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美萍;温云龙;王燕玲
将我院收治的78例患有冠心病房颤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9例。单纯采用美托洛尔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美托洛尔与稳心颗粒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治疗组患者冠心病房颤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心脏功能指标检查结果复常时间和用药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应用美托洛尔与稳心颗粒联合对患有冠心病房颤的老年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彭水先;胡萍;彭晨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对抗生素在呼吸内科中的临床应用展开分析与探讨。选取呼吸内科所收治的住院患者10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对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1000例患者抗生素药物的使用比例及抗生素联用情况。左氧氟沙星使用比例为25.10%(251/1000),明显高于其他项目数据;一联用药使用比例为58.20%(582/1000),明显高于其他项目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内科抗生素应用情况基本合理,但在头孢类药物利用方面存在一定的经验依赖问题,有待改进。同时,还需要以调查结果为依据,展开对抗生素敏感性、流行病学检测等方面的研究,提高抗生素用药的合理性。
作者:刘会玲;陈建荣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选取2010年2月~2012年2月于我院实施治疗的脑血管继发癫痫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继发癫痫,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秦远文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0例患者使用异丙酚对宫颈旁神经阻滞进行无痛人工流产。结果由于选中的麻醉药属于中等程度的麻醉药,具有弥散性好好,黏膜性强的特点,因此,效果非常明显,药效可以维持1~2h。整个手术过程中,手术者感觉麻木,具有很好的无痛效果,没有出现不良反映。麻药用于人工流产中具有很好的效果,减轻了受术者的疼痛,而且由于受术者的良好表现,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因此无痛术用于人工流产大大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减轻了受术者的痛苦,是非常具有可行性的操作。
作者:徐瑾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去枕仰卧位用于颈椎病变核磁共振检查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1月收治的81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去枕仰卧位组、平卧位组与前屈位组各27例,比较三组患者的成像效果与体位满意度。去枕仰卧位组患者的椎体不稳、椎管狭窄、颈椎间盘突出检出率高,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去枕仰卧位患者成像满意、较满意与不满意比例分别为74.1%、22.8%、3.7%,总满意度为96.3%,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对比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体位满意度上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取平卧位,可获取更好的成像效果,因此,在颈椎病变核磁共振检查中,取平卧位佳。
作者:蔡龙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胸腰维骨折患者100例,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腰背肌功能锻炼、垫枕过伸卧床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胸腰痛、腹胀等症状改善时间为3.0±0.5d,住院时间46.2±1.7d;对照组症状改善时间为6.0±0.5d,平均住院时间48.2±1.7d,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采用中医综合方案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保障患得生存质量,具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高建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以6634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所有体检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1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静脉采血,观察组采取常规采血,并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体位护理和消毒工作、对疼痛的护理、环境护理等内容。比较两组体检者晕针发生率。观察组晕针发生率(0.31‰)显著低于对照组(2.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静脉采血过程中晕针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作者:温美萍;温云龙;王燕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1病例报告患者,女,52岁,工人。因“反复胸闷气闭6d,加重8min”入院。入院前6d,患者每天起床活动后不久会现胸闷气闭等不适,可自行缓解,无明显其他不适感。因1w来上述情况有加重趋势,而到门诊检查,胸部CT示“两肺炎症”心超示“右心扩大,肺动脉高压,主动脉瓣、二尖瓣关闭不全(轻度)”,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未见异常,凝血功能未查。患者因其他原因拒绝住院而在门诊治疗。入院当日上午8时许,再发胸闷气闭,胸闷曾濒死样感,迅速加重伴唇色发绀而被送入急诊科抢救,入急诊科时体检:躁动不安,对答基本正确,SpO2为73%,R:28次/min,BP:112/82mmHg,P:132次/min,颈静脉怒张,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脏杂音(-)。腹部四肢无殊。抽血查心梗三项,血生化,血气,D2聚体检查。暂时给予对症患者于入院后30min突发心搏骤停,遂给予心肺复苏术。整个复苏过程共约160min。患者在在复苏约10余分钟后,自主心跳恢复,查心电图大致正常,但在100%给氧,PEEP5CH2O 后, SpO2为70%左右,约几分钟后再次心跳停止。此后反复数次,但恢复的自主心跳只能维持几分钟时间。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心搏骤停前血气示:pH:7.26,PaO2:50mmHg,D2聚体3723μg/ml(正常值0~237μg/ml),结合心跳恢复期间复查心电图的表现及心梗三项正常,高度怀疑为急性肺动脉栓塞。在又一次心搏停止,约半小时仍然不能恢复自主循环后,经患方同意后,在开始复苏后约100min时给予尿激酶100万U溶入生理盐水100ml中0.5h内静滴溶栓治疗,溶栓约45min后发现按压时在FiO2100%下,SpO2开始上升接近90%,且逐步上升,溶栓后约60min患者再次恢复为窦心律后再未发生停博。(1)心搏骤停心肺复苏术后;(2)急性肺动脉栓塞溶栓治疗后;(3)肺动脉高压。入监护室进治疗。次日行胸部增强CT检查提示“左下肺背段肺动脉等多处有栓塞存在”。患者于住院后24h后因肾功能衰竭而每日行持续血液净化治疗,第2d后出现上消化到出血。另外发现腹腔内中等量积液,穿刺为不凝血,考虑非实质性脏器急性出血且曾经溶栓治疗,故在密切观察腹腔积液及血红蛋白变化下给予保守治疗。入院48h后停镇静剂后可遵嘱活动,于入院后第7d顺利拔除气管插管,神经系统检查正常,复查腹腔积液基本吸收。入院后第9d转入普通病房继续CRRT及后续治疗,在肾内科住院2个月肾功能恢复后痊愈出院。
作者:方伟钧;田昕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3年9月儿科门诊部100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症状患儿资料。结果100例儿科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当中,63例(63.0%)患儿为静脉给药,68例(68.0%)患儿累及皮肤及其附件,61例(61.0%)患儿在用药后0.5~1.0h内显现症状。临床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儿科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保障用药安全。
作者:谭震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我院儿科收治的28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记录用药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对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发生原因等进行分析。2800例患儿中出现不良反应的52例(1.86%),其中皮肤不良反应40例(76.92%);肝、肾功能损害4例(7.69%);呕吐5例(9.62%);腹泻3例(5.77%)。皮肤产生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36例(69.23%)因药物剂量超标引发不良反应;9例(17.31%)因药物配伍不合理引发不良反应;7例(13.46%)因服用小儿慎用药物而引发不良反应。因药物剂量超标引发不良反应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原因,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2例药物不良反应涉及的药物种类有抗生素(24例,占46.15%)、中药注射剂(17例,占32.69%)、呼吸系统用药(4例,占7.69%)、循环系统用药(4例,占7.69%)与解热镇痛药(3例,5.77%)。有47例(90.38%)经静脉滴注给药;3例(5.77%)采用肌肉注射给药;口服与雾化吸入各1例(1.92%)。药物使用剂量超标、配伍不合理与未谨慎使用小儿慎用药物是引发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应合理选择药物及给药途径,尽可能保证用药安全。
作者:刘群利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11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与药学服务,对比两组患者服务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与药学服务,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万玉平;杨国宁;陈方圆;李燕青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选取46例已确诊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丙基硫氧嘧啶治疗,对照组给予碳酸锂等药物进行常规治疗,治疗1个月后,分别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中总和游离甲状腺素(T4)、三碘甲腺原氨酸(T3)含量,比较两组甲状腺功能亢进治疗效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中总甲状腺素(TT4)、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及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水平明显降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逐渐好转。丙基硫氧嘧啶能够维持甲状腺功能,有效缓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
作者:王海燕;叶立功;顿晓熠;许佩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对儿科临床中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总结,归纳问题,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选取儿科住院部所收治患儿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100例儿科患儿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65例(65.00%)患儿表现为不同程度上的皮肤损害;73例(73.00%)患儿为用药剂量超标而出现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其他项目所占比例,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滥用、配伍不合理及剂量超标均可能导致患儿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为提高用药安全水平,需要从强化思想意识,加强宣传,构建规范标准等方面入手。
作者:杜传文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选取7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复方丹参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取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患者心绞痛改善情况: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59%,对照组为78.38%,两组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心电图改善情况: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59%,对照组为67.57%,两组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丹参与黄芪注射液联合使用在治疗冠心病方面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付强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接收的272例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两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经过比较可以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89.71%,对照组总有效率76.4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黄芪桂枝五物汤可以有效地促进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效果的提高,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任小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探讨思密达保留灌肠法治疗小儿肠炎的疗效。选取2就诊的小儿肠炎患儿共100例,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平衡、抗病毒、退热及调节饮食等相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给予思密达保留灌肠法治疗,观察统计患儿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和临床症状等方面的情况,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观察组在接受治疗之后,痊愈30例(60.0%),好转20例(40.0%),不良反应0(0),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痊愈26例(52.0%),好转18(36.0%),不良反应6例(12.0%),总有效率为88.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和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临床上在治疗小儿肠炎时,采用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更加安全、见效快,能有效改善患儿治疗效果,提高预后质量,获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欧阳柯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将2010年6月~2013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颅内出血的新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1)观察组患儿在接受护理干预后,整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8.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6.0%,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6.574,P<0.05);(2)第2w观察组患儿行为功能评价合格率为8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0%,组间对比差异显著(χ2=19.369,P<0.05)。护理干预模式在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应用中效果明显,能够缩短患儿神经系统的恢复时间,改善其预后状况,值得推广。
作者:许业梅;谢丽丽;吴成云 刊期: 2014年第10期
1病例报告患儿,女,1岁,因“反复发热5d,发绀﹑精神萎靡20min”入院。缘于入院前5d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8.8℃,偶有咳嗽,无咳痰,无恶心,无呕吐,无腹泻,无尖叫,无抽搐,无皮疹,无呼吸困难等,曾就诊本院,查血常规:WBC 27.7×109/L,G%57.8%,L%29.1%,HB 97g/L,考虑“急性感染”予以“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抗感染,“布洛芬”退热等治疗4d,期间仍有反复发热。偶有咳嗽,无阵发性哭闹,无呕吐,无腹泻,无血便,入院前20min左右突然患儿面色﹑口唇发绀,伴精神萎靡,嗜睡。无口吐白沫,无四肢抽搐,无二便失禁。查体:体温38.6℃,呼吸尚平稳,精神萎靡,嗜睡,面色、口唇发绀,颈软,无抵抗,心肺无阳性体征,腹部平软,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未及肿物。皮肤弹性尚好,皮肤无发花,四肢活动自如。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31.0×109/L,G%38.4%,L%54.8%,HB 91g/L,快速血糖:12mmol/L。胸部正位片示:“双肺纹理增多、增粗,右下肺见少许片絮状阴影,边缘模糊,密度不均”。故以“支气管肺炎(重型)”收入院治疗。在住院治疗过程中患儿出现排果酱样便1次,此时给予查腹部B超,发现腹部有同心圆样改变,故考虑肠套叠,转外科予以空气灌肠,手法复位,不成功,后手术证实为回盲型肠套叠。
作者:阮美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选取我院2009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普米克联合万托林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稍高于对照组,分别是90%和82.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2.5%和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症状和体征均有明显的改善,其中试验组患儿在哮鸣音和湿啰音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普米克联合万托林用于小儿哮喘的治疗效果较好,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治疗效率,减轻患儿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邱文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盲选抽样8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均分为两组,甲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乙组在甲组治疗基础上结合采用氟伐他汀治疗,对比分析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改善率、再次住院率以及病死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给予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氟伐他汀治疗,疗效显著,可在提高生存治疗同时提高预后效果,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庞和能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