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智华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7月本院接收的80例输卵管卵巢异位妊娠患者,行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作2组,分别使用不同术式进行治疗,腹腔镜组40例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程、出血量、出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2年再次受孕率.腹腔组平均术程、出血量和出院天数均较对照组少(P<0.05),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00%、22.50%,前者并发症较少,P<0.05,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和对照组术后2年内再次受孕率分别为67.50%、37.50%,腹腔镜组受孕率较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输卵管卵巢异位妊娠患者应用腹腔镜治疗术疗程短、恢复快、并发症少,可改善患者术后生育功能,推荐应用.
作者:黄芳;梁依斐 刊期: 2016年第23期
选取我院收治的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计算机SPSS 19.0统计学软件包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甲硝唑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溃疡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腹痛缓解时间、反酸缓解时间、嗳气缓解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左氧氟沙星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疗效优于甲硝唑,安全有效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刘永明;李敏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一线化疗采用GP方案和TP方案的疗效.方法 纳入收治的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双盲法随机分为GP组和TP组各31例.GP组给予GP方案进行化疗,TP组采用TP方案进行化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毒副反应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GP组、TP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41.92%、58.06%,TP组总有效率明显较高(P<0.05).GP组、TP组毒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0.6%、77.4%,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QOL、VAS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TP组QOL、VAS均明显优于GP组(P<0.05).结论 相对于GP化疗方案,TP方案疗效更佳,毒副反应未见增加,且患者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作为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一线化疗方案,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何江涛;王伟;钟海鸣;吴昱冶;陈景胜;莫淑芬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细胞角蛋白片段CYFRA21-1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探讨CYFRA21-1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9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186例正常人血清中CYFRA21-1的水平.结果 CYFRA21-1在肺癌患者血清中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YFRA21-1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01,特异性为70.43%,敏感度为85.87%.结论 血清CYFRA21-1的检测是非小细胞肺癌体外诊断的良好指标.
作者:张朋;刘菲;张扬;张淑怡;黄文俊;邓正杰;余跃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探讨采用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将6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予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下降(P<0.05),其中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社区获得性肺炎采用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其各项中医证候积分.
作者:王莉;杨峰 刊期: 2016年第23期
将我院68例过敏性支气管炎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沙丁胺醇治疗,观察组予以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5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治疗,两组患者的咳嗽症状均得到有效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治疗过敏性支气管炎有着确切的疗效,不仅可提高临床疗效,在改善患者咳嗽方面也明显优于采取沙丁胺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蔡檬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 探究自动腹膜透析治疗急性肾损伤的可行性、优越性.方法 选取96例因急性肾损伤入院治疗患者,按双盲法随机分为透析组、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使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透析组行自动腹膜透析,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3、7d尿素氮、血肌酐水平及血生化指标变化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K+、Na+含量差别无意义(P>0.05),治疗后3、7d两组血K+、Na+含量差异无意义(P>0.05);透析组未发现明显并发症,对照组出血率、死亡率依次为8.3%、6.3%,透析组较对照组并发症少、死亡率低(P<0.05).结论 临床在对急性肾损伤患者救治时,采用自动腹膜透析能有效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和出血率.
作者:罗福漳;邓朝蓬;关毅标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8月74例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两组的血气分析结果、并发症以及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动脉血压分压、酸碱度分别为(86.73±16.45)mmHg、(7.38±0.0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24±14.33)mmHg、(7.25±0.08)(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为(39.32±7.11)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2.39±9.48)mmHg(P<0.05).观察组的并发生发生率为18.9%略高于对照组的10.8%,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以阻止肺部病变的进一步发展,改善肺氧合功能,提高存活率,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吴文旭;梁艺耀;林捷;宋春燕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研究零缺陷护理管理对心脏手术患儿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选择进行心脏手术的134例患儿,根据入院时间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7例.观察组采用零缺陷护理管理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康复情况及满意度.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在饮食、精神、睡眠及心理等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2.54%(62/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64%(48/67);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为5.97%(4/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39%(15/67).零缺陷护理管理在患儿心脏手术中能显著加快手术进程,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证护理满意度,值得应用.
作者:张平;张大莉;汪修菲 刊期: 2016年第23期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莲花社康中心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共9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习惯情况,以及患者的血压状况.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改善情况,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生活习惯改善状况吸烟、酗酒15.22%(7/46)、合理饮食91.30%(42/46)、适量运动93.48%(43/46)优于对照组吸烟、酗酒34.78%(16/46)、合理饮食73.91%(34/46)、适量运动71.74%(33/46);两组患者的血压均有改善,观察组舒张压(80.25±7.55)mmHg和收缩压(122.25±12.50)mmHg)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90.45±8.50)mmHg、(142.15±15.55)mmHg;组间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临床上,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时,与常规护理方法相比,采用护理管理模式,能获得较为理想的护理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血压状况,纠正患者不良生活习惯.
作者:刘细华 刊期: 2016年第23期
对本院2002年3月~2016年6月确诊克罗思病(C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收集CD病例48例,入院拟诊CD31例.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和腹部肿块为主,分别占98%、70.8%和18.8%;其他还有瘘管形成、消化道出血、肛周脓肿等表现.病变多见于回肠末端及其邻近结肠.病变均呈节段性,有纵行溃疡27例(56.3%),粘膜鹅卵石样改变11例(22.9%).病理发现非干酪性肉芽肿2例(4.2%),CT小肠造影见梳状征10例(20.8%).CD无特异临床表现,误诊率高.结肠镜检查是回肠末端和结肠病变主要的诊断方法,其次消化道钡餐和CT小肠造影简单经济,对早期诊断小肠CD也有重要价值.确诊CD不依赖于病理发现非干酪性肉芽肿,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X线钡餐、CT小肠造影、内镜及病理综合判断.
作者:王爱瑶 刊期: 2016年第23期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诊的58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设为观察组,并抽取同期30例健康志愿者,将其设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常规的电子胃镜检查,通过采集血清,对其进行系统的幽门杆菌抗体检测.给予观察组患者抗HP三联疗法正规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的胃镜检查阳性率、胃粘膜组织病理检查阳性率、血清抗HP抗体阳性率均较高,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SF-36)为(41.2±3.5)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60.6±5.1)分,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能够为其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进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海龙;江丽君;陶强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乳腺粘液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2007年1月~2010年8月经病理诊断明确的乳腺粘液腺癌患者病历资料15例,其中单纯型粘液腺癌患者10例,混合型粘液腺癌患者5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5年存活率结合病历分析并对预后情况进行随访,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患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上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2)的表达量.结果 单纯型粘液腺癌患者与混合型粘液腺癌患者在年龄、就诊时间、肿瘤直径、肿瘤位置和临床分期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单纯型粘液腺癌患者转移率为10.0%(1/10),混合型粘液腺癌患者转移率为80.0%(4/5),两种类型之间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型粘液腺癌患者ER、PR、C-erB-2阳性率分别为70.0%、80.0%和10.0%,混合型ER、PR、C-erB-2阳性率分别为80.0%、60.0%和40.0%,两种类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5年生存率混合型显著低于单纯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淋巴结转移状态可能是乳腺粘液腺癌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单纯型粘液腺癌较混合型腋下淋巴结转移率低,其预后相对于混合型粘液腺癌较好.
作者:薛志新 刊期: 2016年第23期
选取近3年入院治疗的160例老年糖尿病Ⅱ型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2组,每组80例.设置的对照条件为:对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α-硫辛酸,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甲钴胺.观察两组病人的体征,对患者的血糖及肝肾功能进行严密监测.通过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效果,对患者DPN的程度进行评分,采取肌电图测定患者各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同时对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进行密切关注.结果在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病情均有好转,问卷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所有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肌电图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各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总体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完成了全程治疗,过程顺利.期间严密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指标及肝肾功能指标,无明显变化.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明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DPN老年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暂无明显副作用,应用前景较好.
作者:周坪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将收治的88例子宫肌瘤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比两组术后妊娠结局、肌瘤复发与残留及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妊娠结局、肌瘤复发与残留等远期疗效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可作为治疗子宫肌瘤的安全、有效手段,在把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能够取代开腹手术.
作者:刘合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6年2月收治入院的高血压合并主动脉夹层患者6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降压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结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以及治疗效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显效16例,总有效率为67.6%,对照组显效7例,总有效率为44.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高血压合并主动脉夹层患者,因其不同的解剖特征以及病理生理特点,所以就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并且根据患者情况对血压控制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作者:陈运华 刊期: 2016年第23期
选取2011年2月~2015年2月我院耳鼻喉科行内窥镜微创手术治疗的200例慢性慢性鼻窦炎并鼻息肉并鼻息肉患者,采取随机对照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手术,观察组患者给予鼻内窥镜微创手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术中出血量及鼻黏膜恢复时间.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鼻黏膜恢复时间均显著少了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内窥镜微创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并鼻息肉一种较好的方法,且手术出血量少,加快鼻腔鼻窦黏膜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蔡富才 刊期: 2016年第23期
选取某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43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设为研究组,另选同期43例未形成脑梗死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均行颈部血管彩超和DSA检测,观察两组的检测结果.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部位以颈总动脉分叉处为主,联合检测吻合率为76.47%;颈动脉重度狭窄吻合率与其他类型相比明显较高(P<0.05);椎基底动脉粥样斑块发生部位以椎动脉起始段为常见,联合检测的中度狭窄吻合率(42.86%)与其他类型相比明显较高(P<0.05).DSA联合颈部血管彩超在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相关性评估中应用效果显著,对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斑块以及预防脑梗死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梦迪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波立维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对患者心电图及心肌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于我院住院的88例AMI患者抽签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观察组实施波立维(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用药.观察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PAR)、Tei指数及心肌肌钙蛋白T(cTnT)、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等心肌损伤标志物来评价治疗前后患者的心肌功能;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电图改善情况;比较两组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AR(0.31±0.07)、Tei指数(0.42±0.07)、cTnT(1.63±0.58)mg/L、CK-MB(8.43±2.08)IU/ml、CK(47.63±6.38)IU/ml、 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11.36%均较治疗前级对照组治疗后(0.46±0.09)、(0.58±0.06)、(2.03±0.71)mg/L、(12.36±3.21)IU/ml、(90.64±11.33)IU/ml、31.82%显著较低(P<0.05).观察组心电图改善率为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65.91%(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使用可更好地改善AMI患者的心电图和心肌功能,进而降低患者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AMI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何小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收集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有睡眠呼吸暂停症状的儿童患者194例,分别进行多道睡眠监测和微动敏感床垫式睡眠监测系统进行检测,然后对两种方法患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多到睡眠检查结果为单纯鼾症的6例,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轻度患者为35例,中度患者为42例,重度患者为111例.微动敏感床垫式睡眠监测系统结果为单纯鼾症的6例,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轻度患者为32例,中度患者为4例,重度患者为113例.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数据接近,两种检查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断中可模拟多导睡眠监测结果,具有操作简便,患儿依从性好的特点,因此可以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明昊;田爱民;刘冰;程良军 刊期: 2016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