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成人疝气的价值分析

王飞

关键词:无张力疝修补手术, 传统疝修补术, 成人疝气
摘要:按就诊序号的奇偶性将研究选取的96例研究对象分为观察和对照两个研究组,分别予以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和传统疝修补术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两研究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9%和82.9%,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创口长度及康复时间分别为23.6±5.8min、22.5±6.5ml、1.3±0.4cm及11.8±3.6d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4.3%和38.2%,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用于成人疝气治疗中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客观数据优于传统修复术等优势,具有推广价值。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排龈术在龈下楔状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研究排龈术在修复牙龈下楔状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抽选接诊的100例牙龈下楔状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复合树脂填充治疗;观察组应用排龈线技术排龈后填充复合树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细胞介素-1β(IL-1β)等炎症水平,菌斑指数(PLI)与龈沟出血指数(BI)评分及临床疗效。治疗前,两组PLI、BI、TNF-α及IL-1β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PLI、BI、TNF-α以及IL-1β水平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填充修复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龈下楔状缺损应用排龈术能有效降低填充修复后牙周组织的炎症反应,减少牙龈区菌斑,提高填充修复效果。

    作者:叶伟彪;林宝宝;严研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痞满临床观察与证治分析

    将70例确诊为痞满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莫沙必利片,疗程均为2周,2周后对比疗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传统西医疗法,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痞满临床疗效更加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廖文生;李卫青;马全庆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基层医院乳腺癌20例早诊断与综治体会

    选取乳腺癌患者20例,均经病理诊断确诊,均实施综合治疗,对乳腺癌患者综合治疗后的预后情况进行分析。乳腺癌患者经治疗后的1年生存率为100%、3年生存率为90%,5年生存率为80%。25.00%的乳腺癌患者出现疾病复发的情况,5例患者再次接受综合治疗,其1年生存率为60.00%(3例)。患者并发症少,生存质量提高。乳腺癌患者得到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意义重大,利于乳腺癌患者治疗疗效的提高以及预后的改善。

    作者:章琳;彭华彬;孙海光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全凭静脉麻醉下肌松监测联合麻醉深度监测对全麻苏醒过程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全凭静脉麻醉下肌松监测联合麻醉深度监测对全麻苏醒过程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采取全凭静脉麻醉的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患者苏醒过程中对照组采用主观评价法,观察组采用肌松监测联合麻醉深度监测;对比两组手术前、拔管时、拔管后15min、30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观察呛咳、呼吸抑制及全麻苏醒过程躁动的发生情况。结果客观监测组拔管时、拔管后15min、30min的MAP、HR无明显变化,无呛咳、呼吸抑制、肌松残余发生;主观评价组在拔管时MAP、HR水平明显升高,中、重度呛咳发生率为13.95%;拔管后60min,呼吸抑制发生率为11.63%,肌松残余发生率为37.21%;客观监测组全麻苏醒过程躁动发生率、躁动时间大于15min发生率均小于主观评价组,平均躁动评分低于主观评价组,经t检验或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下肌松监测联合麻醉深度监测的临床效果确切,可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提高麻醉安全性,减少全麻苏醒过程躁动的发生,对于提高麻醉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马明飞;刘丽;石浩文;何俊永;李仁宰;王华;何仁亮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子宫动脉灌注栓塞联合清宫术在瘢痕妊娠中的疗效评价

    探讨子宫动脉灌注栓塞联合清宫术在瘢痕妊娠(CSP)中的治疗效果。以收治的70例CSP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子宫动脉灌注栓塞联合清宫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妇科手术方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差异。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输血浆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左右,其激素水平可恢复至正常。子宫栓塞灌注联合清宫术治疗瘢痕妊娠可以得到良好的临床效果,具有出血更少、恢复更快等优点。

    作者:彭锦燕;胡文格;伍春丽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SCL-90心理测评及针对性护理干预在脑动脉狭窄行支架置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探讨SCL-90心理测评及针对性护理干预在脑动脉狭窄行支架置入治疗的效果。收集部收治的脑动脉狭窄行支架置入治疗的患者9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护理前后行SCL-90心理测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后的恐惧、抑郁、焦虑及人际关系敏感评分都显著低于护理前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护理后的的恐惧、抑郁、焦虑及人际关系敏感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脑动脉狭窄行支架置入治疗的病人进行合理、有效、积极的针对性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的心理状况,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晓红;崔美莲;王洁清;韦维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膝关节置换术结合中药疗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结合中药疗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的临床疗效,为以中西医结合指导下开展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相关疗法提供依据。方法将4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结合中药疗法治疗,评估治疗效果。结果膝关节置换术结合中药疗法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0%),显著高于单纯膝关节置换术总有效率(60.0%)(P<0.05)。结论膝关节置换术结合中药疗效优于单纯膝关节置换术。

    作者:赖坤聪;罗玉琛;赖炳才;况光荣;刘立华;孔禄生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光动力疗法对耐药性宫颈癌患者组织中GST-π、P-gp和Topo-Ⅱ表达的影响

    选取2011年6月~2015年10月期间我院实验中心保存及提供的宫颈癌细胞株Hela细胞96株,依据随即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对比两组细胞增殖情况,细胞凋亡率,组织中GST-π、P-gp和Topo-Ⅱ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组织中细胞生长抑制率、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组织中GST-π、P-gp和Topo-Ⅱ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动力疗法可有效抑制耐药性宫颈癌细胞的生长,具有灭杀宫颈癌细胞的作用,可有效抑制宫颈癌组织中耐药性因子的表达,有利于提高耐药性宫颈癌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海燕;周莉君;兰秀秀;姜侃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观察

    探讨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选择收治的腹股沟斜疝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腹腔镜单孔手术组(B组)和腹腔镜双孔手术组(A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腹腔镜双孔组和腹腔镜单孔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切口感染率和复发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治疗效果确切,可予以推广。

    作者:肖强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腹股沟管解剖结构重建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观察

    2014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对202例次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A组92例采用网塞+平片式手术,B组110例采用双层补片对腹股沟管解剖结构进行重建,共110例次,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费用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患者术后自主能力恢复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顽固性疼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4~24月,平均13个月,A组患者病情复发率6.5%,B组患者病情复发率0.9%,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双层补片对腹股沟管解剖结构进行重建,操作简便、安全,疗效可靠,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江华;郭中叶;邹云东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低剂量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急性脑梗死的应用价值

    搜集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低剂量(80kv、200mAs)及常规剂量(120kv、200mAs)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检查,分析比较两种剂量下病灶中心的脑血容量、脑血流量、平均通过时间、峰值时间及辐射剂量。两种剂量下病灶中心比较可得,组间脑血容量、脑血流量、平均通过时间及峰值时间不存在差异(P>0.05);但两种剂量下辐射剂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低剂量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急性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菊芳;梁立华;陈志军;冯晓荣;李锦;壬冉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临床药师参与7例临床抗感染治疗案例分析

    选择7例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抗感染治疗的案例资料为研究对象,总结其对抗感染治疗的经验及有效药学监护方法。对于某些感染病例临床药师参与其抗感染治疗有助于提高抗感染疗效,更佳合理用药,也能加强抗感染治疗过程中的药学监护,还能分担临床医生的重担,可以推广应用。

    作者:姜义武;夏宇敏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析

    对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12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采取内镜手术治疗,同时手术矫正鼻腔解剖变异者,本组所选病例均接受术后为期半年的病情追踪随访,参照海口标准对本次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治愈86例(76.8%),好转24例(21.4%),无效2例(1.8%),治疗总有效率为98.2%。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采取内镜手术治疗可以彻底清除病灶,内镜直视下进行手术操作视野清晰、安全可靠,术中对鼻腔内的解剖变异进行矫正能促进远期疗效的提高。

    作者:张承宁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心理护理对2型糖尿病初诊患者疗效影响

    选取收治的200例2型糖尿病初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行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行一般性护理,观察两组在采用不同护理措施后血糖控制情况,并将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在血糖恢复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早期接受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初诊患者行心理护理干预,不仅可有效清除高血糖毒性作用,恢复正常血糖值,而且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机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袁少枝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腱鞘囊肿的小针刀治疗与手术切除治疗效果对比

    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腱鞘囊肿患者共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挂号的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均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术切除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小针刀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综合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方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7.5%,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且治疗总有效率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时间、活动恢复时间及VAS评分方面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相关指标之间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一次性治愈率远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上在为腱鞘囊肿患者开展治疗时,采用小针刀保守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缩短治疗时间,促进伤口愈合,提高预后质量,是腱鞘囊肿的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作者:杨镇铿;夏暴权;卢成海;陈穗生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小儿肺炎针对性护理效果分析

    收治的80例肺炎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针对性护理,分析两组护理效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7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消除时间上,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对照组为2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性护理可以有效提升小儿肺炎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加快症状缓解速度。

    作者:林系媛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采集双份单采血小板的可行性研究

    招募104名志愿献血者,用Trima血细胞分离单采集双份单采血小板,评估献血者捐献后的血小板计数水平,献血不良反应,以及献血者性别、身高、体重等因素的影响,并对产品进行抽样质量控制分析。104名双份单采血小板捐献者采集后的血小板计数平均为(221.04±44.987)×109/L,符合国标要求(>100×109/L);献血者采集前后血小板计数与性别、身高、体重无关;随机抽检53例,符合质量标准42例(79.2%),符合要求(>75%)。对于体重≥55kg,PLT≥250×109/L,压积≥0.38的多次献血者,采集双份单采血小板是可行的,不会影响献血者身体健康,产品质量抽检也符合《血站技术操作规程》要求,采集双份单采血小板可提高血站的血小板供给能力,同时也可节约招募和采集成本。

    作者:张健;陈晓燕;罗晓婷;刘永梅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MS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价值评价

    本次研究对象从2015年1月~2016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中选取66例,对66例患者实施MSCT多期增强扫描,探究扫描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的差异性。结果通过本文研究中可以看出,在诊断检出率的比较中,MSCT多期增强扫描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不存在较大差异,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MS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诊断检出率较高,可以给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从而促进治疗效果,可应用推广。

    作者:张岸洲;王凌雁;陈群中;陈顾文;杜龙庭;方伟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资料分析

    研究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股骨干骨折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法差异将患者分为2组,手术组1和手术组2。其中,手术组1采取钢板内固定的手术方式;手术组2采取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的手术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手术耗时、术中平均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开始负重时间、术后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踝关节活动度和手术治疗优良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手术组2手术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手术组1,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手术组1(P<0.05)。手术组2患者手术耗时、术中平均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开始负重时间、术后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踝关节活动度跟手术组1比较均有明显优势(P<0.05)。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确切,手术简便、安全、可靠,可减少操作时间和术中出血,减少术后引流量和并发症的发生,对加速机体康复和骨折愈合有益,有利于及早进行康复训练,有效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周吉湘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经阴道彩超诊断早期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

    选取经术后病理确诊的早期异位妊娠患者96例进行分组对照研究,随机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使用经阴道彩超与经腹彩超进行诊断,对比两组诊断效果。观察组诊断准确率是95.8%,对照组为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异位妊娠的典型超声影像学表现如盆腔积液、附件区团块、胚芽反射、子宫内假孕囊、原始心血管搏跳等方面,观察组的检出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断中,与经腹彩超比较,经阴道彩超的诊断价值更高,能为临床诊治提供充分的参考信息,可推广普及。

    作者:朱成德;欧燕琴;吴金连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