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轶;赵苏;尹雯;张卫明;谭莉
目的:探讨易贝眼液(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衍生物眼液)联合普拉洛芬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80例干眼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人工泪液联合普拉洛芬治疗;观察组40例,给予易贝眼液联合普拉洛芬治疗。治疗2w后,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2w后,两组患者有效人数分别为29例和37例,有效率分别为72.5%和92.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BU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易贝滴眼液联合普拉洛芬治疗干眼症的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明显延长泪破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吕鑫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收治的68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支气管扩张剂、持续低流量吸氧、抗感染等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氨溴索、地塞米松加入生理盐水雾化吸入,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生理盐水加布地奈德、特布他林,雾化吸入,给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治愈21例,好转11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治愈16例,好转12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2.35%,且观察组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特布他林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COPD期间给予护理干预,疗效显著。
作者:汪燕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与分析西药联合清热解毒、消痈生肌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热解毒、消痈生肌法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记录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8.0%,同时观察组复发率仅为12.0%,低于对照组的44.0%,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用西药联合清热解毒、消痈生肌法治疗胃溃疡,效果较优,复发率极低,治疗依从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诗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采用乳化法聚合法制备靶向Tretinoin氰基丙烯酸异丁酯纳米球,并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利用HPLC测定药物含量。制得了Tre-NBCA-NP,其平均包封率82.1%,载药量平均为31.6%,平均粒径为437nm。制备维A酸纳米球具有较高的包封率和较好的稳定性。
作者:江丰;刘才辉;涂丽华;余卫强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奥曲肽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某院收治的114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7例,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另外对照组使用奥美拉唑止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1.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和大便潜血转阴时间分别为23.75±2.47h和43.82±3.42h,均较对照组的30.23±2.82h和61.44±3.27h显著缩短;而观察组输血量为20.57±2.11U,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9.49±2.30U,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确切,可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止血时间,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朱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我们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9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保肝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48周后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肝功能指标及凝血酶原时间等检测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乙肝病毒基因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病毒变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将恩替卡韦应用于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治疗中,能够有效抑制肝炎病毒复制,改善患者肝功能,并且患者在治疗期间耐药率较低,对延缓肝硬化病情进展有重要作用。
作者:黎美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72例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24例。 A组采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普特彼治疗,B组采用中药联合普特彼组治疗,C组采用中药治疗。对比三组治疗后相关指标。结果A组痊愈率50.00%、B组83.33%、C组54.17%,A组痊愈评分、合计评分、患者满意度分别为5.29±3.10分、9.23±2.89分、84.31±5.54分,B 组分别为1.10±0.79分、5.49±2.11分、80.42±16.03分,C 组3.14±2.02分、6.60±5.07分、83.12±13.0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养阴清热汤加减联合普特皮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显著。
作者:邬建川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两组样本均给予供氧、抗凝、抗血小板聚集以及硝酸脂质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上增加冠心气血方中药方剂。观察两组样本的临床疗效,以及各组样本的Cys-C与UA水平,并开展比较。结果观察组样本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2.9%,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样本治疗前的两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Cys-C 水平为(1.31±0.14)mg/L,UA 水平为(301.57±47.73)umol/L,明显好于对照组样本,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冠心病患者开展中西医治疗可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明显增加临床疗效,提高血清胱抑素C并降低尿酸水平。
作者:杨鸿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另予中药大柴胡汤加味,疗程均为1w。疗程结束后,观察对比其疗效、症状缓解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76.7%;试验组显效18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93.3%,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患者没有出现因毒副作用而使实验室生化指标升高现象。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显著,疗程短,能有效控制感染,消除并发症,提高了临床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廖晓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选取2010年7月~2011年7月来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防范措施。对两组患者出现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护理方式对护理风险因素的有效率和控制率。结果164例患者发生感染、出血、凝血、溶血和不良心理等护理风险因素的比例分别为9.1%、17.7%、10.4%、6.1%和73.8%,对照组护理后的有效率和控制率分别为65.9%和85.4%,干预组为75.6%和93.9%,干预组护理后的有效率和控制率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了护理效果,保障患者在血透过程中的安全,提升了患者治疗的满意度。
作者:王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选取120例AsA分级I~Ⅲ级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观察组患者给予舒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手术结束后,将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机体应激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T2~T4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糖浓度、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等检测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将舒芬太尼与丙泊酚应用于腹腔镜手术中,麻醉效果较显著,能够有效抑制心血管的应激反应,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使老年患者在较平稳的状态中接受手术治疗,对确保手术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单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将120例住院手足口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在常规抗病毒对症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新液外涂口腔患处,同时加用利巴韦林喷雾剂喷喉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康复新液联合利巴韦林喷雾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好,安全性高,无不良反应,家长容易操作,值得推广。
作者:马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探讨运用助产护理对高龄产妇分娩进行干预的影响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高龄产妇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助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自然分娩、剖腹产以及阴道助产情况,同时记录产程时间以及产后出血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剖腹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产程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助产护理对高龄产妇分娩进行适当的干预,可以缓解高龄产妇心理压力,提高顺产率,缩短产程时间,降低新生儿窒息率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淑梅;黎艳辉;王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研究我地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根据其流行病学情况,总结防治对策。方法对我地区2010年1月~2013年12月共140例手足口病患者资料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我地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140例手足口病中,2010年发生23例,2011年29例,2012年41例,2013年47例;2010年重症病例4例、死亡0例,2011年重症2例、死亡1例,2012年重症2例、死亡2例,2013年重症2例、死亡1例;高发月份为4~6月。患病人数中以5岁以下为主,男多于女。结论我地区手足口病发病以4~6月为主,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男性发病率较高,且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需要积极采取措施防治手足口病的发生。
作者:刘杰兵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9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给予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对照组应用芬太尼进行麻醉,比较两组建立气腹后和拔管时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唤醒时间以及拔管的时间。结果研究组气腹后和拔管时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和心率(H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唤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可以稳定血流动力学的指标,缩短患者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
作者:窦建;陈春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奥曲肽治疗门静脉高压性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7月~2012年9月我院确诊治疗的门静脉高压性消化道出血患者94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奥曲肽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垂体后叶素治疗,奥曲肽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奥曲肽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和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奥曲肽组患者止血、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胃液pH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曲肽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曲肽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出血症状,缩短患者出血时间,有利于加快患者的恢复,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徐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术用于胸腔积液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9月96例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胸腔闭式引流,研究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术,对比两组患者的引流量和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每日引流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引流时间研究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情况隔膜反应两组患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并发症出现次数对照组均高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术不仅较传统治疗方法具有更佳的治疗效果,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情况,提高患者的治疗体验,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杨天宝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接江西省卫生厅通知,根据《关于印发〈江西省专业技术资格条件(2011年修订版)〉的通知》(赣人社发[2011]47号)精神,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在总结过去评审经验、借鉴外省做法的基础上,组织专家编辑了《江西省卫生高级职称评审医学杂志分级汇总表(试行)》,作为卫生高级职称评审中界定中文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与省级期刊的依据,以进一步规范我省卫生高级职称评审工作。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主办的《现代诊断与治疗》在我省卫生高级职称评审工作中被评为省级期刊。
作者: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南昌市卫生局科教处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40例真菌性角膜炎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两性霉素B+氟康哇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伊曲康哇+两性霉素B+氟康哇进行治疗。分别对两组中轻症、中症、重症患者的治疗时间和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经对比分析得出,两组中重症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试验组中轻症和中症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中轻症、中症、重症患者的治疗所需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试验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测,检测结果表明相关指标均为正常,患者无显著不良反应。伊曲康唑可有效运用于糖尿病患者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治疗,是目前真菌性角膜炎治疗中较为安全、理想和有效的一种口服抗真菌药,具有确切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无毒副作用等不良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谢东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8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PFNA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评价(Harris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髋关节Harri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综合治疗法辅助PFNA治疗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显著,对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和恢复髋关节功能有显著意义,可提高老年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韩转定;杨晓磊;麦振波;陈明辉 刊期: 2014年第12期