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文立;王帅;周振理;丁娜;孙志萍;王玲
目的:探讨几丁糖预防急性腹膜炎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0例急性腹膜炎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中使用几丁糖,比较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前和术后第3d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以及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为(25.3±10.2)h,早于对照组(36.5±10.4)h;首次进食时间为(31.3±9.6)h ,也早于对照组(42.5±11.4)h(P<0.05);术后第3 d观察组各指标检测结果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1.5%,对照组12.5%(P<0.05)。结论:急性腹膜炎术中应用几丁糖可有效预防粘连性肠梗阻。
作者:赵素斌;张文娴;张宪斌;张子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经皮超细胃镜胃壁固定直接置管法胃造瘘术的价值。方法:选取需行胃造瘘术的患者70例,对照组33例行经皮内镜线拉式置管法胃造瘘术(Pull法),观察组37例行经皮超细胃镜胃壁固定直接置管法胃造瘘术(超细胃镜Introducer法),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瘘道形成前造瘘管更换方法。结果: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100%、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瘘道形成前观察组可在体外直接更换造瘘管,对照组需胃镜引导下按原造瘘方法更换造瘘管。结论:经皮超细胃镜胃壁固定直接置管法胃造瘘术适应证更广,操作更简便、安全,瘘道形成前换管方便。
作者:韩磊;李曙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腹膜外入路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手术技巧、并发症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膜外入路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96例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术后随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有2例(2.1%)转为开放手术,14例手术切缘阳性(14.6%),手术平均时间(144±75.3) min,3例(3.1%)术中留置输尿管支架管;术后早期并发症18.75%,其中吻合口瘘14例、淋巴漏2例、闭孔神经麻痹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73例(76.0%)控尿功能在术后3个月得到恢复,其余在1年内恢复。结论:腹膜外入路前列腺癌根治术出血少、创伤小、并发症少,良好的操作可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孙元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消化道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年发病率为2/(10万),无明显种族及性别差异。目前公认胃肠道间质瘤起源于cajal间质细胞分化的未定型的间充质细胞,具有与胃肠道典型平滑肌肿瘤和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不同的特点。随着免疫组化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GIST成为消化道肿瘤的研究热点之一。因此,寻找灵敏特异的诊断标记对于GIST诊断、预后、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董元焕;杨静;罗彦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手术技巧的改进和新辅助治疗方案的引进使直肠癌的局部控制得到显著改善,但仍没有充分解决直肠癌术后复发的问题。强化新辅助治疗是通过在放化疗开始之前或等待手术期间的化学疗法(可以加入靶向药物),为患者提供改善总体生存期的可能。未来,分子遗传学标志物及创新的成像技术,将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通过不断的努力,未来将建立可切除直肠癌理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作者:刘超;朱耀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肛肠病术后疼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肛肠病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术后穴位埋线双侧上巨虚、承山穴,用长海痛尺评估法(NRS-VRS-5)评定两组术后1、2、3、5、7 d换药后30 min疼痛积分。结果:术后第1 d治疗组疼痛积分2.53±0.90,对照组疼痛积分2.67±0.96,两者比较无差异。术后2 d、3 d、5 d、7 d治疗组疼痛积分分别为2.73±0.98、2.47±0.8、2.33±0.76、1.67±1.06;对照组疼痛积分分别为2.67±0.96、3.20±1.35、2.87±1.14、2.60±0.93、2.13±0.90,两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差异。结论:穴位埋线能有效改善肛肠病术后疼痛。
作者:李海玲;惠永锋;宋映娴;郭新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消化道具恶性潜质的间叶源性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主要途径。其起病隐匿,常以消化出血或腹部胀痛为首发症状,诊断需通过内镜和影像学检查,但确诊依赖于组织病理学检查。超声内镜可清楚辨别肿瘤的起源层,显示肿瘤的囊实性、体积,病变与腔壁、周围淋巴结的关系,分辨与邻近组织器官之间的关系,是目前诊断胃间质瘤的首选方法。
作者:张莉;秦鸣放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规律。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胆囊结石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采用问卷调查和理化检查的方法,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从而发现胆囊结石与高脂血症的关系以及胆囊结石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结果:419例胆囊结石患者中合并高脂血症的共计245例,构成比为58.47%。通过回归模型的建立发现总胆固醇(TC)水平的升高与胆囊结石的发生具有相关性(OR值=2.69),胆囊结石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体质类型主要以痰湿质和气虚质为主,分别占总数的44.1%和24.1%。结论:高脂血症与胆囊结石的发病具有相关性,而痰湿质和气虚质的患者更应关注血脂的变化情况,预防胆囊结石的发生。
作者:郝文立;王帅;周振理;丁娜;孙志萍;王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是指腹部手术后继发的不伴吻合口或输出空肠段等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胃无力、排空延迟等并发症,目前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临床上往往被误诊,甚至再次手术,以致病情加重、恶化,恢复更加困难。中药复方大承气汤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其机制可能是对胃动素分泌和胃电活动的影响,对cajal细胞的影响,促进胃肠运动、抗菌作用等。
作者:薛艳艳;马军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对烧伤后脓毒症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意义。方法:以51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在诊断为脓毒症前及后的第1、3、5、7、9 d分别抽取静脉血,进行血清PCT水平的动态监测,并同时检测CRP、WBC。结果:51例中存活42例(存活组),死亡9例(死亡组);在脓毒症发生后的第3、5、7、9 d,存活组血清PCT水平下降,从(15.3±3.1) ng/mL持续降至(3.2±0.6) ng/mL;死亡组血清PCT水平呈上升趋势,从(25.4±3.6) ng/mL上升至(45.1±2.8) ng/mL,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存活组和死亡组血清PCT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CRP、WBC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并呈持续上升趋势,存活组上述指标呈持续下降趋势。结论:血PCT对脓毒症病情判断及预后判断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唐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患者男性,34岁。因间歇性大便时肛门疼痛1年,加重1周入院。患者1年前因大便干燥引起便时肛门疼痛,呈撕裂样疼痛,便后持续4~5h后方能缓解,伴大便时滴血,纸染血,量较少,色鲜红,无便后肛内肿物脱出,经外用痔疮栓、膏等治疗,症状未见明显缓解。1周前因进食辛辣刺激食物后症状明显加重,便时、便后肛门疼痛难忍,门诊以“肛裂”收治入院。肛肠专科检查:视诊肛周后位可见一陈旧性裂口,长约1.0 cm,深达皮下。直肠指诊:因肛裂疼痛剧烈不能耐受指诊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均正常。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胸片提示未见明显异常。腹部彩超提示:肝胆胰脾双肾未见异常。电子乙状结肠镜检查因肛门疼痛剧烈不能耐受检查。于骶麻下行肛裂侧切术。术中探查,指诊距肛缘约3 cm直肠前位可及一黏膜下肿物,大小约1.5 cm ×1.0 cm,质韧,光滑。考虑直肠间质瘤不除外,将肿物完整切除,送病理检查,创面用可吸收线缝合。病理提示:(直肠)梭型细胞肿瘤,免疫组化检查结果为(直肠)胃肠道间质瘤,极低危险度。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D117(2+),CD34(3+),Dog-1(1+),SMA(2+),Desmin(1+),S-100(散在少量+),ki-67(+<1%)。嘱患者定期复查,每3~6个月门诊复查直肠腔内彩超及电子结肠镜。
作者:黄斌;张玉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总结继发性假性肠梗阻(SIPO)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对26例继发于内分泌或结缔组织疾病的SIPO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6例均行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同时对原发疾病及时给予确定性治疗,经导管行泛影葡胺小肠造影除外机械性梗阻因素;全组均治愈;24例获得随访7~32个月,远期治愈率为95.8%(23/24)。结论:SIPO是内分泌或结缔组织疾病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预后十分重要。
作者:刘亮;张楠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肠梗阻患者的发病原因,观察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2005年1月—2014年8月间收治的486例肠梗阻患者的发病原因、治疗措施及疗效等临床资料。结果:486例中,病因明确456例,病因不明30例。粘连、肿瘤、疝列肠梗阻病因的前3位,分别占40.1%、35.4%和14.6%。非手术治疗162例(33.3%),手术治疗324例(66.7%);术后发生并发症16例(4.9%),治愈469例(96.5%),死亡17例(3.5%)。结论:本组资料发现,引起肠梗阻主要的原因是粘连和肿瘤,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是肠梗阻诊治的关键。
作者:厉瑶;郑樟栋;厉学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使用NRS2002和SGA、MNA、NRI 4种工具对普外科入院患者进行营养状态调查,比较4种工具的适用性和一致性以及每种工具所得筛查结果和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采用连续取样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25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当患者入院第2 d分别应用NRS2002和SGA、MNA、NRI进行营养筛查和评估,并比较每种工具所得筛查结果和临床结局的关系。结果:入院NRS2002、SGA及MNA适用性91.91%,NRI适用性91.18%,4种方法对患者营养风险的评价具有一致性。将BMI≤18.5或ALB≤30 g/L作为营养不良的一个标准,4种评价工具与该标准的一致性较差。NRS2002、SGA筛查结果和临床结局的关系为密切。结论:4种营养评价工具均适用于普外科营养不足的筛查。NRS2002、SGA筛查结果和临床结局的关系为密切。
作者:包学智;田伟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在CEAP分级指导下的下肢静脉曲张的规范化治疗。方法:427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按照CEAP分级,并根据临床表现、彩超及下肢静脉造影等结果,主要依据临床分级进行手术治疗。结果:大隐静脉主干复发率为0,交通支静脉复发率4.35%(6/138),小隐静脉复发率3.85%(1/26),总复发率1.41%(7/497)。结论:根据CEAP分级指导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配合手术技巧,使临床治疗有据可依,有助于规范化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大限度降低复发率。
作者:李友山;杨博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氧化应激在脓毒症所致胃肠运动障碍小鼠模型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厚朴酚对其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内毒素(LPS)的方法制备脓毒症所致胃肠运动障碍小鼠模型。6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厚朴酚干预组和莫沙必利干预组。厚朴酚干预组在注射LPS后30 min尾静脉注射厚朴酚15μg/kg。莫沙必利干预组则以相同方式注射莫沙必利1.5 mg/kg。造模后12 h分别测定各组小肠传输速率、小肠平滑肌肌条自主收缩频率以及波幅。提取小肠肌条组织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含量。并以RT-PCR法测定分泌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表达。结果:造模12 h后,脓毒症模型组小肠传输速率和小肠肌条自主收缩频率和波长较对照组明显减慢(P<0.05),厚朴酚和莫沙必利干预可以明显增加小肠传输速率(P<0.05),并且明显增加小肠肌条收缩频率和波长(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肠组织SOD活力明显降低(P<0.05),MDA和NO水平显著增高(P<0.05),提示脓毒症时小肠处于过度氧化应激状态。RT-PCR结果显示注射LPS后0.5 h大鼠小肠组织iNOS 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强。结论:过度氧化应激、iNOS mRNA表达抑制是脓毒症所致胃肠运动障碍的重要发生机制。厚朴酚可以改善脓毒症所致胃肠运动障碍。拮抗氧化应激可能是其产生这一作用的机制。
作者:苗彬;张淑文;王红;齐文杰;王超;胡岚;黄光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手术结合术后中医辨证分期换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15例收治的骶尾部藏毛窦患者,采用藏毛窦窦道切除创面开放术,彻底搔刮病灶,开放旷置。术后采用中药熏洗及辨证分期换药处理,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藏毛窦效果。结果:15例均一次性治愈,愈合时间28~45 d,平均32 d,无后遗症。病理回报异物性肉芽肿,符合藏毛窦诊断。结论:创面开放术后结合中医辨证分期换药,通过不同时期运用不同药物治疗,可明显促进肉芽生长,加速创面的愈合,减轻患者疼痛,缩短病程。疗效满意,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张艳苗;刘智;时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扶正合剂治疗乳腺癌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效果。方法:60例乳腺癌患者术后使用TAC化疗方案,按治疗方法不同回顾性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采用TAC化疗和扶正合剂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TAC化疗,21 d为1个治疗周期,化疗前1d、化疗后第2d、第8d、第15d及第21d检测白细胞计数。结果:观察组各时间点白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第8、15、21 d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扶正合剂能有效改善乳腺癌TAC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
作者:丁志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利胆消黄汤对梗阻性黄疸兔肝细胞线粒体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新西兰白兔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梗阻性黄疸组和中药组,采用胆总管中段捆扎法制备兔梗阻性黄疸模型;中药组于造模后第7d开始给予利胆消黄汤灌胃,50 mL/次,1次/d。于造模后第14 d取各组兔肝组织,采用ELISA法和硫代巴比妥酸(TBA)酶比色法分别对肝组织内的8-羟基-2-脱氧鸟苷酸(8-OHdG)和丙二醛(MDA)含量进行检测;并同时取动脉血,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和总胆红素(TBIL)含量。结果:梗阻性黄疸组肝组织8-OhdG和MDA含量分别为(1489±262) pg/mgprot、(0.82±0.21) nmol/mgprot,对照组二者的含量分别为(210±78) pg/mgprot、(0.21±0.09) nmol/mgprot,梗阻性黄疸组中8-OhdG和MDA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中药组肝组织8-OhdG和MDA含量分别为(249±212) pg/mgprot、(0.23±0.17) nmol/mgprot,较梗阻性黄疸组明显降低(P<0.05)。梗阻性黄疸组血清AST和TBIL含量分别为(102.3±32.6) IU/L、(16.3±5.1)μmol/L,较对照组二者的含量[(49.5±9.8)IU/L,(5.4±1.1)μmol/L]升高(P<0.05)。与梗阻性黄疸组相比,中药组血清AST含量(52.9±12.4)IU/L和TBIL含量(5.6±1.3)μmol/L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利胆消黄汤对兔肝细胞线粒体内氧化应激所导致的损伤具有修复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肝细胞线粒体8-OHdG和MDA生成有关。
作者:王百林;苑伟;程海坤;王蕊;翟淑萍;周海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腹部超声对结肠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39例结肠肿瘤患者,将腹部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9例中,腹部超声检查诊断结肠癌31例,术后病理确诊结肠癌30例,1例为回盲部结核性病变,其中3例并发结肠息肉。结论:利用肠道准备能显著改善腹部超声的图像质量,提高对胃肠道肿瘤的诊断能力,从而完善对胃肠道疾病的检查。
作者:庞书科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