麻疹合并肺炎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降低FIB、CRP水平,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疼痛护理对改善晚期癌病患者生活质量的疗效观察

    择取2014年9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晚期癌症患者5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27例,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行疼痛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接受护理前,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水平与参照组患者大致相当,组间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和参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水平均发生显著提升,前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水平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晚期癌症患者实施疼痛护理,相较实施常规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过程中的生活质量,优化患者的整体性机体生理感受,提升晚期癌症患者临床护理工作的具体开展水平,值得在临床医学实践工作过程中予以推广运用.

    作者:刘晓俊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痰热清联合利巴韦林对手足口病患儿的治疗作用研究

    分析痰热清联合利巴韦林对手足口病患儿的治疗效果.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行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痰热清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儿的用药状况,并记录其不良反应、退热时间、皮疹消除时间等,加以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皮疹消除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用药后均无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热清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其临床效果显著,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张琳;杨菊萍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重力喂养技术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

    选取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常规鼻饲喂养,观察组进行重力喂养,比较两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开奶时间、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体重大下降率、口饲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两组开奶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胃管留置时间、达全胃肠营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口饲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呼吸暂停、感染、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护理中进行重力喂养可减少新生儿不耐受和并发症,并使其更快恢复出生体重,缩短口饲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

    作者:姚雪英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效果分析

    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将7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9例.对照组单纯用美沙拉嗪治疗,治疗组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腹痛消失时间、腹泻持续时间、黏液便消失时间;干预前后IL-8、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腹痛消失时间时间、腹泻持续时间、黏液便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IL-8、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相近(P>0.05);干预后治疗组IL-8、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病情,加速症状消失,降低机体炎症水平,值得推广.

    作者:史志红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下腹部横行小切口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比较

    比较下腹部横行小切口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选取我院2009年12月~2014年12月子宫肌瘤患者90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5例,观察组行下腹部横行小切口手术,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等围术期手术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指数评分、肌瘤残留率和复发率.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较低(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3.83±0.69)分较对照组(6.27±1.32)分显著较低(P<0.05);观察组1年后复发率为2.22%较对照组20%显著较低(P<0.05).下腹部横行小切口手术与传统开腹术治疗子宫肌瘤均有显著疗效,下腹部横行小切口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复发率低,更优于另外两种手术,应予以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孙书斌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牙科创面止血及伤口修复愈合的影响

    探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治疗牙科创面止血及伤口修复愈合的效果.选取拔牙的阻生牙患者100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行阻生牙拔除术,对照组给予无菌棉球止血,观察组给予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对比两组创面止血及伤口修复愈合情况.观察组止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感染、干槽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3、7d伤口修复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拔牙后止血效果较好,且能预防感染、干槽症发生,加快拔牙伤口愈合.

    作者:劳均平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碘131与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亢的近期与远期疗效对比

    研究碘131与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亢的近期与远期疗效.以2015年1月~12月甲亢患者84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采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碘131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甲亢治疗效果;近期不良反应发生率、1年复发率;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差异;两组患者远期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患者甲亢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近期不良反应发生率、1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生存质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存质量改善幅度更大(P<0.05).观察组患者远期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碘131治疗甲亢的近期与远期疗效均优于抗甲状腺药物,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减少近期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远期复发率,但需注意远期并发症的预防.

    作者:许延明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剖宫产后使用安列克预防产后大出血的效果观察

    观察对高危孕妇剖宫产后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安列克)预防产后大出血的临床效果.将产科住院行剖宫产分娩并因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的产妇20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手术均由同一组手术人员完成.两组均采用改良式剖宫产术,在胎儿娩出后,即刻给予催产素20U+5%葡萄糖液500ml静脉滴注,同时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200μg.观察组于胎盘娩出前另给予安列克宫体注射液250μg,记录两组产后2、24h出血量,统计产后出血发生率,观察不良反应.观察组产后2、24h出血量分别为(251.12±98.36)ml、(282.28±94.06)ml,明显低于于对照组的(230.98±68.24)ml、(391.12±101.68)ml,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24h内产后出血率(9%)明显低于对照组(39%,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对于高危孕妇,在常规使用缩宫素的同时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明显降低产后大出血的发生率,临床效果令人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王艳红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联合低浓度丝裂霉素、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效果

    分析联合低浓度丝裂霉素与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将门诊收治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予以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予以小梁切除术联合低浓度丝裂霉素治疗.对两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观察,对比视力改善、眼压水平及不良预后发生率的差异.治疗后,观察组视力改善总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术前眼压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3个月眼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随访期间不良预后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联合低浓度丝裂霉素与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效果确切,可以短期内改善患者视力,并对眼压控制有积极作用,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方面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刘红岩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BiPAP呼吸机联合尼可刹米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探讨BiPAP呼吸机联合尼可刹米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随机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尼可刹米治疗,观察组应用BiPAP呼吸机联合尼可刹米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后两组血气分析指标、呼吸频率、心率等均具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应用尼可刹米联合BiPAP呼吸机治疗,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在改善血气分析指标、呼吸频率、心率等方面作用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毅;曹顼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对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选择治疗的78例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氧氟沙星与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对比两组症状改善时间、治愈时间等各项指标及总体治疗效果.治疗后,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治愈时间及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均比对照组优(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的69.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盆腔炎患者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能有效改善各项临床指标,并降低不良反应率,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汪东云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EMR治疗扁平型胃肠道息肉的临床疗效

    比较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下电凝切除术治疗扁平型胃肠道息肉的效果差异.选取80例扁平型胃肠道息肉患者进行随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内镜下电凝切除术;观察组接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后血清中炎症相关分子水平、红细胞免疫功能.术后观察组血清中IL-6、IL-8、IL-12、IL-1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外周血中C3bRR、ICRRR、CD58、CD59和LFA-3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扁平型胃肠道息肉术后红细胞免疫功能更佳,炎症反应较弱,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邓淦林;陈丽芬;朱淑军;刘鑫杰;邓少琦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连续强化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观察连续强化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选取本院2014年8月~2016年9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实施连续强化吞咽功能训练.观察比较两组功能恢复情况.干预后,观察组神经功能及吞咽功能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脑卒中患者实施连续强化吞咽功能训练,可显著改善患者吞咽功能,促进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改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王惠娟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社区患者幽门螺杆菌毒力分型与体外耐药相关性研究

    了解社区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及毒力分型状况,比较不同毒力分型Hp菌株体外耐药性差异.以社区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胃镜检查时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确定Hp阳性,胃镜取材进行体外培养鉴定为Hp菌落,用E-test法检测Hp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培养成功的患者用免疫印迹法检测Hp相关抗体,确定毒力分型,比较不同分型菌株体外培养后对抗Hp抗菌药物耐药性差异.128例患者经过快速尿素酶检测有60例Hp感染阳性(46.88%),其中消化性溃疡Hp感染22例(64.71%)、慢性胃炎38例(40.43%),两者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男女间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52例体外培养成功,Hp分型后确定30例为高毒型Hp感染者、22例为低毒型Hp感染者,高低毒力型在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体外耐药性结果提示,高毒型和低毒型菌株中对阿莫西林的耐药0、1例(4.5%);对克拉霉素耐药分别为6(20%)、5(22.72%),对甲硝唑的耐药分别为14(46.6%)、11(50%),对左氧氟沙星耐药分别为11(36.67%)、8(36.36%),高毒型和低毒型菌株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社区慢性浅表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Hp感染处于相对较低水平,消化性溃疡较慢性胃炎Hp感染率高,两种疾病患者中Hp毒力分型无显著性差异,Hp对各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差异较高,毒力分型与体外耐药性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邵志坚;司徒瑞儒;赵梁艳;宋恒英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老年高血压体检者实施健康管理的价值分析

    探讨老年高血压体检者实施健康管理的价值.将体检中心接收的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接受用药指导;观察组不仅接受药物治疗、用药指导,同时实施健康管理,随访1年,比较两组舒张压、收缩压,应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观察组收缩压为(14.74±1.98)mmHg、舒张压为(10.73±2.14)mmHg;对照组收缩压为(18.26±2.58)mmHg、舒张压为(12.93±2.47)mmHg,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生理职能、生理功能、活力、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将健康管理应用于老年高血压体检者当中,有利于控制血压,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马慧萍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核苷(酸)类药物初始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效果对比分析

    对比不同核苷(酸)类药物初始治疗乙型肝炎(简称乙肝)肝硬化的疗效.将治疗的96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方法分为单药组(拉米夫定单药治疗)与联合组(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联合治疗)各48例,评价并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后,联合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透明质酸酶(HA)、Ⅲ型前胶原(PCⅢ)及层粘连蛋白(LN)N水平均明显低于单药组,血清白蛋白(ALB)水平、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单药组,耐药性明显好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初始联合治疗能有效改善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促进病情好转,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游长胜;周清霞;黄坚彤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分析

    探讨新生儿重症肺炎(SP)合并呼吸衰竭(RF)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将收治的80例新生儿SP合并RF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1)入院时,两组动脉血pH、PaO2、PaCO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7d后,观察组动脉血pH、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呼吸机相关肺损伤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63,P=0.5741),观察组再插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45,P=0.0133);(3)对患儿亲属进行问卷调查,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47,P=0.0237).新生儿SP合并RF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显著,具有血气分析改善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护理服务满意度佳等优点.

    作者:李英丽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口腔科器械管理中的应用品管圈模式的效果研究

    研究品管圈在口腔科器械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模式及管理效果.将1200件在本院口腔科使用的器械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600件,对照组600件,对照组用按传统模式管理器械;观察组则对器械进行品管圈模式管理.观察比较两组的所用器械的无菌合格率、口腔科器械性能良好率、口腔科器械灭菌及时率、器械使用率及医生满意度.观察组中器械无菌合格率为100%、器械性能良好率97.83%、器械灭菌及时率为100%、器械使用率95.50%、医生满意度为97.67%、而对照组为89.17%、81.33%、86.17%、79.50%、81.67%,两者有显著差异性(P<0.05).品管圈的应用能有效改进口腔科器械管理,提高器械的各项管理指标,具有很好的可行性.

    作者:李倩;孙婷婷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细针穿刺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研究细针穿刺技术在乳腺癌诊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将诊治的4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超声检查,观察组给予细针穿刺技术检查.对比两组诊断结果.对照组误诊率、漏诊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诊断确诊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65.00%,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5.0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乳腺癌患者细针穿刺技术进行诊断,误诊率及漏诊率更低,值得推广.

    作者:黎剑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吻合器痔环切术(PPH术)术后发生大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分析吻合器痔环切术(PPH术)术后发生大出血的危险因素.选取PPH术后大出血患者40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PPH术后无大出血患者40例为对照组.对患者性别,年龄,术前、术后有无使用抗生素,切除痔上有无黏膜缺失,切除痔上黏膜厚度,吻合口距离齿线距离,吻合口缝扎止血部位个数,外痔剥离数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具有统计学差异的项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PPH术后大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表示影响PPH术后大出血的相关因素为切除痔上有无黏膜缺失、切除痔上黏膜厚度、吻合口距离齿线距离、吻合口缝扎止血部位个数,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PPH术后大出血的危险因素为切除痔上黏膜厚度、吻合口缝扎止血部位个数、吻合口距离齿线距离是PPH术后大出血的危险因素.PPh术中发生大出血的危险因素为切除痔上黏膜厚度、吻合口缝扎止血部位个数、吻合口距离齿线距离、在术中应避免上述危险因素的发生,减少并发症的产生.

    作者:李福泉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