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AGEs和CysC水平检测对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分析

邓惠玲;张建华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 胱抑素C, 心力衰竭, 预测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和胱抑素C(CysC)水平检测对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0月~2015年12月确诊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依据是否发生心力衰竭分为心衰组(31例)和对照组(49例),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ysC,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ABC-ELISA)检测血清AGEs,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CysC、AGEs水平对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统计分析所有患者血清CysC、AGEs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结果心衰组血清CysC、AGE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前者LVEF水平明显低于后者,有显著差异性(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ysC以1.20mg/L,AGEs以0.84ng/ml作为临界值,在预测心力衰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方面,血清CysC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左心衰竭院前急救模式应用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共134例,患者依入院模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7例,观察组经120急救中心派出后行院前急救模式,对照组为其他方式自行至急诊科就诊,比较两组自发病到就诊时间、治疗总有效率、恶化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自发病到就诊时间为(12.15±1.78)min、总有效率为88.1%,并发症发生率3.0%,对照组分别为(49.85±8.67)min、62.7%、20.9%;两组所有数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前急救模式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对提高救治总有效率,降低病情恶化率,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有重要临床意义,且有必要对有急性左心衰病史,潜在急性左心衰患者和基层医院加大力度宣教,以便更好的救治患者。

    作者:黄穗霞;杨贞文;曾育辉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在粘连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随机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3月~2015年7月收治的127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4组,其中27例患者进行鼻胃管治疗设置为A组,29例患者进行肠梗阻导管治疗设置为B组,33例患者进行生长抑素联合鼻胃管治疗设置为C组,38例患者进行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设置为D组,对4组患者临床指标改善情况、临床治疗效果等指标。结果中转手术发生率A组为25.93%、B组为13.79%、C组为6.45%、D组为0%,D组明显低于A组、B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方面,D组明显高于A组、B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可有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提高非手术治疗的成功率极具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永刚;陈晓娟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依帕司他联合四磨汤口服液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研究

    以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DGP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40例病患,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依帕司他和四磨汤,对照组采用莫沙必利,经过治疗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生化指标(胃部胀痛、上腹疼痛、早饱厌食、嗳气、反酸、恶心呕吐、大便次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依帕司他联合四磨汤比采用依帕司他联合莫沙必利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效果更显著,临床上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朱雅欣;刘济仁;谢荣迪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纳米羟基磷灰石及其复合材料对牙周膜细胞的影响

    应用MTT比色法对纳米羟基磷灰石、纳米羟基磷灰石天然复合材料、纳米羟基磷灰石半合成复合材料、纳米羟基磷灰石全合成复合材料及致密羟基磷灰石对牙周膜细胞生长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不同材料对于细胞增殖活性OD450值比较结果显示,第1~4组与对照组相比,各组在细胞培养后OD值第2天、第3天、第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4组与5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组、2组、3组、4组各组之间OD值比较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米羟基磷灰石及其复合材料对促进牙周组织再生有一定作用。

    作者:陈向深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胸腹盆联合螺旋CT检查在严重多发伤早期快速诊断中的应用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急救中心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12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资料,将采用一次性胸腹盆CT检查的75例患者列为观察组,将采用胸部X线、腹部B超等局部检查的45例患者列为对照组。对两组疾病确诊时间、漏诊率、死亡率等相关指标比较,评价胸腹盆联合螺旋CT检查在严重多发伤早期快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的疾病确诊时间(89.34±16.32)min,对照组疾病确诊时间为(44.81±10.38)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漏诊率和死亡率依次为8.00%和5.33%,对照组的漏诊率和死亡率依次为17.78%和17.78%,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多发伤患者给予早期胸腹盆联合螺旋CT检查有助于快速诊断,缩短诊疗时间,提升其生存率,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余蓓蓓;徐旭斌;陈普建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康复宣教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研究

    选取社区糖尿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随机分组,分成常规组和康复宣教组各45例。对康复宣教组实施康复宣教,对比两组焦虑和抑郁情绪以及血糖控制情况。康复宣教组的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宣教组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控制情况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康复宣教,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缓解患者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提升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因此,应在临床中应用康复宣教。

    作者:邱健青;吴源渊;邓伟中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门诊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研究

    目的:研究门诊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4月~2015年6月门诊收治的70例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住院接受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应用5F共用导管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比较两组造影成功率、单导管完成率、左右冠脉插管导管转换率、离院时间、治疗费用、术中与术后桡动脉并发症和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两组造影成功率、单导管完成率、左右冠脉插管导管转换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离院时间及医疗费用分别为(7.84±0.73)h、(5106.25±157.14)元与对照组(25.67±4.59)h、(6724.33±287.46)元比较显著较低(P<0.05);两组患者桡动脉痉挛、桡动脉闭塞、穿刺处血肿等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其他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在门诊对病情稳定的患者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安全、可行,同时可以避免繁琐的住院手续,减少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可节约大量医疗资源,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鹏;解强;黄莲枝;程颖;卓裕丰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

    选择医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92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及服药依从性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服药依从性率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服药依从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君财;林奕;赵秀芝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宫腔球囊填塞与B-lynch缝合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就诊的120例产后出血的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的方法分成两组,填塞组和缝合组,对于缝合组中的患者采取B-lynch缝合术,对于填塞组中的患者,采取宫腔球囊填塞进行治疗,治疗一段时间后,对比两组产妇的出血量、手术时间、输血量以及止血成功率。结果比较两组产妇在手术之前的输血量,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缝合组患者的术后出血量明显高于填塞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缝合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输血量显著高于填塞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填塞组中的患者在预防以及治疗产后出血上均比缝合组好,但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球囊填塞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让更多的患者得到治疗。

    作者:陈晓娟;何瑞媚;秦玲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儿童流感疫苗接种干预的疾病预防的效果探讨

    目的:目前儿童流感疫干预的疾病预防效果。方法选取于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预防接种门诊接受流感疫苗接种的儿童共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疫苗接种干预。观察疫苗接种效果。结果观察组接种依从率为98.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及其半年内流感发生次数为(2.4±1.0)次,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100.0%,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疫苗接种干预用于预防儿童流行性感冒,能够保障疫苗接种的安全性,提高儿童的依从性,降低流感的发生率,提高家长的满意度。

    作者:邝西金;朱卫娴;罗卫强;李静华;潘宝莹;冯海红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全麻术后复苏期呼吸道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研究

    将60例全麻术后复苏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行加强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后的呼吸道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呼吸道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全麻术后复苏期患者实施加强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能够安全度过麻醉复苏期。

    作者:李临博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儿童哮喘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

    选自2015年5月~2015年10月广州市增城区南方医院新塘医院(以下为“本院”)就诊并确诊的哮喘患儿40例,年龄在5~14岁,分为观察组20例、对照组20例,两组均予相同的雾化吸入、平喘、对症及必要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另外加用口服孟鲁司特咀嚼片(杭州默沙东公司,规格:4mg×5片,生产批号:L1005135),每晚1次,1片/次,连服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GF-β1水平变化,并进行疗效评估及不良反应观察。另设健康组30例为笔者所在医院健康体检的儿童。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TGF-β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比对照组明显(P<0.05),两组血清TGF-β1水平高于健康组;观察组总临床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80%)(P<0.05),两组治疗期间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能改善儿童哮喘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从而发挥治疗作用,且临床安全、有效。

    作者:潘云光;刘琳琅;欧志彬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骨转移肿瘤射频消融疗效观察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1月肿瘤科经射频消融治疗的30例骨转移肿瘤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内容包括复发率及生存期,并纳入于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通过单因素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肿瘤完全消融率达87.50%;经过治疗后的肿瘤1、2、3、4年的复发率为17.9%、29.9%、45.9%、55.0%;分化程度、肿瘤复发、手术方式、肿瘤和手术部位是影响骨转移肿瘤预后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骨转移肿瘤的预后与肿瘤的分化程度、肿瘤复发、手术方式、肿瘤和手术部位具有相关性,对高危患者应当密切观察病情,注意并发症的发生并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

    作者:陈迪耀;王健鹏;史德刚;彭国文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输尿管镜下尿道置管术治疗前尿道损伤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2年1月~2015年12月,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尿道断裂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结合临床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地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应用传统开放式尿道会师术对对照组30例行临床治疗,而应用输尿管镜引导下尿道置管会师术对观察组30例行临床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成功率为93.3%,对照组的治疗成功率为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6.6%)相比,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23.2%)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前尿道损伤的治疗中,传统开放式尿道会师术和输尿管镜下尿道置管术均有着确切的疗效,但是后者的安全性更好,因此可普及应用。

    作者:蒋建武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肠间质瘤的临床观察

    在医院2014年12月~2015年5月诊治的胃肠间质瘤患者中抽取47例作研究对象,将本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n=24)和对照组(n=23),观察组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分别是(122.53±51.26)min、(90.36±27.45)ml和(8.48±1.07)d;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43%,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分别是(139.55±59.82)min、(167.45±72.56)ml和(12.86±2.49)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开腹手术相比较,腹腔镜治疗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疗效更加确切,具有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微创、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作者:陈嵩;彭北生;邝永龙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初发类风湿关节炎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初发类风湿关节炎患者(RA)与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关系。方法以确诊为初发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5例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55例为对照组,RA组根据检测的甲状腺功能情况再分为甲状腺功能正常组与异常组。检测甲状腺自身抗体(TG-Ab、TPO-Ab)、FT3、FT4、TSH、类风湿因子、免疫球蛋白、抗核抗体、血沉、C反应蛋白等,并对比。结果 RA组合并AITD者15例(27.27%),照组AITD患者5例(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RA组比较FT3、THS、TPO阳性率存在统计学差异;RA组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与正常的RA患者在免疫球蛋白、补体及ESR、CRP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A与甲状腺疾病常同时存在,其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与RA病情活动无明显相关,而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总胆固醇较高且自身抗体阳性率较高。

    作者:任云丽;王雪琴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宫颈癌前病变病理结果分析与随访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12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体检科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和HC2-HPV检测,并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已确定为宫颈癌前病变的472例病例随访结果。结果宫颈癌前病变高发年龄在30~49岁(375例,77.80%);疾病分类集中在ASC-US(183例,37.97%)及CIN1(166例,34.44%)。经过相对应治疗,2年后随访绝大部分病理结果发生逆转:如ASC-US(176例,96.17%),CIN1(103例,62.04%),CIN2(12例,24.49%), CIN3(11例,20.75%);仅少数持续;极少数有进展,但无一例发展为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联合HC2-HPV检测是筛查宫颈癌前病变的重要方法;大部分癌前病变与HPV经治疗,随访结果为自然消退;继续关注HPV持续增高的癌前病变,建议有性生活史的女性早期定期进行宫颈癌的筛查,仍然有现实意义。

    作者:陈家云;尹春艳;贺京军;徐晓明;周婧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吲达帕胺治疗12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效果分析

    本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4月~2015年6月收治的12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缓释药物,观察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吲达帕胺,治疗10周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对比治疗前后血压及心功能方面变化。结果观察组高血压、冠心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高血压、冠心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3.33%、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前后高血压、冠心病检测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头痛、水肿、等症状,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例数为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例数为7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7%,两组见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氨氯地平联合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可有效降低血压、改善患者心功能,且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

    作者:许怀文;陈文端;程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两种镇痛分娩方法对脐动脉血气和乳酸的影响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50例足月单胎头位产妇,随机分腰硬联合麻醉组、笑气组、对照组三组,各50例,分析三组Apgar评分、脐动脉血血气分析和乳酸水平及三者的相关性。结果三组的新生儿的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硬联合麻醉组和笑气组脐动脉血pH、PaCO2、BE和乳酸水平略高于对照组,而PaO2、HCO3-水平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笑气吸入镇痛和椎管内分娩镇痛对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和乳酸水平均无显著影响,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单菲;伍咏梅;陈延龄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超声检测颈动脉股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选取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共计80例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另选取80例非冠心病者为对照组;研究组又分为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各40例,应用高频超声技术对所有患者进行颈动脉、股动脉中膜厚度以及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检查,对所有患者颈动脉、股动脉内中膜厚度、肱动脉内径、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血管舒张反应(FMD)、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血管舒张反应(NMD)进行评定。结果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颈动脉、股动脉内中膜厚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明显大于对照组,FMD、NM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颈动脉、股动脉内中膜厚度以及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与冠心病病发存在紧密关联,利用超声检查可及时发现颈动脉、股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肱动脉血管舒张反应,为冠心病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尹少燕;邝绍樑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