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莉
目的:对阿替普酶治疗女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进行系统研究和评价。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神内科接收的54例女性脑梗死患者纳入此次临床研究中,按发病时间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均为27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拜阿司匹林治疗,试验组应用阿替普酶治疗后24h 予拜阿司匹林治疗,均治疗一周,应用 NIHSS 量表和 Barthel 指数量表评价两组疗效,并对比两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通过治疗后,两者的 NIHSS 评分和 Barthel 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试验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均存在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于女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替普酶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更为确切,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林永强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0月~2014年11月治疗阑尾炎的患者7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全面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观察两组的排气功能恢复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治疗总时间。结果治疗组的排气功能恢复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护理满意度为100%,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64.10%,治疗组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阑尾炎手术患者中采用全面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缩短患者的排气功能恢复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治疗总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万来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抽选2014年6月~2015年7月就诊于本院呼吸内科的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98例,随机法分为联合组(n=49)和对照组(n=49),对照组给予抗生素和灌洗吸痰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治疗。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患者气道峰压(PIP)、气道阻力(Raw)、动脉顺应性(Cdyn)、呼吸做功(WOB)及 C 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前降钙素(PCT)水平。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7.96%与对照组85.71%比较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 PIP、Raw、WOB 水平低于对照组[(17.53±2.12)cm H2O、(8.07±0.61)cm H2O/(L×S)、(0.33±0.04)J/LVS(27.48±5.06)cm H2O、(12.83±0.87)cm H2O/(L×S)、(0.56±0.07)J/L], Cdyn 水平高于对照组[(35.18±5.69)ml/cm H2O VS(28.33±3.04)ml/cm H2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 CRP、IL-6及 PCT 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联合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能有效清除患者气道分泌物,改善患者呼吸力学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临床疗效佳。
作者:黄岸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探讨右美托咪啶与芬太尼对七氟醚麻醉术后躁动的预防作用。选取实施外科手术并采用七氟醚麻醉的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啶组、芬太尼组和氯化钠组各40例,分别在手术结束前10min 给予右美托咪啶、芬太尼和氯化钠溶液,观察三组用药后的躁动情况、苏醒时间及麻醉恢复时间。三组的躁动率分别为10.00%、17.50%和35.00%,,右美托咪啶组的躁动预防效果好,其次为芬太尼组;三组苏醒时间比较,氯化钠组短,三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麻醉恢复时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右美托咪啶与芬太尼对七氟醚麻醉术后患者躁动均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右美托咪啶抑制躁动的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肖航 刊期: 2016年第13期
对本院网球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小针刀合穴位贴敷治疗网球肘的临床治疗效果。选择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门诊治疗的网球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100例,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为50例,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小针刀和玉龙散(院内中药贴剂)穴位贴敷进行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1)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达到9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达到6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三个月后随访,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达94%,对照组治疗有效率达6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单纯保守治疗方法治疗对比,采用小针刀和玉龙散穴位贴敷治疗方法对网球肘进行联合治疗具有更加确切的治疗效果,同时远期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肘关节疼痛,消除关节炎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作者:侯军杰;符名赟;李灿杨;黄狄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治疗后相邻椎体继发骨折的影响。方法纳入本院2009年1月~2014年11月确诊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经皮椎体成形术组和保守治疗组,对两组相邻椎体继发骨折的发生率及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的触觉、运动、Cobb’s 角及伤椎高度进行评估,比较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6个月后经皮椎体成形术组相邻椎体继发骨折的发生率与保守治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椎体成形术组患者触觉、运动评分、Cobb’s 角及伤椎高度等各项指标均优于保守治疗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要优于保守治疗,并不会增加相邻椎体继发骨折的发生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脊椎稳定情况和减轻患者疼痛,且安全有效。
作者:陈矢明;李春晓 刊期: 2016年第13期
搜集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产妇50例,依据护理手段不同将其分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激励式心理护理,观察比较效果。结果组间比较,试验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产程耗时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励式心理护理对产程影响较大,对缓解产妇焦虑及抑郁、缩短产程作用显著,可推广。
作者:夏长秀 刊期: 2016年第13期
对罗湖区60岁及以上户籍老人进行健康体检,分析其体检结果。结果罗湖区老年人检出率较高的疾病或指标有甲状腺结节(或肿大)(55.64%)、主动脉硬化(52.38%)、高脂血症(52.23%)、高血压(43.77%)、高尿酸血症(41.90%)、超重或肥胖(41.50%)、心电图异常(36.06%)、脂肪肝(27.31%)、高血糖(26.50%)。男性心电图异常率高于女性,女性甲状腺结节(或肿大)、主动脉硬化、高脂血症、高血压、脂肪肝检出率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人群中的甲状腺结节(或肿大)、主动脉硬化、高血压、高尿酸血症以及心电图异常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高脂血症、超重或肥胖以及脂肪肝检出率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深圳市罗湖区老年人群是一个甲状腺结节(或肿大)、主动脉硬化、高脂血症、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等慢性病高发的人群,应据此采取各种方法手段进行干预。
作者:章敬芳;徐聪兵 刊期: 2016年第13期
对2012年10月~2014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0例肝衰竭患者开展问卷调查,分析患者的焦虑状态、焦虑诱发原因及焦虑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90例患者中69例 SAS 评分超过50分,焦虑发生率为76.67%。对患者焦虑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家庭经济负担、医疗人员治疗经验和预后效果是引发患者焦虑的3个主要原因;90例患者平均 SAS 评分为(54.25±10.17)分,年龄、学历和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是影响患者焦虑状态严重程度的主要危险因素,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肝衰竭患者血浆滤过透析过程中多存在焦虑状态,家庭经济负担、医疗人员治疗经验和预后效果是引发患者焦虑的3个主要原因,年龄、学历和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是影响患者焦虑状态严重程度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陈苑莉;林晓岚;陈菲菲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0月~2015年4月体检的5000例受检对象,采取随机表数字法分为柔性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常规体检护理要求和流程实施护理管理,柔性组应用柔性管理理论实施护理管理,对比分析两组受检对象满意情况、投诉情况以及护理人员满意情况。结果柔性组体检对象满意度评分(95.64±3.25)分明显比对照组高,投诉率(2.4%)低于对照组,且护理人员满意度评分(96.34±3.1)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体检护理管理中应用柔性管理理论,可优化体检护理流程,强化护理工作者工作的创造性以及积极性,以此进一步提高受检对象以及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确保体检护理质量达标,提高其工作效率和水平。
作者:吴红敏;虞敏;郑红菊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经手术确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0例,根据数字随机法分为 A 组和 B 组,每组30例,两组在年龄、经期时间、病程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组间比较。A 组在月经来潮第1d 开始口服米非司酮12.5mg,空腹服用,1次/d,连续治疗6个月,用药期间定期来院复诊。B组在月经中期第14d 开始口服米非司酮6.25mg,空腹服用,1次/d,连续服药4d,治疗6个月经周期,服药期间定期来院复诊。经过6个周期的治疗,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A 组的显效率高于 B 组,A 组的无效率明显低于 B 组,两组间的显效和无效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 B 组,两组间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成本相对较低,且临床效果明显,可作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首选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陆贯芬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 MSCT 定量测量肺密度及肺容积指标与肺功能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60例 COPD 患者为 COPD 组,6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均行胸部 MSCT 检查及肺功能检查检查。测量并比较 COPD 组和对照组 MSCT 定量测量指标及肺功能指标的差异,观察 COPD 患者 MSCT 定量测量指标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COPD 组 Vex、Vin、Vex/Vin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MLDex、MLDin、Vin-Vex 及 MLDex-MLDin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 组 FEV1、FVC 及FEV1/FVC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RV、TLC、RV/TLC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性分析显示,MLDex-MLDin 与肺功能指标 FEV1、FVC 及 FEV1/FVC 呈正相关,RV/TLC 呈负相关(P<0.05)。Vex/Vin 与肺功能指标 RV/TLC 存在正相关,Vin-Vex 与 FVC 具有正相关(P<0.05)。结论COPD 患者 MSCT 定量测量肺密度及肺容积指标均出现明显的改变,并与临床肺功能检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作者:黄毅华;彭明;罗萍;蓝英萍;马进;肖新华;吴家东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选取2013年4月~2016年2月间来本院进行胎儿畸形产前筛查的部分孕妇5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和 STIC 技术检查,记录两者的检查时间并对比单纯的二维超声心动图与二维超声心动图联合STIC 技术两种检查方法在房室连接异常、房室间隔异常、动脉与心室连接异常等准确率。结果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联合 STIC 技术诊断符合率为99.40%,单纯使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方法诊断符合率为95.29%。使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联合 STIC 技术可显著提升诊断的准确率,更准确了解胎儿心室、心房异常情况,判断胎儿的心室-动脉连接是否异常,为胎儿心脏畸形产前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陈秋妹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82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n=41),两组均先给予替普瑞酮进行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雷贝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以及治疗前后胃黏膜修复效果情况,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对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并记录患者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2.93%,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胃黏膜修复效果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随访结果表明,对照组复发率为19.51%,观察组复发率为2.44%,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慢性胃炎患者的治疗,采用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修复患者胃黏膜,促进患者恢复健康,具有安全性高,复发率低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段晓霞 刊期: 2016年第13期
探讨使用新的跌倒风险评估分层及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病人跌倒的影响。应用自行设计的跌倒风险评估表,对心内科一区(对照组)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标准化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同时对心内科二区(试验组)患者采用 Morse 跌倒评估量表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并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对两组跌倒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住院人数26240人,发生跌倒4例(0.1524‰);对照组住院人数26260,发生跌倒12例(0.45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新的跌倒风险评估方法后护士能及时有效识别高危跌倒患者,标准化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降低跌倒发生率。
作者:王利华;叶慧丽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选取2015年6月~2015年12月收集的78例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结果本组78例患儿中,33例(42.31%)为 IVS-II654(C → T)、21例(26.92%)为 CD41-42(-TCTT)、8例(10.26%)为 TATAbox-28(A → G)、8例(10.26%)为 CD17(A → C)、5例(6.41%)为 CD27-28(+C),SD43(G → T)、TATAbox-29(A → G)及 CD71-72(+A)各1例;临床表现型特点主要包括年龄、血红蛋白 A2、血糖蛋白 F,其中-28/654型患儿发病年龄(11.31±7.82)个月,相较于41-42/654型(5.83±3.50)个月、17/654型(3.49±0.56)个月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t=5.649、8.809, P<0.05);相较于其他类型,-28/41-42型 Hbg(85.97±5.98)l 显著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具有显著的复杂性,不同类型下的临床表现性特征也会产生相应变化,积极利用基因检测技术加强β地中海贫血的诊断对提高治疗针对性与有效性尤为重要。
作者:王葭 刊期: 2016年第13期
依据轻型颅脑外伤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共筛选了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A、B、C 组,各40例。A、B 两组分别采用单纯西医治疗治疗和单纯中医治疗治疗,C 组采用西医治疗+中医治疗混合治疗。临床疗效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RPQ)和运动功能量表(MDRSPD)进行治疗前后的评定。同时进行脑电图监测。结果 C 组治疗后运动功能症状改善效果显著,RPQ 总分降低,其治疗前得分55.9±20.3分,治疗后为21.4±6.0分。脑电图 BIS 得分低于治疗前及 A、B 组。西医治疗联合中医治疗对轻型颅脑外伤的疗效优于单纯治疗组,具有明显改善运动功能和脑电图指标,对患者的症状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作者:吴敏玲;卢虹;李译蓉;黄天华;彭志强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随机选取2011年3月~2014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依据干预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给予研究组护理风险干预,然后对两组的护理风险率和焦虑程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的护理风险率7.5%(3/40)显著低于对照组27.5%(11/40)(P<0.05),GLU、P2hPG、HbA1c、TG、BMI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A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97.5%(39/4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30/40)(P<0.05)。护理风险干预能够降低糖尿病患者护理风险率,缓解其焦虑程度。
作者:欧秀莲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36例行 CME 治疗的结肠癌患者(列入观察组)和20例行传统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列入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各项观察指标及近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少(短)于对照组,不同肿瘤分期患者术中清扫淋巴结均多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6%)和肿瘤复发率(8.3%)均低于对照组(20.5%、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短期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作者:张喆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纳入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大面积烧伤患者266例,其中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28例作为烧伤导致应激性溃疡组,其余作为烧伤未导致应激性溃疡组,收集此28例患者的相关资料,同时对烧伤导致应激性溃疡患者进行治疗及观察,分析防治方案。结果发生烧伤导致应激性溃疡的患者发病率为10.5%,分析发生烧伤导致应激性溃疡的危险因素并通过应用抗酸剂、吸氧、止痛等综合性预防,积极液体复苏,积极防治感染和创面处理,症状得到了有效控制,其中烧伤导致应激性溃疡组高龄、大面积烧伤、休克比例高于烧伤未导致应激性溃疡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大面积烧伤、休克是大面积烧伤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的独立危险因素。影响烧伤导致应激性溃疡的危险因素有高龄、大面积烧伤、休克;对高危患者应当密切观察病情,规范化管理运用于预防烧伤导致应激性溃疡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张凤刚;沈锐;陈晓东;刘婕婷;阮树斌 刊期: 2016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